-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94章 碧血丹心小说:良吏传 作者:遨游红尘 更新时间:2024/11/27 11:55:22 唐军平叛之后,李光弼功绩卓著,推为中兴第一,因此,被拜为太尉兼中书令。 任何事物都是两重性,李光弼也是如此。他治军严厉,不苟言笑,性格严肃,刚性有余,韧性不足。跟他并肩战斗过的将士们,无不肃然起敬,内生惮忌。他军纪严,督战严,其部下在战场上谁也不敢私吞财产。由此,那些蠢蠢欲动之人,只能眼巴巴望而生畏。 一次,他部将仆固怀恩的儿子仆固玚霸占了燕军一名将领的妻子,人家忿忿不平,便上告给他。他认为这是违反军纪,决不允许有这种现象发生。于是,他督促仆固玚给人家送过去,仆固玚就是不执行,不愣着脑袋瓜子不服道:“人家愿意跟我,又不是我逼迫的,凭嘛让我送还?不可能。”不仅如此,仆固玚还让手下给守卫着。 李光弼一而再再而三对其进行教育警醒并督促送还,可仆固玚置若罔闻,就是不执行。这可把他急了,见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于是,便对仆固玚进行武力夺回这名妇女,对于前来阻挠之人,统统格杀勿论,以儆效尤。 仆固怀恩看到长官李光弼一点面子都不给,就非常恼怒,怨言满腹道:“好家伙!为了一个娘们值当的吗?竟然一连射杀七个人,真是岂有此理!”然而,李光弼理由充分,你这不是违反军纪吗?不给你个教训,怎么会长记性?!不管李光弼怎么有理,双方彼此结下了梁子。 在战场上,李光弼总是派遣使者手执利刃在自己军营里来回走动,如果发现退兵,也不管青红皂白,立即格杀勿论。为此,其部将郝廷玉、仆固怀恩等就险些丢掉性命。故而,李光弼之严,不讲情面,致使人们对他经常翻白眼,表现出十分讨厌。 那时,郭子仪被罢职后,皇上便让李光弼掌控朔方军。这些朔方兵乐郭子仪治军宽泛,而对李光弼治军严明却感到如芒在身,不寒而栗。因此,他们不服李光弼。 李光弼获悉后,便在深更半夜带人突然进入军营,掌管了印绶。左厢兵马使张用济对此十分不满,说道:“夜半三更突然闯入军营是什么意思?你这样做明显是对我们不放心,这不是拿敌人一样来对待我们吗?”出离愤怒的张用济便想组织精兵强将驱赶李光弼,并上书皇上请郭子仪回来挂帅。仆固怀恩见状,立即制止道:“你们脑袋简直是让驴踢了,这样做无异于谋反。”还有人出来说可不能做傻事,如果这样做,皇上还以为是郭子仪指使的,明显是要兵变。为此,郭将军还会深受牵累,弄不好,来个满门抄斩也不是不可以。张用济明白了其中厉害关系之后,方才罢手。可是,李光弼咽不下这口气,一点也没有给他情面,楞是把他枭首示众。 李光弼功高盖世,这也引来了一些人的不满情绪,于是,这些人当中,有宦官,也有将军。宦官是皇上身边人,是代表皇上和武人集团相抗衡。因此,宦官程远振一向深恶李光弼,多次频频用计在背地里搞鬼,陷害李光弼,鱼朝恩也不例外。 李光弼跟将军仆固怀恩积怨日久,二人关系达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邙山之战,李光弼主张在地势险要处布阵,仆固怀恩却说,我的骑兵善于在平坦地势跟敌人作战。为此,二人各执己见,谁也不让谁。在这紧要关头,被燕军乘隙而入,发动猛烈攻击。致使唐军大败,好几千人为国献身。为此,李光弼引咎辞职,被皇上委派到次要战场临淮坐镇。 后来,吐蕃进犯,皇上出逃,并向天下征集勤王兵马,可这次,李光弼居然没有来。有的人牵强附会,说什么李光弼跟宦官程远振、鱼朝恩之间有矛盾,故而迁延不至,这不是引火烧身吗? 其实,这只是一个影子模而已,实际上这事没有这么简单,此前曾发生过一件大事情震动朝野,有个屡立战功的大将军叫来瑱,宦官程远振想从他这里通融通融走走后门,被来瑱拒绝,为此,程远振怀恨在心,便在皇上代宗面前进行馋毁,说他翅膀硬了,不服管教,颇有谋反野心。代宗相信其言,遂赐来瑱死罪。 杀鸡给猴看,李光弼深谙此道,他也惧怕程远振陷害自己,还有鱼朝恩总是想法设法把相州、北邙之败一股脑推到李光弼头上。就这样,面对虎口,李光弼怎么敢进来呢?说到底,此时,李光弼感到身单力孤,内心出现了惶恐。 俗话说得好:打怕不如吓怕。由此看来,攻心为上不可谓不是一种阴损招术。就这样,李光弼在平叛后的第二年,即广德二年(公元7**年)便饮恨逝世,享年五十六岁。 这位战功卓著,中兴首推第一大将军李光弼虽有不释位之诛,然而被小人馋毁,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事在人为,此言不虚。他的老搭档郭子仪度量大如海,形大无声,以假痴不癫的做派风风光光地度过了自己的一生,还有他的子孙们。 及至后来,朝廷追其功勋,追赠司空、太保,谥号“武穆”,世称“李临淮”“李武穆”。不仅如此,李光弼还被唐代宗图其像于凌烟阁,用以表彰其在平叛中的丰功伟绩。凌烟阁是原本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还活着的也多已老迈),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褚遂良题之,皆真人大小,时常前往怀旧。斯时,唐代宗这样做,就是对安史之乱中诞生出一大批平叛的英雄人物给出一种说法和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如何表彰他们,除了封官许愿,朝廷便又想到了凌烟阁。 李光弼逝世之后,唐代宗征郝廷玉入朝,任命他为神策将军。郝廷玉者,骁勇善格斗,事太尉李光弼,为帐中爱将。如河阳、怀州之战,李光弼为统帅,而列将白孝德以擒刘龙仙封,侯仲庄以擒安太清封,郝廷玉以擒徐璜玉封。永泰元年(765年),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再次发动叛乱,引诱吐蕃、回纥骑兵入犯长安,朝廷分命诸将率精兵屯于要害,郝廷玉与镇西节度使马璘率五千人屯于渭桥西窑底。 观军容使鱼朝恩久闻郝廷玉擅长排兵布阵,便想亲眼看看他如何带兵。于是来到他的营寨,见到郝廷玉于营内整顿队伍,鼓角齐鸣,分而为阵,乍离乍合,阵容不乱。鱼朝恩见状,由衷地感叹道:“吾在兵间十余年,始见郝将军之训练耳。治戎若此,岂有前敌耶?”意思是说,我在军中十多年,今天才见得郝将军训练的军队。治军如此严明,面前又怎么会有强敌呢?郝廷玉凄然说:“这不是小将我所擅长的事,是临淮王(李光弼)的遗法。太尉(亦指李光弼)擅长统军,赏罚得当。每当将帅挥旗操演军阵之日,军士稍不从命,一定斩首示众,因此众人都主动效命,而赴汤蹈火、驰骋奔突,那情景真令人有心破胆裂之感。太尉去世后,不再有将帅挥旗操演军阵,这些实在不值得被军容使(鱼朝恩)称赞。” 郝廷玉说出此话,一来实属谦逊有度,饮水思源;二来高举长官李光弼旗帜,遵循遗法,实为缅怀之深意;再者,对于奸诈小人鱼朝恩之胡作非为,他是最熟悉不过了,向他示弱,也展示了自己不露锋芒。这一语多关,可谓明哲保身,不失为妙哉! 不久,仆固怀恩叛乱被平息,朝廷任命王缙为河南副**,调郝廷玉为王缙的都知兵马使。其后经多次升迁,担任秦州(治今甘肃天水)刺史。大历八年(773年),郝廷玉因病在军中逝世。唐代宗念其功绩卓著,遂追录旧功,追赠他为工部尚书。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