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93章 凯旋小说:良吏传 作者:遨游红尘 更新时间:2024/11/25 20:31:15 那时,史朝义即位大燕帝国之后,乘邙山战役击败唐军之余烈,振臂高呼,迅即占领了寇申、光等十三州,自己又马不停蹄亲率精兵围李岑于宋州。将士们一个个胆战心惊,江淮局势岌岌可危,遂向皇上上表请求南保扬州。李光弼临危受命,直接奔赴徐州战场坐镇指挥。 自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兵灾,江淮地区闹起了大饥荒,一度出现了人吃人现象。不仅如此,各地军阀割据一方,不听皇上调动。老百姓还不得不应付各种各样的主管部门的苛捐杂税以及征兵工作。地方仓库里大量财物失散,这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动荡。 江淮都统崔圆任命平叛功臣李藏用为楚州刺史,正赶上支度租庸使认为各个州郡消耗的财物没有节制,建议**进行复核。其实自战乱以来,不少平叛将领趁机发了一大笔国难财。 李光弼来到淮南,通过详细调查,深入了解,他很快就稳定了局势。斯时,史朝义包围了宋州几个月,城里粮食殆尽,刺史李岑徒然无措。遂城果毅刘昌提议道:“仓库里还有几千斤酒曲,请碾成细粉让将士们打打牙祭,将就一段时间,李太尉肯定会发兵援救我们。城东南角最难守,我情愿去防守!” 李光弼来到临淮,众将士说史朝义兵马强壮,请求南撤到扬州。李光弼沉吟道:“朝廷安危寄托在我身上,倘若我再退缩的话,朝廷还能指望谁呢?况且,倘若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敌人怎么会知道我有多少兵马呢?”然后,便直接奔赴徐州,并命令兖郓节度使田神功率兵攻打史朝义军,大破敌人。 在徐州,李光弼只负责军务,其他事务均有判官张傪处理。张傪对政务了如指掌,大事小情方方面面处理的非常周到,众将汇报事务,李光弼就让张傪参与讨论,大众对他就像跟李光弼一样敬重,军中也因为之非常整肃。 就这样,李光弼知人善任,让不一样的人才得以充分发挥着作用,可谓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在接下来的平叛道路上,李光弼部在江淮地区步步为赢。 公元762年(即宝应元年)四月初五,太上皇李隆基在太极宫内孤独、寂寞、冷、悔恨中度过了一年多熬煎日子,终于在这一天薨逝。被追谥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庙号玄宗,享年七十八岁。这个把李唐王朝一手推上了至高无上的地位,造就了煌煌大唐的李隆基,同样又一巴掌把这一桂冠搧到了谷底,甚至于泥潭中而不能自拔。他这一辈子,哭过,笑过,彷徨过,崩溃过,大风大雨,大江大海,他都尝了个遍,犹如过山车般,跌宕起伏,惊心动魄。其人生如此浩瀚,真可谓不虚此行。 唐肃宗李亨得知父皇驾鹤西游之后,日思夜想,寸肠肝断,病情恶化日益严重。因此,他下诏命太子广平王、天下兵马**李豫(原名李俶)监国。在离父皇逝世仅仅十三天时间,便驾崩了。想当初,做太子时,前怕狼后怕虎,面对父皇淫威,他总是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生怕有一天跟他的哥哥们一样,命赴黄泉。及至做了皇帝,内忧外患,他面对李唐社稷这堆烂摊子,又不辞辛劳托爷爷告奶奶,请求人家勤王,佑护李唐国祚延续。他能力平平,可他认准一条:朕身边宦官不会抢班夺权,做皇上。而周围文臣武将不会让人放心,因此,他总是自己操纵杠杆,制衡**权力。由此看来,他的这一特长可谓一针见血,立竿见影。唐肃宗在这场安史之乱中,收拾着父皇给弄的这个烂摊子,经过数年苦心经营,终于显山露水。没成想,他竟驾崩了。 是的,碍于种种原因,宦官确实做不了皇帝,可宦官有抉择权,废立之事探囊取物。就这样,唐肃宗薨逝之后,他的儿子李豫就是李家王朝首位由宦官拥立的皇上。 代宗即位之后,重新起用老臣郭子仪,他知道郭李不分家,坐江山这两个人是肱骨之臣,不可偏颇。 就这样,郭子仪在京师挂闲职三年之后重出江湖,领衔都知朔方、北庭、河东等节度行营兼兴平等军副**。他时刻铭记先主李亨重托:吾之家国,由卿再造!于是,他恨不得两天当做一天来用,叛军未灭,何以家为?因此,他心中的头等大事就是国家社稷,李唐王朝。这时,他由河东入朝,于是保住了帝都长安。并不辞辛劳继续寻找同盟军---回纥,并与这支燕军的“克星”再次达成统一战线。 同年十月,唐代宗以太子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以边塞诗人岑参为太子掌**。岑参,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至德元载(公元756年)七月,唐肃宗在灵武即位,他作为皇上的追随者,不辞辛劳赶来勤王。在凤翔,为杜甫、韦少游、裴荐等举荐右补阙。官军收复京师之后,他随肃宗来到长安。后改太子中允,兼殿中侍御史,充关西节度判官。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其文如下: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色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同,急缓相济。诗中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岑参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身同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颇为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十六日,由京师出兵,与诸道节度使以及回纥兵在陕州会合,一起讨伐史朝义。经过一番肃整之后,由雍王李适坐镇陕州,其他各路人马开始出征;仆固怀恩和回纥首领左车为前锋;陕西节度使郭英乂、神策军观军容使鱼朝恩主管巩固后方的阵地,由渑池方向发起进攻;河南等道副**李光弼由陈留方向向史朝义发动进攻;潞泽节度使李抱玉由河阳方向发起进攻。诸路大军形成包围之势对洛阳的史朝义进行了绝地大反攻。 此时,史朝义顿感战事紧张,方想起真不应该斩杀父皇,更不应该诛杀那些为大燕帝国建立功勋的肱股之臣。然而为时已晚悔之晚矣。尽管如此,他依然组织起顽强阻击,多次给官军制造麻烦。 俗话说: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这时,燕军管理层失去了管控,各个地区的**看到史朝义狼狈求援,唯恐殃及自己,遂紧闭城门,不让其进来。就这样,史朝义部队越打越少,越打越散,以至于到了孤家寡人的地步,他不由地仰天长叹,泪如雨下。及至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步入势单力薄苟延残喘的大燕帝国末代皇帝史朝义走投无路,终于在一棵树上结束了自己的性命。 这一年的正月三十日,史朝义首级被送到李唐帝都长安,而他的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最终成了换汤不换药的封疆大吏。直到这时,李唐王朝在郭子仪李光弼等人挽狂澜于即倒的辅助下,终于使大唐帝厦得以扶正。 下面以生逢其时的大诗人杜甫一首诗做尾声,倾诉出了斯时底层人民的心声: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是胜利的喜悦,也是喜悦的胜利,总而言之,黎民百姓对生活有了安居乐业的盼头,也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