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夏朝传说>夏朝传说第三百三十一章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夏朝传说第三百三十一章

小说:夏朝传说 作者:愤怒的玫瑰 更新时间:2025/4/14 21:01:16

夏朝传说第三百三十一章。不降在王宫接到捷报的那一刻,心脏都要跳出来,因为后来他接到报告,广园地区的叛军有几万人,而白虎只是带了两千步兵,简直就像在闹着玩,成了小孩和成年人打架了,对方的兵力是白虎部队的十多倍,白虎还是带领的清一色步兵,又是远途奔袭,哪里有获胜的希望?因此已经做了增援的准备,告诉葛平预备五千步骑兵,随时增援白虎,结果事实和他预料的相反,白虎非但解了广园之围,以少胜多,还足足抓获了三千多战俘,杀死了叛军两千多人,这样的战绩用惊世骇俗来形容也不过分,因此他立刻发出了嘉奖令,同时命令黎民回朝廷述职,要给予破格提拔。要召开京城大会表彰黎民的英勇事迹,不降要借这件事,在整个大夏国掀起一场守土有功的动员,为以后进行对外战争做舆论准备。

当天下午,不降召集大臣进朝议,其实是为了报告好消息,鼓舞大臣的士气。当然了,那些主战的大臣一个个都扬眉吐气,感觉这场胜利就是自己打的,因为自己是主战的,于是纷纷提出意见:除恶务尽,一定要彻底消灭叛军,把不服从朝廷管理的当地民众,统统作为战俘抓来京城,送给功臣,贵族做奴隶。这个意见当时就被不降采纳了,让参与朝议的葛平,准备一千步兵去广园,接收被俘的战俘,把他们押解到京城,给沿途的民众看看,反叛朝廷就是这个下场,朝廷对于叛贼绝不手软。

随后命令丞相树负责组织庆功大会,地点就选在京城的胜利广场,哪里可以容纳几万人出入。强调规格要高。如此一来,整个朝廷,不!整个京城都处在喜悦之中。这其中只有一个人心情复杂,他当然是预征了,朝廷军队打了胜仗,当然高兴,如果这样简单就平息了广园叛乱,朝廷也不用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了,这对于国家来说当然是好事,另一方面却有些失落,因为自己的判断出现了失误,被自己看做人杰的逢甲原来是草包,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几万大军就这样轻易地被打败了,而且在兵力十倍于对方的情况下,还被白虎抓了三千人的俘虏,这的确让他大跌眼镜。问题是不止自己看好逢甲的能力,利策也走眼了,这真是大笑话,大夏国最聪明的人,居然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

朝会之后,第二天不降罢朝,因为朝廷除了庆功会,没有大事情要做,预征就来到了京西道观,要把消息告诉利策,看看他有什么话说。不巧的是,利策今天开道场,一大早,很多道徒就来了,道观里外到处是人,因为今天利策演讲的题目是大道朝天,各走一边。很多道众早早就知道了题目,但是不知道利策要讲什么,自己也弄不明白,因此都想听利策讲解。来的道众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贵族和富家子弟,看来大家都对这个题目感兴趣。

预征对道学没有研究,却也感觉这个题目很特殊,就想听听怎么个大道朝天,各走一边,心道“道”还会分很多种,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道?似乎又不像,因为如此一来道术是不是分裂了?预征想了好一会,发现自己没有悟道的天赋,就不再想了,反正一会利策就开讲了,因此就没有走进道观去打搅利策,而是在园子里找了个位置,提前坐了下来,准备好好地听一课。

不用说,这是预征听过的,最接地气的演讲,和以往听过的某些道家大师故弄玄虚不同,利策开板就玩真的,看的出来,利策这位自己悟道和经过“科班”训练后悟道的大师有着截然不同的思维,因此一开始就把预征吸引住了,他相信,利策是真正的大师,其余的大师都是卖狗皮膏药的。

利策是这样开始的。“各位道友,道众,首先回答一个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什么是道,入道难么?贫道可以明明白白地告诉大家,你们,我,所有的人其实都已经入道了,都在道中。为什么贫道这样说?因为道不是玄幻,不是子虚乌有的说教,更不是神仙鬼怪,道就是规则,是阴阳结合的道理,试问每个人,包括山川文物,四季变化,花草树木,是不是都在按照自己的规则去做事?如果你遵循了规则,就可以做到春种秋收,就可以做到气息顺畅,心态平和,甚至少生病。比如桃花的生存规则是春天开化,你要让它夏天开化,是不是就违反了它的生存法则,它要么枯萎,要么夭折,这就是道的规则,桃花入道了。再比如春天刮风,夏天下雨,冬天飘雪花,你让它们反过来,它们会听你的?因为他们只是遵循自己的生存法则,这就像狼一定吃肉,羊必须吃草一样,让它们换一种生活方式,狼和羊都活不了,因为法则是固定的,只是因为不同动物,植物的属性不同,所以选择的道也不同,所以贫道才给今天演讲的题目定调为大道朝天,各走一边,你们还觉得理解道很难么?”

台阶下的旁听者听到这发出欢快的笑声,原来在许多道家高手嘴里说出的玄学,却是如此地简单,容易听懂,但是也有人似乎还是没有弄明白,站起来说:“道长,我似乎明白又似乎不明白,大家做事的确都有自己的意志,随后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为什么还有许多烦恼,有些烦恼甚至像鬼魂一样的缠绕人,让人无法解开,我们既然都在道中,就不应该有这些东西啊?”

“贫道说,每个人都在道中,但是因为悟性的不同,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道中,按照道的规则去做事,烦恼自然会淡出,甚至一生都能摆脱,这并不是说你不再道中,而是你没有真正地意识到什么是道,甚至和道要求反着来。举个例子吧!比如你的天分是种地,如果你遵循道的提示,好好种地,你或许能够成为富有一甲地主。但是你偏偏看见做生意好,日进斗金,眼睛发蓝,这个时候你心理的贪念开始引导你背离了道的提示,去做你不擅长的事情,结果自然是生意做不好,甚至亏本,你当然要有烦恼了,但是这个烦恼是你自己找的,因为你背离了道的法则,做了错误的选择。再比如某个人做了乡官,可是他总是嫌乡官太小,总是想做州官,其实他的能力只适合做乡官,可是这个人为了达到做州官的目的,不择手段,溜须拍马,出卖人格,请客送礼,这个时候他可能真的做到了州官,但是因为才干不足,又非常贪心,就可能变成贪官污吏,最后进了牢房,连普通人都做不成了,这就是违反做人的法则——道的结果,这种人很多,他们一定会痛苦一生,因为他们背叛了道。所以贫道在这里奉劝大家,遵守自己的道,你就会心态平和,身心健康,无灾无难,否则就可能大祸临头。”

预征是第一次认真听别人论道,想不到利策的一番话居然首先打动了自己,感觉自己真的入道了,因为他突然明白自己做人做事的法则是什么了,这不就是入道了?果然是大道朝天,各走一边,明白许多事情是不能强求的,违反法则就会受到惩罚。

这是一场长达两个时辰的演讲,当利策演讲结束,由他的弟子出面,解答道众提出的各种问题,这个时候的利策派道童把预征叫到了自己的打坐室,其实他早已经看见预征了,只是自己在演讲,不能停下而已。

“让预大人久等了,贫道不胜惶恐。”见面后利策谦逊地先开口。

“哪里,听丞相论道,有茅塞顿开的感觉,至今才知道,每个人都应该行自己的道,丞相果然是奇思妙想。”预征真心佩服地说。

“预大人过奖了,贫道做事情,不习惯于走别人走过的路,喜欢标新立异而已,让预大人见笑了。”利策仍旧谦逊地说。

“这件事就不说了,反正在下已经服了,现在在下想说的是另外一件事,还请丞相指点。”预征不愿意当面发出过多的赞扬,换了一个话题说。

“是朝廷大军打了胜仗的事情,而且是胜的超乎寻常,预大人有些不解?还是感觉自己原来的认识错了?”利策微笑地说,预征急急忙忙来找自己,他当时就知道是为了这件事。

“丞相果然是神仙,一猜就中。丞相怎么看这件事?”预征说。

“预大人是不是也认为战争结束了?因为广园的围已经解了?”利策反问说。

“丞相这话在下不懂,难道战争还没有结束?”预征诧异了。

“上一次谈到广园的问题,贫道说过,如果叛军和朝廷大军正面交锋,必败无疑,那会贫道认为逢甲不至于这样蠢,现在看来是高估逢甲了,其实他受地域文化的影响,视野不够,信息也差,并不知道朝廷军队的战斗力有多么强悍。还有,白将军带来两千士兵迷惑了他,因此让他做出了愚蠢的决定,战败了,但是就此说战争结束了,贫道的看法正好相反,贫道认为,战争刚刚开始?”利策说。

“为什么?”预征瞪大了眼睛,根本就不知道利策为什么这样说。

“贫道的徒弟在现场看见了一切,也了解了战败后的叛军动向,叛军的确损失很大,但是并没有造成一蹶不振的悲惨,那些失散的士兵,随后就被逢甲收拾起来,转移到了广园县城,有一部分回到了原来的山寨,这就是贫道担心的地方。大人见过一支打不散的部队会很快认输么?再说逢甲让一部分部队回到山寨做什么?难道他们要重新上山落草为寇?”说到这利策并没有给出答案,但是做了停顿。

预征对于军事是外行,因此回答不了这样的问题,就摇摇头。

“如果我没有猜错,一定是逢甲意识到了自己部队和朝廷部队的巨大差别,整顿山寨是给自己准备后路,开始了新的抵抗方式。白虎的部队战斗力再强,如果去攻打山寨,有多少胜算?在贫道看来,五分都没有,当然,进行这样的战争,双方没有赢家,因为逢甲的部队也不会下山突袭,如此一来只能是僵持了,所以我才说,逢甲一定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要改变战争方式了,所以战争并没有结束。”

预征听到这“啊”了一声,感觉利策分析的有道理。

不降在大肆铺张搞庆功会,虽然命令树负全责,但是却遭到了“内阁”主要成员的集体反对,树甚至在投入方面偷工减料,这另不降大为光火,直接把树叫到王宫进行训斥,但是树并不认输,反而告诉不降,因为他的大肆扩充车骑兵,国库的银子被用掉了一多半,这些财富是先王留下的,是用于民生和国家的突发事件的,现在应该谨慎使用银子。因为不降的提升商业税和农业税的收入,远远赶不上不降的花费,尤其是扩充军队,费用极大,一匹上好的马匹就要一百多两银子,而一个中等的商家,一年的存利润也就一百两银子上下。其余的大臣也持有相同的观点,连不降最信任的大臣彭伯也不同意搞规模过大的庆祝会,因为那需要花费几千两银子。

不降只好对彭伯耐心地解释:“彭爱卿,你应该知道,有时候为了政治需要,是不能算经济账的,当年在国家还没有恢复元气的时候,先帝泄为了欢迎利策对有易族的大捷,就在京城十里外的地方给利策搭建了巨大的庆功台,而且从京城到庆功台一路上,重修了道路,花费巨大,先王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震慑蠢蠢欲动的某些内部不安力量,当然,也是为了给外邦看的,让他们老实一些,不要轻举妄动,事后证明先帝的做法正确,作为朝廷的重臣,看问题要有战略眼光,不能只看一时。”

但是这次彭伯没有被不降说法说服,反而说:“大王,臣知道大王的用意是唤起民众行伍的雄风,让民众知道,大王对于敢于投身战场的人,是不吝给予荣誉和金钱的,臣相信这个效果可以部分实现。只是大王应该知道,白虎的胜利和丞相当初取得的胜利是不同的。丞相不但用极少的兵力打败了有易族,而且是彻底的降服了它们,连有易族的儿子白虎都被丞相带到京城做人质了。因为有易族的臣服,国内强悍的诸侯没有人再敢叛乱,从这个角度来说,丞相用惊人的智慧,帮助先王稳住了朝局,因此先王无论做出何种奖励都不为过。但是白虎将军对广园的战争并没有结束,虽然广园之围解了,可是叛军并没有解散,叛军头目逢甲逍遥法外,说不定还有东山再起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对白将军过分嘉奖,对他个人,对朝廷都是不利的,因为一旦事情有反复,大王何以对天下人解释?”

“大王不需要解释,因为民众看见了大王重视有军功的将士,这就够了。一旦朝廷需要扩军,需要支持朝廷开疆扩土,民众就会积极响应,这个结果就是孤需要的。至于爱卿说的事情万一反复,至多不过是后面的战争不太顺利,但是战争的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里,就算不顺利也不会出大格,彭爱卿多虑了。”不降说。

看见说不服不降,彭伯只能闭嘴了,因为再争执下去,会影响君臣的感情,这不是彭伯希望看见的。随后彭伯找到树,把自己和不降的对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树,劝树按照不降的意思做事,免得弄得君臣不和,影响朝廷工作。看见不降最信任的彭伯也不能说服不降,树就明白,自己除了按照旨意去做,没有选择,就放弃了自己的主张,委屈地帮不降张罗庆功会。于是在白虎的广园大捷一周之后,在京城中心广场召开了庆祝大会,京城的很多百姓都自动来参加了。对于民众来说,当然希望看见国家强大,军队里有猛将。如今听说白虎率领两千步兵,长途跋涉千余里,和十多倍于己的叛军打仗,非但大胜,还抓了几千俘虏,感觉朝廷又出了个军神,因为年龄大的老者还记得当年利策被大王隆重迎接的事,因此纷纷奔走相告,欣喜若狂,对于民众来说,有了强大军队,军队里有了猛将,就意味着他们可以过上安宁的日子,作为大夏国的子民就自豪,因此民众的情绪的确被鼓动起来,如果这个时候不降想招兵,会有很多年轻人踊跃加入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不降的目的的确达到了。

庆功会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不降一直处在亢奋之中,脑子里在盘算攻打外邦的计划了,因为在他看来,逢甲之流不过是芥癣之痒,白虎很快就会消灭叛军,把逢甲献俘京城。只是这种好梦没有做多久,不降就感觉不对了。因为白虎广园大捷,眨眼过去二十多天,广园方面再没有利好消息传来,这让他感觉奇怪,不久,另外一个让不降不安的消息就来到京城,白虎提出增加两千兵力,原因是要掩护交通要道,守护占领地区,不降虽然答应了白虎的要求,心理却是不舒服的,因为他不明白,一支遭受重创的叛军,哪里来的抵抗力,居然还需要增兵,当初白虎率领的两千步兵可是面对建制完整的数万叛军大获全胜的,难道是白虎部队大胜之后产生了怠惰情绪,不思进取了?为了弄明白真正的原因,不降命令返回广园不久的黎民回来说明情况,因为白虎是三军主帅,不能离开,否则应该是白虎回来说明情况最适合。

那么广园方面究竟出现了什么情况?导致白虎不得不增加兵力,逢甲的叛军真的有能力和白虎军队叫板?

原来逢甲在广园城下被白虎和黎民联军大的大败之后,随后就退出了广园州郡附近地区,一口气跑了五十里地,来到广园县城扎住脚跟,按理说,狼狈逃串的逢甲应该是惊慌失措,无所适从才是,如果逢甲是这样的当家人,他当初鼓动民众造反就等于自杀,他本人不是脑残,也是疯子,事实当然不是这样的,因为民众不是受到胁迫之后跟从他造反的,多数民众是出于自愿。如果说普通民众容易受到蛊惑,那么很多富户也义无反顾地加入了逢甲的造反大军,这个就说不过去了,因为富户相比于一般民众是有脑子的,他们不会轻易被别人蛊惑,逢甲必须有让他们信服的领袖风范,才可以愿意追随他去冒险。

逢甲的确在某些方面有过人之处,他的残军,一路退到广园县城之后,逢甲下达的第一个命令是让所有的结拜兄弟,叛军集团的主要官员,无一例外地去招募,收集败兵,让他们来到广园县城聚集,他自己也身体力行,亲自出马,因此,当失散的士兵看见逢甲和他手下的主要官员都在,顿时增加了信心,很快就重新汇聚在逢甲的大旗之下,仅仅三天时间,失散的士兵就召回了百分之六十,这应该是个惊人的数字,这说明逢甲自身没有极强的凝聚力是无法做到的。但是他并没有准备把广园县城当成最后的退却目标,因为他知道,广园县城城墙破旧,低矮,根本就不具备守护能力,因此就命令老三鸡,率领一部分士兵回到原来居住的山寨去驻守,并且加固山寨的防御,尽管这些已经下山的士兵和将领,不愿意回到山寨去过半年野菜半年粮的清苦生活,逢甲却寸步不让,斥责严厉。

一支遭受大败的军队,如果这个时候当家人软弱,优柔寡断,遇到事情来个**讨论,结果就是乱套,人心失散,因此这个时候最需要第一领导人展现霸王嘴脸,独断专行,毫无疑问,逢甲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好,因此他给自己找好了第二个退路,因为他知道,一旦白虎大军来袭击广园县城,他的部队不可能在这里和官军硬拼,唯一合理的解决方式是继续逃亡,进入大山里,利用大山的屏障来阻击官军。

但三件事他找来了当初规劝他,不要和朝廷作对的老者,像他请教军队训练的办法,因为当初老者就告诉他,他的大军是散兵游勇,根本不是朝廷军队的对手,兵贵精而不贵多,他没有听从,才有了这次的惨败,知耻而后勇,现在逢甲意识到老者是个高人,想让军队有战斗力就必须有一支真正能够打硬仗的军队,虚心求教是必须的。老者来到之后没有客气,对他说,他的部队想恢复元气,和朝廷军队有一拼,至少需要三年时间刻苦训练,精选士兵。在逢甲的叛军里,最小的士兵十五六岁,最大的有四五十岁,老者告诉他这样不行,士兵的战斗能力参差不齐,会严重影响部队的作战和行军,必须从新组合,要训练一支由年轻人组建的彪悍军队。当然,除此之外,叛军的武器装备太差也不行,因为士兵之间交战,武器是重要因素之一,他们士兵使用的刀枪,都是本地小作坊生产的,质量参差不齐,和官军交战严重吃亏。

逢甲感觉老者说的没有错,完全采纳,就让**熊负责组建新军,严格训练,人数不要多,但是士兵素质必须精悍,又命令老四羊负责后勤,组建专门为大军服务的,制造兵器的作坊,部队的银子由他做主支配。这就是逢甲,知错能改。在广园县城,召开了高级军官,幕僚参加的检讨会,会上,逢甲承担了广园大败的全部责任。会议一开始,逢甲就对与会者说:“这次广园大战,部队损失惨重,士兵被打死打伤和俘虏有五千人之多,首先是因为自己轻敌,对官军战斗力不了解,盲目迎战,没有做到知己知彼,这个责任在于自己,因此各位不必自责。其次对于军队的训练没有重视,认为人多战斗力就强,并不知道士兵的战斗力不仅仅靠人多,靠战斗意志,还要靠技战术能力体力强悍,武器精良,因此从现在开始,一切都要改变,加强士兵战斗力训练是必须的。那么在士兵能力没有大幅度提高之前,不能和官军面对面硬碰,战略战术必须改变。”

随后他告诉手下将官,以后几年的战术应该是用小股的部队去打击官军,具体说就是偷袭官军,因为官军地理条件不熟,部队走出广园后,给养会发生困难,所以我们要放弃广园,和官军在广园外面的广大区域周旋,断他们粮道,让他们不能正常休息,改白天战斗为夜间战斗,因为我们的士兵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夜间行军走路也不会差,官军可能是瞎子,以我们的长处,打官军的短处,做好长期战斗准备,最后官军是拖不起的,因为没有民众支持,他们吃的用的,都必须从外面运进来,长期作战拖不过我们。

一次战斗的失败,让逢甲做出了战略改变,这当然是白虎没有想到的,也是不降没有料到的,当白虎不能在正面战场和逢甲的军队,进行正面的交锋,优势就不存在了,没有了战斗力的优势,又怎么可能快速地结束战争?

0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