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51章 古画小说:古宅烟云 作者:关月 更新时间:2025/4/23 13:21:07 韩世良和王武佑走出吴家大院,王武佑骂道:“哪里钻出这么个死婆子,这闹不好要坏咱们的大事。” 韩世良却说:“老王你稍安勿躁,我想明白了,没事的。不光没事,而且这‘死婆子’对咱还大有用处。” 他说了梁廷影的“背景”,老王立即转忧为喜:“真的?她公公应该是什么级别?” 韩世良说:“企业不好套级别,按照她说的老头资历,怎么也得相当‘县团’级吧。而且这女的还比较懂行,起码不低于咱俩的水平。我觉得可以跟她合作,虽然得让点利,不过能降低风险。你说呢?” 王武佑还有点顾虑:“她会不会用这事儿把咱俩‘套住’?” 王武佑的意思是,这就等于将“倒卖文物”的把柄交到了梁廷影手上,怕以后会遭她的“敲诈”。 韩世良直摇头:“不会。咱们不也同样把她们一家子全都‘套住’了嘛。让她先把那些画出手,如果合适,干脆就把玉鹰也交给她去办,咱俩少分点就是了。少担多少风险。” 王武佑仔细想想,觉得也有道理。因为跟捞泥洼的玉鹰一样,他俩手里的古画也同样“来路不正”。 这七幅画都是他俩从吴家大院的“藏书楼”里发现的,已经珍藏了二十多年。 吴延福喜好书画,他的藏书楼到处挂的琳琅满目,但大多都是吴家族人的笔墨,没什么价值。萧家买了院子,那北楼原封未动。解放以后,刚组建的齐渊博物馆接收了“藏书楼”,汗牛充栋的古旧字画还让人们兴奋了好几天。但很快他们就发现,那些书画档次太差,几乎等于废纸一堆,后来倒出西院给文化馆的时候,便将那些“破烂”一并移交了。 文化馆也没拿那些书画当回事,为了腾出房子当办公室用,就指派书画室的小青年王武佑清理甄别,准备将没用的做垃圾处理。王武佑就在“甄别”中,发现了其中蕴藏的玄机。 秘密隐藏在几幅“吴家祖画”当中。那些画装裱极佳,但画工很差。王武佑研究半天,才弄明白这是吴延福的爷爷吴盛南的“作品”,然后又意外发现,这些画的背面都另外裱进了一幅古画。也就是说,吴延福采用“贴面”装裱的方式,把这些珍品隐藏在他爷爷的“庸品”下面,然后堂而皇之地挂在了他的书画堂里。 王武佑的“寻宝”工程很复杂,也很敏感。他自己干不了,也无法彻底保密,于是他悄悄汇报给了副馆长韩世良,韩世良也告知了他的密友钱青山。 根据他们三人的“鉴定”,那些古画当中,只有晚清书画大家刘选、陈谷虚、何熊的七幅画比较有价值。尤其是刘选的画,当年在书画市场上极受追捧。 后来他们密谋出手。为了慎重起见,韩世良首先让文物贩子老游“试水”,给了他那幅出自晚清的赝品《春华图》。结果老游翻车,将韩世良供出,让韩世良和受牵连的钱、王二人都倒了霉。 从此之后,三人“泥盆洗手”,改过自新,再也不敢沾“文物”的边了。不过,那七幅画却完好无损地保留了下来,直到现在。 如果不是老韩的儿子作为自费出国交流生,急需一大笔“盘缠”,他可能还不敢打那几幅画的主意。 照韩世良的资历、工龄,儿子需要的二十万应该不是大问题。但他家情况比较特殊。他除了供养家在农村的岳父岳母之外,老婆的病也要花很多钱,所以他的经济状态比较拮据,凑这笔巨款十分困难。 他想到了在眼皮子底下跑掉的“捞泥洼文物”。如果当时处理得当,小简子手里的玉佩和秋荷不稀要的玉鹰,他都能拿到手。按照最起码的估算,三块“石头”也能换出20万元人民币。实在是太可惜了! 想想自己的处境,他的感觉就是“可怜”。没人知道,他一个堂堂的文化馆馆长,人前光鲜亮丽,人后坐困愁城。他觉得,换任何一个人,早就被愁死了。他之所以还勉力挣扎着,是觉得生活之路还没彻底堵死。而且为了儿子,他还得继续努力,他得去争,去闯,甚至,还要去拼。 他现在就有个需要去“拼”的大事。 跟王武佑分手之后,他去找包工头老袁,让他去博物馆干点“小活儿”,并承诺一完工马上结算。 吴甘来一病,吴家的装修就停了,老袁正闲着。韩世良跟他说,让他把博物馆五凤楼的架空层堵起一半来,当个临时仓库,将文化馆堆在那里的东西放进去。老袁说没问题,但韩世良还有点小问题,就是哪天动工定不下来,反正就这几天,让老袁随时听他的通知。老袁虽然觉得这韩世良有点“啰嗦”,但因为那“工程”很简单,而且工钱“从优”,所以还是答应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