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现实题材>风雨年华之女军人自述>第145章 一劳永逸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145章 一劳永逸

小说:风雨年华之女军人自述 作者:关月 更新时间:2025/4/8 19:29:22

我也不想逗他玩了。于是我便告诉他,按我原来的想法,是要把日记拿来汇报的,但是——但是我当时不能不把日记交出去,因为我那朋友是市公安局的,她说那日记可能涉及某个案情,我不能不给她。如果你一定想要,我可以跟她商量一下,就说假如以后查明那日记与案情无关,请她还给我,我交给我们单位组织上,因为我们领导想看。

他紧皱眉头,沉默了足有一分钟,忽然问我:“那本日记你看了吧,都写了些什么,有没有关于她跟高昌彦闹矛盾的事情?”

我说:“我大体翻了翻,她里面用了些代号什么的,很多篇幅看不大懂……”我把那几篇无关紧要的日记内容给他说了,然后又强调了一点,日记的中间和最后,有几页纸被撕掉了。应该是陆英撕的,那上面可能记了什么敏感的东西,可惜,永远不会有人知道记了些什么了。

最后我又神态庄重地补充了几句:“甘站长,是你把我调进防疫站来的,我一直都很感激你。所以你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真的,你完全不必担心什么。”说完,我微笑一下,起身走了。他看来是还想要问什么,但没说出来。

我走出办公大楼的步履很轻松,因为我知道,“甘学书问题”已经一劳永逸地解决了。

这要感谢陆英的这本日记。它显然对甘学书产生了极大的“警示”作用。

我敢保证,陆英与甘学书之间必定有不正常的关系,从甘学书如此紧张来看,那关系还非同寻常。甘学书担心陆英在“日记”中写了什么对他不利的事情,而那些记载已经被我看到,我出于某种目的,将其撕下藏了起来,然后才把本子交给了“公安局”。甘学书不知道陆英到底在日记中写了些什么,也无法知道我是否已经掌握了他与陆英的秘密,所以他只能跟我“重归于好”,

这就叫“无意插柳柳成荫”。一个多年前遗落的笔记本,起了个匪夷所思的作用,就是化解了甘学书与我的“敌对”。

第二天上午,老甘去省防疫站开会去了,我就趁机去了孟**的办公室。

老孟这一阵没怎么在单位,原因是他老婆生病住院,他光忙活家里的事情了。不过有我给他及时通报情况,所以站上的大小事情他都很清楚。

他是一周之前正儿八经上班的,我找他就是要核实一下老甘跟我说的“卫生局领导”问题。假如老甘所言是实,那我需要孟致远帮我在卫生局疏通一下,不然给上级领导种下一个“方子荷喜欢报复人,而且手段很残忍”的坏印象,我以后就别想着再进步了。

孟致远听了我的叙述之后大摇其头,说你别听老甘胡扯淡,根本没有的事儿。我昨天还上局里去了,有这样的风声我会听不到?

我说,老甘讲的有鼻子有眼,就是没说哪个“领导”。

孟致远说:根本就没那么个领导。你想啊,我是防疫站的**,如果真有这样的反映,牵涉到了防疫站的副站长,局党委肯定先跟我说。再者,老甘在局里关系并不深,什么张局长、刘局长,跟他关系都一般化。你知道为什么?因为他是部队转业的,和我们这种土生土长的干部有着天然的隔阂……哦对了,你也是转业的,不过咱俩没隔阂,咱们亲密无间。无间你明白吗?就是咱俩身体之间没有缝隙。

我皱着眉瞪他:“你怎么说着说着就下道,这是在你办公室啊,你不怕哪个‘群众’听见了,去卫生局告你。”

孟致远笑着说:“告什么,我说的是同志关系,就应该是亲密无间,怎么不对了?”

我继续皱眉:“赶紧说正事。”

孟致远便放低声音,说了他的判断。

老孟认为,老甘那么说,那么做,是为了跟我修复关系。他快调走了,临走前做个姿态而已,让我不必认真。至于那个“领导”的事儿嘛,也不排除某个副局长之类的,跟他闲聊时涉及了高春彦受伤一事,但更大的可能是,那整件事儿根本就子虚乌有,是老甘现编出来的。因为你方子荷没法证实,也无处去证实,所以他怎么编都行。

细想孟致远的话,确实很有道理。

放下这件事,我又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我跟孟致远说:“老甘要是真调走了,小张那事儿就可以办了吧?”

孟致远连连点头,说:“小张确实不错。得了空我就跟老甘提这事儿,不管他调走不调走。”

小张就是张一德,小张“那事儿”就是提他当办公室副主任的事儿。

说点没“原则”的话,如果论到我在防疫站的“嫡系”,那么司机班长张一德应该数一数二。他不是干部,我现在就是想把他“提干”,让他当办公室的第三副主任。

实事求是地说,小张当干部有点勉强。就不算那个假的“夜大”文凭,他肚子里墨水也不多,工作能力也一般。但他也有优点,第一,他能拢住手下的司机。我们站的司机一向“嚣张”,但却都听张一德的。张一德的办法是先把老廖拿住了。老廖原来是仅次于刘毅的第二个“刺儿头”,一般人都不敢惹他。年前,老廖岳父的单位集资建房,价格非常优惠,他岳父没要,将名额给了他。老廖东借西凑,最后还差5千块钱,眼看缴款期限就要过了,急得老廖嘴上起泡。张一德本来已经借给他6千了,关键时刻再次出力相助,帮他解决了大难题。感动的老廖直叫他张大哥(老廖比他还大两岁)。当时张一德没那么多钱,他后一次借给老廖的五千块,其中有四千块是我的。张一德第二个优点是他的技术好,他如果不开车了去修车,那绝对是个最佳修理工;第三个优点只有我能认识到,别人看不清,那就是他服从“领导”,而且一心一意。当然,有头两个条件也就不错了。我们“站办”里面还没第二个人能具备。

孟致远原来对小张的印象一般(他以前把小张当成了甘学书的人),不过这些日子老孟的老婆住院,我特地交代了小张,让他主动去帮忙。他做的不错,老孟非常满意。

0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