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123章 康成命案小说:风雨年华之女军人自述 作者:关月 更新时间:2025/3/17 18:16:42 卢文进交代出来的内容比较简单。当他被送进医院之后,云龙分局连夜打长途电话联系湖北康成县公安局,不料那边正在发洪水,线路不通。康城归祥州市管辖,于是他们又联系祥州市公安局,那边先是答应给查一下,后来又说案发时间久远,而且处于“十年动乱”时期,暂时查不到相关案卷。不过有人大体了解案情,就在电话上先通报了一下。 卢文进交代的那些事情,有很多不实之处。首先,他不在“甘肃机械厂”,也不是什么保安。案发时,这个真名叫纪思远的家伙是甘肃陇南4560厂管理科的主任干事。 4560厂是个保密工厂,实行军事化管理。纪思远负责工厂外围的警戒工作,手下的警卫人员有三十多人,这些人当年都穿军装,也就是说,纪思远实际上还当过兵,应该是个连级干部。 1975年的3月26日,纪思远陪伴该厂一赵姓工程师到祥州出差,当晚他回自己康成县的家里“探亲”。第二天的早上,因为邻居报案,警察赶到现场,在室内发现两具尸体。一个是纪思远之妻袁悦之,25岁,康城87厂化验室技术员;另一个是该厂44岁的质管科科长祁武仁。 由于不知道纪思远前一日回了家,所以康成警方的侦查工作还走了一段弯路。不过后来他们很快将疑犯锁定为纪思远,并得知,纪思远在杀人后,当晚即乘坐火车逃离了康成…… 马伊莎说,这里有个很关键的问题,那就是,纪思远到底为什么杀人?那边根本没说清楚。是像他自己说的,他杀的是“奸夫**”,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当年认定那个祁武仁的死亡时间是晚上八点到十一点,如果死在八九点的话,时间并不太晚。一个男同事在女同事(他俩并非一个部门,不是上下级关系)的家里呆一会儿,不见得就是在“胡搞”吧? 我说:“这介绍的也太笼统了,而且卢文进逃走之后的情况呢,啥都没有。你们公安局应该抓紧查明真相,不能光凭这‘大体案情’,也不能光听卢文进一面之词。” “废话。你是警察还是我是警察。他们肯定会继续调查的。” 我摇摇头,忧郁地说:“莎儿,你是旁观者糊涂,你不理解我。这事吧,没你想的那么简单。它牵涉到,好多好多……我都不知道怎么说了。” 马伊莎抱了一下我的肩膀:“嗨,别愁啊。你是我亲姐,我不理解你还理解谁啊。我是怕你太善良,忘记了原则。你千万记住,卢文进就算有一万条理由,也不该杀人,不该畏罪潜逃。这就是大原则,在这样的大原则面前,多一点点恻隐之心都是不对的。” 我说:“你放心吧,我还是有数的。从今天开始,我就跟卢文进划清界限——反正我以后也见不到他了。” 马伊莎看看手表,说她得走了,下午还有个会。我忽然想到了那个重大矛盾,就又拉住她,说出了我的疑惑。 这下轮到马伊莎吃惊了。她急问:“我还没想到这个问题,老张怎么也没说。那个卢文进,他父母都在吗?” 我说:“他母亲早就去世了,那时他才四五岁。但他父亲还健在,后妈也在。另外还有两个不同母也不同父的哥哥。哦,还有,卢文进的祖籍就是咱这儿卢家沟,他是跟着一个亲戚从甘肃回来的。“ 看到马伊莎凝眉沉思,我继续分析推理:“你想,卢文进家庭是这样的情况,那个杀人犯纪思远如何能假冒了他?就算别人闹不清楚,那么卢文进他爹呢,他不可能弄错,他绝不会把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纪思远,错认成亲生儿子卢文进!” 马伊莎马上反问:“那你说,是卢文进自己弄错了?就算他神经不好,他也不会自己将自己误认成一个杀人犯!就是退一万步说,他真是糊涂到家了,真是把自己当坏蛋了,他也不可能杜撰出一个真实存在过的杀人犯纪思远!对不对?” 不等我回答,马伊莎就自己连连摇手:“你不用回答我,我也有点找不到北!不行,会我也不开了,我马上找老张去!” 既然怎么想都想不明白,我干脆不想了。下午,我给封志扬打了个电话,把魏淑玉的事情告诉了她。她竟然以为我是在开玩笑,挺不高兴地责怪我。当我进一步说明这不是天方夜谭,这就是实实在在发生在你我他身边的真事,封志扬惊的半天没吱声,回过神来就反复说一句话:“当初我劝她什么来着,就是不听,犟死了她……” 我建议说:“她受打击太大,我怕她撑不住。下了班,咱俩一起去看看她吧?” 封志扬却说:“那不好,魏淑玉现在是‘罪犯家属’,咱们得站稳立场对不对。” 我一再说,卢文进以前的事情跟魏淑玉一丁点关系都没有。应该说,魏淑玉也是受害人。封志扬抢着说:子荷你这个逻辑不对,魏淑玉她看人不准,是非不清,她怎么会没责任。咱们都是党员干部,大是大非上,千万不能犯糊涂。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