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二十二章 曹甸战役 第1、2、3节小说:乱世王哥 作者:江南枫 更新时间:2024/10/9 19:49:48 1 有了充足的药品物资,韩司令终于去了一块心病,至少,他不必为这发愁了,可是,另一块心病依旧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那就是周围日益发展的新四*军。 其实,那个时期,谁没有心病? 中*共在华中也有一块心病,那就是新四*军军部孤悬皖南,处于无周旋余地的泾县弹丸山区,面敌背顽,处境十分险恶,而且蒋介石和顾祝同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剌,一日不除,寝食不安。中*共高层为此一直关注着皖南新四*军的安危,想方设法要救出这条被围困的大龙。 其时,国共在长江南北都各有被悬孤的一块心病,长江以北苏北的韩德勤和长江以南皖南的新四*军军部,都是独陷对方的孤军,为此,彼此心照不宣地相互忌惮。 黄桥之战,胜利兴奋之余,中*共日益担心蒋介石会对皖南新四*军进行疯狂报复,同样,蒋介石和顾祝同也顾忌如在皖南动手会使苏北韩德勤遭到更加严厉的打击。韩德勤在新败之余是否还能经得起再一次攻击?何况八路军**部已挺进到苏北,蒋介石、顾祝同不得不投鼠忌器,慎重权衡。 这会,国共双方开始积极相互探底,了解对方的心思。 1940年10月28日,叶挺应邀去泾县会晤上官云相,上官极力想从叶挺口中探询中*共黄桥战后的动向,新四*军在苏北是否到此为止已停止行动,有否还进一步觑觎兴化的企图? 叶挺固然是申明大义,坚持在国共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共同抗日。 未了,上官帖近耳朵,压低声音,既是作小道消息透露,又是威胁告诉叶挺,黄桥一战,国军黄埔系少壮派皆忿忿不平,主张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那意思,你有你的张良计,我有我的过墙梯,我虽然有软胁,但我也不是吃素,别忘了,新四*军军部在皖南,悬着呢。 叶挺即向**汇报,“顾对进攻我迟疑不决。一因无完全把握消灭我军,二则估计如皖南动手则我对苏北必彻底消灭韩”。 可见,国共双方在苏北和皖南的利害关系密不可分。 中*共**经过反复讨论和慎重考虑,为争取事态向有利于团结抗日的方面转化,于11月9日以朱、彭、叶、项名义发出致何、白“佳电”,一方面据理驳斥并拒绝限令新四*军、八路军开赴黄河以北的要求,明确表示国民党如进攻,中*共必定自卫的立场;另一方面主动表示让步,答应将皖南新四*军开赴长江以北。 **在11月15日向党内指出:“蒋介石怕我们皖南不动,扰其后方。故我对皖南部队既要认真作北移准备,以为彼方缓和进攻时我们所给之交换条件,又要要求彼方保证华中各军停止活动,以为我方撤退皖南部队时彼方给我之交换条件。” 中*共“佳电”发表后,蒋介石却视中*共态度为软弱可欺。11月14日,军令部准备集中第三、第五战区主力,第一步先“肃清”江南新四*军,第二步“肃清”所有黄河以南之八路军、新四*军。 至此,国共双方又一场军事对峙剑拨弩张。 桂军第一三八师莫德宏部开进淮南津浦路西地区,向皖东新四*军**部第四支队挑衅,李品仙威胁中*共“交还”整个皖东政权;鲁苏战区东北军第112师霍守义部越陇海路南进至苏北淮阴以东苏家嘴一带,与八路军**部对峙,企图以“武装调停**”为由,打通鲁苏联系,增援韩德勤部。 韩德勤虽然黄桥战败,但仍拥兵数万,与在苏北的八路军、新四*军相比,兵力仍占相对优势,此时也按捺不住,扬言要“恢复黄桥决战前的状态”。 鉴于情势紧张,**接到中*共**电令“去苏北与陈会合,布置一切”。**随即率中原局机关等一行千人,风尘仆仆赶往苏北。 **是中*共中原局**,陈*毅和**是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总指挥和副总指挥,**是八路军5纵队司令员兼政委。 其时,苏北共*军虽然人数上还不如韩德勤,但是实力上已经今非昔比,人强马壮,战斗力强,已经成了事实上的苏北王,苏北已经成了中*共整个华中抗战战略大后方。 苏北固,则华中兴,为此,巩固与扩大苏北根据地则成了中*共当务之急,而要保证苏北彻底稳固,就不得不面对一个绕不过去的坎,那就是韩德勤。 韩德勤时任国民党苏鲁战区副总指挥兼江苏****。黄桥战役后,他率部退守兴化、曹甸一线,深沟高垒,坚固工事,以图再起。 经过黄桥一战,共*军信心大足,上下普遍开始漫延轻敌情绪,觉得韩不堪一击,有了试图一鼓作气再狠击一下韩德勤的想法,以彻底解决韩在苏北的力量。 于是,一方面是国军咄咄逼人,四处出击挑衅,又一波的**热潮袭来,另一方面共*军斗志昂扬,跃跃欲试,反**态度坚决。 又一场国共较量的帷幕,在苏北曹甸渐渐拉开…… 2 组织曹甸战役,率先由中原局提出,其实质就是彻底解决苏北问题,亦即解决韩德勤部。 在此前,国军高层已经看出八路军、新四*军在苏北会师后对韩德勤形成的威胁,时任三战区司令长官的顾祝同非常担忧,他遂与在重庆的中*共**南方局****交涉,提出缓和新四*军与韩关系。 为此,**电告**,并提出:“我方重心应求得逼韩让步……留韩德勤在,不仅可使顾祝同对我江南新四*军让步,对蒋亦有缓冲讲价余地,对李(宗仁)、白(崇禧)亦有教训作用。如彻底驱韩,则蒋一不做、两不休,只有拼到底。” 不难看出,**对驱韩,是持保留态度的。 对此,**同样非常谨慎,认为暂不宜攻打韩德勤。理由估计到韩与蒋、顾(祝同)之关系,他又是战区总司令及省**,暂时尚不宜取彻底消灭政策,并且保留兴化及韩德勤方有文章可做。 “不彻底驱韩”,显然,**、**站得高,看得要远一点。 就在**与中原局就打韩德勤意见分歧时,刚到苏北的**从根据地开辟后的实际情况出发,他认为:“从苏北斗争形势看,我们刚刚到达淮海、盐阜地区,顽军残部、伪军、土匪、特务、反动地主武装等到处骚扰**,根据地内很不稳定。当务之急,应是剿灭匪顽,发动群众,巩固根据地,先把脚跟立稳,再相机解决韩军。” **还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及我党我军反**作战的指导原则出发,强调应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衅自彼开,不由我启。他称“韩德勤新败,退守老窠,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同顽固派斗争的原则考虑,我应站在自卫立场,不宜主动进攻;从军事上看,在水网地带攻坚作战,对我十分不利”。 他最终也认为暂时不宜主动攻韩。 然而,这时的华中战云密布。汤恩伯、李品仙所部13个师正压向淮北、皖东根据地,**恐难避免。不久,112师霍守义部又以“武装调停苏北磨擦”为由从山东进抵苏北,桂军138师主力亦过淮南铁路。 面对各路**国军步步逼进,中原局觉得情势危急。特别是如果112师与韩德勤的部队会合,则对开辟不久的苏北根据地形成极大威胁。 11月10日中原局再次急电**:“如不迅速解决韩德勤,巩固苏北阵地,不集中华中主力给***军主力以痛击,消灭一、二个主力军,则华中形势愈趋危险,急难应付。”继之,又报告了作战部署和进攻理由。电文最后特别强调:“你们有无意见,望三天内答复,否则即开始动作。” 中原局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攻打韩德勤的决心已定。 但**和**的决策者们并没有认可,次日,**、**、王稼祥联名电复中原局**、陈*毅、**、彭雪枫,态度同样坚决: 一、目前即动手打韩德勤、霍守义、何柱国,在政治上极端不利,尚须忍耐。第一仗攻击令须由延安下,你们不得命令,不得动手。你们现在应积极准备一切。一面我们仍在重庆谈判。 二、对霍守义、何柱国应取争取政策。 **意图很明确,一方面仍争取谈判解决苏北危机,一方面争取东北军以孤立韩德勤,不打韩德勤以争取政治上的主动。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难看出,打有打的道理,不打有不打的原因,只是所站角度不同,视角不同。 延安和中原局一时僵持。 11月18日,中原局分析了苏北形势后,再次向**报告:“现在各方面均来电要求先打韩,争取战略上的主动,以便将来集中力量对付西面汤、李之进攻。” 啥意思?简单讲,现在大家都同仇敌忾,士气高涨,主动权在我手,如果这个时候不打,难道等韩德勤与汤恩伯、李品仙所部13个师汇合起来再打? 总之,一个字,打! 看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次日,**即电复,提出以**部主力隔断112师霍守义部与韩德勤部联系。“为达此目的,你们应立即准备一个局部战斗,以八路军第5纵队主力,突然攻占凤谷村、车桥两点,再行攻占平桥、安丰等地区,以打通皖东、苏北之联系。限电到5日内准备完毕,待命攻击。” 接**命令后,中原局即令八路军5纵队及新四*军迅速作好攻占射阳、安丰、曹甸、平桥之战斗部署。随即复电**:“我对韩攻击已全部准备好,决于明日(27日)晚向沙沟、射阳攻击,解决该地之韩部(保留兴化不打)。如何,望即复。” 事已至此,还说什么呢? 27日,**再复电“同意你们意见,唯不得攻击兴化”。 兴化是当时韩德勤所率江苏**所在地。**认为,在淮安、宝应间打开一个缺口,打通苏皖即可。 兴化,这是一个极其敏感的政治标志,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关全国大局。 曹甸,是宝应县东北的一个集镇,西临宝应湖,周围是水网地带,它是韩德勤重要据点。曹甸工事坚固,内有碉堡、暗堡四处相通,易守难攻,驻有韩德勤保二旅一部、89军33师两个团及直属工兵营、特务营、炮营等共约5000多兵力。而韩德勤在兴化及其附近之保六旅、独六旅等亦约5000多兵力,随时可以策应曹甸,为此,曹甸已成为消灭兴化韩德勤的最大障碍。 3 曹甸战役于11月29日拂晓发起,华中*共*军兵分三路在外围由东向西向韩部发起进攻。 此次战役由华中总指挥部直接指挥,参战各单位分别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一纵队、二纵队、八路军5纵队一支队。此次行动为八路军、新四*军战役、战术配合的第一次行动,华中总指挥部想通过此次合作战斗振奋各兵团,并一鼓作气解决韩德勤在苏北的力量。 战斗发起后,新四*军陆续攻占北宋庄、蒋营、陶家林等地,八路军、新四*军参战部队轮番进攻,猛打猛冲,开头就重创韩89军所部,韩守军猝不及防,溃败不支,不得不将兵力收缩在曹甸、平桥、安丰一线,以图顽抗。 共*军参战部队一鼓作气,乘胜进击,断韩军平桥与曹甸及安丰之联系,并完成对安丰、曹甸、平桥等地的包围。 12月4日,华中总指挥部要求各参战部队攻击前进,在曹甸一线会合,以求得在曹甸彻底消灭韩之主力。 这边战斗正酣,那边心悬嗓喉。 苏北的战况深深牵动着延安的心,当**得知战役进展情况后,立刻电示华中总指挥部:“只待曹甸、安丰等地占领,此次战役即可结束,仍留兴化、高邮及它处不打,保存韩德勤与蒋介石讲价钱。” **担心战事扩大。 12月5日,八路军5纵队一支队两个团率先向曹甸发起攻击,但由于曹甸易守难攻的特殊地势,加之韩军拼死抵抗,故苦战一夜未能奏效,以失败告终。 曹甸战场遂形成对峙。 闻讯后的陈*毅专抵距曹甸百米之遥的小马庄,与几个参谋人员乘坐小渔船,穿芦苇,隐草丛,察看地形。回到指挥室后,陈*毅决定仍以突击的办法,用猛烈的火力扫清外围,然后向纵深发展,八路军、新四*军参战部队同时攻击。 **闻知曹甸情况后,根据以往作战经验,对曹甸战役的具体打法提出建议:“我军无攻坚武器,历史上用速战速决、猛打猛冲战法攻击巩固据点,极少成功。曹甸、车桥等处工事较前坚固,兵力更多,如猛打猛攻,不但胜利把握不大,且有招致重大消耗伤亡可能。我的意见是用持久作战的方法攻击。” **随后又提出6点具体战法: (1)首先在4个据点(曹甸、安丰、车桥、泾口)间构筑据点,截断其联系与增援; (2)肃清4据点周围之敌据点及附近村落中敌人,将其完全逼入4个据点内; (3)逐步筑垒掘沟推进; (4)用小部队不断接近,消耗其弹药,增加其疲劳; (5)派小组潜入,放火烧其房屋; (6)探悉哪有弱点可乘时,即以主力猛击而消灭之。我如决强攻,请集中新四*军、5纵队全部迫击炮、小炮轰击之。 **的建议非常具体,也很有效,但不可取的是时间太长。 当时,无论是延安还是华中总指挥部都希望速战速决,尽快结束此役。尤其是**专门电示强调:“国民党甚关心苏北冲突,你们应坚持原定方针,不打兴化,保留韩德勤,并望10天内结束曹甸战役。” **的意见最终未被采纳。 12月13日19时半,总攻开始,因地势平坦,河沟阻隔,韩军炮火阻击,至21时许,八路军第5纵队第一团才攻入曹甸西北角炮楼,但是,此时新四*军在东北、东南两线的攻势尚未展开,使韩军得以集中兵力在西线组织反击;22时许,新四*军第一纵队经过近迫作业,越过濠沟,不久突破东小圩,占领了部分阵地。 可是,此刻八路军在西线的进攻却处于间歇期,致使韩军得以在东线进行反击。进攻先头部队未能巩固住前沿阵地,后续部队受韩军炮火压制,无法向前运动。 直到14日拂晓,曹甸东、南、西三面均各自为战,未能形成统一的进攻步调。虽然共*军突破韩军前沿阵地,但是,因各部队配合不力、加上地形不熟、缺乏攻坚能力,且韩德勤部依托工事拼死防御,最终未能突破曹甸韩军的基本阵地。 曹甸久攻不下,而且伤亡较大,最终,陈*毅及时命令部队撤出战斗。 面对这样的结局,中原局不得不坦言,“我攻曹甸未下,此次战役,我伤亡共约2000人,消耗甚大,平桥虽被我占,但韩部及东北军尚有8000多人在车桥、泾口、安丰、曹甸一带……此次战役大概只能如此结束,苏北问题已成僵局,急切不能彻底解决。” 共*军终于明白兔子急了会咬人的道理,也尝到了韩德勤难得顽强的滋味。 无奈,**亦默认了这样的结果。**复电中原局说:“华中斗争是长期慢性斗争,我们要有决心和耐心。” 语气虽然是安慰的,但弦外之音,急了吧?罢了,还是准备持久战吧。 曹甸战役未能达成战役目的,最终以消灭韩军8000多人,八路军、新四*军亦付出较大代价而结束。 12月16日,曹甸战役因八路军、新四*军无法取得完胜而草草收场。 一个时期的阴霾终于驱散,韩德勤笑了,脸上露出了难得欣慰的笑,自已虽然损兵折将,但终久是保住了曹甸。 保住曹甸,就是保住兴化,保住兴化,就是保住自已,输了的黄桥一战,不是扳还了吗? 曹甸战役结束,韩德勤召开庆功会,官兵举杯同庆,王哥有点闷闷不乐,在国难当头,皇冠体育投注:人不是一致对外,而是自相残杀,如果用这劲对付日军不是很好吗?真不知是为了什么?他心中有许多问号,但是,他没有答案。 这些天,韩德勤开心得一时得意忘形,甚至想,共*军也不过如此,受此鼓舞,国军上下蠢蠢欲动,想在军事上彻底解决中*共威胁的愿望愈发强烈。 何应钦把目光投向了孤悬江南的新四*军叶挺部,他直接上书蒋介石,要求第三战区应准备“立即将江南新四*军予以解决”;白崇禧力主由第三战区和皖北桂系军蠢蠢跃动开始对皖南新四*军实施南北夹击…… 胡宗南干脆拟定了进攻中*共“首都”延安的作战计划。 曹甸战役结束了,苏北战场随之出现了短暂的宁静,面对这样的结果,共*军显得有点沮丧,虽然失败乃是兵家常事,但是,这不是大家所愿望的结果。 曹甸战役打得不好,客观上给皖南新四*军北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国民党把曹甸战役作为报复新四*军的一个借口,其实有没有这个借口,国民党发起第二次****、消灭新四*军都是既定方针。 没有曹甸战役,皖南事变仍然会发生,曹甸战役只是一个导火索。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