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夏朝传说第三百二十章小说:夏朝传说 作者:愤怒的玫瑰 更新时间:2025/4/3 11:59:01 夏朝传说第三百二十章,相信就是天上突然掉下来个炸弹,也没有这件事令不降震惊和尴尬,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一再逼迫破获的灭门案,凶手会是本家人,这让感觉难堪和苦恼,因为他从小就知道这个姑姑难缠,就因为是父王的唯一嫡亲的女儿,父王对她非常宠爱,养成了她骄横,蛮横的性格。应该说,泄对两个嫡亲儿子的教育是成功的,但是对于女儿是疏于管束的,或许在泄的眼里,儿子将来要从政的,女儿只要能够嫁出去就不管父亲的事情了,如此一来,这位公主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的特性就被培养出来,如果不是他们两口子的过分娇宠,小小年纪的秉承,就不可能成为采花大盗。放着家里很多姑娘不用,偏要去祸害别人家的新娘,这是一种典型的变态。 现在,最难的牌摆在了不降面前,如果情况属实,归于这个姑父就可能追逐他的儿子,一道去黄泉报到了,那么姑姑就会成为寡妇,这个结如何去解,他感觉有些六神无主了。 “爱卿,你给孤家出了一道无解的题。”好半天之后,不降没有告诉彭伯应该怎么做,反而扔出这样一句话。 “大王,这道题是大王出的,臣因为动作慢了,被大王训斥了一通,无奈之下,臣才求援,最后使出了这招杀手锏。大王,这件事臣是无辜的。”彭伯苦笑地回应道。 不降一怔,当时他被这些老臣闹的没有办法,才逼迫彭伯加快破案速度,但是他怎么会想到,这件事会牵扯到归于,这不是在作茧自缚? “爱卿,在你看来,案子一定要进行下去了?” “大王见过射出的弓箭可以收回来的?”彭伯虽然听出了不降话中的意思,但是却不想屈非白死,因为如果这件事就此打住,焉知下一个悲剧会不会轮到自己,因此采用反问的语调把球踢给不降。 不降感觉彭伯的话难以驳倒,关键的是,他也不敢就这样结案,因为那些老臣在等待结果,如果他们知道了彭伯已经找到了嫌疑人而半途而废,只怕刑部就不用办公了。 “也罢,你就继续吧!但是有一条必须证据确凿。” “这个是一定的,不要说面对驸马,就是普通民众,臣也不会做屈打成招这种事情。臣这次来找大王,除了告诉大王这件事外,还要大王允许,臣在搜索证据的过程中,任何地方,任何人家都不能以任何理由进行阻挠,希望大王给臣全权。”这是彭伯来找不降的真正原因,因为按照朝廷规定,和大王嫡亲的王亲贵戚的家里,如果没有大王手诏是不能随便搜查的,更不可用捕人,如果没有这个便利,案子进展会非常困难,所以彭伯必须让大王给他开方便之门。 不降虽然不愿意给,但是不能不给,太明显的因私废法他还是不敢做的,因为他毕竟不是昏君。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个案子动静太大,如果真的无声无息地结案了,本来很多老臣对屈非突然辞职就不满,现在屈非又死于非命就是火上浇油了,案子再没有个让大家信服的结果,他们一定会骂自己是昏君,在大臣之间,在民间百姓那里攻讦自己,这些老臣是什么事情都会做出来的。想来想去亲情固然重要,但是大王的座位,朝廷的安定更重要,最后就答应了彭伯的要求。 彭伯拿到了尚方宝剑,当然胆气**牛了,回到刑部就把康友找来研究如何动手,康友对彭伯说:“如果归于是幕后凶手,说不定刺客就隐藏在他的家里,他现在并不知道我们在怀疑他,废材也没有释放,应该出其不意地搜查归府,说不定会一举突破这个案件,只要抓到了凶手,案子就算告破了。” “一个可以隐隐多年,在屈大人退出朝堂数月之后才动手杀人的凶手,绝对是个厉害角色,我们不可以轻敌,如果突击搜查归府能够找到凶手,当然好了,但是万一没有找到凶手我们就被动了,公主会去大王那里大闹的,如此一来我们就可能没有下一次机会了,第一次出手必须谋定而后动。”彭伯面色阴沉地说,现在他的感觉自己就成为了当年的屈非,一个弄不好前功尽弃不说,还会给自己留下数不尽的麻烦,打不着狐狸惹一身骚的事情彭伯不想做。 “大人想怎么做呢?”看见彭伯不愿意采用自己的方案,康友就反问说,显然对彭伯的小心谨慎不满意,因为他在屈非手下做过多年,已经习惯了屈非的大刀阔斧,雷厉风行的做法,感觉彭伯和屈非比,少了好多痛快。 “多用脑袋,和对方斗智,对于做事阴险的坏蛋,我们只能步步为营,小心谨慎,否则就可能掉入对方设下的陷阱。现在我们没有麻烦,风平浪静,是对方在观察我们,并没有动手,原因简单,我们抓捕了废材,这正是他需要的,他的眼睛肯定在盯着废材,一旦发现我们已经不把废材例为嫌疑犯,或者准备释放废材,一定会有动作。因此我的意思是引蛇出洞,把废材放了。”彭伯想想对康友说,见康友有怀疑的意思就又说:“释放废材是早晚的,因为废材已经解除了嫌疑,如果我们继续关押他,业侯知道了不会干,说不定会直接找大王,大王也会命令我们放人,如其被动地等待被放人,不如我们主动放人,这样,业侯方面的麻烦解除了,我们就可以集中精力对付阴险的对手。其二,当我们突然释放废材,这个人也许会措手不及,会惊慌的,这个时候就容易犯错误,我们之间的较量,其实就看谁的失误更多。假如凶手在他的府邸,就可能让凶手走掉,其实这就是我们的机会。如果我们现在搜查归府,就是凶手站在面前,我们也不知道谁是凶手,因为名字是可以改的,到不如让对方主动露出破绽,我们只要做好埋伏,看见有陌生男人从归府出来,盯住他,在人少的地方将他拘捕,不管他是不是凶手先秘密审问,到时候出不出来结果都不会惊动归府,这样一来主动权就会掌握在我们手里。” 彭伯说到这打住了,看着康友不说话。康友是老捕快出身,对于一般性的战略战术还是明白的,听后感觉到彭伯的办法比自己的办法高明,因为他知道,眼下他们的弱点是面对的。强大的势力家族,机会可能只有一次,必须做到一击必中,因此慎重是必须的。彭伯这个打法就顾及到了慎重。 “我看大人的办法可行。”康友说。 “还有一个问题,看这两个凶手做事的凶残,加上松山掌门的介绍,功夫肯定不弱,当年黑白两道围剿,也没有要了他们的命就足以说明问题。我担心的是,就算他们走出归附,我们是不是有能力将他抓获,因为我们不能把他打死,他是重要的人证。”看见康友同意自己的办法,彭伯自然要想到下一步了。刑部捕快中,虽然不乏武功高手,但是白虎走了之后,绝顶高手没有出现,而对方如果是绝顶高手,采用乱箭 射杀的方法倒是可行,但是生俘就非常困难,所以彭伯需要康友给自己信心。 “如果这两个凶手真有这样的功力,刑部捕快中恐怕没有他们的对手,我们的优势是可以以多取胜,但是很难保证将他们活捉。”康友同意彭伯的分析,他自己虽然是捕快中的高手,但是以江湖来论,还是排不上名号的,这并非是他们嫉贤妒能,不肯招募高手来刑部,而是一流高手本来就少,他们中多数人并不愿意做捕快,一来捕快在社会上地位不高,名声也不算好,二来俸禄是固定的,想有额外收入,必须贪赃枉法,而凭他们的本事,是可以合理合法进入高收入人群的,博快们犯不上去冒这个险,况且这样做对名声有污。很多江湖高手是看重名节的。再说想收入高,他们可以进入大户人家当保镖,或者家丁总管,在哪里的收入,比朝廷的俸禄高很多。再有就是,做了朝廷捕快,很多事情受约束,不能随便和江湖人物交往,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杀富济贫,除暴安良。例如有些贵族豪强草菅人命,朝廷即使知道了,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很难出手,而想拿到证据并不容易,而做江湖游侠就不同,他们不需要去收集证据,只要民间反应某某人为富不仁,欺行霸市,贪赃枉法,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规矩对他们行刑,或者直接夺取性命,或者要胳膊要腿,一切处置看自己的心情。这道道理康友是明白的,所以他即使有心招募江湖高手,因为这些原因,也只能作罢。 看见康友对活捉凶犯没有把握,彭伯皱起了眉头,如果总捕头都没有把握,看来刑部真的需要一流江湖高手了。“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说出来,我们一块商议。” “大人,假设归于真的是幕后凶手,大人请想:凭他的特殊身份,想联络上江湖杀手很不容易,杀手也未必会相信他,我们不一定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康友所问非所答地说。 “你是说,还有另外的办法找到归于是不是幕后凶手的证据?说出来听听?”彭伯听明白了康友的话,随后问。 “江湖上有这样一种人,本身武功稀松平常,但是专爱结交江湖人士,这些人看起来平平常常,其实神通广大,和江湖,和官府,和富户都有交往,关键是这几个方面的力量都相信他,相互之间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他来传话,然后就可能商量出办法来,因此这些人看起来无权无势,没有高明的武功,却是谁也不敢小觑的人。凭归于驸马爷的身份,直接认识或者和杀手之类的人成为朋友,可能性微乎其微,他要想找到杀手,其实只有一种选择:通过中间人来沟通。” “你是说,我们把目标对准中间人?从他们嘴里找出归于的蛛丝马迹?”彭伯听到这,抢过康友的话说,因为他看见了另外一扇打开的窗户。 “从他们嘴里拿到我们想要的秘密,中间人是不会说的,因为他们之所以能够游动于各种人之间而受到信任,第一个因素就是会给他们保密,失去这种信任,他们自身就没有了任何价值。”康友摇摇头说。 二 本来彭伯听康友说到中间人的事情,有了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但是听到后面的话,就等于当头被泼下一瓢冷水,眼前一片阴暗,既然中间人不会开口,在那里下功夫不是白费时间?康友这个主意提了等于废话,不高兴的表情就显现出来。他现在时间这样紧,康友还在他面前说废话,不是在拿他消遣? 康友当然看出来彭伯不高兴了,知道他没有理解自己这番话的本意,急忙解释说:“我们可以派人秘密监视中间人,像归驸马这样谨慎的人,就是平时和中间人联系,也不会亲自登门,一定会派仆人或者家庭总管去的,只要发现他们有来往,我们可以秘密拘捕,从这些人嘴里得到口供应该不困难,只要我们能够确定归驸马的确和中间人有关系,十有八九就可以确定,归驸马就是幕后黑手,否则他那么高的身份,为什么自甘堕落去找中间人。” “确定又如何,把中间人抓来审问?他如果只是承认和归驸马有来往,是朋友关系,不招认帮助归驸马介绍杀手,我们还是拿不到证据,反而白白浪费时间。”彭伯说,显然对康友这个主意不感兴趣,但是并不否认康友的推测:归于的确有很大可能是通过中间人找到杀手的,他直接认识杀手的可能性并不高。 “中间人因为职业的关系,嘴当然会硬,但是他的仆人,归驸马的仆人就不一定会经受住我们的拷问,他们也不可能什么都不知道,或许掌握直接证据也未知。我们现在之所以不能够逮捕归驸马的家人,是因为没有任何借口。”康友反驳说,并不认为自己的主意不行。 “京城做这个活的知情人不会只有一个,是吧?如果有十个八个,难道我们都要派人监视?”彭伯还是觉得康友的意见在舍近求远,因此反驳说。 “京城做江湖中间人的的确不是一个,但是最有名气的就一个人,我们只要派人盯住就可以,因为一般的中间人,归驸马不一定知道,就是知道了,也不一定会信任对方。”康友说。 “好吧,这件事你去安排。但是我认为,最容易见到结果的,还是直接抓到凶手,现在的难题是,我们身边缺少一流武功高手,你有什么办法找这样的人来帮我们?”彭伯还是想用自己的办法,释放废材,引蛇出洞,如果归于真是幕后黑手,很可能感到惧怕,为了不让刑部拿到证据,让杀手离开,只要杀手出了驸马府邸,能够抓住凶手,得到口供,一切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因此在他来说,当务之急是找到武功高手帮忙,活捉凶手。 康友感觉为难,他倒是知道几个江湖高手,但是并没有来往,因为刑部的工作和江湖人士犯冲,双方还经常会发生些**,原因在于,某些江湖高手有自己行事的法规,常常蔑视朝廷法律。例如他们除暴安良,杀富济贫的时候,就有因为情报不准,或者判断失误而屈杀好人的,刑部知道了这种事情当然不可能不管,再说有些人就算干了坏事,罪不至于该死,而另外有些人只是做了错事,并不是有意识地犯罪,这些人都没有死罪,但是听了坊间百姓传言,某些江湖豪侠在没有弄清楚事实之前,就可能随意地出手,让自己成为正义的化身,甚至成为法律,这损害朝廷的声望。如果百姓把诉冤除害的希望都寄托在江湖豪侠身上,朝廷的信誉就没有了,因此就刑部本身而言,和江湖是对立的,所以就算康友知道这样一些人物,根本就请不来他们,他们也不会给面子。康友就把自己的难处对彭伯说了,随后又说:“其实我们身边有武功一流高手,只是以卑职的身份,请不动他们。” “谁,说出他们的名字。”彭伯听说身边就有这样的人,眼睛立刻亮了,现在正是病急乱投医的时候,只要有希望,就像溺水人看见稻草那样,彭伯就会兴奋。 “军营里的白将军和葛将军。当然,远一点的,可以像松山道长求援,他们和朝廷的关系一直不错,道长本身就是超一流高手,他的掌门大徒弟本事也非常了得。” 康友说。 “好,这件事我来办,你派人立刻盯住京城那个最有名气的中间人,我们多管齐下,要尽快破案。”彭伯说着站了起来,不再迟疑了,决定立刻把废材当众释放,为了把动静搞大,彭伯特地在京城那家最有名的酒肆选了包间,让人去预定位子,然后派人请业侯赴席,名义上当然是赔罪,因为抓错了人,让废材遭罪了,彭伯相信,只要这个动作开始,幕后黑手就会得到消息,然后就会有所行动。只要他动,就可能露出破绽。 彭伯这手的确厉害,兵法上叫攻敌之必救,不接招不行,接招很可能会露出破绽。 归于的确一直在关注彭伯的举动,彭伯抓捕了废材之后,他认为彭伯中了圈套,就开始坐等好消息,但是一个月之后案子没有任何进展,他感觉不对劲,因为这个案子反应强烈,京城都开锅了,朝廷必须尽快给个说法,就是大王想护着,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蔑视法律。但是不管他怎么想,案子一直拖了三个多月还是没有结果,这个时候他的心理打鼓了,感觉事情要有变化。果然,结果来了,废材无罪,彭伯居然要在酒楼给业家赔罪。那么问题就来了,废材没有罪,就是抓到了真正的罪犯,否则怎么像大臣和民众交代?但是并没有这样的消息传出来,就是找个替死鬼也不能在地下操作吧?关键的问题是,朝廷必须平息民怨,但是朝廷并没有这样做,那么彭伯在没有抓住真正凶犯的时候,为什么要高调释放废材,这就不能不让归于疑心了。 归于知道了这个消息,公主自然也知道了,归于之所以找刺客干了灭门的事情,公主是主要推手。他的儿子堕落成为采花贼,就是她娇惯的结果,因为自身被宠爱长大的 ,又是泄的嫡亲公主,在她的眼里,除了父王,自己就是老大,因此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我行我素,只要自己喜欢就是合理的,她的儿子有这样的母亲,当然不可能学好,他之所以堕落成为变态的采花贼,是因为有一次参加别人的婚礼,新娘没有正眼看他,结果就心生报复心理。因为从小就接受名武师的指导,加上自身练武的天赋极高,因此他从小轻功造诣就非常高,就因为依仗绝高的轻功,加上相信母亲的无所不能,因此把糟蹋别人家新娘当成乐趣,他认为就是被抓进刑部大牢,也会安然无恙,因此在被审问的时候,把所干的坏事一五一十都招供了。 当然了,公主的确使出了浑身解数,甚至夜晚入宫找泄哭闹,泄也的确想饶她儿子一命,但是屈非不干,最后还是被在刑部大牢里绞死了,因此她恨透了屈非,觉得儿子之死是屈非一手造成的。一点也没有想过儿子作恶多端是咎由自取。就整天逼迫归于给儿子报仇。 归于当然也深恨屈非,毕竟自己只有这一个儿子,但是他明白,屈非不是一般人,是主管刑部的最高官员,手下的捕快极多,可能没有等他们动手,自已经被捕快乱刀砍死了。再说就算能够杀了屈非,泄也会龙颜大怒,最后很可能把自己搭进去。因此他虽然有这个心,却没有这个胆量,只能等待时机。一次赴宴的时候,无意中认识了京城最大的掮客长水,就是我们说的中间人。或许是想在富户们面前推销自己,或许是真的喝多了,长水就告诉在座的富户,自己可以摆平江湖上的一切恩怨,因为南北十七路,东西九路的江湖豪杰,包括杀手他都熟悉,只要他出头,没有摆不平的事情。 自古以来,富户,贵族都不怕官家,因为他们朝里有人,但是忌惮杀人越货的江湖人士,知道这些人做事情没有底线,朝廷的法度在他们眼里就是摆设,他们只遵守江湖规矩,因此这些贵族,富户多多少少都愿意和他们有些关系,遇到麻烦事情的时候,可以请他们帮忙。但是凭借高贵的身份,自己也不可能折节下交,因此就需要认识长水这样的江湖掮客,有事情让他牵线搭桥,所以没有任何高贵身份,家庭门第的掮客,就可以在贵族,富户圈子里行走自由。长水因为进入这一行当较早,嘴严实,所以在这个行当里混的风生水起,坐上了京城头把交椅。 归于一直想找刺客为自己报仇,苦于没有机会认识刺客,现在听长水这样说,当时就留心了,事后就约请长水择日到自己府邸小坐,长水有了受宠若惊的感觉,因为在京城的人都知道,驸马不可怕,可怕的是公主,她可以一手通天,可以到公主府邸做客,这自然的莫大的荣耀。 过了几天,归于果然派总管去长水家里请他过府赴宴,酒席宴上,听长水大谈江湖轶事,归于则听的多,说的少。他本来就是个城府极深的人,不见兔子不会撒鹰,在没有对长水深入了解之前,不可能露出自己的底牌,此外他还要品,看看长水是不是真有本事,还是江湖术士,因为在这一行中,骗子不少。通过几次交往,归于感觉长水虽然喜欢炫耀,但他的确认识很多江湖人士,决定在他身上下本钱。从此之后不但和他经常来往,还把长水引进自己的社交圈子里,归于交往的人当然是非富即贵,正是长水需要的,因为这些人家经常需要找贴身保镖,看家护院的一类人士,而他们自己当然不认识这样的人,只能求助于长水,长水就从中赚取介绍费,他的收入主要也来源于此。因此不种地,不做买卖的长水,可以过着富裕的生活,人模狗样的行走在贵族富户的圈子里。 一年之后,归于感觉对长水了解了,两个人的关系也进入到水**融的地步,归于才告诉长水,自己有个仇家,一直想除掉对方。当然,他不会说出这个仇家的名字,长水也不会问,这是他们这一行的规矩。归于就请求长水帮自己介绍一两个顶级杀手,银子的事情不用考虑,当然,事成之后,给长水的报酬格外丰厚。长水当然相信归于不会差钱,一口答应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