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夏朝传说第二百四十一章小说:夏朝传说 作者:愤怒的玫瑰 更新时间:2025/1/10 17:56:39 夏朝传说第二百四十一章,夏朝帝王中,名气最大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开山鼻祖大禹,一个是亡国之君桀,大禹的名气在治水的时候就永载史册了。祸乱中华几千年的黄河水患,被大禹用惊人的意志制服了,这样的功绩说是前无古人肯定没错,加上他坐上王位之后,南征北讨,平息战乱,立九鼎以威慑诸侯部落,因此在尧舜禹汤四杰中占据一席之地实至名归,但是大禹当大王的时候,国家并不是真正的国家,还是部落大联盟,大禹也不过是部落联盟的盟主,国家也不富裕。 大禹的儿子启的名声同样响亮,他的第一个贡献是结束了原始社会制度,建立了以君权为主导的家长制,使部落联盟彻底瓦解,创建了货真价实的国家制度,如果说华夏民族真正统一,成为一国,始于启,这个贡献足可以进入史册,因为没有启创建的奴隶制度,就没有后来大一统的中华民族。在启做大王的时候,开疆扩土,使华夏民族的版图扩大了不少,这是他的第二个贡献,但是执政后期的启变的昏庸,生活奢侈,少问政事,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好名声不如大禹是正常的,皇冠体育投注:人平定一个人,首先从道德下手去考究,就道德这一点来说,启不符合儒家的勤俭治国的道德伦理。何况他在经济治理上少有建树,因此国家并不富裕,民众生活水平不高。 启之后的太康,仲康和相,是马尾巴穿豆腐——提不起来,太康因为昏庸,丢掉了江山,仲康因为平庸,无所作为,相比他们稍稍好一点,但是也是个庸才,但是相留下了一个好种子——遗腹子少康。夏朝从少康开始,进入了另外一个循环,就因为少康的出现,已经失去大王之位的夏氏一族,换发了青春。少康的儿子季柕,基本继承的父亲的衣钵,勤于政事,上任之后加固黄河大堤,避免了一场巨大的水患,也给后世建立的标杆,以至于他之后的很多大王,都重视黄河水患,这是有大功于朝廷和国家的,其次,他完成了父亲少康的夙愿,消灭了东夷,统一了全国,让社会秩序保持了稳定,经济民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为儿子槐建立全盛的夏王朝打下了物资和安全基础,如果没有季柕缔造的坚实基业,槐就不可能把大夏朝推进到全盛时期。 当然,夏朝的全盛应该说出现了一个好大王——槐,槐看起来柔弱,还有点重情重义,这样的品格做个普通人是合格的,甚至是高尚的,做个帝王就显得柔媚有余英武不足了。其实这不是槐性格的全部,在这不足掩盖下的,是有一双睿智的眼睛,有敢于担当的雄武英姿,有宅心仁厚的爱民情怀,因此槐上任后,没有做出父辈们的轰轰烈烈大事件,而是从民生入手,给奴隶解除部分枷锁,重点关注农业,百工,商业的发展,在民生改革上,大刀阔斧,做出了不同于父辈的举动,到孙康反叛前夕,国家的工农业,商业百工都达到了父辈没有达到的高度,国家的经济发展欣欣向荣,百姓生活安定,收入也比少康,季柕当王的时候,有了大规模的增长,应该说,他是整个奴隶社会少有的,高度关注民生的大王。 当然了,因为不好战,不愿意显示雄武,他的表现也给部分人传递了错误信号,这些有野心的人就认为他软弱,老实,因此以孙康王叔为首的一批人就高举了反旗,似乎也想占据大王的椅子。 有一句老话说的就是,板荡识成成,灾难显英雄。就在叛军肆虐国家,狼烟四起,百姓受到荼毒的时候,槐站了出来,没有做逃兵,当然也不会做懦夫,把自己当诱饵,率领孤军守并州。猖狂的叛军这才知道,他们的脚踢到坚硬的花岗岩上,在狂风暴雨般的攻击下,槐没有突围,没有投降,意志坚定地固守并州,其表现,作为,成为一个最合格的大王。这时候叛军才明白,槐并不是他们认为的那个样子,在他那看似柔弱的性格里,掺杂着钢铁一般的素质,在他那看似漫不经心的目光里,隐藏着超人的睿智,这种素质只有在战乱时期,国家,民众面临危难的时候才可以显示出来,否则他怎么可能慧眼识英,重用了一个没有任何资历,任何学历,任何战场阅历的人,担当三军统帅,出谋划策,指点江山,最后在并州城下,一举击败叛军,这样的眼力,胆识只有聪明绝顶的帝王才会拥有,从外表看来,从他平时的作为看来,怎么看都不像,最后事实证明大家错了,所有人都错了,只有槐一个人对了,槐的成功又一次说明:真理从来就是掌握在 少数人手里,甚至个人手里。相比于集体的智慧,很显然,个人的智慧更重要,当然,要赋予他行使智慧的权利。 本来没有开疆扩土雄心的槐,因为叛军的出现,居然给他创造了这样的机会。当他派出屈完,费玉清两位将军追击叛贼孙康和兰花公主的时候,他们为了避难,逃到了南夷的趋势部落,屈完和费玉清得到槐的全权命令,毫不迟疑地越过了边界,以追捕逃犯为名,趁势灭了南夷九部落,为大夏国的版图又增添了土地和人口,叛贼孙康和兰花公主也没有逃脱法网。 这一次槐没有滥用他的仁慈,在京城外的西河滩杀人场,公开处决了这两个王室败类,并把他们的家人全部流放,为这次王室叛乱,画了一个完满的句号。 太平宁静,富裕安详又一次降临到大夏国的土地上。槐又恢复了慈祥爱民的本色上,只是这一次他没有再一次地裁撤军队,而是让屈完和费玉清的德胜军队,驻守在大夏国的主要交通枢纽地区,因为事实在告诉他:把一个国家建成富裕,宁静的大厦固然不容易,但是保住这个大厦同样不容易,而一个强大的国防,就是保住这个大厦的基石。朝廷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就没有办法震慑一切宵小之徒,就不能让野心家老老实实地龟缩在地堡里。 槐的心思转回到经济建设上,陆续出台了很多惠民政策,而且很多时候他亲自监督,便装视察,对于贪官,庸官,只要发现就处置,因为他手里又有了这样的利器,亲自任命了费玉清为主管全国的刑法大官,费玉清的清廉,刚正和出色的工作能力,活脱脱就是另外一个屈也,有了这样好的官员主掌刑法,法律自然就会拥有她本该拥有的权利和震慑力。而另外一个人也得到了他的超级任用。槐命令葛飞退休养老,任命了凸冉接替他的职位,凸冉的才干再一次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他不仅仅是天才的军事家,更是治理国家的能手。而军队的管辖权槐交给屈完,屈完本身就是出色的战术大家,又天生痴迷军旅,因此南北大营的将士,在他出任主帅之后大为改观,朝廷军队成为大夏国周边部落闻风丧胆的军队,他们非但不敢觊觎大夏朝的领土和财富,反而战战兢兢地生活着,尽力讨好大夏国,生怕哪一天惹恼了大夏国的朝廷,自己的部落会遭受灭顶之灾。朝政大权落在凸冉这样出色的政治家手里。很多富国强民的建议自然都出自他的谋略,并且无一不被槐采纳,君臣的绝对信任,相得益彰使得朝廷这辆战车在高速行驶的时候,运转自如。 大夏国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其国力已经远远超过槐的父亲,爷爷做大王的时候,就是大禹和启做大王的时候,也不能相提并论。但是按照自然界的规律,月满则亏,由盛而衰,或许因为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治国太过出色,精力太过旺盛,用人眼力太过高超,他的众多子女不用说像他,连一个稍稍能够接近他能力的人都没有,这自然为大夏国的走向衰落留下了伏笔。 几千年的家天下历史证明,国家的兴亡和老百姓没有什么关系,就维系在一个人身上,这个人就是身为家长的帝王。从三皇五帝算起,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他们统治时期之所以国运昌盛,国家强大,就是因为他们这些做“家长”的聪明睿智,慧眼识英,克勤克俭,勤于治国,并不是因为这些朝代出现了多少名臣,因为历史证明,有明君的朝代才会出现名臣,因此韩愈才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在,这或许就是专治王朝的统治,不可能克服的悲剧。 槐的婚姻多多少少属于近亲结婚,少康的复国主要功臣是有虞氏和斟灌氏,斟鄩氏的族人,因此他给后代立下规矩,他的后代子孙所娶的王后,主要妃子必须从这几个族里人挑选,而夏氏王朝的继承人也必须是嫡系子孙,其实就是用法律手续在确定,夏氏王朝的掌门人只能是正统的王室子女,按照今天的说法,就是容易出现近亲结婚的悲剧。槐的王后和开始的几个妃子,都出自这几个氏族。 槐的正妻就是斟灌氏族长的孙女,论长相也算是国色天香,论头脑比小市民强不了多少,偏偏能够生孩子,在槐众多的儿女中,她一个人就生了四男两女,王位的继承人别的王妃就不用指望了,只是这样素质的女人生出聪明孩子的概率本身就低,加上在后天引导教育孩子上的无能和无知,可以想象,这样的王位继承人会是什么样的。那么别的王妃就没有生孩子?答案是有,第一第二王妃都有王子出生,她们两个一个是斟鄩氏族长的外甥女,一个是有虞氏族长的孙女,她们的素质同样不高,也是只有一张娇美的面孔,如果她们的孩子出色,凭槐对江山的看重,或许会打破常规,违背爷爷制定的规矩,但是悲剧的是,她们生的王子,和王后生的王子是半斤八两,如此一来,槐当然没有必要破坏规矩,只能是矬子里拔大个了。槐后来娶了**做妃子,**的素质当然比那些人高很多,但是不幸的是,她只是给槐生了两个公主,没有争当继承人的权利,这就是槐的不幸了。 槐在无奈之下,只能选择了王后生的小儿子芒做继承人,相比之下,芒比他的几个哥哥还聪明一些。但是因为王后从小就接受迷信教育,长大后超级信鬼神,信巫师,因此把这个不良习惯,一点不差的传给了芒,因此芒也就非常信鬼神,信巫师。槐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槐自己不信他们,信上苍,但是他整日忙于政务,想的都是如何治理国家,让百姓生活富裕,让贫穷的人可以吃饱肚子,当然没有精力去管孩子,结果芒的教育权利只能交给王后了,如此一个王后,当然不可能教育出出色的天子来,这就是槐的悲剧了,也是大夏国的悲剧。 二 随着年龄增大,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槐已经感觉大限将至,唯一让他焦虑的是,他死去之后,大夏国的江山是不是能够保持现状,政权是不是能够守住,因为谁也不能保证,大夏国不会出现第二个王叔,谁也不知道,是不是会有外敌入侵,因为这些年,大夏国周边也开始出现了国家的称呼,虽然眼下看来这些新成立的国家在学大夏朝,而且学的不像,甚至不伦不类,但是事情都是发展的,如果在这些新建成的国家里,出现了英雄豪杰,大夏国肯定会成为首先被猎取的目标,因为大夏国远比他们富裕,发达。 像槐这样的帝王,顾及的当然不仅仅是自己在的时候,朝廷会怎么样,还要顾及千秋万代之后的夏氏家族是不是能够占据统治地位,这是所有明君标牌性的思维,槐自然也不会甘于人后。问题他已经看明白,自己的众多子女中,没有出类拔萃的人物,没有上选之才,而统治一个像大夏国这样的泱泱大国绝非易事,没有杰出的政治统帅能力,驾驭重臣的能力,只是靠上辈移交给他们的权利,这种群里其实是建立在沙滩上的。自己这个不算笨的帝王,还遇到了王叔这样的王爷要夺取王位,而自己的子孙们,照比自己差远了,文武都不出众,这就是危险的信号。但是事已至此,他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经过反复思考,槐认为,只靠子女根本就保不住王位和江山,必须给继承人安排足够忠心,还要有能力的辅臣,这样做或可能保住子女们的地位,但是麻烦在于,给这样的辅臣多大权利?权利小了,如果自己的继承人昏庸无道,自以为是,就没有人可以制止他们的胡作非为,因为他们是大王。虽然现在看来,芒并不像这样的大王,但是人是会变的,当他真正拥有了大王的权利,当然会按照自己的喜好去用人,每一个新大王都会这样做的,这并不奇怪。只是圣君使用的权臣一定是有忠心,有能力的,而昏君和庸君使用的,多半会是听话的,奴仆般的庸臣,或者是会阿谀奉承的小人,这一点已经被历史证实多次了。但是辅臣权利过大,即使这个人是忠臣,也会和君王产生剧烈矛盾,最后很可能水火不相容,如果这个辅臣不是忠臣就可能形成尾大不掉了,那时候他即使不篡权夺位,大王也只能做个傀儡,这同样不是槐想看见的。 本来就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还天天被这种一闭眼就是内斗的悲剧折磨,身体当然就吃不消了。因为无法正常睡眠,正常吃饭,生命的消耗加速是肯定的,因此当槐痛死过去再一次被太医救活之后,槐明白自己没有资本拖延了,或许下一次死过去就永远醒不过来了,必须抓紧时间安排后事,就命令内侍把凸冉叫来。 在槐信任的大臣之中,毫无疑问,无论是忠心还是本事,在槐的心理,凸冉都是第一,这和他是葛飞的儿子也有关系,葛飞是前些年死去的,临死之前还告诉凸冉和家人,葛家能够拥有今天,得益于大王父子的慧眼识英,因此葛家子孙生生世世只能只能做大王的忠臣,为大王家庭服务,任何人违反这个规定,葛家的人都可以把他驱除祖茔。槐听说这件事后也被深深地感动了,因为他知道,葛家的确得意于爷爷少康,父亲季柕对他们的赏识和重用,但是葛飞父子也为朝廷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荣誉,地位是靠本事争来的,并不完全出于大王的恩赐。毫无疑问,这个世界上,最值得信赖的人一定是知道感恩戴德的人,在他心理,葛飞父子就是这样的人。依托身后大事,当然必须找这样的人辅佐芒,他心理才能够放心。 凸冉进来之后,槐让内侍把门关上,去门外守护,这样的谈话,槐是不会允许任何人听的。 “凸爱卿,你坐在孤王的身边,孤王有话对你说,这次谈话只能是我们君臣两个人知道,你明白我的话里的意思?”槐说。 凸冉当然明白,因为他知道槐的大限就要到了,要给自己交代后事,就眼含泪水地说:“臣明白,大王放心,臣的心永远属于王室的。” 凸冉能够拥有今天,为朝廷立下盖世奇功,的确得益于槐的慧眼识英。当初因为自己所学很杂,不符合贵族的需要,连父亲都不看好自己,但是遇到了槐,而且仅仅一次攀谈,槐就看出自己有惊世之才,就把自己留在了身边,给以重用。尤其是在王叔造反,天下震惊,群臣束手无策的时候,槐居然肯听从自己的谋略,独守并州,而且把三军的指挥大权都交给自己,而自己并没有打过仗在很多人看来,应该是个纸上谈兵的角色,唯独槐不这样想,听从自己对战争的全盘谋划,这种信任和礼遇已经超过了父亲葛飞,正是槐的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自己才在并州大战中发挥出了才能,大放异彩,从此成为朝廷年轻的大臣中,最耀眼的明星。对于一个身负治国奇才的凸冉来说,他当然明白,自己最需要的就是平台,而这个平台,恰恰是多数人不会给自己的,但是槐不但给了,而且一直让自己唱主角,这份知遇之恩就是肝脑涂地也无法报答,因此槐让他做什么,他都不会有一分迟疑的,相比于生命,信任显然更重要。 “孤的生命不多了,爱卿知道,孤告别这个世界之后,最担心国家的命运是不是能够延续下去。老实说,孤对王子芒信心不足,因此才找爱卿来商量,并委托后事。” 凸冉当然知道这位王子的确不是大王最好的继任者,但是相比于另外几个嫡出的王子还是好一些的,因此就安慰槐说:“大王不用忧虑,王子年轻,经验不足,以后会好的。” 槐当然听出凸冉在安慰自己,就苦笑了一下,他现在不需要安慰,需要的是真正的帮助,就说:“王子已经过了三十,按照道理早应该成熟了,爱卿就不用安慰孤了,就是孤看见了王子的表现,才决定找爱卿来的。孤走后,有关的朝廷大事,没有爱卿的点头,王子就不能下旨意,这样的话我会对王子说的,只是需要爱卿同意。” 凸冉听见槐这样说,委实吓了一跳,如果自己拥有了朝廷大事的决定权,王子岂不成了傀儡,这是典型的僭越,不合乎朝廷的礼法,也会遭致王族子弟的反对,对于朝廷官场的安定是非常不利的,也等于给自己的安全撤出了保险,因此就说:“大王虽然信任臣,只是这样做不符合朝廷的礼法,会引起朝臣的非议,大王是不是应该想想,用别的办法来代替?” “孤知道爱卿的忧虑,至于说违反朝廷礼法不过是托词罢了,孤之所以把这样的权利交给爱卿,是孤知道,王子治国能力一般,耳朵根子又软,容易受到家庭人员,身边宠臣的诱惑或是左右,如果那个时候没有制约他的人,王子岂不是会我行我素?一个判断失误就可能给朝廷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为了朝廷的利益,为了国家,爱卿一定要站出来担当。当然,这些事情孤也不会都让爱卿一个人去做,孤还会找费爱卿,他是个正直的,敢于说话的人。具体的很多事情,费爱卿是可以冲锋陷阵的,爱卿只要肯掌握全局就可以了。此外,孤要立刻把屈完调到朝廷中枢,让他兼顾军队的管理,他也会成为你的帮手,有你们几个辅佐王子,王子就不容易乱来,我也就可以闭上眼睛了。” 槐说到这做了停顿,因为说话的时间太长,他的肺活量已经不够用了,这些话对大臣说,已经出格了,但是槐为了朝廷的未来,还是决定对凸冉说出真话,其实更隐秘的话他并没有说,他对王子的担忧并不是最严重的,让他最不放心的是王后,这是个总想参与朝政,又没有治国本事的女人,因为自己不被她蛊惑,所以她的权利欲望受到了抑制,但是自己死去之后,就没有人可以控制她了,因此他才把治理国家大事的决定权交给凸冉,这是不能说出口的防患于未然。 看见槐还准备让费玉清和屈完加入到自己身边来,凸冉才意识到问题一定很严重,也知道槐对自己有多么信任。如果稍稍有一点怀疑,他就不会做出这种决定。这个决定的可怕之处在于,不但自己掌握了朝廷极大的权利,而且组建了一个小团体,如果这几个人心怀不轨,很容易推翻现有的朝廷。槐是聪明绝顶的人,哪里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之所以敢于这样做,就是对于自己绝对信任,当然,这种信任除了忠诚,还有处理大事的能力。 “大王,臣感谢您对臣的绝对信任。但是您知道,丞相在朝廷中枢的权利已经很大,您又额外赐给臣主掌大事的决定权,这会让王子猜忌的,因为猜忌就会不满,而臣的权利已经越过未来的大王,这本身就是危险的,等于给朝廷的不安定埋下了祸根。” 在整个奴隶社会,从有丞相这个职务开始,丞相的权利就非常大,因此朝廷中枢最大的矛盾,往往是大王和丞相之间的矛盾。在少康复国上位,直到槐当上大王,历任丞相伯夷,向坤,葛飞和凸冉,几个大王给予他们的权利都超过了之前的丞相,之所以没有出现君王和丞相之间的矛盾,是这几个大王都有一双**的眼睛,选择的丞相都是公而忘私,对朝廷忠心耿耿的人,而且能力又非常出众,这在整个夏朝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因此在他们的帮扶下,建立了夏朝的盛世,君臣的**可以作为楷模了。 就是有了这种高度信任,因此槐在生命弥留之际,要把夏氏江山延续的重担交付到凸冉这样一个“外人”手里。 “孤相信你的治世能力,处理君王关系的能力,你就不要推辞了。”槐这话说的是斩钉截铁,毕竟在他心目中,江山的延续,大夏国的存在高于儿女亲情。“由你和费爱卿,屈爱卿几个当家,孤是放心的。” 看见槐用这种不容置疑的口气发出旨意,凸冉明白,自己再推辞,槐会死不瞑目的,君臣一场,在槐临死的时候让他安心的离去,也是做臣子必须做的,这个时候因为个人的利益去推辞,也对不起槐的多年信任和提携。 “大王既然这样说,臣就斗胆接下了这个重任,臣一定会竭尽全力地保住夏氏江山。” 看见凸冉下了保证,槐像孩子般地开心笑了。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