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夏朝传说:第一章>夏朝传说第一百一十四章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夏朝传说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说:夏朝传说:第一章 作者:愤怒的玫瑰 更新时间:2024/4/27 11:35:59

夏朝传说第一百一十四章,大禹并没有黄帝的赫赫战功和盖世武功,为什么也要采用威服的方式,甚至不惜在茅山大会上杀诸侯立威?这当然是大禹的聪明。大禹出山是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的,因为鲧治水无方,治水九年,耗尽了国库银子,大水没有制住,反而因为方法不当,造成了更大水患,舜在一怒之下杀死了鲧。鲧虽然被处置了,但是黄河水患却不能不治,于是诸侯中多人就推荐大禹治水。舜开始的时候是不信任大禹的,自然不想把国家的财政大权交到禹的手里,第一个原因是鲧死在自己手里的,因为当时尧并没有决心杀鲧,是舜一力主张这样做,鲧的脑袋才搬家的,所以他有这种担心是正常的,就当时的国力来说,治水必须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谁掌握了治水大权,就在无形中拥有了管辖整个国家的力量,舜虽然贤能,但他不是超人,私心是有的。只是后来没有人敢于承担治水重任,而大水又不能不治,舜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选择了大禹。大禹虽然接管了父亲的治水权利,但是也是在走钢丝,治好了水患自然无话可说,治不好,结果可能和父亲鲧一样,只能去断头台和鲧作伴了。大禹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他那会儿没有选择。第一王命难违,第二洗雪家耻的机会难得,第三,想保住崇族荣誉,利益,这是最好的机会。第四禹相信自己的能力。

在治水过程中,大禹领略了地方诸侯的种种刁难,某些地方诸侯非但不配合,而且公然对抗朝廷**的指令,因为他们都是地方上的霸王,大禹拿他们没有办法。最后大禹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强行采用武力手段,斩杀了几个诸侯,才让治水工程继续下去。由此他也领略了诸侯的强横和欺软怕硬的本性,由此在夺取大王权利之后,因为知道根基不够,家族史上有污点,明白想让诸侯驯服,只能采用威慑的手段。所以在茅山大会上大会诸侯,用杀人的办法树威,事后诸侯果然惧怕大禹的雷霆手段,直到大禹死后,也没有哪个诸侯敢于造反。

尧敢于用招抚和施恩的手段聚集诸侯,当然和他的出身,平时的道德积累有关系。尧的父亲是帝喾,他在兄弟姊妹中排行老三,一般情况下,大王的位置是轮不到的。偏偏一向英明的帝喾,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出了昏招,把大王的位置传给了大儿子帝挚。如果帝挚仅仅是好吃懒做,到也不算多大的问题,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周礼”一说,法纪上并没有做大王必须克勤克俭,主要是凭大王做事的自我感觉。问题是,帝挚不仅仅是好吃懒做,还是帝喾儿子中最混蛋的一个,他之所以能够得到大王地位,和母亲帝仪受宠有关系,因此这样一个混蛋拥有了国家的最高权利,只能是更加混蛋了。当帝喾撒手西归,没有人能够约束他,自然就开始了我行我素。只是他没有想到,他的混蛋行为会激起诸侯的强烈反感,当时的地方诸侯权利很大,所以几个诸侯只要聚集到一块,当然就要数落帝挚的花天酒地,无所作为,就准备炒了帝挚。问题是炒掉帝挚之后怎么办?这些诸侯并不想造反,既然不想取而代之,选择的办法就只能一个:在帝喾的儿子中选择贤明的人做大王。帝喾的儿子中,后稷和弃虽然不错,但是他们更专注于具体业务做具体事情,对政治不大感兴趣,因此在社会上影响力不是很大。尧就不同了,乐善好施,胸怀天下,而且仁德宽厚,尤其是在被帝挚驱赶出京城,回到封地唐地之后,做了很多社会公益,口碑好。后来因为帝挚的迫害,离开唐地来到山西,又为当地做了很多好事,麾下聚集了不少精英,口碑比在唐地更加出色。因为当地闹水患的时候,尧倾家荡产去治水。就因为他的表率作用,才保住了当地的财物和人,由此名声大振。诸侯们在平衡帝喾几个儿子之后,自然感觉尧最适合做大王,由此并没有经过武力搏杀,尧就在多数诸侯的拥戴下,坐上了大王的位置。既然大王的位置来源于诸侯的举荐,当然在聚会诸侯的时候,不需要用威慑的手段,而是可以以德服人,由此在尧做大王的时候,天下是太平的。而舜基本上继承了尧的打法,没有做任何改变,效果同样不错。

伯靡对于历代帝王的历史如数家珍,就把自己知道的一切,完完整整地对少康讲述了一遍。少康是个聪明人,自然明白伯靡是不想独自承担责任,因此没有立刻接话,但是脑子里开始旋转了。虽然伯靡讲的很细致,但是少康听明白了,其实伯靡在告诉自己,召见诸侯的方式方法有两个:一个是用武力威服,一个是凭道德说服。而这两种情况,自己都不适合。第一,他虽然亲率军队打到京城,收复故土,但是少康明白,自己的军队并没有建立起多大的丰功伟绩。寒浞之所以很快大败,其实并不是自己的军队多么神武,是寒浞大失民心所致。他的部队一路走来,没有遇到真正的抵抗,只是在京城外面打了几次不大不小的仗,就武力征服的战绩而然,不用说照比黄帝,就是照比颛顼也相差很远,因此自己不能采用武力威慑的方法来召集诸侯。那么采用尧舜的方法?以德服人,显然更不行,自己这些年虽然做了不少好事,只是都不是显示德行的善事,是治理地方的政绩,这些事情只有当地受益的民众才会交口称赞,域外的民众是没有感觉的,他们喜闻乐见的是你如何尽了孝道,怎么样扶困挤危,以德报怨。这些事情少康并没有做多少,就不可能赢得虚名,因此第二个方法不能用。少康恢复祖业在姒氏一族历史上没有先例,从黄帝建成华夏后,的确不缺少改朝换代,但是大王一职总是在黄帝一族轮流坐,尧虽然是在帝挚下台之后接任的,但是两个人都是正宗的黄帝后裔。启打败伯夷建立了夏朝,但是伯夷是得到禹公开任命的,也算是名正言顺。只有他少康是在异类寒浞手里夺下了大王的位置,算是拨乱反正,标新立异。何况以少康的个性来说,也不喜欢照抄前辈的做法,因此在一番思索之后对伯靡说:“孤家的想法是,既不需要用威慑的手段召集群候,也不必像尧舜那样用道德的手段来笼络诸侯,可以在两者之间选择一个方法。既不要过于强势,也不能过于弱势,完全使用安抚的办法。”

少康这番话的意思就是采用双方之间的中性办法来召集诸侯,展示自己和历届大王宣召诸侯的不同,伯靡听后没有提出异议,感觉这样选择不失为一个办法,就决定按照少康的提议去准备。因此开始了全面布置。少康下达诸侯进京的指令后,因为各路诸侯远近不同,对朝廷的亲近程度不同,因此到达京城的时间不可能一样。伯靡就命令,先在郊外建设简易的诸侯居住馆驿,在大会没有正式开始的时候,诸侯不能进入会场。为了保证诸侯的安全,伯靡命令朝廷南北大营各出一路步兵,全部顶盔冠甲,担负保卫工作。为了让诸侯生活上没有障碍,伯靡把这次战争中俘获的男女奴隶,按照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责,分配到临时馆驿充当仆人,这些男女本来就属于官奴,一多半都是寒浞部族的男女,寒浞一族没有被灭族,只是把俘获的男男女女罚做官奴,算是少康的仁德。因为按照大弈和寒浞的做法,多一半是要灭族的。他们能够保住生命,只是罚做官奴,本身是感激的。

诸侯居住的地方安排好了,甚至连到京城后的生活也安排好了,伯靡估计最大的麻烦解决了,就开始安心地进行下一项部署:建造**台,祭祀现场,部署会场两面的御林军和做杂役的童男童女。为了少康和诸侯的安全,这些事情是不能马虎的,至少不能出安全事故,因此每一个有权利进入会场的士兵,服务人员都要亲自审查,人人过关,这个工作量是巨大的,完全可以安排手下的工作人员去做,但是伯靡不放心,就来个事必躬亲,这样一来,当人员审查完了,他也几乎累倒了,毕竟是上了年龄的老人,如此的拼命哪里吃的宵?

少康来检查工作的时候,发现了这一点,心痛的不行,感觉伯靡的工作方法有问题,告诉他,作为现场的总指挥,动动嘴就可以了,不必事必躬亲,因为未来的日子还长呢?一旦累倒了就得不偿失了。在少康的劝告之后,伯靡才有所改变,但是很多事情上还是事必躬亲,这是习惯使然。最后总算在会议召开的前三天,把一切安排好了,但是身体也疲劳到了极点,回到家里休息了两天两夜,差一点没有赶上诸侯大会。

就在伯靡亲自布置会场,协调组织各个不同部门的同时,少康也没有闲着,他拽上孤鸿去了市郊的南北大营,因为放心不下军队的安危,必须亲自去查看军队的状况,如果发现有什么不对,立刻去纠正,处置。

如今的南北大营兵力组合是由原来的寒浞朝廷的士兵和少康组建的民军合并而成,军队数量各占一半,分为南北大营。没有混合编队

这当然是孤鸿的意见,他担心混合在一起,士兵会难以管理,尤其是一部分军官或许会闹事。在原来朝廷士兵和军官的眼里,他们是正规军,纯粹的职业军人,属于科班出身的,理所当然要高于民军一头,何况论单兵作战素质,他们的确强于民军士兵。同样的心理在民军身上也出现了,这些民军,绝大部分都是纶地的民众组成的,算是根红苗正的少康嫡系部队,其中还有部分斟灌氏和斟鄩氏的百姓,他们的亲人大部分死在寒浞父子手里,本身和寒浞朝廷就有着刻骨仇恨,因此在战斗中极为勇敢,骨子里仇恨寒浞的士兵,因为在寒浞的指挥下,这些兵将就是帮凶,怎么可能屈居于朝廷士兵的麾下,忍受他们的冷嘲热讽?再说了,他们是胜利者。

孤鸿之所以建议两支部队分属于不同阵营,就是考虑到了这些问题。分为南北大营,不同属一支部队,互相猜忌的问题是没有了,但是矛盾并没有消除,仇恨也没有消去,两支部队原有的势同水火,如果遇到敌人袭击,很难协同作战,那么战斗力就会严重打折,朝廷就没有一支能征惯战的军队。对于任何一个大王来说,这都是不能允许的,因为没有自己的军队做保障,没有强大军队做靠山,晚上睡觉都不敢闭上眼睛。道理很简单,大王这个职位本身充满了危险性,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觊觎,不知道有多少公开的,隐藏的敌人,之所以少有人敢打他们的主意,主要就是他们手里掌握了强大的军事力量,那么强大的军事力量首要条件就是强大的军队,其次是警察。在各路诸侯就要到来的时候,如果军队不稳,少康是不可能安心处置诸侯问题的。

少康来到南北大营之后,首先进入旧军队盘踞的南大营,这里的部队归属于寒浞领导时期的朝廷部队,少康把几个主管将军召集到指挥部,采用漫谈的形式开启了第一轮的谈判,当然,少康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带刺的。少康问主管南大营的少理将军。“少将军,有一个问题我们必须搞清楚。你们的军队战斗力照比启时期的部队是强大了,还是弱小了?”

少将军是在军队投城之后,被提拔的军营主管,不过他现在的权利已经削弱很多了,不再是主管整支部队,而是主管南大营的部队。听见少康这样问,少将军的脸色有些发热,看起来是难为情的。但是他没有胆量糊弄少康,就实话实说地回答。“当然不如启大王在的时候。”

“为什么?难道寒浞不重视军队建设,对部队的给养减少了,待遇降低了?”少康故意这样说,因为少康知道,寒浞虽然在全力盘剥夏国的老百姓,唯一例外的就是军队,军队的待遇非但没有降低,很多军官的俸禄是提高的,士兵的待遇也是不错的。按照一般的道理,出于感恩的心理,这样的部队应该回馈寒浞,成为捍卫寒浞政权的禁卫军,事实却不是这样。当少康率领的大军兵临城下,驻守京城的部队非但没有死战,反而高举了白旗。一部分守卫王宫的御林军还绑架了寒浞,把寒浞送到了少康手里,因此少康不解,才有此一问,其实少康是在寻找部队存在的不忠诚的根本性问题。这只部队现在归属了少康领导,成为保护新政权的长城,如此容易变节,对大王不忠诚的部队担任新朝廷的守护者,少康如何能够安心?尤其是各路诸侯马上来京城朝见,这些诸侯中,有没有脑后有反骨的人,少康不知道,也不敢相信没有,一旦有这样的诸侯想造反,只要花费重金,就容易收买他们,如此一来,少康等于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一群不忠诚的人,自然心里是忐忑不安,因此这件事不落地,他不会安之若素地去接待诸侯。

本来孤鸿还不知道,在事情如此之多,大家都非常繁忙的时候,少康为什么要巡查军队,现在听见少康提出这样的问题,顿时明白了少康来这里的目的,心理直呼惭愧,心说作为高参,这样重要的问题没有首先想到,简直是失职。

听见少康这样说,少将军的脸顿时成了大萝卜,红一块,紫一块的,感觉后脊梁冒冷汗。因为少康指出了部队存在的,最致命的问题:忠诚。如果大王发现护卫自己的部队不够忠诚,说明这支部队不可靠,他们这些将军要负主要责任,这比打了败仗还要命,心惊胆战是必然的。但是又不能不回答,在这样特殊的时候,惹恼了少康,撤职查办是轻的。

“回大王,寒浞大王没有苛待军队,将军们的俸禄也没有降低,士兵们的待遇更没有减少。”

“少将军,你没有说谎,孤相信你说的是实话。只是孤家不明白,既然寒浞对你们不薄,为什么要背叛他?士兵的战斗意志为什么不强?”少康故意做出大惑不解的神情问。

“这个?”少将军说到这打住了,因为他不知道如何回答。当初这支部队的主帅不是他,因此他也没有去关注不属于自己权利范围内的事情。

“师傅,看来少将军不好说,您就替他回答吧!”少康看见少将军不敢说实话,就把目标对准了孤鸿,他相信,孤鸿会明白自己的用意。

“也好,大王,我就替少将军回答了。”孤鸿说到这停下了,目光直视少将军,看见他并没有反对,或者不高兴,就接着刚才的话说。“军队的基础战斗力是靠士兵撑起来的。而士兵能不能刻苦训练,身子是不是强壮,拥有精湛的军事技术则是胜利的保证,少将军,事实是不是这样?”

“孤大人说的没有错,是这个道理。”少将军回答说,同时眼睛里露出奇异的目光,因为孤鸿讲的道理,每一个做将军的都明白,似乎不需要他来说教。

“军队士兵素质的高低,首先在于选人的时候,是不是以公心为本。据我所知,寒浞做大王的后期,因为个人生活极度奢侈,国库被挥霍一空,为了聚敛钱财,不断地收刮民脂民膏,造成很多行业的税赋负担过重,民不聊生。但是有一个行业却享受着高等级的居民待遇,这个行业就是军队,因此京城地区的百姓,贵族,有钱人家的子女,就挖门盗洞地找门路进入军队,主管军队招兵的官员当然不会放过捞钱的机会,只要对方肯花银子,思想状况如何,身体状况如何,一概批准。当这些少爷士兵一批批地进入军队,军队的性质就变了,他们因为自身的家庭条件优越,吃不了训练的苦是必然的,因此为了少训练,就贿赂有关的官员,官员得到贿赂之后,当就对这部分士兵参加不参加训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没有送钱的士兵就不受待见了。打仗的时候送死的事情他们打头,后方有油水,享受的事情没有份了,因此部队士兵,军官就分成了两大类:一类是贵族士兵,一类是穷人士兵。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油和水的关系。这样的部队连基本的团结协作都做不好,更不用说是忠诚朝廷了。少将军,我说的对不对?”

“孤大人说的没有错,事实的确是这样。”少将军这次没有胆怯,因为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不是他,他本身**受贿少,因为那个时候他手中的权利有限。只是他不明白,少康为什么要提到这些,在朝廷部队里,这是公开的秘密,最普通的士兵都知道。

“少将军,既然你承认这一切,那么孤家就告诉你,孤家的生命不能由这样的军队保护。”少康目光严厉地说。

“下官不明白大王话里的意思。”少将军又开始胆颤了,他隐隐约约地感觉到少康要干什么了,有些担心自己的乌纱帽不保。如果在这个年龄被踢出军队,后半生是晦暗的,因为在部队再干几年,就可以拿到终身的养老俸禄。

“大王的意思是,你要做一下统计,把后门进来的士兵,军官,平时怕吃苦,不肯积极训练的士兵和军官,还有对朝廷不忠诚的士兵和军官,统统驱除出部队,缺额重新招募农家子弟来补充。”孤鸿从少将军惊慌失措的目光里,知道他想邪了,就替少康做了解释。

少康点点头,接过话说:“孤大人说的清楚了,我这就去做。”

驱除部队当中的不忠诚,不安定因素,少康进城之后就有这个想法,只是要解决的事情太多,一直腾不出手来,因此就没有提到日程。这次因为各路诸侯要朝见,为了京城的安定,他不再敢拖延,就决定对于军队的换血提前进行,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

少将军原本以为自己要被开除,吓出一脑袋冷汗。现在听少康这样说,自己的位置安然无恙,出了一口长气,立刻答应下来。只要能够保住位置,置换士兵对于他个人没有损失,甚至在招募新兵的时候还有油水进账,何乐而不为?

“大王给下官多少时间?”

“一个月之内办好。”少康头也不抬地说,因为一个月之后,诸侯就陆陆续续到了,因此在他们到来之前,少康要处理好这件事,所以只能给少将军一个月的时间。

少将军虽然感觉一个月时间过于紧张了,但是害怕惹少康不高兴,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少康看见少将军答应了,脸上露出了笑容,把这块压在心底的疾病铲除了,自然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下面就可以安安心心地对付各路诸侯了。少康觉得大事处理完了,没有必要在这里耗费时间了,就对孤鸿说:“我们走吧!不要耽误少将军工作。”

孤鸿听后笑了,感觉少康越来越厉害了,不动声色地解决了大难题。

1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