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军事科幻>为爱沉默>第二十三章 准备还击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二十三章 准备还击

小说:为爱沉默 作者:叶听花 更新时间:2023/11/10 12:17:17

送走小马哥后,我觉得有点儿累。看看表十二点了,我回到小座,跟莉雅交代了一声,然后就在校园里开始晚锻炼了。

每天早晚锻炼两次是我从初中起就开始养成的生活习惯,虽然上大学后事情多了不少,但我依旧尽量保持着。只要没有意外,我通常早上五点半左右就起床锻炼身体。常规安排是穿着沙背心跑5公里,然后做俯卧撑、单双杠等力量练习。晚上通常是睡觉前慢走半个小时,然后找个僻静的地方站站桩、练练拳。夏天假期的时候会把慢走取消掉,改成每天晚上饭后去游泳池游上5000米,睡前站桩练拳。

我这样不是为了练肌肉或者身体塑形,只是为了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力量,能保证一天精力充沛。由于一直坚持这种规律的生活习惯,虽然夏天晚上也没少被拉出去撸串喝啤酒,但我的身材和体能一直保持的还可以。

对此,我很满意,筱雨也很满意。

相比早上的锻炼时间,我更喜欢晚上的锻炼时间,尤其是晚上十点以后。这个时间,外面人少,环境安静,有助于精神调节,适合静下心来思考一些事情。

比如今晚,慢走时我考虑的就是怎样还手。

出面找我麻烦的是常黑子的人。虽然他的团伙被抓了不少,但目前,常黑子和他的几个手下还没到案。他们还有什么势力,会做出什么反应,现在还未知。我还没有冲动到在有这么多未知的情况下,就贸然出手。

即便这些情况都清楚了,以我一个人的力量去跟一个团伙直接杠,也是不现实的。我又不是电影里那个内裤外穿的家伙,能上天入地包打一切。自知之明我还是有的。

何况现在警方正在打击这个团伙,我这时候掺和进去,纯属自己没事儿找事,甚至会给自己找麻烦。

按照现在的情况,我没办法也没必要直接还击常黑子那群人。直接针对对那个姓崔的,以及他的小倭国主子就好了。

只是这事儿说起来容易,但真要运作起来还是有些麻烦的,我不得不花些时间和心思。

虽说来找我、“教育”我是常黑子受那个“催命鬼”课副总的请求,但这都是常黑子的手下供认的。现在常黑子没落网,很多细节无法查证。这就没法证明这事儿是否属实,更无法证明这事儿到底是“崔命鬼”自己的意思,还是那个小倭子他爹的授意。这事儿不弄清楚,就没法直接把冒头引向小倭子以及他爹。

而且,怎样避免我的每一个动作话给老头造成不好的影响,我不得不考虑。

到底该从哪个方面下手?具体该怎样做才能既周全,又隐蔽稳妥呢?

一边慢走,一边想着。不知不觉,我顺着金河慢走溜达到了理科区东门。

站在学校的东门,看着马路对面的市工商局和学校大门里不远处的老化学楼,我突然来了灵感。等我回到文科区的时候,已经有了些初步的思路。

一夜过去,元旦假期结束,一切恢复正常。该上班的上班,刚上学的上学,新的一年一切又重新周而复始了。

早餐的时候,我跟筱雨请了个假,张飞让我中午回去和老六一起吃饭,说找关系帮李娜娜报信院分校的事情。筱雨知道张飞和李娜娜要考军校的事情,便大度地准了我的“请假申请”,还专门提醒我,不要喝太多酒。

同时我让筱雨跟金子说一声,请金子帮着约一下三本义男,请他晚上到小座坐一下。

“你想干嘛?”筱雨疑惑地问我:“你不是说最近要和小倭子保持距离吗?”

“这事跟三本没关系,当时他也帮忙劝了。只是纯属倒霉跟着被打了,跟他聊聊,也算是对他的抚慰吧。”我停了一下:“而且那个福田被打后,现在什么情况,什么想法,咱们也不知道。可咱们现在要忙着复习考试的事,犯不着天天因为这事分心。所以我想,干脆直接找三本问问。如果这事能就此过去,咱们就可以踏实了,对吧?”

筱雨觉得我说的在理,答应跟金子说一下,看能不能帮着把三本约出来。

今天周二,我本是一天的课,可我要保命啊!早饭后我找到辅导员,以家里临时有事为由请了一天的事假。

回到宿舍,兄弟们都上课去了。我从柜子拿出藏在箱子里底层的手机和两个小包。一个是我平时出外谈事情用的手包,里面装着假期实习和兼职工作时的必备行头,富士卡片相机、两本采访证、两个采访本、三个单位的介绍信,以及三套名片,一部中文寻呼机,还有一副平光眼镜。

我拿出手机和相机看了看,相机的胶卷还富裕,手机和呼机电量充足。

然后又挑出一本采访证、采访本和三张空白介绍信,和手机、相机一起装进挎包里。

另外一个小包里是我演出时带得化妆包。今天要去见人,可能会直接接触共荣公司,我得简单捯饬一下,让自己看起来不一样。

经过简单的收拾,我的肤色、发型、外貌明显有了变化,再戴上眼镜,换了件两面穿的外套,戴上鸭舌帽。镜子里的我已经不是原来的我,和采访证照片的“我”看起来差不多。反复确认没有纰漏后,我离开了学校。

我的两本采访证都是真的,都是在新闻机构实习时的真实证件,区别就在于一本上面是我本名和本人照片,一本的名字是“刘羽”,照片是戴着黑框眼镜脸有点儿胖的我。

我本名的那本采访证是大一暑假在省里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机关报实习时,报社给办的。上面的职务是“经济信息部采编”。

采编这种名头说起来其实有些不伦不类,什么都不算的。只是新闻出版局是记者证、采访证的审批发证机关,所以尽管只是系统内部的机关报,但毕竟是新闻出版管理单位签发的,证件、照片、编号和上面的钢印是货真价实的。在有些场合,尤其是去下面地市县的时候,拿出来也是管些用的。起码去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的专用窗口,能和记者证一样混个购票优先便利。

而另一本采访证是华国通讯社予州分社发的记者采访证,上面的职务是“经济信息部记者”。

这两本采访证都是菊姐帮我办的。在机关报实习时,菊姐是带我的“师傅”。经济信息部是机关报负责广告的哥们趁着改制承包的部门,除了他那个主任,其他人都是聘用的,在机关报没有编制。

作为名义上的经济信息部副主任,部里办理证件、开介绍信,甚至各种内勤事务都归菊姐管。虽说是科班新闻专业出身,但因为是聘用的,又没有关系和背景,菊姐这个“副主任”,在社长面前,甚至在部里,都更像个使唤丫头。

连比她晚来两个月,自持有几个客户资源和业绩保证的一个家伙,都敢时不时对她指手画脚。

不过菊姐人不错,尽管自己每天各种杂事繁多,时不时还受气,但对我一直很照顾。作为“师傅”她很尽心,经常教我些采谈技巧、写作门道,甚至办公室里的“生存之道”。虽然她自己在办公室里“生存”的并不如意,但能看得出她是真诚地在带我。

接触了段时间,看她们两口都是实在人,加上她总是帮我,我决定找机会回报她一下。

最终,在实习结束前我帮她牵线找了局里的关系,为她解决编制问题提供了路子。又给她安排了几个固定的优质客户,保证了每个月的保底业绩。

所以实习结束时,当我说想留着采访证,准备以后继续借着这个身份,帮她谈些能够出“赞助”的报道后,菊姐二话没说便直接答应了,还偷偷给我了几张盖了章的空白介绍信。

再后来,华通社予州分社成立,机关报的一位副社长被挖去做了常务副社长兼总编。菊姐被那位副社长拉着跳了槽,成了经济信息部的主任兼分社副主编。

“高升”后的菊姐没有忘记我,非要拉我到她的部门继续“实习”。甚至答应我,可以按我的笔名“刘羽”,给我办一本华通社予州分社的采访证,以及一些盖好章的空白介绍信。帮我办采访证的时候,她还擅作主张,没有加“实习”二字。

华通社和中华社一样,都是全国性的通讯社。只是属于外联系统的华通社,名气没有中华社大而已。但好歹是顶着全国级通讯社的名头,再加上采访证上的职务是“记者”,这本采访证也很能唬人。

当然现在国家对记者证的管理逐渐严格起来,采访证正在逐步向统一的记者证过渡,而且规定采访证需要配合工作证使用。所以这本证件也就只能唬唬普通人,基本上和给我印的名片一样,纯属“名骗”。

我清楚,菊姐这样拉拢我,除了是对我帮她表示感谢和示好,更多还是想我继续帮她推荐广告和赞助资源。

尽管这个地方分社的规模不大,但有自己的报纸和内参,最重要是名头大,牌子听起来也唬人。考虑到这个名头能帮我在做自己的生意时,多些“买一送一”的谈判资源,我便答应了她。

当然,我还提了个两个条件,我通过她这发的各种稿件,她得保证优先发;信息部配发传呼时,以“刘羽”的名字给我办一个。这两点菊姐也都满口答应,不仅“配发”给我一部中文寻呼,还承诺我,我发的稿子一律按照分社正式记者的稿酬标准计算。

同时,她还从社里帮我争取到了一个优惠政策;凡是我推荐成的广告,提成标准跟她一样。

仅此一项,我就能打草搂兔子多出一笔不小的进项。这一年来,我在她们的报纸上发了不少豆腐块,还拉着菊姐做了好几笔生意,帮她和我自己挣了不少钱。

这也是我为什么敢跟老聂大包大揽,说可以帮他大姐宣传报道一下的底气。

至于传呼机,不是我贪图小便宜。我自己有寻呼,老娘和筱雨的呼机也都是我送得,都是汉显的。之所以要纯属是为了配合用“刘羽”这个名头出去采访时,完全不留我自己的信息;同时也看一下菊姐是不是真的有诚意,值得深度合作。

至于另外一套介绍信和名片,是党伯伯纸业公司的,上面我的职务是业务经理。

帮党伯伯的公司在省内的新闻、出版系统推销印刷纸,是我大学下海后的第一份兼职。最初为了我联系业务方便,党伯伯给我备了名片和一本盖好的空白介绍信,不过这两样我几乎没用过。帮他做销售我自己跑出了充分的资源,我留自己的名片就能确保帮他拿下订单。

这个学期开学后学习紧张事情多,没怎么出去谈生意。除了手机和卡片相机,这套行头里大部分东西连着几个月没用过,这次正好派上用场了。

工商局离我们学校近,骑车不到十分钟就到。

新年上班第一天的上午,来这里办事的人不算太多,工作人员也明显有些还没回归到工作状态。

这正是我期待的!

进了办公楼,我到厕所隔间里往上下牙床和两颊间塞了些脱脂棉球,让自己的脸看着胖了些后,这才以“刘羽”的嘴脸去了档案室。

到了档案室,翻名录册查好要查询的公司名称,填好查询单,和采访证和介绍信一起递给工作人员。剩下的就是等着了,工作人员得进到后面的资料室挨个找。

到底是假期结束刚上班,来查询的人少。很快工作人员就调出了我要查询的四家外资公司的工商登记资料。

其实我要查的只有共荣日圣高新材料公司的材料,考虑到登记会留下查阅记录,我同时挑了三家高新区的外资公司打掩护。填写调阅申请单是,也故意把共荣公司的信息写在靠后的位置。

我先简单翻看了一家企业的注册资料,然后才挑出共荣公司的工商档案看了起来。

这家公司的名字让人看着就来气!听着就像当年小鬼子搞得那套,当初设立核名称时,怎么会被批准?

从工商登记资料看,共荣公司的情况不复杂。

共荣公司主要从事各种耐高温及工业防腐材料、涂料的生产和出口,一九九三年上半年注册成立的。算时间,应该是高新区设立时的第一批企业。

公司的出资结构很简单,华倭合资,注册资金500万米刀,倭方以资金加设备出资400万米刀,出资方是倭国的亚东化工株式会社。华方出资人两个,一个单位出资人,商都荣发化工有限公司,出资50万米刀;一个个人出资人,叫郑荣发,以技术出资,占10%的股份。

出资人的信息看起来很简单,但往后一翻详细介绍,这三个股东的情况就有点意思了。

华方的两个投资人,明显是一个人。因为荣发化工的出资人和总经理都是郑荣发。

亚东化工株式会社成立有十年左右,注册资本五百万倭元。派到共荣公司担任董事长的是福田森,在亚东化工株式会社最高的职务是海外课课长。

看姓名和年纪,这个福田森应该就是福田浩二那个猪头的爹了。

这个亚东化工株式会社在倭国的注册资金是五百万倭元,从数值上看,这个亚东株式会社在倭国算不上大公司。这些年倭元兑米刀比较稳定,1米刀元能兑八九十倭元。亚东化工能拿出400万米刀在商都这个华国内陆城市投资设厂,还派一个海外课课长来担任董事长,看来对郑荣发的技术很看重啊!

再往后翻是公司管理人员的信息,这里就详细了。董事长、总经理、监事、财务负责人员的信息都很齐全,而且还有照片。其中监事的资料里有两个人,“催命鬼”崔副总的信息赫然在册。另外一个监事叫“金美兰”,看名字应该是位女性。

我下意识地仔细看了一下她的信息。在我的认知里,监事也算是公司管理团队里有一定地位的职务了,金美兰作为女性能在合资公司做监事,那应当会有些原因的。

果然!这个金美兰的资料显示,她是董事长福田森的助理,也是那家倭国亚东株式会社派到共荣公司来的。不过和福田森这个倭国人不同,金美兰来自夷洲。

我快速地在一张纸上,用我自己的暗语把他们的基本信息做了速记。四下看看没什么人,我又从挎包里掏出卡片相机,把这几个人的登记资料拍了照。

再往后翻,就是共荣公司成立以来的财务报表,无非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这类收支盈亏信息。

我们大二时刚学过会计学原理,加上老娘是单位的财务负责人,这些财报表格我多少是能看明白些。以我从老娘那学到的财务实务知识,以及平时看的外商投资企业的资料,我估计这家成立刚两年左右的公司,财务数据不会好看到哪儿去。

如我所料,共荣公司九三年主营收入少得可怜,其他收入还不错,但最终显示的依旧是负数。

这也正常,做实业的哪家开业之初不都得投资搞建设,基建、设备、原材料、人工,哪一项都得咣咣地往里砸钱。等基建基本完成,能够稳定生产了,主营业务收入和纳税支出才会逐渐增长。

哪有一挂牌子,还是一片空地就挣钱盈利的?就算是卖白粉,挣钱也没这么容易啊!

可惜,去年的财务数据还没到申报时间,工商局的登记资料里看不到。不然我还真有兴趣看看这家公司的高新技术材料一年能收入多少。

收入?

突然我脑子里一闪,赶忙又返还财务报表里查看相关数据。

这家公司成立的第一年,主营业务收入才30多万华元,折成米刀不到4万多,但其他收入却近300万元华元,居然是主营业务收入的十倍!

其他收入可是个大目项,固定资产盘盈、无形资产盘盈和转让、技术转让收入都能计入主营收入外的其他收入,甚至卖个废品废料都得计入其他收入。

可是这么一个投资建设第一年的企业,会是什么情况造成其他收入居然比主营收入高出这么多呢?

是财务的技术处理?还是什么他们有什么具体的收入项目呢?

我突然对这事儿有点好奇了。只是没法去税局查他家的财务数据明细,这让我有些郁闷。

我想了想,觉得下午有必要去趟高新区,看有没有机会接触一下这家公司。希望能够有机会抵近侦察,那样或许可以发现点儿什么。

拿定主意后,我没再翻看共荣公司的资料。很随意地把他家的资料放在一旁,装模做样地翻看了一下其他公司的资料,在采访本上简单记了一些信息。

距离中午下班还有半个小时的时侯,我结束了资料翻阅,还了资料后便离开了工商局。

2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