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军事科幻>伍卒>第25章 名将沙场论韬略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25章 名将沙场论韬略

小说:伍卒 作者:少风 更新时间:2023/7/20 13:34:27

上里盛产粮猪,久困高原的西方军入驻,**志部主任邹全将军的思路迥异常人,他在上里境内成立名为“认真、德诚、紫光、崇安”四个代号的政志部,四个政志部划片包干,分别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刻下七十多幅标语,如:皇冠体育投注:**十大政纲、**是穷人的政党、赤化全川、红军是穷人的军队、红军是北上抗日的主力军等。

当地大户韩家,大院有两个,一个在上里镇上,一个在镇外的四家村。

吴焜疲惫地坐在四家村韩家大院门前的一把木椅上,喘粗气,喃喃地骂道:“这伤真烦人,老不好。”

唐元明用军帽扇着风,看着房:石墩子的墙基,木头的墙壁,青瓦的顶,石板铺的地面,乐了:“这些土豪劣绅,可真会享福!唉,这一年来,同志们大多数时间露天宿营,鼎罐,让大家尽量住在屋子里,挤就挤点吧,热乎!”

七连进院,瞎子正在给吴焜擦背上的汗,代彪接过马云端来的一碗热水,递给吴焜“营长,这个上里乡真不错,刚才在街上,我到药铺去瞧了瞧,药还全呢!”

唐元明听了,说道:“那你还等什么,赶快联系杨医生和马丹,看看要用些什么药,多买些来。就你去吧?”

代彪说:“急什么,这里距成都只有三、五天的路程,打下成都,还愁没好药么?”不过,说归说,仍去筹划买药的事了。

吴焜在打游击时,有昼伏夜出的习惯,到主力部队后,作息没规律,可他能吃能睡,有争分夺秒的休息能耐。年轻人,恢复能力强,每次受伤,好食量帮助他能迅速恢复。可是这次伤在下腹部,按军中说法“破了桶子”恢复得很慢,受病痛折磨的久了,有些不耐烦。

天气冷,何明在他床前生了盆火。

冬日的晨雾,浸染着丛林、小河边的上里,山峦、溪水、森林、房舍,一切变得朦胧。

吃够高原高寒苦的战士们,如鱼得水,感觉呼吸都顺畅了许多。

吴焜躺在床上,望着窗外发呆,营部诸人在他床边打着地铺,仍在呼呼大睡。

天开了亮口,躺在床上,静听竹林中鸟儿的鸣唱,还有换岗战士的脚步声,这是一种幸福。

旁边客厅里,刚醒来的特务排战士在热烈的讨论,到成都后,怎么玩?

有脚步声急促传来,轻捷而迅疾,是伍泽甫,在他后面,几十米外,还有脚步声,有客人了!

伍泽甫在门外报告:“营长,刘**谋长来了。”

吴焜霍地从床上站起,踢了还在打鼾的杜国军一脚:“叫客厅里睡的战士们起床,请**谋长到客厅吧。让东东拢个火盆。”

出了门,见红军大学校长刘大传,身上披着个蓑衣,已到了地坝上。

刘大传瞧吴焜气色不错,脸上欣喜:“贾**委早免了我的红军**谋长职务,现在该叫我校长。唉,我空守在上里街上,等前边的消息,急人咧,你这里地势高,我就来了。”

……

“您不看好这仗?”

刘大传不答,低着头,用手中拄着的竹棍,刮憎布鞋上的稀泥。

吴焜把火盆推到他面前,又从坐在火盆上的茶壶里,倒了一碗热茶,递给他。

鼎罐从伙房端着两大碗香气扑鼻的面条,给刘大传和吴焜各一碗,刘大传的警卫员要检查,刘大传制止:“开什么玩笑?3营的东西,不用检查!”鼎罐笑着招呼警卫员到伙房去吃早饭。

作为爱吃面的四川人,两人都已经好几个月没吃面条了,何况这面,有盐有油,唿唿啦啦吃得特别香甜。

刘大传吃完了面,来了些精神:

“吴焜,你我都曾经在川军中混过饭吃,也打过川军,你怎么看百丈关这一仗?”

吴焜懵圈:“川军?川军那支部队不是我们的手下败将,怕他们作甚?”

刘大传静静地望着吴焜的脸,久久才叹了一口大气:“我给你讲讲吧,你外面安排点人。”

吴焜出得门来,叫了声黑熊,住房里一下子冒出好几个脑袋,代彪、杨革命、王茂云、严有福等。几人听刘大传**谋长要给吴焜讲战术,兴趣大起,央求吴焜去恳求让他们也旁听一下。

吴焜向刘大传说了黑熊等人的要求,刘大传考虑后道:“这房子不宽敞,就连级干部吧,人员你要把关,不合适的人就派外差吧。”

“您刚来时我就已经把特务排撒出去了,警卫通讯排在房子周围。”

等大家坐好后,刘大传用手中的竹杆在地上划着:“我给大家介绍进成都的第一关,百丈关吧?就在前面几十里,半天可到,十多年前,我曾带兵路过这里。”

“百丈关在名山县的百丈镇边,说关,实际上是一座桥,关在桥上,桥即是关。它处于川西平原西部边沿,与我们所在的川康接壤,西北倚莲花、天台二山,东南靠岗山脉,西南屏自古陈兵之地的金鸡关。它的西北、东南山脉的夹沟中,岷江支流临溪河西北侧,有一条公路,是由雅安、名山通往邛崃、成都的必经之路,百丈关就在公路隘口上。

一直以来,百丈关是四川雅安、名山间极具战略价值的重要隘口,也是平原丘陵与山区的过渡地带,有“获百丈关者,得成都无疑”之说。我们要攻取成都,夺取百丈关,是这次战役的关键。”

“根据收集到的情报,现在,我再来说说敌我两方的兵力布置情况”

“余总给我说,他在这一片地区一共集中了15个支队。

其中用于百丈方向的作战的部队共计有10个支队,不足20000人。你们西方军总部这次决心很大,把25纵队、8纵队、93纵队这三支红西方军的拳头部队,同时使用在一个方向上,还是极为难得的一次。”

“敌人在百丈关前有60000人,3倍于我军。刘湘看到我们接连攻下天全、芦山,再过名山就是一马平川最富庶的川西盆地,是他们川军军阀的老巢,还有刘氏家族的发祥地安仁镇,也在大邑。如果他们这一仗打败,我们会革他们家的命,分光他们家的田地和财物,根本没有他的生存余地。这已经不是留不留余地的问题,而是把刘湘逼到生死存亡的悬崖绝壁上了,他别无选择,只有死拼。

刘湘这六万人的嫡系部队,有刘湘手下很能打的模范师师长郭勋祺,这人原来也是我党党员,大革命失败脱党后死心塌地的跟着蒋介石、刘湘,与我们为敌。还有接替潘文华的杨国祯任师长的教导师,你们的老对手——范绍增的第四师。”

“余总指挥给我讲,西方军计划从名山和邛崃间的通道上,实施夜袭,突破百丈关,完全切断两城敌军的联系,进而围攻名山,吸打邛崃方向的援敌,相机发展攻势,打到岷江西岸,控制青衣江以北、岷江以西、邛崃以南的三角地带,采用的又是一个围点打援战术。”。

吴焜对刘大传的军事造诣是坚信不疑的,可他有些懵圈:“**谋长,这样的兵力对比,在反六次围攻时,我们经常遇到呀,并不难打呀?”

刘大传道:“可在百丈关外面,刘湘又调了他的另一主力王缵绪、唐式遵等部,还有李家钰部7个军、3个独立师,兔子急了都会咬人,更何况是人。其他各路四川军阀也各自将战力最强的部队调来了,共85个团、9个独立营,总计20多万川军集结在前面的6万人之后,随时准备入关作战。这就十倍于我了吧?”

“反六路围攻时,敌是在数百里的战线上,分成了六路,兵力分散。现在是数十万敌人,和我们对峙在一个狭窄的阵地上,不能穿插,不能围点打援,不能调虎离山,不能声东击西。反六路围攻时,是敌攻我守,我们可以收缩阵地,节节抗击,消耗他们的兵力。现在是我攻敌守,态势转变了。”

5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