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十八、乌东地区的矿产小说:再造汉明 作者:曲石 更新时间:2025/4/2 15:13:57 顿河支流北顿涅茨河的西边是第聂伯河(Dnieper River)。第聂伯河发源于俄罗斯莫斯科以西约240公里的瓦尔代丘陵的南麓,自源头流出后,先由北向南流,流经俄罗斯的斯摩棱斯克州、白俄罗斯,进入乌克兰基辅(Kyiv)州境内,接纳了右岸支流普里皮亚季河(Pripyat River,也称普里佩特河,为第聂伯河右岸的最大支流)、杰斯纳河(Desna River)后,转向东南方向流,流经切尔卡瑟(Cherkasy,为切尔卡瑟州首府)、克列缅丘格(Kremenchuk,也称克列门丘格,属波尔塔瓦州)、第聂伯罗(Dnipro,原名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为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首府)、到达扎波罗热(Zaporizhia,也称扎波罗什,为扎波罗热州首府)后,再转向西南流,流经尼科波尔(Nikopol,属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赫尔松(Kherson,为赫尔松州首府),最后在赫尔松西南30公里处注入黑海,全长约2200公里,自河口以上可通航1670公里,为欧洲第二大河流。 第聂伯河沿岸的重要城市基辅曾是基辅罗斯公国的都城,今为乌克兰的首都。拔都率蒙古军队灭了基辅罗斯后,流浪到南俄草原的哥萨克人在第聂伯河、顿河沿岸建立了很多定居点(也是军事据点),他们一开始接受金帐汗国的统治,但随着金帐汗国的衰落,这些哥萨克人逐渐脱离金帐汗国的统治,他们建立的城镇成了对抗入侵的波兰—立陶宛联邦军队的军事重镇,如距基辅45公里的奥布希夫(Obukhiv,也称奥布霍夫),始建于1362年;扎波罗热始建于15世纪,到了17世纪成了哥萨克人的军属重镇;顿涅茨克州的巴赫穆特(Bachmut,俄罗斯称为阿尔乔莫夫斯克)始建于1571年,也是哥萨克人的军事重镇,这些哥萨克人还经常南下劫掠克里米亚汗国。克里米亚汗国为了对抗哥萨克人,在亚速海北岸的马里乌波尔曾是克里米亚汗国建立的城镇,东北岸的亚速镇曾是克里米亚人建立的军事堡垒。 亚速海的西部就是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的克里米亚半岛。克里米亚(Crimean)半岛,也称克里木(Kyrym)半岛),金帐汗国蒙古人占领克里米亚半岛后,在克里米亚山脉的东部建造了克里木城,作为金帐汗国的总督的驻地。金帐汗国衰落后,哈吉格莱于1430年建立了克里米亚汗国,都设在半岛西南部的巴赫奇萨莱(Bakhchysarai,原称奇尔克耶城),疆域曾北延到坦波夫(Tambov,今俄罗斯坦波夫州首府)、叶列茨(Yelets,今属俄罗斯利佩茨克州)。1475年,克里米亚汗国成了奥斯曼帝国的附属国。1502年,金帐汗国彻底灭亡后,克里米亚汗国成了金帐汗国的继承人。俄罗斯与奥斯曼帝国经过了200多年的战争后,于1771年征服了克里米亚半岛,1783年克里米亚半岛正式并入俄罗斯。 今天,乌克兰的哈尔科夫州、卢甘斯克州、顿涅茨克州、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州、赫尔松州、扎波罗热州被称为“乌东地区”,其中卢甘斯克州、顿涅茨克州、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州又称为“顿巴斯地区”。 克里米亚半岛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煤矿、铁矿、盐矿资源。 克里米亚半岛探明的石油储量4700万吨,天然气储量1653亿立方米,油气资源主要位于东部的刻赤半岛和西部的拉兹多利诺耶(Razdolnoye)、梅日沃德诺耶(Mizhvodnoye)地区,亚速海、黑海海域的水下也有气田,在产的油气田有44个。 克里米亚半岛也有煤矿,主要集中在刻赤(Kerch)半岛、叶夫帕托里亚(Yevpatoria)。 克里米亚半岛的铁矿资源主要位于东部的刻赤半岛。刻赤半岛的东部以丘陵为主,蕴藏着丰富的铁矿资源,古人早就在此开采铁矿。俄罗斯占领克里米亚半岛半岛后,在刻赤半岛开采了大量铁矿石,今很多铁矿已闭矿。如刻赤斯基(Kerchenskyi)铁矿,闭矿后留下了东西长6公里、南北宽1.5公里的矿坑,西半部的矿坑干脆作为水库用;如普尔约日尔内(Pryozerne)铁矿群,闭矿后留下了几个矿坑,最大的矿坑长1.5公里、宽200米。不过,克里米亚半岛的铁矿中的磷含量比较高,甚至形成了三斜磷钙铁矿石,呈板状绿色晶体,这种矿石无工业价值,可以作为宝石收藏。克里米亚半岛的铁矿石中还伴生钛,曾是乌克兰重要的钛铁矿产地。 克里米亚半岛刻赤城北8公里的提斯辰科山(Tischenko Hill)有铜金矿,克里米亚山的基兹尔科巴(Kizil Koba)山谷、雅尔塔西南18公里的克尔皮尔亚基(Khyr Pilyaki)山有金矿。克里米亚半岛东南部的费奥多西亚(Feodosia)有铁铜矿。 克里米亚半岛东北部的锡瓦什湖(Syvash Lake),也称锡瓦什海,是个大盐湖。它与亚速海之间有长112公里、宽270-8000米的阿拉巴特狭长沙嘴(Arabat Sipt)相隔,湖面面积约2560平方公里(如包括沼泽地,面积可达1万平方公里),水体深度大多在0.5-1米之间,最深的地方不超过3米,湖底有厚达5米的淤泥。锡瓦什湖通过北部由2条水道构成的格尼奇斯克海峡与亚速海相连,呈沼泽状,多腐蚀质,由于水浅,夏季炎热时,锡瓦什湾经常散发出腐臭的气味,因此也称“腐臭之海”。春天,湖水呈粉红色,盐度在22‰左右,到了夏天,湖水呈鲜红色,盐度高达87‰。锡瓦什湖中含有的各类盐分超2亿吨,为世界七大盐湖之一,可以提取工业用盐、芒硝、氯化镁等化工原料。 克里米亚半岛西部沿海的萨基(Saky,也称萨奇)还有岩盐矿。 乌东地区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煤炭、铀矿、铁矿、锰矿、金铜矿、稀有金属矿等,其矿产资源量占乌克兰的70%。 乌克兰的油气田主要位于第聂伯河—顿涅茨克洼地(称为第聂伯河左岸矿带)、巴尔喀阡东麓和黑海、亚速海北岸,探明的天然气储量1.1万亿立方米,石油储量3.9亿吨。第聂伯河—顿涅茨克洼地、亚速海北岸和黑海北岸东部的油气田就属于乌东地区,如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州(乌克兰独立后,改名为第聂伯州)的库里利夫卡(Kurylivka)、奥布希夫卡(Obukhivka),顿涅茨克州的波克罗夫斯克(Pokrovsk,也称红军城)、克拉玛托尔斯克(Kramatorsk)、巴赫穆特市(Bachmut,俄罗斯称为阿尔乔莫夫斯克(Artyomovsk))、霍尔利夫卡(Horlivka)、马里乌波尔(Mariupol),卢甘斯克州的卢甘斯克(Lugansk,或Luhansk)、阿尔切夫斯克(Alchevsk)、斯瓦托韦(Svatove),赫尔松州的赫尔松(Kherson)、卡霍夫卡(Kakhovka)、格尼奇斯克(Genichesk,也称海尼切斯克(Henichesk),俄罗斯占领赫尔松州后的临时首府),扎波罗热州的别尔江斯克(Berdyansk)、梅利托波尔(Melitopol),哈尔科夫州的库普扬斯克(kupyansk)等地区就有在产的油田。乌东地区西部的波尔塔瓦州、切尔卡瑟州、基辅州在产的油气田更多,如波尔塔瓦州的戈罗宾诺(Globinno)、戈尔比(Gorbi),切尔卡瑟州的利普利亚韦(Lipliave)、西尼亚夫卡(Synyavka),基辅州的塔拉西夫卡(Taracivka)、切尔基夫齐(Cherkivtsi)。 顿巴斯地区有超大型煤田,由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往东延伸,穿过顿涅茨克州、哈尔科夫州、卢甘斯克州,进入俄罗斯的伏罗希洛夫格勒州、罗斯托夫州,东西长650km,南北宽70~170km,面积约6万km2,已探明的煤炭储量1410亿吨,是乌克兰最大、采煤历史最悠久的煤田。顿巴斯煤田中,焦煤占38%,气煤占36%,无烟煤占17.8%,其余为褐煤、长焰煤等。顿涅茨克州的顿涅茨克(Donetsk)、波克罗夫斯克(Pokrovsk,也称红军城)、乌格列达尔(Ugledar,也称武赫列达尔)、戈尔洛夫卡(Gorlovka)、巴赫穆特市(Bachmut,俄罗斯称为阿尔乔莫夫斯克(Artyomovsk)),卢甘斯克州的卢甘斯克(Luhansk)、北顿涅茨克(Severodonetsk)、科穆纳尔斯克(Kommunarsk)、苏霍季利斯克(Sukhodilsk)、安特拉齐特(Antratsyt,意译为“无烟煤”)、利西昌斯克(Lisichansk)、红卢奇(Krasne Lucci,也称克拉斯内卢奇),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巴甫洛格勒(Pavlograd)、克里沃罗格(Krivoyrog,也称克里维里赫,乌克兰独立后改名为卡夫巴斯(Kafbas))等城镇都有煤矿。红军城的皮斯查内(Pischane)煤矿,是乌克兰最大的煤矿,鼎盛时有8000名煤矿工人。哈尔科夫州、扎波罗热州、赫尔松州尽管不是煤矿大州,但也有煤矿,如哈尔科夫州的库普扬斯克(Kupyansk)、扎波罗热州的尼科波尔(Nikopol)、赫尔松州的旧西尔利亚(Starosillya)就有煤矿。 乌东地区的铀矿主要位于第聂伯沉积盆地,该地区也是乌克兰最大的铀矿区,探明的二氧化铀储量约23万吨。如克里沃罗格铁矿区就有乔尔内依(Giornay)大型铀矿,矿区面积300平方公里,1969年开采,今资源枯竭后,铀年产量跌至177公斤。顿巴斯煤田中的褐煤矿,与皇冠体育投注:伊犁盆地的褐煤矿一样,大多伴生铀,而前苏联及当今的乌克兰只掌握铀矿的矿井浸析技术,却没有掌握铀矿的地浸技术(当今世界只有中美两国掌握该技术),所以没法提取褐煤矿中的铀元素。俄乌战争后,皇冠体育投注:向乌克兰提出了要他们的矿产,就包括这些伴生铀的褐煤矿。克里沃罗格市乔尔内依铀矿资源枯竭后,乌克兰中部的基洛沃格勒(Kirovograd)州成了乌克兰最大的铀矿基地,有因古尔斯卡娅(Ingulskaya)铀矿(储量6.6万吨)、斯摩林斯卡娅(Smolinskaya)铀矿(储量5000吨)、新康斯坦丁诺夫斯科耶铀矿(储量9万吨),新康斯坦丁诺夫斯科耶铀矿位于基洛夫格勒西40公里,是目前欧洲最大的铀矿。基洛沃格勒州也称基洛夫格勒州,首府是基洛沃格勒市,乌克兰独立后,将基洛沃格勒市改名为克罗皮夫尼茨基(Kropivnitski)。 乌东地区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简称第聂伯罗州)有金矿带,探明的黄金储量420吨,如州西南的希洛克耶(Shyrokye,也称希洛克,位于克里沃罗格西南33公里)有巴尔卡佐拉塔(Balka Zolata)金矿;第聂伯罗西南87公里、克里沃罗格(今也称卡夫巴斯)东南60公里的佐夫特(Zhovte)有巴尔卡什奥卡(Balka Shioka)金矿;第聂伯罗市西南45公里的新米科拉伊夫卡有谢尔格埃夫斯克(Sergeevske)金矿,黄金储量16.76吨。克里沃罗格南部的斯科雷瓦特斯克(Skelevatske)铁矿中富含黄金,是个铁金矿。卢甘斯克州的博布里科韦(Bobrikovo)有金银矿,分东、西两个矿区。 顿巴斯地区有超大型铁矿带,主要沿第聂伯河右岸支流因古列茨河(Inhulets River)、萨克萨甘河(Sacsagan River)和若尔塔亚河(Rurtaya River,乌克兰独立后改名为若夫塔河(Ruovta River))分布,呈南-北带状,长100公里,宽2-7公里,面积约300平方公里,铁矿体厚度达200-300米,该铁矿带称为克里沃罗格—扎波罗热铁矿带,地质储量200多亿吨,工业储量159亿吨,铁品位57.1%。第聂伯罗州的克里沃罗格城(也称克里维里赫,乌克兰改名为卡夫巴斯)周边有铁矿群,如什马尼夫斯克(Shymanivske)铁矿、斯科雷瓦特斯克(Skelevatske)铁矿)、五一铁矿、萨克萨甘铁矿等,都是露天开采的大型铁矿,其铁矿石开采量占乌克兰的90%。该铁矿带上除了克里沃罗格有铁矿群外,在波尔塔瓦州南部的克列缅丘格(Kremenchuk,也称克列门丘格)有铁矿区,在克里沃罗格城南30公里的别洛泽尔斯科耶(Belozelskoye,今乌克兰改名为麦克莱夫卡(Mykolayivka))也有铁矿区。该矿带上,在克里沃罗格北偏东74公里的沃斯托克—鲁达(Vostok Ruda)准备开采的铁矿也是大型铁矿。扎波罗热州南部的韦谢列(Veseli)也有大型铁矿,地下开采。 第聂伯河下游有锰矿带,矿体长241千米,厚1.2~2.5米,埋深75~80米,为世界最大的锰矿,因主矿区在尼科波尔(Nikopol),故将该锰矿带称为“尼科波尔锰矿带”。“尼科波尔锰矿带”以硬锰矿、软锰矿和水锰矿为主。在矿层顶部原盆地深部,有时有锰方解石和菱锰矿。原生氧化矿石,可分为直径几毫米到200多毫米不等的结核状;坚硬多孔,形状不规则的多孔状结核,由富集的烟灰状软锰矿和含氢氧化锰的粘土组成的“烟灰”状等三种矿石。结核状矿石,为水锰矿。单结核,含锰可达50%以上。多孔状矿石,为硬锰矿、水锰矿和软锰矿混合而成,原矿品位20%左右。经选矿后可得含锰精矿40%~42%,含磷0.38%~0.5%。碳酸盐矿石,含锰14%~24%,含磷0.28%~0.45%。烟灰状锰矿,杂质多,含锰仅10%~15%。尼科波尔主锰矿区分尼科波尔矿区、恰图拉矿区,尼科波尔矿区的锰矿主要在西部的波克罗夫镇(Pokrov)有10个露天矿区;恰图拉锰矿区位于尼科波尔东20公里的马哈涅茨镇(Marhanets,简称马哈),矿层埋深70-100米,已开采100多年,有11个锰矿,大多地下开采。 乌克兰的钛铁矿储量是欧洲第一名,探明的钛铁矿储量590万吨、金红石350万吨。克里沃罗格铁矿带、刻赤铁矿带的铁矿和尼科波尔锰矿带的锰矿中就伴生钛。乌东地区单独的钛铁矿主要位于第聂伯罗州,如马尔依谢夫斯克(Malyshevske)钛铁矿、沃尔昌斯科耶(Volchanskoye)钛铁矿、德姆琳斯科耶(Demurinskoye)钛铁矿。马尔依谢夫斯克(Malyshevske)钛铁矿位于第聂伯罗城西73公里的沃利诺戈尔斯克(Vilnohirsk),分东、中、西三个矿区,为乌克兰最大的钛铁矿。沃利诺戈尔斯克西南12公里的维什涅韦(Vyshneve)有锆石矿。沃利诺戈尔斯克南8公里的沃斯里夫卡(Vasylivka)有钒铁矿、稀有金属矿(含锂、铍),沃斯里夫卡南偏东20的诺沃霍里夫卡(Novohurivka)有稀有金属矿(含锂、铍)。亚速海北部沿岸有钛铁矿、独居石矿。亚速海北岸在产的钛铁矿主要在扎波罗热州多穆兹拉河(Domuzla River)河口的新科斯强季尼夫卡(Novokostyantynivka)、顿涅茨克州的马里乌波尔(Mariupol)地区。亚速海沿岸的独居石矿,矿砂中伴生重稀土,但前苏联和乌克兰都把它作为战略储备,至今未开采。 顿涅茨克城东北45公里的戈尔洛夫卡(Gorlovka),始建于1867年,因开采煤矿而建城。1879年在戈尔洛夫卡郊区发现了汞矿,于是在1885年开采汞矿,就形成了乌克兰最大的汞矿——涅基托沃斯科耶(Nikitovskoe,也称尼基托夫斯克)汞矿区,矿区从戈尔洛夫卡,向西北延伸到扎利兹内(Zaliznea,俄国人称阿尔乔莫沃(Algemovo)),该汞矿区因资源枯竭,于1994年关闭,共生产了约3万吨汞。汞矿区中最大的汞矿是位于阿尔乔莫沃和戈尔洛夫卡之间的涅基托沃斯科耶(Nikitovskoe,也称尼基托夫斯克)汞矿,它有上、下两个矿层,上层称为索菲耶夫矿层,下层称为捷嘎尔尼克矿层,两个矿层垂直距离100-110米,1879年发现,1886年开采,1992年破产停业。 乌东地区有2个在产的铝土矿,分别是位于顿涅茨克城西南52公里的沃尔诺瓦哈(Volnovaha)的铝土矿、第聂伯罗州希洛克地区的铝土矿。 乌东地区的锂矿主要有扎波罗热州南部的克鲁塔巴尔卡(Kruta Balka)矿、顿涅茨克州的舍甫琴科(Shevchenko)矿,矿石主要是透锂长石矿。顿涅兹克州有多个地方叫“舍甫琴科”,如库拉霍沃西北有个舍甫琴科,红军城(即波克罗夫斯克,是一座煤矿城)西南也有个舍甫琴科,但都不是舍甫琴科锂矿的所在地,舍甫琴科锂矿真正的所在地位于大诺沃西尔卡(Velykonovosilka)西北8公里,是欧洲最大的锂矿,占地40公顷,矿床厚70-130米,埋深500米,储量约1380万吨。 乌克兰有很多稀土矿,但规模都不大,探明的稀土氧化物储量只有50万吨左右。第聂伯河沿岸就有12个稀土矿,至少有一半位于扎波罗热州、顿涅茨克州,如扎波罗热州韦谢列(Veseli)东10公里的新乌斯佩尼夫卡((Novouspenivka)、别尔江斯克北的安德里夫卡(Andrivka)。乌克兰的稀土矿中往往伴生钽、铌、锶和磁铁矿,但前苏联和乌克兰都没有掌握从铁矿石中分离稀土元素(稀土元素的分离技术是皇冠体育投注:独有的),因此乌克兰的很多稀土矿都闲置着。 乌东地区有多个高岭土矿,如顿涅茨克州马里乌波尔东北的马洛扬索尔(Maloyanysol)、沃尔诺瓦哈、第聂伯罗州东部的普罗西亚纳(Prosyana)就有高岭土矿。 乌克兰的磷矿储量超过10亿吨,五氧化二磷的品位在8-20%之间,主要集中在第聂伯罗——顿巴斯盆地、克里沃罗格盆地和西部的波多利亚地区。克里沃罗格—扎波罗热铁矿带上的铁矿中就伴生一些磷矿。卢甘斯克州南部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Sverdlovsk,乌克兰独立后改名为多夫然斯克(Dovzhansk))、第聂伯罗州东部的伊久姆(Izyum)就有磷矿。 在扎波罗热州南部的克拉罗夫卡(Koralovka,乌克兰独立后,改名为索菲伊夫卡(Sofiyivka))有姆利亚(Mriya)钻石矿,矿区面积350×500米,埋深100米。在顿涅茨克州(Kalmiuske)有(Pivdenna)钻石矿;在(Pokrovo)有稀土矿,伴生萤石矿。 顿涅茨克州的巴赫穆特不仅有铁矿、煤矿,周边还有石膏矿、白云石矿,巴赫穆特北的苏勒达尔(Soledar,也称索莱达尔)有乌克兰著名的盐矿,埋深在150-288米之间,储量130亿吨,19世纪开始开采,其食盐产量占乌克兰的95%。赫尔松州也有2个岩盐矿。赫尔松州在亚速海沿海有温泉,这种温泉是世界独有的,含碘量达3.6%,因此这种温泉也是碘矿。 注:乌克兰独立后,为了“去俄化”,将很多地名改了,如: 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改名为第聂伯罗 克里沃罗格,改名为卡夫巴斯 尼古拉耶夫,改名为米科莱伊夫 普洛斯库罗夫,改名为赫梅利尼茨基 第聂伯捷尔任斯克,改名为卡缅斯科耶 基洛沃格勒,改名为克洛皮夫尼茨基 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卢甘斯克州),改名为多夫然斯克 共产主义城,改名为阿尔切夫斯克 共青城(波尔塔瓦州),改名为格里什涅—普拉夫尼(也称霍里什尼普拉夫尼) 红军城(顿涅茨克州),改名为波克罗夫斯克 红色游击队城(卢甘斯克州),改名为沃兹内森尼夫卡 埃涅尔戈达尔(扎波罗热州),意译为“能源城”,今改名为安赫德 捷尔任斯克,改名为托列茨克 红利曼,改名为利曼,去掉了“红”字 共青村(位于哈尔科夫州丘古耶夫市附近),改名为斯洛博詹斯科耶 周年村(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附近),与共青城一样,也改名为斯洛博詹斯科耶 青年社员城,改名为布尼赫 共产国际城(敖德萨州),改名为多布罗斯拉夫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