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九十章 翰墨魅力小说:野庄风云 作者:遨游红尘 更新时间:2021/3/23 18:13:31 俗话说: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写书法与人的精神状态尤为重要,且息息相关。俗语云: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此语不虚。 外行的人看书法作品,只看表面不及里层。内行的人欣赏书法作品,往往不被作品表面现象所迷惑。就像观赏草本植物一样,花团锦簇枝繁叶茂只是表象,重要的是看文章脉络,以及作品的筋骨。 一幅精妙绝伦的书法作品,往往根深叶茂,舒展遒劲筋骨。 真正的行家里手写书法作品时,大凡有三种状态时不写:一,生气的时候;二,饥肠辘辘的时候;三是,精神不振的时候。 相传古代有一个书法大家,其盛名在当时可谓如雷贯耳,众所皆知。有一次,他仕途坎坷跌落谷底,被贬到偏远地区任职。 在那里,他一家人生活窘迫捉襟见肘,以致达到了食不果腹的地步。为了维持生计,他便操起翰墨,卖文为生。他想,这或许是一条谋生之道吧,况且当朝皇帝还盛赞其文采斐然,书法作品质量颇佳呢。 于是,他一连气写出多篇书法作品,并签上自己的大名,以便能及时售出。 各位看官,你道这位书法名家姓字名谁呢?他就是诗歌、词赋、散文、书法作品等集一身且成绩斐然的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且听听小的详表一番。 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北宋著名改革家王安石推广变法,遭到朝廷内外一些守旧派的反对,当时,蜚声文坛的大才子苏东坡学士就是其中之一。苏学士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他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遂对新政不满,激怒新党,朝中多人为苏学士求情以及王安石也劝宋神宗说:“圣朝不宜诛名士”,因此苏学士被贬到黄州。 在黄州,苏学士家人多开支大,仅凭工薪入不敷出,有时生活拮据,达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为了维持生计,苏学士便靠卖手挣钱。所谓卖手,那是书法界的行话,就是靠卖书法作品挣钱。苏学士一想到自己从前吃不清花不清,优哉游哉。如今到了这般田地,仿佛乞丐要起饭来,苏学士越想心里颇感惆怅,遂想起了卖手的生意。 这天,他拿出笔墨纸砚等文房四宝,在写字桌上铺平宣纸,拿出毛笔,饱蘸浓墨,气运丹田,一口气写了一副“天道酬勤,人道酬善“,并签名盖章。碍于羞涩,碍于脸面,苏学士便让一个十几岁的侍女拿到市场上去卖。 此时,黄州城里的集市上熙熙攘攘,卖米的,卖面的,卖鸡的,卖蛋的,卖肉的,卖线的,卖菜的,卖饭的,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卖书市场也摆了一些书法作品,顾客也是络绎不绝。 这个侍女在集市一隅打起了地摊,临近晌午,侍女也没发现有意购买书法的顾客。遂打起退堂鼓,准备收摊。 “等一下,看看有没有我中意的书法作品。”侍女转眼一看,只见一个顾客,相貌堂堂,峨冠博带,手里拿着一把折扇不时呼扇着。旁人一看便猜测是当地一位绅士。 只见这位乡绅来到苏学士书法作品前,对着侍女说道。过了一刻钟,这个顾客也不说价,只是啧啧称赞之余,不免唉声叹气地说道:“作品是好作品,主要就是墨质欠佳。”随后,这位乡绅便摇摇头迈开方子步离开了。 侍女回去后便给苏学士学了舌。苏学士一听,心里“咯噔”一下子,想想也是,本想能够凭自己的威望,怎么写用什么写也能卖出去。 于是,苏学士便使用了廉价墨汁,现在看来,竟让人家看出了破绽,这究竟如何是好? 苏学士高傲的念想,被行家弄了一个下马威。通过这件事情,苏学士渐渐清醒了过来,顾客买的是书法精品,不是你搪塞就能遮掩过去的,尤其是行家根本就不吃你这一套。 第二天,苏学士拿出珍藏下来的上好宣纸上好墨汁,拿出经常用的上好毛笔,饱蘸浓墨,写了一幅《金刚经》书法作品。苏学士第二次让侍女拿出去卖。 侍女第二次来到市场打上地摊,把苏东坡书法作品缓缓展开,等待买主。大约一个时辰的功夫,侍女摊前来了三个顾客。 侍女抬头一看,其中一位还是昨天来买书法作品的那位顾客。侍女就对顾客说:“这次主人用的笔墨纸砚都是上等佳品,不信,你老仔细辨别。” 这个顾客一会儿近观一会儿退两步远瞧,换着角度识别,不时指手画脚,品头论足。 有一个顾客连连赞叹:“字体遒劲有力,一气呵成,真乃佳作也。” 原先顾客仔细端详后,低吟道:“别的都上乘,就是字体看起来,骨感筋道有欠缺失。就像人没吃饱饭一样,字体力量略显淡薄。” “什么意思?字没吃饱?”另一位顾客看着主人疑问道。 只见原先顾客手捋山羊胡,低声道:“字没吃饱,是说字体该饱满没饱满,该彰显筋骨没有到位。”“哦。”有人附和道。 侍女回去后就对苏东坡说了。苏学士一听,不禁愕然,看来这次是遇到了行家。确实,生活窘迫后,苏东坡饭量减小了,有时不吃早起饭,这次,苏学士可撞枪口上了。 苏学士想到竟然有人责难,无名火顿生,便悬臂提毫写了一副自己的绝句《望庐山瀑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见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学士写毕,又是一番签字盖章。 第三次让侍女拿到市场去卖。没成想,来看侍女手中书法作品还是见天来的原先那位顾客。 这个顾客仔细观看着苏东坡书法作品,不禁脱口说道:“诗歌意义囧远,只可惜书法构建内,暗含怨气,这字体是书法家带着一肚子怨气写的,不妙不妙。”绅士说完就带着两个随从走开了。 侍女第三次对苏学士反映顾客所提出的意见。苏学士一听,果然碰到了知音。他心里不由得佩服起来。 这次,苏东坡吃饱饭,口里暗念阿尼陀佛,待气定神闲后,提笔运力,写了一幅自己的得意之作《前赤壁赋》。 当侍女来到集市上时,原先那位顾客早已恭候多时了。只见这位顾客第四次见到苏学士书法作品时,不禁脱口赞叹道:“观之书法擅长卧笔偏锋,结字矮扁紧密,笔墨丰润沉厚,给人圆劲宽博意忘工拙的酣畅之感,此乃绝佳精品,你就让你家老爷说润格费多少钱?我买定了。” 后来,苏东坡学士与这位顾客成了莫逆之交,这位知音呢,在当地可是一名响当当的仁义富商,经营着布匹生意,在黄州,多半门市是这位富商一手经营,口碑不错。尤其在苏学士困顿时期,富商一如既往伸出了援助之手,成了苏学士雪中送炭的坚强后盾。 插一下闲话,这则故事是小的在乡下采撷民间故事时,听一位姓苏的老爷爷讲述的,他说:这是苏氏祖宗口传下来的故事,首先提醒后人,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再就是,知错必改,善莫大焉。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