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19章 张潮小说:玄衣纁裳 作者:信德之路 更新时间:2018/10/8 15:47:41 大雍的衰弱,不仅仅是中原内部的混战,还有就是四边部族得窥伺,其中就投雪域高原之上的象旄,而因为象旄,又诞生了一位大人物。也让河西之地出现了归义军政权。 此人名叫张潮,他出生之时,沙洲正是遭受象旄围攻最艰难的岁月,等他懂事的时候,沙洲已经陷于象旄多年。 在他成长的岁月里,他并没有享受到当年在大雍强盛时期的好日子,却亲身经历了象旄人的统治。 毕竟象旄不是中原,还处于奴隶制社会,因此当地的农民变成农奴和象旄贵族的奴隶,张潮从小就立志改变这一切。当然也因为还有对唐朝的深深怀念。 象旄人虽然善于作战却不善于管理,在吐蕃人统治河西走廊的数十年时间里,各座城市在盛唐时候修建的各项城市设施、水利设施都逐渐被废弛,出现了大倒退的局面。毕竟他们当时无论是科技水平还是政治制度都落后于中原。 而且此时象旄帝国也已经和大雍一样风雨飘渺甚至更加内忧外患。因为内部王室斗争,文化冲突,导致象旄已经发生分裂与内战,各地的奴隶也乘势反抗奴隶主,导致象旄贵族的统治岌岌可危。如此,张潮的沙洲起义就拥有了一个极好的外部条件。 此时的河西走廊就像是一堆干柴,只要有一点点的火星就能引起一场大火。 大雍这个时候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国力有所恢复。大雍于象旄一连串军事胜利给了张潮起义以强大的军事靠山,更使得河西人民不再感觉自己是孤立的,这给了他们强大精神支柱。 张潮早已经明确了起义的决心。当然反抗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象旄人,只凭一腔热血自然是不行的,因为战争是需要脑子的。如果想要成功的话必须要有周密的计划,积蓄强大的实力。 张潮的骨干力量来自于三个方面: 第一,敦煌的名门望族。这些家族在沙洲陷落之后得以留存下来,并暗中积蓄力量。毕竟他们是世家大族,无论谁统治,他们的经济实力就在那儿,谁统治他们都是上层人。这些家族人丁众多,实力雄厚,他们在张潮起义和收复河西的过程中,会给他提供物力财力人力。 第二,佛门的僧徒。虽然说佛家讲究远离红尘不问世事,但是不代表佛家要求其信众对国家以及社会之事熟视无睹。 虽然在河西地区也有高僧如洪辩以高深的佛法被看重,被象旄授予了“知释门都法律兼摄行教授”的职位,但他内心却是思念故国,所以尽力帮助张潮收复沙州。 另外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佛教进入象旄之前,象旄本身就有自己的本土宗教。 佛教传入之后,本土和佛教之间进行了一系列残酷的斗争,最后象占菩进行的灭法运动,几乎将佛教在象旄彻底铲除。最后象旄占菩之所以被佛僧刺杀也是因为他的灭法运动,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僧人自然不愿意为象旄的统治者效力。 西域的佛教极盛,高僧大德层出不穷,而沙州乃当时的中西交通要冲,佛教自然也是极为兴盛,教徒数量庞大,广大的僧徒在百姓中有很大的号召力,在这些僧人的宣传感召之下,对象旄的反抗精神深入人心。 第三,豪杰义士。如后来张潮的得力部下副使安景,部落使阎达等等,都是当地著名的豪杰。 在经过了周密的准备之后,于大雍大中二年张潮率众在沙洲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大起义。他率部队披甲执锐,与象旄军在城内展开混战,城中的人纷纷响应,人人与象旄军拼命,象旄军在城中军力本来就不多,在出其不意之下,自然抵挡不住,于是从城中逃走。 象旄军从城中败退之后自然不能甘心,于是从周边调集了兵力又将沙洲团团围住。张潮率城中兵马杀出重围与象旄军决一死战,短兵相接之际,杀的是白刃交锋,横尸遍野。起义军终于在沙洲艰难地站稳了脚跟。 张潮在沙洲起义之前,就誓心归国,所以在起义军成功占领沙州之后,就决定派遣使者团向长安传达沙州恢复的讯息,以明心志,也有联系大雍,对象旄两面夹击的意图。但是沙州和长安之间相隔千里,中间的河西诸城又都还是吐蕃人的控制之下,所以为了确保讯息能够到达长安,张议潮派出了十队使者,带着十份完全相同的文书,经由各个方向的沙漠绕过象旄人控制的河西诸城向长安进发。 可是这次送信的历程却是一次极其悲壮和英勇的行程,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九死一生,十队信使向沙州的各个方向进发,越过莽莽大漠,向长安进发,这十支队伍中的九支,或遭到象旄人的尾随追击而献身,或在大漠迷失方向而永远留在了大漠之中,最后,只有一支向东北方向进发的队伍,绕过了莽莽的大漠,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了天德军,在天德军防御使的协助下,于大中四年抵达了长安,这时候,离张潮沙洲起义已经整整过去了两年。 大雍自建中二年完全失去河西之后,河西走廊就成了大雍帝国心中的一个隐痛。从古至今,河西陇右从来就是**政府打击或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基地,可以说是西北的门户,没有了这片地区,关内等于说是门户大开,长安就会直接受到敌人骑兵的威胁。 而且这片地区民风悍猛,还是朝廷最重要的养马基地之一,可以说是大雍最为重要的地区之一。 如今听说河西人民心怀故国,居然靠自己的力量将沙州光复,这可真是极大的喜讯,让人欢欣鼓舞。 本来张潮的计划是想通知**政府同他里外夹攻,共同击破象旄,光复河西陇右全境,但是只有一支队伍经过了两年之久才到达长安,显然原先的计划是行不通了。 张潮也并没有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政府上面,而是把沙州作为根据地,整饬军队,发展生产,很快沙州的军力就壮大起来。 另外他又以沙州为根据地,乘着象旄军还没有从打击中反应过来的时候率精锐进攻河西的其他被吐蕃控制的城市。 因为象旄内斗不休再加上在河西的倒行逆施,张潮的收复行动获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进行得很顺利。 到前往长安的信使回来之前,张潮已经率部攻取了肃州、甘州、伊州等地。这一时期,张议潮率军进行了一系列的战斗。这些战斗主要包括:大中三年,收复甘州,肃州之战。大中四年,收复伊州之战。 前往长安的信使带回了来自大雍帝国的赞扬和褒奖,这使得张潮的起义军更是军心大振。 大中五年张潮率军开始对吐蕃展开大规模军事攻势,吐蕃在河西腐朽的统治立刻土崩瓦解,各州的吐蕃军队往往闻风而逃,都退往凉州。 到这一年的八月,张潮军已经收复了整个河西走廊中除凉州之外的所有州县,河西终于又重归大雍的版图之中。 大中五年八月,张议潮第二次向长安派出规模宏大的信使队伍,携带着河西十一州(瓜州、沙州、伊州、西州、甘州、肃州、兰州、鄯州、河州、岷州、廓州)的图籍入长安告捷。 为了对**政府表示忠诚,张潮的兄长张潭毅然作为信使带队前往长安,并且就此留在长安为质。 由于此时河西走廊的大多数州县已经处在张潮军的控制之下,所以这一次的信使团出使长安的行程十分的顺利。 宣宗皇帝接到瓜、沙十一州图籍和张议潮的捷报后,特下诏表扬张议潮等人的忠勇和功勋。大雍王朝于沙州建立归义军,统领瓜沙等十一州,授张议潮归义军节度使、十一州观察使,管内观察处置,检校礼部尚书,兼金吾大将军,食邑二千户,实授三百户。而作为人质留在长安的张议潮兄长张潭则被授为金吾卫大将军。 随着瓜、沙、肃、甘诸州的收复及沙州归义军的建立,吐蕃军队节节败退,最后集中于凉州。 凉州是**、隋唐以来的河西重镇,唐朝前期一直是横断吐蕃和突厥的河西节度使所在地。象旄统治时期,又是统辖河西东部的大军镇驻地。 如果凉州仍在象旄手里,那么张潮所提出的收复河西东部及陇右数郡就是一句空话。因此,为了有效地控制河陇地区,张潮便从大中十二年八月率军开始了他东征凉州象旄的行动。 当然此时的凉州已经聚集了大批的象旄军队,另外还有河西陇右地区败退至凉州的吐蕃军,军力十分雄厚,这导致了凉州战役变得极其艰难。 归义军建立之后,张潮对各族人民一视同仁,有力地团结了在河西走廊的各族人民。 而这支东征军由汉、象旄两族士兵组成,共计七千名士兵。这是一次空前激烈的战斗,两军对阵之时,归义军人人置生死于度外,在几场惨烈的厮杀之后,象旄军终于支撑不住。 象旄军虽然遭到很大的打击,但是毕竟是强悍的敌人,归义军人数少,也没办法一时全部消灭,于是这场残酷的战争足足拉锯了三年。 经过三年的血战,大雍咸通二年,张潮终于一举攻克了凉州。张潮收复凉州后,即表奏朝廷。于是,咸通四年,大雍王朝复置凉州节度使,统领凉、洮、西、鄯、河、临六州,治所在凉州,由张议潮兼领凉州节度使。从此,河西走廊又畅通无阻。 在之后的几年时间中,张议潮以瓜州、沙州为根据地,对外征讨,扩大战果,巩固归义军政权对河西的统治。当时,河西地区的形势还是相当复杂。 南面的还有象旄的河湟部分还在伺机卷土重来。北面的匈然也在觊觎着河西这块富庶之地。东面还有不怀好意的党弗部落。 张潮在基本没有**政府军队帮助的情况下,为了抵御周边部族统治者的骚扰、劫掠,仍然进行着非常艰巨的斗争。 张潮的另一个主要活动就是经营河西地区。内政方面主要是全面恢复中原制度,废部落制,重建大雍前期在这里实行过的郡县制。恢复了相应的一套文书、行政制度。其次,废除象旄时期的户籍、土地、赋税制度。编制新的户籍,制定新的赋税制度。 归义军户籍,除注明人口情况外,还注明了各户土地亩数与分布情况。针对当时沙州荒田闲地较多的特点,张潮还实行了请田制度,即允许百姓向归义军衙门申请耕种荒田闲地。对于百姓之间自愿对换土地,调整土地位置,官府一般也予以批准。 在重新登记人口和土地的基础上,张潮还制定了新的赋税制度。其地税主要包括地子、官布和柴草三项。地子完全按亩交纳,纳的是粮食。官布、柴草也是按亩交纳的。这与在象旄统治敦煌时期,实行的是部落——将制和突田制,大雍王朝的通用货币被废除,主要实行的是原始的物物交换,交换的媒介是实物。 归义军政权建立后,由于货币极度缺乏,人们在买卖、雇工、典当、借贷时仍以麦粟、绢帛、布匹等实物计价。正是由于这一特殊时期货币反而不是普遍的交换媒介,在这种情况下,张潮的归义军政权才将大雍赋税制度中应交现钱的那部分税收改为征布或者其他实物。 与此同时,张潮还在河西地区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同时,在象旄时期被废弛的各项水利设施也被重新运作起来,张潮在河西诸州开挖沟渠,并设立专职水利管理人员,使得河西的农业得到了大发展。 对辖区内的少数民族,归义军政权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已汉化者编入乡里,与汉人杂居。 象旄化较深者部分继承象旄制度,仍用部落的形式进行统治,尊重他们的习俗。同时吸收少数民族头面人物参加政权。 对于具有强大政治、经济、社会势力的佛教,他们首先废除了象旄时期的僧官制度,恢复中原制度。并通过削减寺产限制其依附人口的发展,削弱都僧统的政治经济权力,以后又通过控制僧官的任免权使沙州僧官逐渐依附于世俗政权。 寺院依附人口的减少导致寺院经济衰落,一些原由寺户上役时从事的工作逐渐被各种租户和雇工所代替,以沙弥为代表的下层僧徒承担的劳务开始增多。经过张潮的努力,河西诸州的各族民众开始和睦的生活在一起,河西走廊也慢慢回复到了往日的繁荣景象。 咸通八年,张潮在长安留为人质的兄长张潭去世,已经69岁高龄的张义潮离开沙洲,前往长安为质。 这是张潮兄弟为了表示自己对大雍的忠诚而作出的决定,“先身入质,表为国之输忠;葵心向阳,俾上帝之诚信”。 张潮入朝后,唐朝授义潮为右神武统军,晋官司徒,职列金吾,并赐给田地宅第,可以说给了他很高的礼遇。 张潮入京后,他的河西职务交给了他兄长张潭之子张深。咸通十三年八月张潮卒于长安,享年七十四岁,从而结束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