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明末东江火头军>第三十一章 加紧训练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三十一章 加紧训练

小说:明末东江火头军 作者:青弋渔夫 更新时间:2025/3/31 14:34:49

巨大的震动让在场的人都有些耳鸣,赵成拍了拍耳朵,然后对众人道:“这只是演示给你们看一下土炮的威力,实际上,有了我们的红磷引信,如果工匠能加紧改进炸药包的话,威力将更加巨大。”

身后,一名工匠出列道:“大人,小人明白大人的意思了。”

“哦?”众人的目光立刻看向此人,赵成上下打量一番,此人个子不高,浑身的皮肤是小麦色,看样子常年做工,浑身的腱子肉。

赵成问道:“敢问这位师傅贵姓?”

那人立刻拱手道:“回大人的话,小人叫马宏,原来是东江军军械所的火器匠人。”

王韬对赵成点了点头,示意此人说的属实。确实,九边军镇都有自己的工匠作坊,很简单的道理,武器装备坏了,不可能送回京师军械局或者其他什么大的军械局去维修,简单的毛病基本上自己就要有维修的能力,辽东军镇每年拿朝廷这么多辽饷,在毛文龙时代,东江镇也属于辽饷的一部分,自然比较有实力。

毛文龙组建的东江军械所虽然实力跟京师军械局有较大差距,但是在各大军头当中还真不算差,因为他们的地理位置特殊,往往能吸收来自高丽甚至是倭人的工匠或者技术,所以在火器维修和打造这方面,实力还真比一般军镇要强得多。

只不过后来毛文龙被杀,东江镇的地盘不断缩小,资金人力都开始短缺,这东江军械所自然就解散了,不过很多匠人倒是留了下来,后来就跟着沈世魁混,沈世魁也让他们组建了一些小作坊,这些小作坊承担着维修东江军军械的任务,上次赵成制造地雷,就是多亏了这些工匠帮忙。

赵成道:“马师傅有何见解?”

马宏道:“红磷引信乃军国利器,如果能想个办法,或者是改造炸药包的形态,或者是控制炸药包前后的重量,保证土炮打出去的炸药包以固定的一面接触地面,那就可以在这一面上安装红磷引信,炸药包落地就炸,敌军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同理,也可以应用于开花弹等炮弹之中。”

赵成一愣,谁他娘的说古人不如现代人的,这古人的聪明智慧一旦开动起来,脑子转的快得很,没想到这马宏一下子就想到了红磷引信的妙用。

赵成竖起大拇指道:“马师傅一语中的,那好,非常时期当用非常之策,既然这个观点是马师傅提出来的,那么就由马师傅来担当首席工匠,负责对土炮进行改进,我就一个要求,半个月之内拿出样品,一个月之内能参加实战,不多,十门,我要十门这样的土炮。”

马宏张了张嘴,没想到自己一句话,大人竟然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自己,问题是,皮岛已经遭到重创,人力物力多有不足,一个月完成这个任务,谁也没把握。

赵成道:“王韬,岛上军械所的情况你最熟悉,现在,你出面从剩下的几万人里把以前干过的,或者是能干这个活的工匠全部挑选出来,军械所重新成立,就由马师傅暂时管带,人力物力不足我知道,先把架子搭起来,日后办得好了,我们再扩大,你马宏就是这东江军械所重建之后的第一任主事。”

“这。”马宏的双手都在抖动,这是何等的信任,士农工商,古代工匠的地位低下,又有多少人能看得起他们,可是没想到,这个赵大人一上来就对他给予了百分百的信任,完全放权,让他放手去干,有道是士为知己者死,也罢,清兵随时可能卷土重来,保卫皮岛,匹夫有责。

马宏当即就要下跪,被赵成一把扶住,马宏颤声道:“请大人放心,小人一定完成任务。”

安排完了土炮的事情,赵成立刻赶到隅山行营,这里的行营是目前相对完好的军营,其他的军营都被清兵破坏的差不多了,赵成发动人力将隅山行营进一步扩大,形成能容纳三千兵马的规模,这样各部可以在营中轮换休息,士兵的体力能得到保证。

而莲台峰行营被改成了临时训练场,仅用一天时间,三千兵马就征召完毕,非常时期一切从简,岛上所有民众也知道,他们已经没有退路,不抗争只有家破人亡这一条路,所以赵成的命令一发布,几乎所有男子都是踊跃参军,就连不满十六岁的大量少年也吵着要进入军营当兵,但赵成依然坚持原则,兵不在多而在精,皮岛就这么大,只要防守得当,三千五百人,一定能守住。

有了同仇敌忾的士气加成,这支军队搭架子的速度非常快,大家都明白,清军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卷土重来,如果不抓紧训练,是抵挡不住清兵的。

在建虏撤军的第二日,赵成就已经将七个把总营给划分完毕,交由各个把总分批进行训练。

秦山带着水师去接收船只,这次建虏遗留的物资倒是帮了大忙,六十艘大小船只以及吴方明剩下的船只组成了临时的东江舰队,只不过清军留下的福船跟明军常用的大福船还是有区别,毕竟是仿制品,吨位要小不少,大约只能搭载六到八门大将军炮,如果换上红夷大炮的话,最多搭载四门。

岛上的红夷大炮加上修复完毕的总计二十六门,大将军炮算上东江军水师原先剩下的还有五十门,赵成要求秦山组织一支满编的突击舰队,战时进行远程打击,并且利用火炮在皮岛滩头各制高点建立远程炮台,直接威胁对方靠岸舰队。

后世无数次海战已经证明,舰船和岸防炮对轰,基本上舰船完败。当然肯定有杠精说为什么清军对付八国联军,各个炮台被人家一股脑端了,那是因为双方的火炮不对等,还有清军腐朽不知道岸防炮如何正确使用的缘故。

事实上,假如双方同时装备红夷大炮,在火炮对等的情况下,岸防炮可以事先标定诸元,并且加固掩体,打舰船很准,如果非要举个不恰当的例子类比一下就相当于陆基战斗机和海基战斗机的区别,单打独斗,陆基肯定强于海基。

所以赵成抽调出十门红夷大炮配合二十门大将军炮在全岛建立十个固定炮台,等飞雷炮完善之后,也可以加固到炮台上去,力争将敌军阻止在海上,消灭在滩头。

同时,剩下的红夷大炮和大将军炮,安置到福船上去,形成四艘红夷大炮炮舰及六艘大将军炮炮舰的组合,再配合装备中小口径火炮的鸟船及板屋船,形成一支突击舰队,在岸炮与敌军舰队交火的时候侧翼突击。

而剩下的船只先作为运输船使用,未来,皮岛军民肯定不能困守一地,要不走出去,要不运进来,总之不可能在这里坐吃山空,当然,必须先挺过这一轮危机才行。

船只的事情安排完毕,陆军六个把总营也要立刻投入训练,所有人都知道,他们没有任何缓冲时间,鬼知道清兵什么时候出现,赵成肯定是不打算放人的,明日萨穆什喀派人来要人,赵成一旦不给,保不齐他们狗急跳墙。

砰砰砰,爆豆一般的火铳声响起,莲台峰大校场,毛谦和高盛的火铳兵对着前方五十步的木靶开始了疯狂的训练。赵成知道,一个好射手,那是子弹喂出来的,以明代火器训练的水平,除非是京师神机营,其他各部的火器部队跟闹着玩没什么区别。

君不见孙传庭组建新秦军的时候,一看火器库,里面一大半都是残次品,别说组建火器部队,就连这些火器能不能正常使用都没人保证,更别说什么训练了,就这,还能指望明末明军出现一支强大的火器部队?简直笑话。

但赵成的这一千人跟以往任何明军都不一样,赵成要求这支部队玩命训练,不要吝惜火药和铳弹,反正他们得到了大量物资,虽然暂时还没有生产能力,但就眼下的物资来说,可以支撑火器部队的高强度训练。

赵成要求每人每天按照一百次的标准进行训练,其中十次用实弹,其余九十次不装实弹,只反复模拟装弹和瞄准的过程,主要就练习两个项目,一个准确度,一个速度,特别是速度。现在的火铳兵训练程度,赵成也算是看出来了,高丽兵还算不错的,最多也就是一分钟能打一到两发,保证精度的情况下一发,不保证的情况下两发。

传说倭兵铁炮手一分钟能打两发,但赵成没见过,至于明军,就算了,一分钟连一发都打不出,更不要说什么形成连续弹幕。

他要做的,就是把手下人练出来,形成一分钟两发的局面,在五十步的距离上以最大可能提高命中率。同时火铳兵全部装备单层棉甲,在火铳兵的最前方插上步兵盾,形成固定阵型,如果不能在海上和滩头阻止清兵登陆的话,那么就以火铳兵和弓箭兵作为滩头地雷阵后的防线,打击登陆的清兵。

火铳兵这边抓紧训练,在外围的空地上,徐世带领的五百骑兵也同样披挂整齐,反复练习骑兵作战方法。好在,在剩下的残兵当中,有几个原先的东江军骑兵,他们虽然是普通骑兵,但是对于战阵还是了解的,其中还有两个小旗官,这些人被徐世组织起来,成为骑兵的临时教官。

赵成不指望骑兵能瞬间练成什么样子,毕竟骑兵的训练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但是最起码皮岛五百骑兵要有整体冲阵的能力。赵成让所有骑兵装备加长版的长矛,就跟欧罗巴中世纪的长枪一样,作为一次性武器,就是利用骑兵的冲击力直接组成枪阵冲击对方步兵或者骑兵。

徐世的骑兵,全都配备了双层棉甲和锁子甲,属于重骑兵,从装备上看,不弱于清军的巴牙喇,只是技战术差了很多,但是没关系,这支部队是用来进行滩头突击的,趁着敌军立足未稳之际突然杀出,如墙而进,用长枪撕开敌军阵型,把敌军步兵大阵给彻底推平。

这就要求骑兵最重要的训练科目就是阵型,不用管个人的勇武,要尽力维持五百骑兵阵型的齐整度,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最大威力。

也就是说,为了应对未来可能的作战,赵成足足准备了四道防线。

第一道就是他的炮兵构筑的海岸炮兵阵地,配合地雷阵和秦山的水师,在海面和滩头给予敌军第一波杀伤,一般来说,这一波就足以带走大部分的敌军作战力量了。

第二道就是火铳兵、弓箭兵和骑兵构筑的防线,如果敌军人多势众,突破了第一道防线,那么他们立刻就会面临火铳兵的迎头痛击,随即骑兵发起突击,碾压敌军。

如果这些手段还没用,就只能依靠李祥的枪兵组成的第三道防线进行近身肉搏了。

最后自然就是皮岛民众一起上,玉石俱焚,同归于尽,当然,赵成自然不想用到第四道防线。他相信,除非是清兵倾全国之兵来攻打,否则,自己要让他们领教一下领先四百年的见识所带来的巨大威力。

就在岛上军民总动员的时候,高丽铁山郡清兵大营,气氛异常冰冷,看不见的乌云笼罩在大营的上空,所有人都是满面愁容,退兵回来已经第三天了,按理说,第一天回来,萨穆什喀就要差人飞报盛京,可是阿济格还在人家手里,这叫他如何派人去见皇太极。

所有人都抱着一种侥幸心理,等到第三天,只要阿济格能活着回来,他们再派人去盛京,有阿济格为他们说话,这罪责多少能轻一点。

此刻,萨穆什喀和众将聚集在大帐内,坐立不安,所有人都望着门帘的方向,期待去皮岛要人的信使尽快回来。

“大人,信使回来了!”门外卫士禀报道。

0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