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73章 你方唱罢我登台小说:良吏传 作者:遨游红尘 更新时间:2024/11/6 11:24:18 燕军攻占李唐帝都长安以后,在皇上安禄山旨意下,把唐朝国库所余财产悉数运往大燕帝都洛阳。不仅如此,安禄山欲犹未尽,还对长安平民进行盘剥,致使老百姓对安禄山产生了极大的抵抗情绪。作为草民,本以为李唐对他们不周,希望后来者政策优惠,能够带来好一点氛围。通过燕军一系列暴行,让他们两厢比较,觉得还是李唐帝国好过大燕帝国。因此,他们便把希望寄托于李唐王朝。 后来,听说太子率部与唐明皇分道扬镳,又听说太子在灵武登基即位,庙号肃宗。同时,太子在根据地举行革命奠基礼,并招兵买马,积草屯粮。消息传出后,不少人纷纷投奔李唐革命圣地灵武,其中,被称为“诗圣”的杜甫,舍家撇业,一路之上,风尘仆仆,碾转颠簸,怀揣崇高理想来到了革命圣地。 杜甫,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曾祖父杜依艺为巩县令,遂寄居巩县(今属河南)。杜甫的祖父叫杜预,父亲叫杜耽,他出生于唐睿宗太极元年正月初一(即公元712年2月12日)。母亲崔氏,在杜甫年幼时就故去。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少年时挺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他少年时期便有机会受到各种文化艺术的熏陶,这对他日后的诗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他五六岁时在河南郾城看过舞蹈家公孙大娘的剑器浑脱舞;在洛阳尚善坊的岐王李范宅里,遵化里玄宗宠臣崔涤堂前,听过李龟年的歌声;在洛阳北邙山顶玄元皇帝庙里欣赏过画圣吴道子画的五圣尊容、千官行列,这在他以后的诗歌创作中都有所反映。当时社会名流崔尚、魏启心看到他习作的词赋,夸奖他有班固、扬雄之风。还有李邕、王翰这样的长辈也屈尊来访问他。 开元十九年(731年),十九岁的杜甫出游郇瑕(今山西临猗)。二十岁时,杜甫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回故乡参加“乡贡”。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杜甫的父亲杜耽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与苏源明等一起,到齐赵平原,作第二次漫游。他在齐赵一带过了四五年“裘马轻狂”的“快意”生活,也留下了现存最早的几首诗:《登兖州城楼》,是省侍父亲于兖州时的作品;还有《画鹰》《房兵曹胡马》两首,以青年人的热情歌颂了雄鹰和骏马;还有一首《望岳》,更是其中的杰作,结尾的两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流露了诗人少年时代不平凡的抱负。 杜甫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潼关失守,唐明皇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宁夏**自治区灵武市),是为肃宗。 斯时,杜甫把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便于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寇形势图状》,其内容如下: 臣窃以逆贼束身槛中,奔走无路,尚假馀息,蚁聚苟活之日久。陛下犹觊其匍匐相率,降款尽至,广务宽大之本,用明恶杀之德,故大军云合,蔚然未进。上以稽王师有征无战之义,下以成古先圣哲之用心。兹事元远,非愚臣所测。臣闻《易》载随时,不俟终日。先王之用刑也,抑亦小者肆诸市朝,大者陈诸原野。今残孽虽穷蹙日甚,自救不暇,尚虑其逆帅望秋高马肥之便,蓄突围拒辙之谋,大军不可空勤转输之粟,诸将宜穷掎角之进。顷者河北初收数州,思明降表继至,实为平卢兵马,在贼左胁,贼动静乏利,制不由已,则降附可知。今大军尽离河北,逆党意必宽纵,若万一轶略河县,草窃秋成,臣伏请平卢兵马及许叔冀等军郓州西北渡河,先冲收魏,或近军志避实击虚之义也。伏惟陛下图之,遣李铣、殷仲卿、孙青汉等军逦迤渡河佐之,收其贝博。贼之精锐,撮在相、魏、卫之州,贼用仰魏而给。贼若抽其锐卒渡河救魏博,臣则请朔方、作西、北庭等军渡沁水收相、卫;贼若回戈距我两军,臣又请郭口、祁县等军蓦岚驰屯据林虑县界,候其形势渐进,又遣李广琛、鲁炅等军进渡河,收黎阳、临河等县,相与出入掎角,逐便扑灭,则庆绪之首,可翘足待之而已。是亦恭行天罚,岂在王师必无战哉?愚臣闻见浅狭,承乏待罪,未精慎,固之守,轻议擒纵之术。抑臣之梦寐,贵有裨益,谨进前件图如状,伏听进止。乾元元年七月日,某官臣状进。 后来,他又写了散文《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表达出了自己强烈的爱国热情。 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城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世称“杜拾遗”。 如果说,杜甫只是成千上万革命青年中一个突出代表的话,那郭子仪与李光弼联军撤出河北赶赴灵武勤王,则代表了李唐军队一个行动标杆。 对事物的看法应该以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对待,有利就有弊,这就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果然,郭李大军西撤之后,大燕帝国主帅史思明部很快占据了战争的主动权,继而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战略大反攻,步步为营,席卷河朔失地。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