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四十章 我们要生存小说:炙热的青春 作者:山村沙漠 更新时间:2024/6/8 17:53:30 天黑后开始下雨,淅沥沥的一直不停。 贺强站在院子里,仰面朝天,感受着雨水打在脸上的丝丝凉意,不停的挥舞拳头。 终于下雨了,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老百姓把这种雨叫普雨,也叫渗地雨。每一滴雨水都能渗入地里,是最好的雨,自然也是最喜欢的。 可惜已经到了八月下旬,粮食没法种了。不过,长出来的荞麦应该能吃上了。只是前段时间的高温干旱,荞麦损失严重,减产已成定局。不过种了好几十亩,只要有点收成,一家人就能吃两年。 所有都已经准备好了,只等雨停后,马上播种柠条。 这老天爷,就不信它处处跟人作对。只要不放弃不停歇,总能抓住机会。 淋了一阵雨,贺强转身进了屋。 换了衣服,熬了一壶砖茶,卷了一根旱烟,贺强坐在椅子上看书。 身前的八仙桌上,老旧的录音机播放着克莱德曼的钢琴曲。旁边放着几本小说和治沙造林方面的书籍,还有笔记本和日记本以及钢笔等等。这就是贺强的夜生活,只要没别的事情,每天都是这样。 椅子和八仙桌也是十分老旧,却都是新添置的。 前几天去赶集,听见有人吆喝卖旧家具,说是祖上传下来的,马上要移民搬迁,这些旧东西没啥用处,给钱就卖。 贺强自然不会相信什么祖上传下来的,那都是文物,咋可能拿出来摆地摊?不过有些家具虽然老旧,却比较完整,也比较结实,完全能用,就挑了两把椅子和一张八仙桌。 家具拉回来后,他把松动的地方紧了一下,其他都没动,就那么摆了起来。这可不是摆设,而是真有用途。每天晚上都要坐在八仙桌前看书写东西,比之前趴在炕桌上舒服多了,也像那么回事了。 雨下了两天,贺强也破天荒的在家呆了两天。除了看书,再就是睡大觉,感觉把这大半年亏欠的觉都给补上了。 太阳出来了,贺强立即骑上自己的组装三代幸福,奔赴沙窝。 其实他来不来都无所谓。之前全都安排好了,只要雨一停,播种机马上赶过来。这次雇了三台,以最快速度播种。 种子早就拉了回来,就在穆平的奔奔车上。雨停后,穆平把奔奔车从车库里开出来,直奔沙窝。他在供应种子的同时,也监督播种。 同时监督的还有五爷。这位七旬老人特别认真,也特别心细,一直在林地里转悠着,查看播种情况。 其实无需监督。都是干了多年的老司机,相当熟练,也很认真负责。不过,总得有这样的程序,也是对双方的负责。 三台播种机正在干活。穆平和五爷在播种机后面转悠着,不时刨开播沟看看,然后再覆些湿沙。 贺强转悠了一会,就去了地里。父亲没有回来,得把草也补种上。 实际上种草也有点迟了。按照往年的气候,可能长不多高,没有多少产量,多年生的苜蓿有可能过不了冬。 不过贺强还是补种了,把所有种过草的耕地全都补种。紫钰提供的天气预报,雨已经下了,后面的应该不会有大的差错,跟补种柠条一样,干就完了。 当然了,都是机械作业。该花的必须得花,半点都不能节省。 把家里地种完,又把五爷的地也全都种上了草。上次下雨就全部种了草,没能熬过高温干旱,这次再种上,不能让地撂荒。 草补种完,柠条也补种结束了。贺强在沙窝里转了一圈,又去了地里。 所有补种都结束了,可还是闲不下来。农活太多了,只要去地里就有干不完的活。回到家也一样,家里家外的全是活,根本干不完。 草出苗了,柠条也出苗了,贺强却没有太激动。他坐在沙丘上抽了根烟,起身去打草了。 雨水好了,沙窝草也长的特别旺盛。正好打些青草,回去晾晒,相当于青储。秋后草籽成熟后,再打些草储存起来。加上种植的青草,就可以养羊了。 不过,草肯定还是不够,只能先少养点。要是再不够,那就得买草了。 庄户人家,就得有庄户人家的样子,该种的得种,该养的也得养。 不知不觉,庄家黄了,该秋收了。 贺强跟家人一道,早出晚归,挥汗如雨,抢收着好不容易成熟的庄稼。 家里庄稼主要是荞麦。之前的高温干旱损失了差不多一半,剩下的一半长势喜人,结的籽也多。产量虽然比不上正常年份,但也低不了多少。 仔细想想,一半没有了,就给剩下的一半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和生长空间。加上后期雨水充足,温度适宜,荞麦生长量大,结的籽也就多了。老乡说,稠庄稼好看,稀庄稼吃饭,就是这个道理。 其他庄稼也都不错。可以说只要能长到现在,都会有收成。只是除了荞麦,再就是黄萝卜和山芋等几种了。种的庄稼倒是不少,可惜大部分都损失了。 家里人全都回来了,昼夜抢收。 有些没有劳力的人家雇了收割机,连收代打,一天就干完了。贺强也想雇机械,早点把活干完,好腾出手干其他的。 可是父亲坚决不让,说收割机太浪费了,好不容易长了这么点粮食,可不能浪费了。还说贺强要是忙就忙去,这点活自己能干完,往年没有贺强也干了,今年没有照样能干。 贺强没敢再坚持。不过,他还是不甘心,听说有人发明了一种专门收割荞麦的神器,就跑去观摩,发现果然效率提高了很多。 打问了发明人的地址后,贺强骑着摩托车跑了几百公里,买了几把这种结构简单、造价也不高的叫推镰的收割工具回来。 父亲非常高兴,拿着收割神器,带着一家人起早贪黑,很快将几十亩荞麦收割完毕。 贺强开着奔奔车,把荞麦全部拉回院子外面的场上。打场他就不参与了,确实不会。 剩下就是挖山芋和黄萝卜,不担心霜冻,倒也不用那么着急。听说也有地方尝试机械化挖山芋,不过贺强没有打问,父亲绝不会答应的,还是一锹一锹的老老实实挖吧! 种植的紫花苜蓿已经长了一截。这段时间又下了两场小雨,其他时间都是艳阳高照,苜蓿生长的很快。而且这种晴朗的天气还在继续,可能不会长高,但肯定会长粗,越冬基本没有问题了。 一年生的燕麦草已经长了老高,还在继续生长。如果早霜来的迟,完全可以达到正常的生长量。这种草跟苜蓿一样,是羊的优质饲草,能耐很低的温度,一般都是让霜打过才收割,这样羊最喜欢吃。 山芋快挖完时,秦文涛过来了,通知贺强跟村上一起去乡上,有重要事情安排。 贺强简单收拾了一下,骑着摩托车,跟秦文涛几人去了乡上。 王乡长正在会议室等着。一起等待的还有几个乡领导,以及林业站等几个站所负责人。 贺强几人刚落座,王乡长就开始了。 “收秋很忙,也很辛苦。可是没办法,事情紧急,只能把大伙叫回来,开个碰头会。昨天县上开会,要选一些治沙造林点,为即将召开的全省沙漠化防治会议做准备。我毛遂自荐,给咱们报了一个点。林业局推荐了好几个点,其中也有咱们。”王乡长开门见山。 “王乡长,就我们沙蒿梁村参加会议,这不明摆着吗?您就说咋办,我们马上布置。”老支书笑道。 “看来很有把握是吗?”王乡长也笑了。 “肯定有把握了。您看春季造林那一片,绿油油的,已经初见成效了。再看那几千亩夏播,哦,应该叫秋播柠条,差不多一两公分高了,全都硬邦邦的,而且出苗整齐,全乡再也找不出第二块这样的造林了。绝对没问题,给您丢不了人。”老支书信心十足。 “老支书,倒也没啥丢人的,大不了没选上。咱们这样的环境,没选上正常,选上了才叫意外。可是,我还是想要这个意外。咱们这样的环境,治沙造林实在太重要了,可以说是生存的根本。”王乡长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 “可就是这样恶劣的环境,又遭受了多年不遇的高温干旱,仍然栽活了这么一片林子,还种活了几千亩柠条。这其中的艰辛虽不敢说感天动地,但也是常人难以做到的。所以,我想把这个点推出去。让县上,市上乃至省里的人都知道,我们还在生存,也在为家乡,当然也是为全县的治沙而拼搏。” “只要把这个点推了出去,后面咱们就可以搞点事情了。这几年的项目,尤其是生态方面的项目,都往县城周围,或是交通便利,容易治理的地方布置。当然了,也不能说有啥问题,先易后难,这也是生态治理的原则之一。可是,咱们这样的地方不应该被忘记,更不应该被抛弃。我们也要生存,不想整天吃沙子,这毕竟是我们的家园啊!”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