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玄幻>起死回生记>第22章 神秘信使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22章 神秘信使

小说:起死回生记 作者:铁流 更新时间:2024/6/30 17:41:12

陆中天微服私访,既解决了国医馆馆长人选的问题,又解决了县令谷有为所遇到的问题,稳居王宫,开始与裴元洪和谷隶明商议国家大事了。

这天,三人相聚。陆中天说:

"吾近日微服私访,深感民间人才甚多。就说太平村的田东川吧,原本是种田的农夫,可是却在防止洪灾旱灾方面是旷世奇才,有一套真本事,拿出了抗洪防旱的工程方案,天都县令谷有为赞赏,我也很赞赏。由此我想到,民间确实有像田东川那样的旷世奇才,他们像金子一样蕴藏在民众的沙堆里,等待我们去发掘,使他们在天灵国里闪烁金光,绽放异彩。"

"陛下所言极是。"谷隶明说。"民间的旷世奇才,无非是文武两个方面的出众的人才。古有伯乐识马之说,比喻善于发现、识别和任用人才,吾辈当以伯乐效之。田东川这样的人才,是陛下通过微服私访发现、识别和任用的人才。但是,对于民间人才的发现、识别和任用,仅靠微服私访这一种途径是有限的,还应当考虑采取其他的方式方法。"

"你有何妙策良筹?"陆中天问。

"应当设立文试武试制度。"谷隶明说。"文试选拔适合从文的人才,武试选拔从武的人才。"

"如何进行文试武试?"陆中天问。

"试,就是考试。"谷隶明说。"这是一种考查知识或技能的一种方法。由于民间的人才很多,而又不为人知。所以,我们就采取考试的方法,以天灵国君王的名义发布公告,一年举行一次,考试内容由国家决定,考官由国家人员组成,考生自愿报名。凡自愿报名的考生,都是民间的人才,通过考试,发现、识别和任用人才。这样做,既使民间人才有了彰显才能的机会,不致于被埋没,又使我们有了发现、识别人才的捷径,以便于量才录用。"

"非常好。"陆中天说。"你们二位一文一武,文试武试的主考官也就是你们二位了。"

"遵旨。"谷隶明和裴元洪齐声应道。

二人都是经历过考试的人。

谷隶明经历的是文试。他赴京赶考,金榜题名,未被任用,愤而起诉,反遭驱逐,永不录用。他认为自己现在是天灵国文试的主考官,只要是金榜题名的一定录用,决不让考生步他的后尘。

裴元洪经历的是武试。他赴京赶考,金榜题名,虽未被录用,但在备用期间参加比武胜出而被任用为镇西大将军。他认为自己现在是天灵国武试的主考官,应当看重的是真本事,比武分胜负,不计参加比武的场次,只看最后的结局,唯才是举。

二人各司其职,尽心尽力地进行了一年一度的文试武试。

文试进行得比较顺利,而武试却出现了始料未及的情况。

作为武试的主考官,裴元洪深知天下的武学奇才甚多,而很多习武者。不知道何处有用武之地。因此,他早早地发布武试的布告,在各地张贴,欢迎各地的习武者参加武试,展示自己的武艺。并且特别指出,武试的举办,是为了发现、识别和任用武学人才,使习武者前程似锦,光宗耀祖。

自古以来,武士比武往往要签立生死状,生死两不追究,表明"生死由命、全力以赴"的决心。而裴元洪的武试布告则是这样写的:"参加武试比武的武士不必缔结生死状,伤者由国医馆医治,亡者由君王起死回生,比武时不必顾忌生死。"

这样的武试布告,普天之下绝无仅有。因此,这布告本身就是一件引人注目的新鲜事,在民间广为传诵,习武者津津乐道,踊跃报名。

由于报名参加武试的人比较多,如何按照顺序进行比试成了难题。为了体现公正,裴元洪采取了抽签的办法,两个人为同一个顺号,抽到同一顺号即为擂台比试双方,胜者继续参加比试,负者退出考场。一轮接一轮地进行,直至决出最后一轮的胜者。对于进入最后五轮比试的负者,赋予再试的特权,即他们再找对手以决胜负。

武试是为了选拔武官。从天灵国对武官的需要出发,裴元洪在担任主考官以后,还提名裴延辉、史存孝、赵铁汉、陈小仓为考官,各具慧眼发现、识别和任用武学人才。

陆中天本来是从医的,但是就任天灵国君王以后对武学也产生了兴趣,觉得一国的盛衰,基本上取决于武力的强弱,而武力的强弱则取于武学人才的优劣。所以,他对天灵国的武试分外重视,武试的每场比试,他都亲自到场,认真观看。

君王亲临考场,无论是考官还是考生,都受到极大鼓舞。尤其是那些考生们,个个分外卖力,尽展自身才华。

参加武试的考生们所使用的兵器,种类繁多,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锐、棍、槊、弓、拐、矛这十八般兵器样样都有,有的还使用了多种兵器,既用于攻击,也用于防御。不使用兵器的徒手搏击,也都各具武术技能。

武试比武,二人为一组,三局两胜者为胜,不计时间,以胜负为准。每一组的比武都很精彩,所用的时间也比较长,一天举行不了几场。而报名参加武试的人很多,所以武试比武举行十几天上百场,才决出最后五场的十名考生。

这十名考生,是从数以百计的考生中脱颖而出的,个个身怀绝技,他们之间的对决更为精彩。因此,在他们的武试开场的时候,前来观战的人特别多,气氛特别热烈。

当对决结束,胜者显露的时候,有人从观战的人群中突然走出来,一跃而起,跳上擂台,高声言道:

"终局的胜者,可谓出类拔萃,卓尔不凡。在下偶尔相遇,适逢良机,愿切磋交流,不知尊意若何?"

此人举止洒脱,言语文雅,而挑战意味却很浓烈。作为主考官的裴元洪,认为此人绝非凡夫俗子,便郑重言道:

"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武试比武考试,不是随意切磋武艺的场所。武试终局的胜者,也就是我们天灵国本届武试的状元,如果你真想与武状元切磋交流,那就另选时间和地点了。"

"另选时间和地点就不必了。"那人说。"我因为有要事在身,不能在此地久留。我只是遇到了这样的机会,不想错过,切磋交流,也就是参加你们的武试比武,开开眼界,长长见识。"

"既然要参加武试比武,为何不事先报名?"裴元洪问。

"本人非天灵国人氏,前来天灵国办事,方知武试比武之事。"那人说。

"你是何方人士?到天灵国来所办何事?"裴元洪问。

"待我参加你们的武试比武之后,你们便一切尽知。"那人说。

"你打算怎么比试?"裴元洪。

"我在台下观战的时候打听过了。"那人说。"观战的民众告诉我,今天的五组十人的考生都是击败他人的高手。而那终局的胜者,也就是你们说的武试状元,则是高手中的高手。但是我认为,十名考生各有所长。所以,由我一人挑战他们十人,与他们十人切磋最为合适。"

闻听此言,裴元洪笑了,说:

"壮士勇气可嘉,可否报上名来?"

"卑人无意扬名,不问他人姓名,也不你言自己姓名,有名无名无所谓,只求互识论技艺。"那人回答。

裴元洪心中明白,无意扬名者必定是名扬四海之人,其武艺必然异乎寻常。于是,他对十名武试考生说:

"此人敢于向你们十人挑战,你们是否敢于应战,就看你们自己了。"

十名考生本来是为功名而来的,听裴元洪这么说,意气风发地纷纷表态:

"报名参加武试,就是要会一会武林高手。"

"如果不敢应战,就不配成为武士。"

"敢于应战,方显我武试考生本色。"

"挑战必应战,才算是好汉。"

......

裴元洪见十名考生士气高昂,便问那人:

"你打算如何挑战他们十人?"

"分两轮进行。"那人说。"第一轮,单挑,他们十人每人单独与我比试,他们使用什么兵器,我也使用什么兵器。第二轮,群战,他们十人一齐上,可以使用十种兵器,我只使用一种兵器。双方点到为止,互不伤害性命。"

"这话说得好。"裴元洪说。"我敢向你保证,他们十人不会伤害你的性命。"

"我也向你保证,我不会伤害他们十人性命。"那人说。

第一轮比试开始,十名考生各执常用的兵器迎战。由于常用,非常熟练,他们个个表现精彩。但是,那人却对样样兵器精通,十人当中,无一人能抵挡。结果,一个接一个地被那人击败。

第二轮的群战,十人使用十种兵器,那人一人使用一种兵器。无论从人数还是从兵器上来说,参试的考生都占优势。他们齐心协力,英勇奋战,起初几个回合,使那人只有招架之势,没有攻击之力。但是没过多久,那人便见招拆招,反守为攻。结果,十名考生全被那人击倒在地。

担任武试考官的裴延辉看不下去了,起身跃入擂台,抄起大刀,对那人说:

"我来与壮士比划比划刀法吧!"

"奉陪。"那人应道,随即从兵器架上取出大刀迎战。

裴延辉挥舞大刀与那人激战,没战几个回合,那人便道:

"你用裴刀刀法战我,我也用裴刀刀法战你。"

"你何以识我刀法。"裴延辉道。

"裴刀刀法乃镇西大将军裴元洪所创,何人不知。"那人道。

二人还要比拚,裴元洪连忙劝阻道:

"壮士既知裴刀起源,也就没有必要比试了,难道还需要我裴元洪亲自出马上阵吗?"

"岂敢。"那人放下兵器道。"我本来是要拜见贵国君王的,恰遇武试比武,就想与众考生比划比划,凑凑热闹,无输赢之愿。"

"你拜见我天灵国君王,所为何事?"裴元洪问。

"为我主靖王送书信。"那人道。

正在现场观武试的陆中天听了,对那人道:

"你既然是靖王的信使,那就把书信呈上吧。"

那人把书信呈上,陆中天拆开看了一遍,又对那人说:

"你是靖王的信使,我们当以礼相待,请到国宾馆歇息。信中之事,我们商定之后予以回复。"

那人被请至国宾馆。

陆中天召集裴元洪、谷隶明、裴延辉、赵铁汉、史存孝、陈小仓等人议事。他首先说:

"靖王写给我的书信,对我的起死回生之术盛赞不已,并说他有一位门徒死了,邀我去靖王府,为他的这位门徒起死回生。"

"靖王的这位门徒是谁?"谷隶明问。

"信中没有说。"陆中天说。

"这就奇怪了。"裴元洪说。"靖王不肯讲明他的门徒的姓名,信使不肯讲明自己的姓名,实在让人捉摸不透呀。"

"信使武艺高超,他不肯说出他的姓名,我也能猜出他是谁。"谷隶明说。"能够充当靖王信使的人,必然是靖王信任的人;信使具有这般武艺,必然是护卫靖王的人。所以我猜想,这位神秘的信使,很有可能是靖王的贴身侍卫。"

"我也这么猜想。"裴延辉说。"我在州府的时候,听说过靖王有位名叫江腾蛟的贴身侍卫,武艺非凡。我只是听说,并未见过此人。今日相见,确信无疑。不过,他既然充当信使,把书信送到也就是了,为什么要在我们面前展示他的武艺呢?"

"他是耀武扬威。"史存孝说。"靖王是当朝皇帝的兄弟,他的所作所为是代表朝廷的,我们是与朝廷作对的。靖王的贴身侍卫在我们面前耀武扬威,等于是在向我们宣战,邀请我们君王陛下去为他的什么人起死回生,肯定是个阴谋,说不定是要把君王陛下扣留为人质,逼迫我们降服朝廷。"

"是呀,我们要小心谨慎呀。"赵铁**陈小仓随声附和。

"不必如此忧虑。"谷隶明说。"依我之见,请王是真心有求于我们君王陛下。如果他要代表朝廷来征讨,那么,他就会直接领兵前来攻打,何必派贴身侍卫来送书信,只让军中之人来下战书就是了。靖王的贴身侍卫在我们面前展示武艺,就是在告诉我们,朝廷是有能力派兵来征讨的,但是靖王不会这么做。靖王之所以派贴身侍卫当信使,说明靖王所求之事是秘不可宣的。据我的判断,靖王绝无扣留君王作人质来逼迫我们降服之意,更不会加害于君王陛下。因此,君王陛下尽可放心大胆地前往靖王府,按照君王的要求去办,靖王一定会热情款待。"

陆中天认为谷隶明的分析很有道理,使决定应邀前去见靖王。

接着,商定了去靖王府的时间,动笔写了回复靖王的书信,交给了靖王的信使。

2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