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夏朝传说:第一章>夏朝传说第一百一十七章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夏朝传说第一百一十七章

小说:夏朝传说:第一章 作者:愤怒的玫瑰 更新时间:2024/4/30 13:48:13

夏朝传说第一百一十七章“少将军,你没有说谎,孤相信你说的是实话。只是孤家不明白,既然寒浞对你们不薄,为什么要背叛他?士兵的战斗意志为什么不强?”少康故意做出大惑不解的神情问。

“这个?”少将军说到这打住了,因为他不知道如何回答。当初这支部队的主帅不是他,因此他也没有去管注不属于自己权利范围内的事情。

“师傅,看来少将军不好说,您就替他回答吧!”少康看见少将军不敢说实话,就把目标对准了孤鸿,他相信,孤鸿会明白自己的用意。

“也好,大王,我就替少将军回答了。”孤鸿说到这停下了,目光直视少将军,看见他并没有反对,或者不高兴,就接着刚才的话说。“军队的基础战斗力是靠士兵撑起来的。而士兵能不能刻苦训练,身是不是强力壮,拥有精湛的军事技术是胜利的保证,少将军,事实是不是这样?”

“孤大人说的没有错,就是这个道理。”少将军回答说,同时眼睛里露出奇异的目光,因为孤鸿讲的道理,每一个做将军的都明白,似乎不需要他来说教。

“军队士兵素质的高低,首先在于选人的时候,是不是以公心为本。据我所知,寒浞做大王的后期,因为个人生活的极度奢侈,国库被挥霍一空,为了聚敛钱财,不断地收刮民脂民膏,造成很多行业的税赋负担过重,民不聊生。但是有一个行业却享受着高等级的居民待遇,这个行业就是军队,因此京城地区的百姓,贵族,有钱人家的子女,挖门盗洞地找门路进入军队,主管军队招兵的官员当然不会放过这大肆捞钱的机会,只要对方肯花银子,不管思想状况如何,身体状况如何,一概批准。当这些少爷士兵一批批地进入军队,军队的性质就变了,他们因为自身的家庭条件优越,吃不了训练的苦就是必然的,因此为了少训练,就贿赂有关的官员,官员得到贿赂之后,当然就对这部分士兵参加不参加训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没有送钱的士兵当然不受待见了。打仗的时候送死的事情他们打头,在后方有油水,享受的事情就没有份了,因此部队士兵,军官中就分成了两大类:一类是贵族士兵,一类是穷人士兵。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油和水的关系。这样的部队连基本的团结协作都做不好,就更不用说是忠诚朝廷了。少将军,我说的对不对?”

“孤大人说的没有错,的确是这样。”少将军这一次没有胆怯,因为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不是他,他本人**受贿也很少,因为那个时候他手中的权利有限。只是他不明白,少康为什么要提到这些,在部队里,这是公开的秘密,最普通的士兵都知道。

“少将军,既然你承认这一切,那么孤家就告诉你,孤家的生命不能由这样的军队来保护。”少康目光严厉地说。

“下官不明白大王话里的意思。”少将军又开始胆颤了,他隐隐约约地感觉到少康要干什么了,担心自己的乌纱帽要不保。如果在这个年龄被踢出军队,后半生就是晦暗的,因为在部队再干几年,就可以拿到终身的养老俸禄。

“大王的意思是,你要做一下统计,把后门进来的士兵,军官,平时怕吃苦,不肯积极训练的士兵和军官,还有对朝廷不忠诚的士兵和军官,统统驱除部队,缺额重新招募农家子弟来补充。”孤鸿从少将军惊慌失措的目光里,知道他想邪了,替少康做了解释。

少康点点头,接过话说:“孤大人说的很清楚了,就这样去做。”

驱除部队当中的不忠诚,不安定因素,少康进城之后就有这个想法,只是要解决的事情太多,一直腾不出手来,因此一直没有提到日程。这次因为各路诸侯要朝见,为了京城的安定,他不再敢拖延,因此就决定对于军队的换血提前进行,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

少将军原本以为自己要被开除,因此才吓出一脑袋冷汗。现在听少康这样说,自己的位置安然无恙,顿时出了一口长气,立刻就答应下来。只要能够保住自己的位置,置换士兵对于他个人没有损失,甚至在招募新兵的时候还有油水进账,何乐而不为?

“大王给下官多少时间?”

“一个月之内办好。”少康头也不抬地说,因为一个月之后,各路诸侯就到了,因此在他们到来之前,少康要处理好这件事,所以只能给少将军一个月时间。

少将军虽然感觉一个月时间过于紧张了,但是害怕惹少康不高兴,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少康看见少将军答应了,脸上露出了笑容,把这块压在心底的疾病铲除了,自然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下面就可以安安心心地对付各路诸侯了。少康觉得大事处理完了,没有必要在这里耗费时间了,就对孤鸿说:“我们走吧!不要耽误少将军工作。”

孤鸿笑了,感觉少康越来越厉害了,不动声色解决了大难题。

几天之后,当少康问伯靡诸侯大会的事情伯靡却所问非所答地说“当初寒浞杀死大弈,掌握了朝政,想自己做大王。是臣带头反对,寒浞因为刚刚继位,虽然不高兴,可还是同意了,当然诸侯大会后来召开了,”伯靡插话说,大王,现在军队情况可以了军队的整改已经完成,少理将军按照大王的要求,把后门进入的“富贵族”踢出了部队,重新招募的农家子弟有部分人编入了队伍,军队整体情况得到了改善,至少稳定的因素提高了,大王可以放心地召开诸侯大会了。

但是当诸侯名单呈现在少康面前的时候,少康的感觉是心上压了一块大石头,有一股喘不上来气的感觉。仿佛当众被人煽了耳光,因为名单上有近三分之一的诸侯当家人自己没有来,只是派来的代表,摆明了是在虚应故事,没有把少康这个新任大王放在眼里。更让他不堪忍受的,是东夷地区的几个主要诸侯连虚应故事都不肯做,干脆就没有派出人来,这种蔑视对于任何一个做大王的人都是直接打脸,少康就是修养再好,也很难咽下这口气,因此立刻召集孤鸿,伯靡和季柕来商讨,是不是立刻发兵去讨伐不肯归附新朝廷的东夷那几个氏族。

因此会议一开始就充满了火药味,因为少康自己的火气极大。

“各位爱卿,情况你们都知道了。孤家从起兵那天开始,就以德行号召天下,这些年来,孤家不管是在治理土口子,还是治理纶地,算得上爱民如子,否则不可能大军一路行来,受到沿途民众的欢迎。难道孤家不算明君?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诸侯在轻视哀家?为什么有的诸侯不愿意归附新朝廷,居然公开违抗圣旨,不来参加会议,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少康的话音刚落,季柕就按奈不住心里的怒火了,因为在他的眼里,少康不仅是个好父亲,也是古今少有的好大王。如此一个大王,居然被某些诸侯冷落,这岂不是黑白不分,人妖颠倒?不对他们明正典刑,朝廷的威望从何谈起,新朝廷会处在分裂状态。

“孩儿认为,这件事不能宽容,请父王下旨,给孩儿一旅之师,孩儿要教会他们如何遵守朝廷的法纪,学会如何尊重大王。”

“微臣同意太子的提议,应该警告某些人分清是非。”孤鸿立刻表示了赞同,因为他没有想到将要召开的诸侯大会是这样的结果,当然气愤。“面对大弈,寒浞的黑暗统治,异族蹂躏,诸侯们逆来顺受,不敢反抗,甚至规规矩矩听从寒浞的号令。而大王是正宗的天子后裔,名正言顺归位,他们居然视而不见,对于这些不认祖宗的败家子,最好的教育手段就是用棍棒训导他们。”

“伯爱卿为什么不说话?”少康看见伯靡一直没有说话,感觉奇怪,因为少康知道,伯靡是最忠于姒氏家族的。无论是大弈做大王,还是寒浞做大王,他都不肯屈服他们,而是在一力维持姒氏家族的荣誉,地位,如果没有他的据理力争,仲康就不可能坐上大王的位置,相也不可能成为大王,当相后来被寒浞赶跑了,伯靡立刻离开了朝廷中枢,这些事情足以证明,伯靡对姒氏朝廷是忠贞不二的。现在某些诸侯们居然公开侮辱朝廷,他不应该不不开口,这于理不合?因此少康才问伯靡。

“大王,老臣觉得这件事需要慎重。”伯靡说到这就打住了,话虽然不多,态度却是明白的,反对出兵。

少康惊愕地看着伯靡,对他的反对感到迷惑,因此就问:“伯爱卿这话是什么意思?”

“大王,是否容许老臣多说几句,把事情说个清楚?”伯靡并没有因为少康的不悦而改变自己的主见。

“伯爱卿请讲?”少康尽可能压制住不满情绪,大度地说,伯靡在他面前说话,从来都没有受到过限制,因此他不明白伯靡为什么要做出这种请求。

“其实众多诸侯之所以做出对大王不敬的举动,这里是有历史原因的,说起来也情有可原的。”伯靡语句缓缓地说,目光躲开了少康的直视,而且在“历史”这两个字上加重了口音。

少康从来也没有看见过伯靡有过这样的表演,心理怵然一惊,感觉伯靡的话里有话,就怀疑自己是不是什么地方做错了,得罪了这些诸侯,从而引起他们的集体不满,因此缓和了脸色说:“有什么话伯爱卿只管说来,孤家没有这样的小气。”

看见少康变暖的表情,听见少康大度的话语,伯靡就决定把自己想到的问题对少康合盘托出,免得少康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

“大王既然如此说,老臣就知无不言了。”伯靡说到这喘了口粗气,算是给自己增加勇气。“其实在臣看来诸侯这样做,是在声讨大王祖先犯下的错误,大王只是给他们还债罢了。”

“给祖先还债?”少康惊诧地合不拢嘴,不知道伯靡为什么要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语来,别说祖先是不是做过什么对不起诸侯的事情来,就是真的做了,祖先都是大王,也没有臣下像大王要债的道理,这不是在犯混么?想虽然是这样想,少康并没有说出来,以他对伯靡的了解,知道伯靡不是个不明是非的人,既然这样说,可能有他的道理,不如让他把话说完,看他讲的是不是有道理,再决定是不是要对诸侯动粗,因此没有接话。

“大王,老臣是在太康大王登基后进入朝廷的,亲眼看见太康大王不理朝政,荒唐国事的。当时老臣和许多大臣都进行过劝谏,但是太康大王充耳不闻,把个锦绣河山搞的乌烟瘴气,结果就有了后来的不测,被大弈在狩猎途中截杀。大弈霸占京城之后,开始想自己做大王,老臣和有的大臣就用罢朝的方式进行劝阻,大弈因为没有在京城站稳脚跟,最后依了老臣的意见,让仲康做了大王。当然了,朝廷的实际权利掌握在大弈的手里。仲康在如此情况下登上王位,父亲太康就惨死在大弈的手里,按说应该幡然悔悟,励精图治,有一天除掉大弈,夺回祖先的基业。但是仲康和太康一样,每日都是浑浑噩噩地享受,吃喝玩乐,灯红酒绿,全然不想复兴祖业,让朝廷的很多旧臣和地方诸侯失望。后来因为**过度,掏空了身子,两年之后升天了。大弈这个时候不敢过分惹怒大臣和地方诸侯,勉勉强强地让大王的父亲相坐上了王位。哪知道相和父亲仲康差别不大,只是喜欢吃喝享乐,沉醉在后宫里。结果几年之后当寒浞坐稳了江山,不再顾及老臣的话,就把相赶出了朝廷。当然了,相被赶出朝廷之后四处流浪,后来得到舅父家族斟灌氏收留,帮助,开始了幡然悔悟,从头做起,但是晚了,民心已经失去,他虽然高举反抗寒浞大旗,并没有得到地方诸侯的响应,最后被寒浞杀害了。老臣之所以叙述这段历史,是想告诉大王,因为姒氏几代大王的无所作为,让很多诸侯寒心了,尽管大王不是他们,但是在某些地方,诸侯没有看见大王的贤明政治之前,对大王不够信任是情有可原的。”

伯靡这番话充满了大不敬的批评,少康听后却是哑口无言,因为他不是昏君,好坏话是听的出来的。伯靡敢于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来,表面看起来是在为诸侯们张目,其实却是怕自己做错了事情,毕竟一个人的威望,不完全都是靠权力获得的。祖先中虽然有大禹、启这样的英明帝王,但是也有太康,仲康这样的昏庸君王,多数人们是不容易记住一个人做了多少好事的,但是一旦某个人留下恶名,就可能像瘟疫一般地难以驱除。少康感觉伯靡的话有道理,的确是祖先欠的债,自己作为他们的后代,只能承受,因此就没有说话,只能怔怔地在沉思。

看见少康没有斥责自己,伯靡感觉没有说透的话还是要说下去,就继续刚才的话题说:“大王想赢得诸侯的敬仰,凭大王的睿智和仁德,只要不操之过急,是可以办到的。再说了,眼下国库空虚,国家破败,寒浞父子留下的祸乱众多,多数百姓饥寒交迫,到处需要大王救治,大王做工作离不开银子,此刻实在不易动用刀兵。如果老臣的话有不当之处,请大王恕罪。”

“伯爱卿为国一片忠心,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何罪之有?是少康一时昏昧,意气用事,孤家应该感谢伯爱卿才是。”少康说这番话的态度是真诚的,话音落地之后还对伯靡做了个揖。

“折煞老臣了,大王。”伯靡被少康的举动感动的落下泪来,所有的忠臣最害怕的是大王昏聩,忠奸不分,听不懂好赖话,最盼望的就是大王能够真心纳谏,分辨是非。伯靡经历了多个大王,对此感触很深,因此遇见少康这样的好大王感觉幸运。“大王,这是臣应该做的,为了姒氏家族的兴旺,为了大夏国的繁荣富强,臣就是肝脑涂地也无怨无悔。”

“伯爱卿不必立誓,孤家早就知道爱卿是天下第一忠臣。”少康说完这句话,做了个“请起”的手势,随后对孤鸿和季柕说:“你们觉得伯爱卿的意见如何?”

“臣认为伯大人深谋远虑,大王应该采纳。”孤鸿抢先接过话去,他被伯靡的话说服了,为自己的短视感觉惭愧。“伯大人老成谋国,深谋远虑,微臣是真的佩服。当今收复人心,尤其是诸侯之心非常重要,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要动用武力为好。”

“伯大人的话固然有理,只是在儿臣看来,未必每个人都会被仁义道德教化,世界上永远不会缺少吃生米的,如果放任某些诸侯天马行空,是不是会有人认为朝廷软弱可欺?”

季柕虽然认为伯靡的话有道理,但是却担心另外一种现象出现,因此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王子的话不无道理,这个世界上,的确有叫不醒的人,不过也不用害怕,一旦真有那样的诸侯,朝廷的刀剑只要没有生锈。到那时候就师出有名了,王子可以提一旅之师去给他们上课。”伯靡笑着说,并不拘泥刚才的提议,该出手的时候,伯靡还是主张出手的。

“伯爱卿的提议很好,朝廷当然要准备两手。只是眼下先用招抚的方式安慰诸侯,在会议结束之后,可以带着他们参观京城,让他们听听百姓的声音。”少康说到这笑了。虽然他来京城的时间不长,但是口碑已经有了,他相信诸侯们不是聋子。

1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