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夏朝传说:第一章>夏朝传说第八十章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夏朝传说第八十章

小说:夏朝传说:第一章 作者:愤怒的玫瑰 更新时间:2024/3/24 14:24:52

夏朝传说第八十章,这天晚上天随人愿,在伯因设计好突围的夜里,正好是个大阴天,整个空中不见一丝亮光,用伸手不见五指来形容毫不过分。而伯因选择的突围时间是下半夜,正是夜里最黑暗和最寒冷,是人们熟睡的时刻。这时候由伯因亲外甥率领的敢死队行动了,因为城墙不是很高,敢死队员用绳子坠落城墙下面的时候,并没有发出声音。这些经过挑选的男人,非但勇猛,年轻,而且各个身强力壮,绝对是有穷氏部族中的精品。

原来制定的战术是需要爬行接近寒浇的营帐,因为天气突然寒冷的很,夜空又是漆黑一片,只要走路不发出声音,不靠近对方几米处,根本就不可能被哨兵发现,因此带队的官员改变了原来的做法,带着部队飞速行走,用最短的时间靠近了寒浇的帅帐。因为帐里有照亮的油灯,快要接近营帐的时候,他们就把身体伏俯在地上,像蛇一般地慢慢地行动。很快,爬过了有亮光的区域,隐身到了营帐后面,一直像寒浇的中军帐挺进,快要靠近寒浇中军帐的时候,他们发现了值夜的哨兵,于是隐伏在暗处,故意弄出一点声音,哨兵听见了,出于好奇地走了过来,想看看是什么东西,这时隐伏在地面的敢死队员像豹子一般地跃起来,手脚麻利地杀死了值夜哨兵。

直到这个时候,一切都是完美的,都在按照计划行动。下面的事情就是冲进营帐杀死寒浇,或者在营帐外面放火烧死寒浇,即使一时间没有烧死寒浇,他也会丧魂落魄地像外逃,他们就可以趁着混乱杀死他了。两个办法中,带队的选择了后一种,是因为对于寒浇的功夫过于恐惧,怕走近营帐惊动了寒浇,怕一旦寒浇被惊醒,很可能就会形成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局面,而寒浇的功夫太好,力气又大的出奇,没有人是他的对手。为了稳妥起见,看来放火烧死寒浇最保险。

于是领头的官员就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之后命令士兵把营帐的大门用绳子捆死,在他看来当烈火烧起来,只要寒浇不能够及时醒来,醒来后不能及时冲出营帐,被烧死的概率是很大的。火飞快地被点燃了,当然点燃的不是一处,因为烈火除了要制造混乱之外,还有报信的作用,他们和伯因约定是以火光为信号的。看见了火光,伯因就知道敢死队得手了,自然会率领有穷氏的军民,从南北两个大门像外面偷袭。

问题是这次行动的关键有两个:一个是寒浇是不是被烧死,如果寒浇死了,大军没有了主帅,部队容易混乱。另外一个就是有穷氏军民的动作是不是能够快速地给予朝廷军队猛烈打击,在他们处于混乱的时候,借机杀出包围圈。

谋略设计的没有问题,老天爷也帮忙了,但是当你想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天时地利固然重要,人和却是顶级的。敢死队没有冲进中军帐,想靠放火烧死寒浇,他们以为把帐篷的大门用绳子捆上就可以阻止醒来后的寒浇逃生,未免低估了寒浇的能力,寒浇力气大的,可以徒手搏虎,帐篷是用粗布做的,怎么能够挡住寒浇,因此当寒浇被烈火烤醒,第一时间就抓起了放在床头的铜锤,在火势稍弱的地方用力砸去,帐篷被他打出了大窟窿,寒浇冒火就冲了出来,虽然头发被烧焦了不少,但是身体只是受了一点轻伤,凭着皮粗肉厚,一点轻伤根本就不可能影响他的行动。而且他的卫队看见中军帐着火,已经赶来了。这个时候的寒浇意识到军营遭到了有穷氏人的袭击,立刻站在原地发出了指令,让部队集结,阻击有穷氏的攻击部队。结果时间不长,有穷氏的部队果然蜂拥而来。

主帅的作用这个时候是镇静而不慌乱,寒浇刚才只是气恼,现在看见有穷氏的部队蜂拥而来,手舞铜锤,大声呼喊地冲上前去。他手下的部队人数虽然不多,但是士兵看见主帅在拼命,士兵自然也是勇敢的。何况寒浇勇猛异常,阻挡他的有穷氏士兵,几乎是碰着就死,遇到就亡。带队做前锋冲击的是有穷氏的三当家的,看见寒浇没有死就有些胆寒,因为他领教过寒浇的绝世神功,但是想到部落的利益,还是咬牙下达了围攻寒浇的命令,对于他来说,需要的是拖延时间,给后面的大军打开道路。

这时候有穷氏的敢死队围攻过来,寒浇没有被烧死,他们当然知道犯下了大错,因此就不要命般地采取了狼群战术。在敢死队不要命的围攻下,寒浇虽然打死了很多士兵,却是没有办法脱身去指挥部队。而有穷氏的大部队随后如潮水一般地通过中军帐,杀向茫茫原野。如果战事按照这样的态势进行,伯因的计策也算大获成功了。因为他只是用少部分士兵的生命,拯救了大部分有穷氏人,当然是功莫大焉。但是我们说过,最高领导人在关键时刻,一定要有大局观,不能有妇人之仁。伯因的部队如果都是精兵,在寒浇被敢死队和先锋部队缠住寒浇和他的卫队之时,是完全可以冲出包围,走向原野的。但是他的大军后面,跟随着数以万计,手无寸铁的百姓,如此一来,为了保护这些人不受伤害,就必须用很大一部分兵力来对付逼近的追兵,如此一来,行军的速度就慢下来,时间并不站在他们一边。

刚刚混乱的朝廷军营,这个时候已经有相当部分的部队安定下来,知道军营里发生了什么,因此越来越多的步兵开始围拢过来。更要命的是,寒浇率领的卫队虽然损失惨重,但是差不多杀光了有穷氏的敢死队员,寒浇可以脱身了,因此就带领赶来支援的步兵,加入到围堵有穷氏的大队人群当中。此刻,随着时间的推移,启明星升上了天空,东方天际显出了鱼肚白,说明天马上就亮了,有穷氏的主力部队和大部分民众还在包围圈里没有冲出来,双方的血战还是十分激烈。

就朝廷部队来说,已经恢复了正常,加上寒浇的安然无恙,正常指挥,部队军心稳定下来,战斗力和开始的时候比,自是不可同日而语。越来越多的部队加入战团,由于寒浇身先士卒的作用,朝廷士兵没有人敢于怕死,因为士兵们都知道寒浇的残忍,如果被他发现畏战或者逃跑,他的铜锤会不客气地招呼下来,那个时候的脑袋就变成窝瓜了,因此朝廷士兵表现出的英勇并不比有穷氏人差,而他们的战术技能,组织能力却不是有穷氏人可以比的。

此时的伯因已经明白,他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试图拯救所有的有穷氏人,结果白白地浪费了最好的时机。如果不是为了保护普通百姓,他的部队中很多人,完全可以冲破朝廷军队的围堵,进入旷野了。但是现在很难了,眼看着一批批有穷氏士兵和民众不停地倒下,被杀死,朝廷的军队组成的大阵丝毫没有散乱的迹象,这样对峙下去,有穷氏人虽然可以杀死很多朝廷军队,只怕整个氏族要付出覆灭的代价。当伯因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命令二当家率领主力部队冲开缺口,杀出重围之后,不用管后面的有穷氏百姓只管逃向原野。

二当家的当然看见了局势危如累卵,就按照伯因的命令,带着生力军像东北方向冲击,因为寒浇正在中间部位指挥部队。但是他们都不明白,寒浇如果仅仅只有勇力,虽然他是寒浞的儿子,寒浞也不会把部队的指挥权交给他,因为寒浞明白,他能不能够坐稳龙椅,关键是手里有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而指挥这支强大军队的人,如果只是有匹夫之勇的指挥官,那就是在玩火。寒浞自己是个喜欢动脑筋的聪明人,自然明白相比于强壮的身体,大脑的强壮才是真正的强壮。他之所以敢于把三军指挥权交给寒浇,是因为寒浇的确拥有优秀指挥员的素质。就像今天晚上差一点葬身火海,大军被偷袭,换做一般的将军,遇到这种事情,心慌意乱是一定的。哪里会那么快就稳定了精神,发起了反击,这份定力就是大将之才。

因此伯因的意图怎么可以瞒住寒浇,寒浇命令卫兵通知部队闪开一条路,让伯因的主力部队通过。因为寒浇发现,对方兵力聚集在一起过于雄厚,朝廷的军队在数量上居于绝对的劣势,因为在包围圈里,他使用厮杀的军队是步兵,车奇兵只能在外围看热闹。而靠这些有限的步兵去剿灭有穷氏,的确是强人所难了。如果不是伯因带着大量百姓,行动受到了限制,自己的部队因为人数居于绝对的劣势,已经败了。现在伯因的主力部队在突围,看来他是想抛弃百姓了,如此一来等于给车骑兵提供了条件。此刻天已经大亮,正是车骑兵大显身手的机会。何况外面是空旷的原野,冲出去的有穷氏部队没有能力和车骑兵对抗,因此寒浇把杀死伯因主力部队的任务交给车骑兵了。

但是二当家的不知道寒浇的安排,看见部队顺利地冲出包围圈,心理还挺高兴的,只是这个高兴持续的时间很短,随后就看见身后尘土飞扬,天雷一般的车轮滚动声不停地涌来,二当家并没有和车骑兵交过手,自然不知道这是什么声音,等到他看见飞奔而来的一辆辆战车,脸上变了色,刚想发布命令,命令殿后的队伍组成阻击阵营,车骑兵已经风驰电掣般地冲了过来,飞蝗一般地箭雨从身后射来。朝廷的车骑兵使用的武器,主要是弓弩和长枪,每个士兵手中的弓弩都是强弓,射程远,因此,当车骑兵的弓箭可以射到有穷氏士兵身上的时候,有穷氏的士兵并没有反击机会,如此一来,队伍当然要乱了,很多士兵在车骑兵第一轮的射击中就中箭倒地。随后车骑兵并没有停下脚步,随着滚滚车轮的逼近,车骑兵的长枪刺了过来。因为车骑兵是居高临下进行攻击,他们手中的长枪占尽了便宜,因此第一个回合过后,人数是车骑兵十几倍的有穷氏步兵开始四散而逃,丢盔卸甲了。这样的阵势,这种打法是二当家没有遇到过的,因此在卫兵全力的保护中,后背还是中了一箭,扑到在地。随后车骑兵杀到了,他勉强起身去迎战,因为受伤,还因为身体够不上对方,只能是被动挨打,片刻之后死在了车骑兵的长枪之下。

伯因率领的部队在主力军团冲出包围圈之后,剩下的部队当然不是寒浇步兵的对手,一会功夫就星落云散了。伯因看见大势已去,不想被捕受辱,就用自家使用的短刀抹了脖子。剩下的军民看见当家人自杀,只能举手投降了。

其实就在南线寒浇大战有穷氏的时候,北线并没有当看客。两家虽然没有直接联系,但是不观注是不可能的。相的部队之所以没有采取强力攻击的方法,除了自身军事实力不够大,还有就是担心朝廷的援军会不断地开来。那么就先让朝廷军队在北线和有穷氏大战,这样一来朝廷就没有能力再出兵南线,相感觉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因此他率领的中路主力连续发起了几次强攻,但是因为攻城器械短缺,士兵的战术素养不够,兵力单薄,因此每一次都是无功而返。

本来相寄希望于他的部队到达京城附近的时候,很多民众会参与响应,尤其是城内的崇氏子弟应该会形成大批人逃离京城的现象。如此一来,他的队伍就会急剧扩大,如果有富户加入,供给问题也会减轻。事实是的确有人加入,但是加入的人数很少,崇族子弟则基本上没有人逃离京城加入到他的队伍中,和相的预想相差太远,其中的原因则是相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的。他不明白的是,崇氏子孙在京城的人数虽然极多,但是从太康到仲康,又加上相,这些崇氏子孙的带头人,要么奢侈荒唐,要么毫无作为,三代大王给崇氏子孙留下的印象极为恶劣和失望,让很多崇氏人对他们不报希望了,这种印像一旦深入骨髓,当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改变的。谁肯抛家舍业跟着昏君或者无能的君王去反抗当今朝廷?重而冒着被杀头的风险?这是其一。其二是,寒浞知道崇氏子孙在京城人数众多,对于本族领导人并不买账,因为当初有穷氏进入京城的时候,如果夏氏子孙出面抵抗,有穷氏是很难占领京城的。那么崇氏子孙不反对大弈这个外来者,当然也不会反对他这个继任者,因此寒浞对于崇氏子孙没有任何歧视和打压,反而在某些方面给予适当关照,寒浞本来就是聪明的人,怎么会玩火自焚,故意激怒这些“顺民?”因为这两方面原因,当然不会有多少崇氏子孙因为怀念旧主而肯拿脑袋去冒险,问题主要是,当初启的儿孙一个不如一个,当上大王如何?不值得他们去牺牲,冒险。因此虽然也有遗老遗少投奔相,只是人数太少,起不了多大作用。

事情到此就麻烦了,别的氏族看见崇氏子孙都不肯帮助相,自然犯不上为相出力,因此相的部队到达京城外围的时候,虽然大张旗鼓地告知民众,这支部队的当家人是相,相之所以要攻打京城,就是想恢复崇氏的统治,但是并没有多少人被蛊惑。华夏民族本性如此,人心一旦散了,收拾起来就需要花费巨大代价,很多统治者是在失去权利之后才明白的这个道理,但是那个时候已经晚了。

相的部队一共增加了几百个自愿者,这点增加的兵力,自然是杯水车薪,于事无补,因此尽管对方防守阵地的人数少于相领导的部队,他们却没有能力拿下路口阵地。经过几次进攻后的折戟沉沙,相已经明白,凭他现有部队的实力,别说不能打进京城,就算侥幸进了京城也很难站住脚,因此心里有了撤退的打算,只是南线的战争没有结束,让他揣有一线希望。相在盼着双方斗的两败俱伤,让他能够浑水摸鱼,虽然这个希望不大,但是有希望总比没有希望好。

寒浞也对南线的战斗挂在心上,但是当他看见相的部队没有作为之后,就把心放进肚子里,心思就主要放在了北线的战场上,对于他来说,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他对有穷氏犯下的累累罪行,用罄竹难书来形容毫不过分,一旦有穷氏重新掌握了政权,寒浞明白,自己被五马分尸,灭九族是一定的,因此全力消灭有穷氏是必须的,何况北线上的相难有作为?因此就给寒浇增加了两千精锐步兵,希望一举歼灭有穷氏的所有力量。

当寒浇报告,有穷氏的主要力量被他的大军围困在香洲城里,寒浞高兴地跳了起来,他知道,如果有穷氏的部队不是固守一地,朝廷部队找不到有穷氏部队的主力,战争就可能旷日持久,这是他最害怕的,因为时间久了,哪里再出现骚乱,就会动摇他的统治,何况相的部队在北线并没有撤退,如果得到部族增援,民众大批投靠,很可能瞬间强大起来,因此能不能够快速地歼灭有穷氏,是他的王位能不能够坐稳的关键。现在伯因自毁长城,出此昏招,居然把有穷氏的主要力量关在城堡里,无异于是坐以待毙,因此他命令智囊酸秀才亲自去前线传达他的旨意:必须消灭有穷氏主要部族兵力,否则就是劳而无功。

当然了,寒浞很想亲自去前线督战,但是他不敢离开京城。因为他的暴力屠杀,已经激起了京城,包括周边的很多氏族不满,有穷氏在京城的主要力量虽然被他杀光了,但是残余力量并没有认输,他们和当初受惠于大弈的某些氏族联合起来,不断地在京城搞事情,制造混乱,配合有穷氏的造反。寒浞只能亲自指挥京城的衙役,对这部分人进行搜捕,只要抓住闹事的立刻就砍头,一味地使用**,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反对者并没有减少。寒浞明白,这是因为有穷氏的存在,反对者有后台,要想让这些反叛分子彻底地偃旗息鼓,只有断绝他们的念想,当他们感到绝望的时候,或许就会自动地停止反抗的举动。

说来说去,关键还是要看能不能消灭有穷氏。只有除掉这个祸根,让所有反叛者失去了希望,对他不满的人们才可能放弃捣乱。当然了,最终寒浇没有让他失望,全歼了有穷氏的主力部队,光俘获的民众就超过五万,对于寒浞和他的氏族来说,这是一笔巨大财富,也是最好的广告,因此寒浞命令寒浇,把俘获的有穷氏军民押解进京,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给沿途的州县看,寒浞就是想用暴力的手段告诉民众:反抗他寒浞没有好下场,身体强壮的青年和老年男人杀死,青壮的妇女和儿童降为官奴,大批有功的军官,伯明氏族人会得到免费的奴隶,而被拆解的有穷氏种族从此不存在了,至于流落出去的有穷氏族民,即使暂时没有被抓捕到的,也只能四处流串,不敢在阳光下生活了,如此一来,有穷氏这个氏族就彻底在夏国消失了。

大批的战俘从香洲被解送到京城的路上,因为人数众多,的确引起了朝野的震动,只是这个时候没有人会想到,这些被解送到京城的俘虏,部分人会被送上断头台。大家看见曾经辉煌一时的有穷氏,这样快就完全覆灭了,对寒浞的暴虐统治当然是不寒而栗,本来大弈在人们眼里就是凶恶的代名词,但是相比于寒浞来说,大弈简直成为菩萨了。这批俘虏在行走的过程中,里面有很多伤员,寒浇命令士兵不给救治,能走就跟着走,不能走就杀死,或者直接扔到野地里喂狗,其残暴,恶毒和寒浞如出一辙,真不愧是寒浞的儿子。民众看见寒家父子都这样没有人性,想到以后要在这样的人统治下生活,谁不感到战栗呢?有部分民众因为过度恐惧,就提前逃离了京城中心区域,远离寒浞父子的直接暴行,有的就干脆投靠了相,寒浞等于在帮助相扩大自己的部族。

当相听说寒浇打破香洲,有穷氏被捕人有数万之众,立刻惊呆了,非常懊丧,感觉自己失去了最好的,进军京城的机会,没有了有穷氏大军的牵扯,寒浞可以全力对付自己了。而自己率领的氏族力量,和有穷氏相比不是一个档次,留下来毫无意义,只能是等待屠宰,因此命令三路部队一块撤离了。到此轰轰烈烈地讨伐寒浞的大进军,就这样雷声大,雨点小的夭折了。

其实相的部队能够全身而退,秩序井然地回到自己的领地,是因为从一开始,寒浞就没有准备打击他们,否则的话,他们的结果绝对不会比有穷氏好多少。当然,这和当时双方占据的地理条件有关系。相的部队并没有进城,是在野外扎营,这样做的不利条件是生活艰苦,有利条件是进退自如,打不过可以跑。如果伯因领导的有穷氏,不是固守在香洲城里,怎么可能被寒浇大军包围,最后死逼无奈,只能选择突围,结果是全军覆灭。寒浞正是看见了这一点,才决定暂时放相一马,因为寒浞明白,击败相容易,但是彻底灭掉相领导的部族很难,而不能灭掉相领导的部族,就算击败了相又如何?最后他们还会死灰复燃,这是寒浞不想看见的,因此寒浞和酸秀才计议之后决定寻找合适的机会,把相和他身后支持他的氏族一勺烩,永诀后患。相的家人当然不能有一个人活在世上,寒浞知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是演绎过多次的故事,不能再犯下低级错误。

当边界通报相的部族已经撤走,寒浞知道,相是听说了有穷氏的覆灭,害怕了,恐惧了,因此先走路了。当时冷笑了一声,并没有多说什么,心里打定了主意:跑了和尚跑不了庙,消灭相和他的氏族是必须的。

这个时候寒浇押送俘虏走近了京城,寒浞事先在城外圈下了供俘虏歇息的临时营地,然后命令寒浇留下部分军队看管,下一步要继续上演恐怖剧目。寒浞早就命令酸秀才在城外的大河边上搭建了屠宰场,他的目的是把有穷氏的男人杀死之后直接扔进河水,这样就省去了掩埋的功夫,随后把行刑的消息通知了京城周围的民众,寒浞不想悄悄地杀人,而是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他寒浞杀人的手段是多么地残忍,谁敢反抗他,有穷氏人就是榜样。

到了行刑的这一天,寒浞命令朝廷所有的大臣到刑场观看他行凶,如果不去,就被视为有穷氏一党,直接杀死。在这样恐怖的命令下,谁不怕死,因此那天,所有的大臣都来到了刑场。寒浞坐在临时搭起的高台上,穿着蟒袍,身边是手持斧钺钩叉的卫士护卫。时辰刚到,他就命令把有穷氏的大大小小头领押到自己面前,随后满脸狞笑地告诉他们,今天是他们的祭日,这就是反对他的下场,说完之后。并不给这些人说话的机会,命令刀斧手立刻行刑。于是人类历史上最残忍的杀戮开始了,因为要杀的人太多,只能分批进行,片刻之后,一条条活生生的生命就鲜血飞溅,被抛尸在河水里,整个河面顿时变成了红色,据说这红色绵延了十几里地。

有穷氏的强壮男人经过这次屠杀,几乎消失殆尽,自然只能灭亡了。观看的百姓和官员没有想到寒浞会如此狠毒,几千条生命眨眼间就被埋葬了,而他眼睛都不眨一眨,真是人间少见的恶魔。从此寒浞在大家心里,由大王变成了魔鬼。

1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