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夏朝传说>夏朝传说第二十七章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夏朝传说第二十七章

小说:夏朝传说 作者:愤怒的玫瑰 更新时间:2024/1/29 11:02:52

夏朝传说第二十七章,联通和启之所以对于伯益的判断出现失误,是因为他们知道伯益这个人每临大事犹犹豫豫,瞻前顾后,但是他们并不知道,现在的斗争不是他和伯益两个人的斗争,是两个家族的肉搏。因为战争不可避免,涂山氏族的精英已经聚集在伯益身边,当然也包括支持伯益的朝臣。他们都知道启是老虎,老虎归山是要吃人的,那么趁启立足未稳,崇族没有准备好,来个釜底抽薪,直捣老巢无疑是上策,伯益听见这样的建议,就派俊哲带领军队直扑启的大本营来了,如果顺利捣毁启的老巢,就等于打掉了启的牙齿,启再想反攻倒算就困难了。

俊哲做了十多年的部族头人,自然有过人之处。不仅仅自己勇力非凡,还拥有一定的谋略。接到命令之后,一分钟没有迟疑,组织部队就出发了,而且这支部队的前锋是车奇兵。就当时的军事战斗力而然,车奇兵毫无疑问是兵中的翘楚。这样的部队只有朝廷才有,因为一般的部族没有经济实力去供养。遇到步兵和车奇兵交战,基本上就是屠杀,尤其是在旷野上,步兵根本就没有还手的力量。

启知道朝廷部队的战斗力有多彪悍,优缺点在哪里,因此和联通分工,自己负责指挥军事,联通负责城内物资和主要人员撤离。联通的办法简单实效,临时组织几个有关部门,赋予他们绝对权力,违抗者就地处死,或者废为奴隶,这种霸道加强权的做法虽然让很多人不满意,但是没有人敢不遵守,因此没有上前线的中老年男人就负担起搬运和运输物资的重担,他们需要把部族储存的物资全部运出城去,而且不分白天晚上,因为联通担心前线士兵挡不住伯益部队多长时间。妇女也不准待在家里,她们要给干活的男人做饭,送饭送水。甚至十岁以上的孩子都被组织起来,他们的任务是驱赶大批的牛羊进入城外大山里隐藏起来,随后就地驻扎看管牛羊。这样一来,实际上等于城内所有能够活动的人都动员起来,效率非常高,产生的作用是惊人的。联通的工作方式粗暴而野蛮,这符合他的特点,但是他却超额地完成了任务。

那么城外的情况如何?启在伯益的部队前来崇族必经的大路上,命令部队破坏了道路,因为他指挥过朝廷军队,知道车奇兵的厉害,一旦让车奇兵长驱直入,崇族士兵是没有办法阻挡的,因为这支临时组织起来的部队清一色是步兵,武器简陋不堪,有相当一部分士兵,使用的兵器不是用青铜制造的,而是木棍和农用工具,尽管城内的工匠在日夜不停地打造兵器,但是铁匠炉里主要制造的武器是弓箭,因为启明白,对于一支临时拼凑,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部队,要求他们部伍整齐,武艺精熟是不可能的,提高战斗力最快的方式是射箭。崇族人多数都会射箭,那是平时狩猎需要练出来的,那就发挥这些人的长处。还有,如果对付对方的车奇兵,弓箭也比长枪,木棍管用。因此必须利用好有限的弓箭手,作坊铺子只能日夜开工打造弓箭。幸亏当时的弓箭只是箭簇用青铜,箭身用竹子或者硬木,否则连原材料都供给不及。

大路是防守车奇兵的重中之重,因为车奇兵不能过河,也不能走低洼不平的野地,所以破坏道路就是必须做的事情,然后在被破坏的道路后面筑起临时的城墙,因为时间的关系,城墙要求不高,可以掩护士兵射箭就可以,其实是当做盾牌使用的。因为启知道,朝廷士兵的射术,个人射箭能力,远远高于他的士兵,那么做好防护是必须的。不求胜,先不败是启的中心思想。至于城外的崇河也必须派士兵坚守,因为崇河河水并不深,有些地方可以趟水过河,启就命令被称做“三哥”的中年人带领士兵在这里坚守,坚守的时间也是三天。在启看来,如果能够坚守三天,城内的物资和有关人员就撤的差不多了,最后就算伯益的部队拿下县城,县城也只是一座空城了,他们不至于对留在城内,没有来得及撤退的老弱妇孺大开杀戒吧!再说城里没有食品,他们很难留守。当然,城外靠近城里的乡村,所有的物资和壮年劳动力也必须撤离,因为他们同样可以成为伯益军队俘获的对象。

按照今天人们的观点,如果遇到灾难,最先得到保护的应该是老弱妇孺而不是青壮年,那个时候当然不会这样做,因为部族的生存是第一的,如果一支部族失去了青壮年劳动力,生存几乎不可能了,因此为了部族的生存,首先被牺牲掉的一定是老弱妇孺,这是生存法则决定的,和仁慈,关爱等道德没有关系。

做出这些安排之后,启就在大路后面建起了临时指挥部,所谓指挥部当然是简陋的,几间简易的草房而已,随后的事情就是等待伯益的大军降临了。率领大军的统帅是俊哲,先头部队是清一色地车奇兵。只是当他们靠近县城的时候,发现道路不能走了,因为几里长的路面全部遭到了破坏,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的道路人是可以行走的,马车就难以通行了。那个时候的马车车轮不是用胶皮做的,甚至不是用铁做的,因为那个时候铁还没有被发现,而木车轮本来行动的灵活性和坚固性就不够,如何在高低不平的道路行走?何况挖断的路面上还有很多深深地沟壑,而步兵被车奇兵远远地甩在后面,连修补道路的劳动力和工具都没有。面对这样的情况,俊哲知道启已经知道了他们的行踪,提前做好准备了,尽管他们行动迅速,还是落在了启的后面。现在只能是等候步兵和辎重上来修复道路再进攻,还是把车奇兵当做步兵用,立刻进攻?俊哲准备选择前者,毕竟车奇兵这个资源太宝贵了,如果当步兵使用,战斗力如何不知道,牺牲一定会很大,因为启不可能不做拼死一搏,而训练一个车奇兵,相当于训练十个步兵的代价,成本太高,还没有必胜把握。但是他的副手提出了另外一个建议:选择崇河方向进攻。

俊哲听后亲自前去查看崇河的自然条件,发现崇河水流平缓,只要有木排就可以渡河。问题是扎木排需要原木,伐木需要工具,车奇兵不具备条件,但是由此让俊哲想到了,如果步兵到来,可以两路进攻,到时候启就可能顾头不顾腚了。现在则什么都不能做,只有等步兵上来了。虽然这样做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也没有办法了。看来还是自己失算,没有让车奇兵和步兵同时行动,自此俊哲知道,车奇兵也有弱点,在行动上,没有步兵配合就是瘸子。

启眼看着俊哲的车奇兵无法进攻,停止不前,明白他们在等步兵到来,如此一来,今天的进攻已经不可能了,就算步兵明天可以赶到,修路至少需要一天时间,就是说,益的军队必须延迟两天时间才能够进攻,立刻把消息告诉了联通,联通得到消息之后,马上调整了城里撤退的原有程序,除了物资撤退照常进行之外,命令有关人员组织老弱妇孺一并撤退,能够走掉多少算多少。为了方便人员疏散,联通命令增加新的城门——就是说,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拆除城墙,反正崇族已经不准备拿城墙做防守盾牌了,如此一来,有助于人员的撤离。果然,因为城门增多,出城的路径大大地缩短了,因此出城的道路多了。

启得到联通派人的汇报,心理安定了很多,因为启知道,这些老弱妇孺虽然是包袱,但是他们的存在与否会严重地影响军心,毕竟这些人都是士兵和军官的家属,他们能够得到平安撤退,对于稳定军心是有决定性作用的。作为出色的政治家,启当然会利用各种条件来鼓舞军心,立刻把这个消息对全军进行了公布,士兵们听到后当然欢呼雀跃。

反之俊哲方面就闹心多了,本来这次攻打启的老巢是他的提议,之所以让车奇兵突前,是为了起到快速的作用,但是没有想到思考不周,军事行动泄密,启有了提前准备,让他们的偷袭行动化为泡影,来到崇地看见了县城却只能止步不前,这让他感觉到了启的不凡。过去在俊哲的心理是看不起帝王一类的人物的,认为他们之所以能够坐到帝王的位置并不是因为本事,只是因为出身好,有高贵的王族血统,真的到了战场,说不定看见流血就会哆嗦。启之所以能够打胜仗,是靠手下的将军和强大的军力,现在才明白,是自己的误解,显然启不是这样的人。

那么启是怎么想的?启从来不会轻视对手,面对战场的不断变化,不会墨守成规地遵照开始制定的计划行事,他会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适时而动,灵活机动是他的战术核心,因此面对这次极不对等的战争,启开始的想法准备硬抗,是为了撤出城内的物资和人员,现在既然俊哲给了他至少两天的时间,启就准备改变开始的想法了,要尽可能地减少部族人员的伤亡,以时间换空间,不去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就是说准备打持久战。因为启明白,凭崇族在崇地的实力和益的大军对抗,无论部族士兵表现的多么勇敢,胜利对他们来说都十分渺茫,因为自己的部队只是地方民团,而益的部队是真正地野战军,用民团和野战军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那么要想击败益的部队,必须有强大的后援,眼下看来,这个后援还是在画饼充饥阶段。虽然启已经派出了很多邦交人员去做氏族和军队的工作,但是结果如何,在没有确切消息之后,只能是未知数。而且在启看来,要想让各个地方的氏族诸侯和官员相信自己,和益大军决战的战场不能在崇地,因为崇地只有崇族一个氏族,多数能够支持自己的氏族都在中原,把战场确定在中原,这些氏族因为不会离开家乡或者会来帮助自己,选择好地点是非常关键的。就当时来说,像启这样有远见的思维是别人所没有的,就是联通也没有想到这一点,因因为启把对抗益的军队当做练兵,或者是不得已的用兵。

虽然部族势力处于弱势,启却信心满满,感觉天时地利人和自己都不缺少,因为这些年的辛苦工作,他的能力,道德和人品已经道得到了广大百姓和官员的认可,这是一笔厚实的财富。那么寻找地利就非常关键,他感觉已经找到了,在中原和益的军队决战,因为夏朝最富有的地区就在中原,而中原的富人和新兴贵族对禹和启是拥护的,所以他信心满满是必然的。

俊哲等待的步兵终于到达了,这是一支五千人的主力兵团,在天朝历次战争中都立下大功的军队,战斗力的彪悍的。俊哲的沮丧顿时一扫而光,在俊哲的指挥下,他们砍伐树木,充填道路,只是用了一天时间就修复了被启破坏的道路。俊哲决定休息一个晚上,明天吃完早饭后就发起攻击,目标是夺取启的老巢:崇县县城。

启当然得到了消息,明白最残酷的时候到了,但是并没有沮丧,因为经过两天的昼夜搬运,主要的物资已经撤出了县城,就连老弱妇孺也走的差不多了,那么就算益的大军能够轻易地攻取县城,也不过是得到一座空城而已,只要部族的人马不过度损失,胜利的天平并没有失去,因此他命令大部分士兵回到城里好好睡觉,明天黎明返回前线迎战益的大军。

第二天上午十点,双方都已经准备就绪,战争的大幕真正地拉开了。俊哲指挥的车奇兵一马当先冲了过来,站在车上的士兵手持弓箭,把飞蝗一般的箭雨射向启的士兵。虽然双方的距离相等,但是车奇兵各个都是射箭高手,人人都能够手腕硬弓,启的士兵中立刻就有多人中箭,而他们发射的弓弩却很难伤害到俊哲的士兵,因为他们的射术,武艺都不如对方。战争不是靠勇敢就可以取得胜利的,最终拼的还是实力,因此当启看见这种情况,只好命令士兵藏身于城墙之内,在对方没有进入乙方射程之内的时候不准射击。如此一来,车奇兵前进的速度加快了,但是当他们进入到启的士兵射程之内,躲入城墙的士兵站起身来,冒着被射杀的危险进行还击。

这个时候车奇兵前进的速度慢了下来,虽然他们仍旧占有巨大的优势,但是也不得不抵御飞蝗一般地弓箭,尤其是在他们靠近城墙的时候,因为巨石和滚木的不停扔下,堵塞了城墙下的道路,双方血战的惨烈,公路上中箭翻到的车奇兵战车堵塞了道路,俊哲的车奇兵不得不停止了进攻。

此刻的俊哲不得不让士兵冒着箭雨扶起战车,清理道路,第一次进攻就这样失败了,至此俊哲才知道,启的“乌合之众”并非没有战斗力,而他的车奇兵战斗力虽然强悍,拿启的临时“城墙”却没有办法,看来解决战斗还是要靠步兵,他可以用车奇兵去冲锋陷阵,但是不可以靠他们攻城拔寨。

战场暂停的时候,启做出一件让士兵非常感动的事情,启命令把所有的伤员救护下来,人人进行包扎处理,他亲自动手帮助救治伤员,随后让这部分伤员撤离战场,寻找安全地域进行安置,这在过去的战斗里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过去是战斗不结速,伤员是不可以离开前线的。

到了下午两点,俊哲指挥的第二波攻击开始了,这一次俊哲撤出了车奇兵,车骑兵的工作变成了步兵的后卫,就是说在步兵推到“城墙”边之后进行扫荡,主攻的是一手持盾牌,一手拿短剑的步兵,这样的步兵是专门用来攻城拔寨的。在朝廷的队伍中,混杂着捧有原木的士兵,他们的任务是冲到城墙下面撞击城墙,当然了临时修建的城墙是经不起原木撞击的,一旦城墙被撞塌,启的士兵就没有了遮挡,不得不和俊哲的士兵贴身肉搏,而启的士兵多数是临时召集起来的农民,没有进行过专业训练,显然不是朝廷士兵的对手。只要朝廷的部队撕开了口子,大势就已去,因为在他们后面的是车骑兵,面对一马平川的旷野,车骑兵是无敌的,它们居高临下的刺杀技术可以斩杀任何抵抗者。

启是指挥过朝廷军队的,对于朝廷军队的战斗力,军队的组织能力,各个不同的兵种拥有的功能非常清楚,当然不会让惨剧发生,因此启组织了一批射术精良的弓箭手,目标就是对准手持原木的撞墙兵,至于一手持盾牌,一手拿短剑的士兵可以交给不怕死的士兵去对付,他们可以用石头砸,用滚木轰,可以用长枪刺。双方都发挥自身长处,进行血肉肉搏,一时间战场上喊杀不断,血肉横飞。论技能和战术,朝廷军队占据上风,论不惧生死的勇气,凭借城墙的地势,启的士兵占优势。因为战术对头,朝廷军队中手持原木的士兵始终没有靠近城墙,就没有了撞墙机会,因此尽管双方厮杀惨烈,但是暂时却打成了平手,在后面督战的俊哲对此不理解。

因为俊哲不知道,他的士兵看起来气势如虹,勇猛冲锋,但是接近城墙之后,因为危险贴近,主要的功夫都用于保护身体了,因为他们并不想拼死一搏。这就是精神上的问题了。士兵这种消极的态度和启在军队里待过有重大原因,很多士兵不愿意和启交战,因为他们知道启的本事,从骨子里畏惧启,同时对启的做人是佩服的,对于启有好感,事实既然如此,他们怎么可能会为俊哲卖命?这一点就看出禹的远见卓识了,不是他命令启在部队里历练,士兵对于启是陌生的,结局就很难说了。还有就是联通的功劳,不是他暗中给于飞递话,让启成为大军统帅远征荒服,启的军事才能得不到体现,士兵们也就不可能知道启有这样大的本事。如今让自己和曾经的统帅对阵,心理先怯了,感情上也过不去,因此勇气打折是一定的。

时间到了傍晚双方还是僵持局面,虽然启的士兵死伤人数远远多于俊哲的士兵,但是阵地还是牢牢地掌握在启的手里,而俊哲的士兵士气大泄,进攻乏力,俊哲明白,就这样的打法,今天是不可能攻破城墙了,只好匆匆地收兵,准备明天再战。

休息之后,俊哲必须思考一个问题,虽然启的士兵损失很大,但是很显然,崇族并没有失去战斗力,如果明天的战斗还是像今天这样照葫芦画瓢,结果可能和今天一样,丢脸不说,还会耽误伯益的大事,因为谁也不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什么事情?从启事先可以得到情报这件事就可以看出,启的势力绝对不小,如果拥护启的势力知道伯益动用朝廷大军围剿崇族,如果崇族在各地的势力纷纷赶来援救启,事情就可能发生反转,为了不让夜长梦多,必须让启和崇族在世界上消失,这不仅仅是伯益当不当大王的事情,而是整个涂山氏族能不能兴旺的大事。

想到这里,俊哲就感觉后脊梁冒凉风,他是个很有责任心的氏族头人,目光绝对不近视,深知肩头的担子有多重。至于今天为什么没有拿下面前的对手?这是个必须复盘思考的问题。论战斗力他率领的军队绝对超过启的队伍几个分贝,问题出现在哪里?俊哲这样想去,脚步不由自主地转到了刚才的战场,看见正在休息的士兵一个个在大口地吃饭,从他们脸上没有发现沮丧和不安,他们看见自己出现,也没有丝毫的畏惧和胆怯。就继续往前走,借着夕阳灼亮的光芒,可以清晰地看见交战的战场,此时一个让他惊奇的现象出现了,因为负责收尸的士兵,几个人抬着死尸正往野地里摆放,这些战死的士兵面孔扭曲,脸上身上都有血迹,只是当他认真查看的时候才感觉奇怪,因为死亡的士兵几乎都是被箭镞所伤,就是说,少有人死于近身肉搏,当他细数死亡人数的时候隔更惊讶了,双方大战了一天,他的士兵死亡的人数不到百人,瞬间俊哲脸色惨白了,一切清楚了,知道他的部队为什么攻不破看起来矮小,并不坚固的城墙了,是这些士兵没有卖力气,当然谈不上拼命了。

俊哲明白,两军相争勇者胜,就算你武功再好,装备再精良,没有一往无前,拼死一战的精神,很难成为胜利者。这样一想,俊哲恨的牙痒痒,知道自己被士兵们骗了。再仔细地看看死亡的面孔,居然没有一个重要一点的官员,心理更清楚了。这些当官的很可能是在瘸子打围——坐着喊,军官怕死不卖力气,凭什么让士兵去拼命?在军队这个特殊的群体里,尤其需要榜样的作用,他手下的军官就是这副尿性,能指望结出什么样的果实?俊哲恨不能斩杀几个军官和士兵,但是忍住了没有这样做,因为他知道,自己来到军队时间太短,没有给他们恩德,贸然立威,很可能适得其反,如果激怒了他们,就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了,因为打仗还要靠他们。只是“敢死队”的问题必须解决,否则下面的战斗就可能是皮糖战术,可是他是拖不起的。因此喊来了自己的卫士,让他派人去催后续部队连夜赶路,因为后续部队是以涂山氏本族子弟为主的部队。

俊哲之所以把他们放在第三梯队,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战斗力不如朝廷的部队,是私心在作怪。他希望当他的部族部队来到的时候,战争接近了尾声,双方打得筋疲力尽,到时候涂山氏族士兵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获得战果,这一招叫做“摘桃子,”相比之下他当然要保护涂山氏的子弟,那是家生儿子,而朝廷军队连后娘养的都算不上,因为他们只听大王的,明天大王换做别人,他们的刀枪就会对准自己,对于这一点,俊哲是清楚的。

可是现在不行了,他必须拥有一支完全听命于自己的敢死队,因为他需要胜仗,需要启的首级,只要启不死,伯益的龙椅就不可能坐稳,启和他父亲禹,在夏朝的民众、官场里,影响太大了,这是一颗有了引信就会爆炸的地雷,任何对他的忽视都可能酿成灾难。

送信的人出发后,俊哲稍稍有些心安,他知道后队的领兵将领得到命令之后,会连夜行军赶过来,估计下半夜时分可以赶到,然后让他们在后半夜到明天早晨好好歇歇,下午发动攻击。

俊哲的焦虑和启比起来,当然是没有可比性了,白天的这场大战,启的部族士兵虽然勉强守住了阵地,但是付出了死伤几百人的代价,如果战争这样打下去,他是消耗不起的。更主要的是,启已经看出来在官军并没有尽全力的情况下,他们就不是对手了,如果明天的恶战超过今天,能不能够守住阵地,启一点把握也没有,因此他派出自己的亲信去问联通,城里撤退的情况如何,如果有可能,他准备连夜撤出阵地,这样会给崇族多留下些年轻人,因为启明白,战斗离结束还早着呢?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看见涂山氏的人马,就算没有官军,涂山氏本身就是个劲敌,他不能把生力军都拼光了。可是结果是让他失望的,联通让他再坚守一天。

1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