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五帝正传>五帝正传第九十二章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五帝正传第九十二章

小说:五帝正传 作者:愤怒的玫瑰 更新时间:2023/12/11 13:49:35

五帝正传第九十二章

有信仰,做事不拘泥,适时而动,因地制宜,这才是一个优秀政治家应该拥有的品质,舜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做贫民的时候他可以用自身的行为感化周围的人,但是他知道,做了大王这样干就不行了,而是要法治优先,因为国家需要安定,民众需要有饭吃,有地种,要做到这一切没有安定的环境,一切都是空谈,而安定的环境需要法治来维护,尧的理政已经给出了最好答案。

虽然舜对尧治理国家采用的法规政策十分佩服,但是尧的两个哥哥并不认同,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当然也有自己的主张。尧上位大王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请来弃和契帮助自己治理国家,因为尧知道,弃在农业方面的造诣非常高,作为立国之本,农业是排在所有行业前面的职业。皇冠体育投注:人自古以来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这不是空穴来风得来的,是实实在在血的教训后留下的,稍稍了解些历史的人都知道,人类的进化是从刀耕火种中走出来的,而原始的人类是靠打猎,捕鱼捡野果维持生命的,可想而知,那个时候食物的匮乏到了什么程度。为了解决众多人口吃饭的问题,先后有炎帝,弃这样的先贤亲自从野地里找到可以食用的植物,后来加以培育,变**们可以种植的粮食,蔬菜,瓜果,这样在人类延续,繁衍的过程中,才没有饿死过多的人,人类才发展壮大起来。但是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并不是谁一拍脑门就发现了小麦可以种植,食用,那是冒着生命危险尝百草尝出来的。在皇冠体育投注:历史上,除了炎帝之外,弃的贡献最大了,因此他也是尧舜时期最了不起的农业专家。

弃被尧请来之后,负责全国的农业研发种植,地位当然第一重要,尧给他的职位是宰相。但是弃和尧的主张却经常南辕北辙,以至于弃这个宰相后来成为了牌位,因为宰相是管理百官的职务,专门和人打交道的,其,按照各个人的特点用其所长,等于务虚的职务。但是弃的专长恰恰是务实,更喜欢一头钻进土地里去研究庄稼,经常把自己弄的浑身臭汗,或者灰头土脸。因为自己喜欢实干,所以契不喜欢做行政工作的官员。因为他不明白,朝廷工作上有各种杂役需要做,朝廷是离不开做杂役的官员的。这就造成了,他对尧推荐的官员许多是尧不能用的,这些人或许都有某些方面的专长,做一个部门的中下级官员是可以的,做肱骨大臣不行。看见自己推荐的官员尧不肯重用,弃当然生气,然后就找尧去争吵。尧虽然是大王,但也是弃的弟弟,尧拿弃没有办法。双方因为正见不同,最后闹的感情都掰生了。

舜了解情况后自然也感觉为难,因为两个人的思维各有各的道理,很难说谁对谁错,他又不能告诉弃,尧是大王,你应该服从他,如果这样说,凭弃的耿直脾气,甩袖子就会走,不伺候尧了,他可不会管尧是不是大王。就像当初看不惯帝挚一样,当面跟帝挚干,从来不讲策略。就人情世故而然,弃的能力一般,但是舜明白,朝廷还真离不开弃,因为他是农业方面的专家,这样的人在当时来说是国宝,比我们今天那些原子专家,软件专家还重要,因为有弃在,尧就不用担心粮食不够吃,吃饭是天大的问题。

为了和弃成为朋友,舜主动去找弃,结果第一次来到弃的家里,舜开眼界了。原来弃家的房前屋后不是种满了花树,而是种满了蔬菜和粮食,很多蔬菜和粮食都是试验品,是舜从来没有见过的。在炎热的太阳底下,弃头戴斗笠,光着黝黑的上身在给地浇水,感觉上弃就是个农民,看不出是个一品大员,顶级王族。舜当时震惊了,心理明白如此勤恳务农的大臣,朝廷中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弃是个品格高尚,艰苦朴素的实干家。

说到弃,历史上的传说很多,说的最多的,就是弃从小就有志气,在母亲姜原的熏染下,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务农,尤其是对农艺有兴趣。后来看到部族的人们,多数都靠打猎维持生活,食品过于单一,还常常饿肚子,心理难过,就决心想办法丰富人们的食物,这样才能够保证更多人活下去。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当然来自于父母的熏陶。姜原和帝喾都是心地善良,有社会担当的人物,榜样的作用比教科书似的说教有用多了。

有了这样的情怀,就要付诸行动,于是弃就漫山遍野地行走,去大自然中寻找灵感,事实证明,远古时候的很多发明,都和大自然的启迪有关系。当弃看见漫山遍野的树木和花草,灵感果真来了,心理在想:族人在渔猎吃肉的时候,难道不能吃这些野果和叶茎?如果这些东西能吃,食品短缺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于是他便亲口去品尝哪些植物能吃,哪些果子好吃。当然,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其实是要冒着付出生命的危险,幸亏他遇到了伟大的母亲和父亲,姜原和帝喾看见儿子有这样的雄心壮志,非但没有阻止,反而加以鼓励。我们今天的多数父母是不可能理解伟大人物的爱和小市民的爱有什么不同的,弃的父母当然知道这样做,风险是很大的,但是仍旧鼓励他去做,根本原因是赞赏他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既然儿子从小就要为社会去担责,他们内心中只有欣慰,因为他们在做着同样的事情。最后上天保佑,虽然经历了无数的灾难,弃还是为人类找到了大量的,可以食用的植物和野果,最终解决了部分族人果腹的问题。

但是一个真正的创造者是不会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的,他们无私无畏的境界是要感天动地的。弃后来发现,人们为了找到可口好吃的食物,往往要走很远的路,挨累受苦不说,还要耽误大量的时间,很多时候不得不空手而归,劳动力的不足导致某些家庭只能继续挨饿。弃就在想:能不能不让他们受到环境的制约,也能够吃到更多的食物,那么只有一种办法,在房前屋后进行种植,让野生的植物变成家养的。在当时来说这个想法是大胆的,弃知道,在他没有实践成功的时候,说破了嘴皮子也不会有人相信,最好的办法当然是从自己开始。于是弃就把能够食用的植物种子种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结果有的当年长出了果实,有的第二年才生长出来。同样的种子在有的地里生长的很好,在另外一些地里就长的很差,由此他不断地总结原因:知道它们的长势好坏和天气,土壤有关系。于是就把这些记在心里。不厌其烦地反复实验

最后因为持之以恒弃的种植获得了成功,左邻右舍当然要来效仿,弃则不藏私地指导农民们,根据不同的土地,不同的气候,选择不同的种子,有计划地进行播种,后来左邻右舍获得了收获,弃的名声就开始远播,不仅是十村八里的农民来学习种地,就是百里之外的农民也找上门来。弃就把大家聚集在一起,为他们开授农业课堂,辅导了一批又一批的农民学会了种地选择植物。在指导别人种地的同时,弃的大脑并没有停止,而是进一步研究农业丰收需要的自然条件。

应该说,弃的付出是巨大的,作为传播农业技术的大师,普惠了天下的民众,因此在民间拥有极高的威望,甚至一度超过了尧。但是尧是个心胸宽阔的君王,丝毫没有嫉妒之心,反而因为弃的功劳,把广阔的有邰土地赏赐给他,这就为弃的部族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最后弃成为周朝的始祖他的后代成就了周朝八百年基业,当然,这是后话。

舜在和契的交往中,对他在农业技术上的不断探索,不断追求出新的行为深感佩服,主动像他学习农业技术,弃自然是倾囊相授。看见舜虚心地学习农业技术,弃高兴,因为官做到舜这个位置,真心学习农业技术的人是绝无仅有的,由此他看出舜是个实干家,就产生了惺惺相惜的感觉。只是舜感觉弃更适合做个专业的,业务人才,务实是他的看家本领,做宰相实在是难为他了。尧给弃这个位置是表示对弃的看重,是对他的贡献进行嘉奖,但是舜的感觉是,弃担任这个职位是遭罪的,人事纠纷牵涉了很大的精力,舜认为功劳奖励可以换一种方式。不一定非要加官进爵。

舜虽然这样想,但是并没有对尧说出来,因为他觉得,尧可能有自己的考虑,弃的功劳也许太大,没有别的方式可以褒奖,只能让他做百官之首了,这毕竟是一种荣誉。

和弃不同的,另外一个契却不喜欢实实在在地做实业,他是个思想家,尤其是在教育方面,有独到的心得。在两个人的交往中,契更多地强调对国民的教育,也就是更多强调精神上的东西。在契看来,国家要稳定,社会要安定,民众生活要快乐,首先要让民众明白生活的重点是什么:读书识字,明白道理,才可能铸就强大的民族,只有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国家才会真正地强大,而要想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毫无疑问,普及教育是首位的。应该说,在远古时期有这样的思想的政治家是凤毛麟角的,后来孔子高度重视平民教育,就是受到了契的影响。

契的很多话对于舜来说是黄钟大吕,这是他从来没有认识到的高度,因为契让他知道了,民众应该怎么样去生活,绝对不单单是吃饱穿暖,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应该有更高的追求,有精神内核,这样民众的素质就会提高了。一个高素质的民族,不仅仅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也是国家内心强大的象征。这样的见识舜在过去听也没有听说过,哪里会去想过,因此舜非常欣赏契的远见卓识,这为他后来不错的执政奠定了精神基础。

至此舜不能不惊讶,为什么帝喾的几个儿子都如此卓绝出色,尧就不用说了,不仅仅有思想,还把自己的思想付诸了行动,而且取得了成功。弃和契同样有自己的独特技能,都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治国良才,如此多的高人出自一门,只能说明这个家族太优秀了,对比自己的家庭,舜只能唏嘘不已。

天降大任于斯,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皮肤,空乏其身,这是孟子对于大人物的成长,所必须经历的过程,进行的精准定位,后来的事实在证明,孟子的定位极其准确,不亏是儒学之中的二号人物。

舜出生在最差的小市民环境之中,是上天对他的考验。这个群体的显著特点是自私自利,鼠目寸光,做事情喜欢锱铢必较,把小利看的比天大,轻视德行,缺少对精神的追求,人生的目标及其简单,做人猥琐者多,高尚者少,因此在这个群体中厮混的平头百姓多数都胸无大志,浑浑噩噩地活着。舜却出污泥而不染,立志高雅,心胸宽阔,乐于助人,行多余言,用自身高洁的品行去影响周围的人,所以看起来独树一帜,不同凡俗。

正因为舜在思想上没有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的小市民,所以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越来越高大,失去了很多小市民的利益之后,换来了巨大名声,这是个无形的宝藏,有了这个宝藏,舜自然会脱颖而出,鹤立鸡群了。这为他脱离普通群体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因为舜只有脱离这个群体的思维,才可能进入另外阶层,如果不能够进入另外阶层,舜就是有再大的野心,也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舜的聪明就在于,用最小的利益,换取了大家的推崇,无数人开始免费地为舜做广告,使他最终为大家所熟知。

在那个没有科举考试进身的悲剧年代里,出身贫民的普通人,如果想改换门庭,进入豪门,其难度不亚于唐僧西天取经,因为他们要想走进官员贵族阶层,唯一的方式是被官员或者贵族举荐。问题是你混迹于贫民阶层里,官员或者贵族如何会知道你?就是想举荐你也无从下手,因此你首先要做到的,是你的名字被这些人熟知,你的品行引起他们的注意,这样一来,机会有了。自古以来在皇冠体育投注:的官员和贵族中,爱才之人从来不少,他们本身的高素质决定了一定爱国,愿意为朝廷承担责任,因此甘当伯乐的官员或者贵族肯定有,嫉贤妒能的小人当然也有,所以当你的名字进入他们的视野,一条腿就迈进了官场。皇冠体育投注:历史几千年来屹立不倒,就是每一个朝代统治朝廷的精英阶层都过于强大,因为有中华优秀文化的积淀和洗礼,这种优秀传统代代相袭,把做伯乐当做人生的最高荣耀,所以朝廷聚拢了很多栋梁,这才让中华民族无往而不胜。

舜之所以顺利地走进高官和贵族阶层,和他自身的修养有决定性的关系。生活在小市民圈子里的时候,舜就全然没有小市民的种种卑劣行径。从来不再物资上争风吃醋,更没有多数小市民的鼠目寸光,而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视国家的兴衰为己任,有着远大的志向,不做卑俗的事情,因此才能轻而易举的进入官员阶层。他后来虽然做了高官,并没有暴发户那种子系中山狼,得志就猖狂的不可一世和娇狂,照旧低调做人,谦虚谨慎,谦和待人,和任何官员交往都不带颐指气使,因此很多官员都觉得舜有能力,心地善良,品德优秀,这样一来,在这个群体中如鱼得水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历史证明,外儒内法的治国方略是从尧舜开始的,就是说,从尧舜开始,把道德例为官员考核的第一个标准,能力排在道德下面,这为中华文化的中规中矩打下了雄厚基础。就因为尧高度重视官员的内在修养,自己以身作则,因此朝廷上正气浓郁,这也为舜这样没有家庭背景的人,能够进入统治集团核心铺平了道路。

尧让舜参与政事,管理百官,接待宾客,处理邦交,舜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而且启用了素有贤名,而未被尧重用的“八元,”“八恺,”让“八元”管理土地,“八恺”管理教化,都收到了用人为贤的效果,更有一件事让尧震惊,随后感觉舜真有治国方略和政治才干。

在京城素有恶名的“四少,”因为尧顾念他们的祖先功绩,一直没有下手处置。一天舜接到民众举报,“四少”去郊外围猎,乘坐的马车随意践踏田地,毁坏了大量农田,对于农民来说,这当然不是小事,对于朝廷来说,这是很小的事情,过去是不会有人管的。但是舜出身贫寒,知道粮食对于农民意味着什么,也知道这种恶事不受制约,会在民众之间引起巨大愤恨。本来普通民众和贵族之间就有隔阂,加上这些为富不仁的恶少作恶多端,会加重这种隔阂,因此舜决定出手惩治。因为尧一直没有处置他们,这些人非常狂妄,公开叫板舜,觉得舜不敢把他们怎么样。当然,这也和舜一向对人温和,不像是铁腕官员有关系。

舜本来是想把他们关几天,杀杀他们的威风,给他们一个教训,然后放了他们,毕竟这也不是很大的事情。但是让舜没有想到的是,“四少”被关起来之后,城里的民众蜂拥而来,纷纷控诉“四少”的恶行,舜这才明白,“四少”的恶行已经触犯众怒,如果轻描淡写地处理他们,非但不能平息民愤,反而会惹恼众怒,大家会说朝廷在官官相护,舜只会做表面文章。如此一来,舜的形象就会在民众中大打折扣,不良的信息自然会传到尧的耳朵里,对他今后的仕途是相当不利的。

本来舜由贫民进入到朝廷的中枢,某些贵族和官员对尧就有意见,说尧这样做是坏了规矩,何况舜的父母兄弟还那么差劲,这样家庭出身的人,当个小官也就罢了,居然进入到朝廷中枢,这是对贵族的轻视。更多的保守派认为,舜的道德虽然不差,但是道德好也掩盖不了出身的卑微,这样的人是不配做尧的接班人的。尧有自己的亲儿子丹朱,丹朱虽然品行不佳,但是根红苗正,从祖宗之法来说,应该是王族的合法继承人,这个是规矩。天朝从黄帝开始,虽然并不一定选择自己儿子做大王,但是接班人一定是直系王族,哪有外人可以做大王的道理?如果不是尧的威望太高,力排众议,舜早就在这个位置做不下去了。

现在,一方面是保守势力的怀疑,不信任,一方面是民众的呼声,两头的压力都不小,处理不好这件事,会影响自己的前途。舜也感觉非常头疼,一时之间摆不平哪头重,哪头轻。无奈之下只好偷偷去找长春因子求援了。

长春因子看见很久没有出现的舜走了进来,再看见他的眉头紧锁,猜到舜遇到了麻烦事情,就把舜让到自己的禅房,泡上茶水温和地问:“有了大麻烦?”

“是的,我把四少抓起来了?”舜回答。

“哦,一个烫手的山芋。”长春因子回答说,他当然知道“四少”是什么人,有多大的背景。

“百姓不干了,纷纷要求严惩。”舜又说。

“果然有点麻烦。你随了百姓的心,就会得罪贵族。你不按百姓的要求去做,又会失去民意。”长春因子提问说。

“就是这样,所以我来请教道长该如何处理这件事。”舜回答说。

“你心理是怎么想的?”长春因子问。

“当然想满足百姓的意见,因为这几个人非常可恶,可是又怕大王不高兴。”舜没有隐瞒,表示了内心的焦虑。

“你认为尧会不高兴?”长春因子说着,眼里射出尖刻的目光。

舜看见这样的目光,心理跳动了,明白长春因子不同意自己的想法,但还是点点头答应了。

“未必。”随后长春因子用肯定的语气回答说。

“如果大王想处理他们,不会让他们活到今天了。”舜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同时怀疑地看了长春因子一眼。这个判断是关键点,如果弄错了,可能大祸临头,因此他才来找长春因子讨主意。

“你看见的是表面现象。尧自己没有处理他们,不代表尧反对别人代为处理。”长春因子一脸自信地说。

“这是什么道理?”舜没有明白长春因子的话,因此问。

“尧以仁政治国不假,但是不代表他能够容忍恶霸横行,只是他身处王家,有些事情做起来投鼠忌器,就内心而然,他是很希望有人替他出手除掉这些害群之马的。因为凭他的聪明,知道一味的仁慈是对罪恶的纵勇,但是他又顾惜王家内部的情感。所以事情明摆着,他可以仁慈,但是不希望手下的官员都仁慈,那样会造成国家道德丧失,法纪败坏,所以说,有些事情他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手下的官员不可以,可惜的是,并没有人看破尧的心思,所以才让四少活到今天。”

舜听见长春因子的分析,顿时有了醍醐灌顶般的感觉,知道自己没有把尧看明白,感觉惭愧。自己天天伴随着尧,却读不懂尧,长春因子关闭在道观里,算得上是坐井观天,却把世界上的事情看的一清二楚,对于人性的理解如此地通透,真是个神人。

“按照道长分析的,我如果加重处理四少,非但不会惹恼大王,反而会让大王开心?”

“不错,事实就是这样。尧的志向就是让他统领的朝廷是个朗朗乾坤,哪里容的下牛鬼蛇神胡作非为?”长春因子大笑地说,随后还做了个手势。

舜开心地笑了,因为这是一把很难解开的锁,长春因子帮他打开了。自然分外开心

1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