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苗寨欢歌>第017章:我家是德梧营村,第一个发家致富的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017章:我家是德梧营村,第一个发家致富的

小说:苗寨欢歌 作者:雁嘶鸣 更新时间:2023/6/13 16:08:37

石大旺的妻子已有了身孕。石青平的妻子一个月前刚生了个儿子。前天刚满月,她也抱着孩子出来送行。

赵建霖他们与乡亲们依依惜别。每个乡亲的眼里都饱含着感激难舍的泪花。

“赵同志!赵同志!”石青平的母亲手里拿着一包东西,匆匆从后面挤到前面来。

“大娘,”赵建霖让李成给他把包提上车。他过来扶住石青平的母亲。

石大娘眼里全是泪水,打开手上的包袱,对赵建霖说:“这里有两双布鞋,我去年就给你做好一双,本来去年就想送给你的。

青平讲,你不会收。也叫我不要送,说是不能因为感谢你,让你犯错误。

我去年就没送,今年我又做了一双。我听青平讲,你们走了就不回来了。

我想,我还是把它送给你带回去。这两年来,你们都很是辛苦,让我们都过上了好日子。

你们就走了。大娘我,我真是舍不得。你们在我们这里,两年来不吃不拿。现在要走了,大娘就送你两双大娘做的布鞋。

要是这会让赵同志你犯错误,你就不要收,大娘不怪你。”石大娘是边落泪边讲这些话,泪水都到了她的嘴角。

对乡亲们对自己的这一片深情厚意,赵建霖收了布鞋:“大娘,我谢谢你。这布鞋我收下。这不会犯错误,这也不是错误。”

“哎,”石大娘笑着抹着泪水,“这就好,这就好。青平讲,明年我们家也要修个新房子,到时请你们一定回来喝杯喜酒。”

“好,我们一定回来喝杯喜酒。”赵建霖紧紧的拿住两双布鞋举起来与乡亲们辞别。

村民们全都流下了送别的泪水。

赵建霖两眼热泪,双手捧起布鞋对乡亲们说:“我们谢谢大家。这两年的成绩是我们大家一起干出来的。

希望以后,大家还保持这样发展的势头,跟党走,有什么事跟我讲,我在村群里面,我也是落落村的村民。”

“好。”大家一起鼓掌。

赵建霖深深的给乡们鞠躬。乡亲们还礼。

赵建霖含泪转身上车。赵建霖车里与乡亲们挥手告别。乡亲们也对他挥手。

有大叔大娘唱起了苗歌给赵建霖他们送行。

车走好远了,赵建霖还看到乡们在对他挥手。

“老赵,”李成泪痕的给了他一张纸巾。

赵建霖接过纸巾擦去泪水:“我们都深深地爱着,这片多情的土地!?”

赵建霖回来后,市党校学习三个月,调市扶贫办任主任。落落村他每年都有回去。这离他离开落落村驻村工作有七八年了。

落落村的队屋修了起来,展览室也建了起来,好多照片都是赵建霖提供的,特产店也建了起来。落落村与时俱进持续稳定地发展,经济与人口年年都在增长。

“我知道落落村。”何新宇停下记录,“网店看到阿公阿婆们的民间手工艺品,还有大米,水果蔬菜,乡村旅游都办的挺好。”

赵建霖问;“你到过吗?”

何新宇说:“没有,这几年读书忙。都是网上看到的。”

“那你现在我到这里报到,财政局的工作也暂停了。要不,利用这几天去看看。刚过完国庆,游客可能没那么多。”

“好,我回去收拾一下,明天就去。”何新宇想站起来,他觉得他可以走。

赵建霖说:“其实,你不去也可以,回去问问你爸,你爸是国、省、市、县、乡五级劳模,优秀基层村干部。你看你们德梧营村,发展的非常不错。”

“我爸?”何新宇怀疑。

“对呀,怎么?你不知道你爸的事迹?”

“知道,我家是德梧营村,第一个发家致富的,小时候他就当支书。现在还是支书。”

“哈哈哈。”赵建霖笑了起来。

“老赵。”何新宇不明白赵建霖为何笑。

“你不了解你爸,那我就给你讲讲。”

“好。”何新宇还真想知道父亲发家致富的历史。他又打开了笔记本。

赵建霖说:“你爸呀,当兵复员回来,没去民政局,安排的乡镇企业上班。而是要回家发家致富。那时的口号是发家致富。万元户就是一个标准。”

听赵建霖的讲述,何新宇才知道。父亲复员回来,没去安排的乡镇企业上班,而是留在家里发家致富。

大伯和姑姑都出去打工,回来过年时,父亲请劝大伯和姑姑留下来一起发家致富,父亲给大伯和姑姑开工资。

大伯和姑姑开始不愿意,因为去打工,一个月有三四百块钱,到家里务农种地,一年都难看到三四百块钱。

后来在父亲的劝说下,大伯和姑姑还是答应留下来一年。

这一年,父亲到政府领了免费柑橘苗栽,树苗小就套种姜,这姜种的面积大,这一季生姜收了一万多斤。老板来收四块多一斤。就这姜收入就是四万多块钱。

何家一举就成了德梧营村,何家庄万元户。父亲给大伯和姑姑各发了五千块工资。姜收了后又栽蒜。春节前全扯一半买,留下的一半,就买蒜标,蒜头。

这一年,加上家里其它的农副产品,比如猪,鸡,羊。何年今年一年就收入过了五万。

用卖姜的钱买了一台农用车,忙完农事,就一车一车拖水泥沙材料。第二年开春给大伯修房子娶了伯娘。

姑姑出嫁,送了德梧营村最好最多的嫁妆。三年后收了柑橘,修房子父亲母亲结婚。

德梧营村,何家庄何新宇家是最先有电视机,洗衣机的。

那时一到晚上,大家都到何家来看电视。

为方便大家都看上电视,天气好,何阿婆叫儿子把电视机搬到外面坪场。让大家一起看。

冬天,邻居们洗被子也拿到何家来用洗衣机洗。

后来在父亲的带动下,大家都不出去打工,留下来共同发家致富。

那时的何新宇上小学了。

就在前几年,新的脱贫发展模式公司加农户,别人都还在犹豫不决。父亲第一个同意公司加农户成立合作社。建大棚种植蔬菜。何新宇那时在上大学,觉得父亲很有魄力。

何新宇记录着问:“老赵,听您这样说,可我爸为什么不把岩寨和喜鹊营这两个村组给带富了?我爸五级劳模有些牵强吧。”

“唉,”赵建霖叹一口气,喝了一口茶,“这两个寨子。很气人,你爸也是气够了。”

“怎么讲?”父亲的工作何新宇可真不知道。

1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