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军事科幻>伍卒>第4章 束兵秣马练兵热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4章 束兵秣马练兵热

小说:伍卒 作者:少风 更新时间:2023/6/25 15:23:44

“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

——红西方军长征前整训军训词

今天是11纵机关学习的日子,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由读报员朗诵**治部办的随军油印小报。小报的内容丰富多彩,很有趣味和鼓励作用。

学了领导讲话、学了整训词,读报员见还有点时间,又读了一段报道《铁军中的四小虎》,报道中讲述了马云、雨点等人利用夜晚偷袭缴获重机枪、穿孔子山洞里钓鱼、死守椅子山、黑猫垭关键战斗时,小老虎发威,扭转战局的故事。

写这篇报道的是30军政治部的何芳泽干事,他文笔功底深厚,平时跟小老虎们又非常熟络,把个故事写得有血有肉、生动活泼,让听者身临其境。

11纵的司令听得如痴如醉,听完挠挠头,问政委陈铁“政委,这小老虎中的雨点,名字有点熟,是不是你常给我说的那个万县来的小道士?”

陈铁笑呵呵:“对!正是本人预订的警卫员柳雨点,看来长大了,纵队政治部派个干部,去23支队,跟吴焜和唐麻子说,要雨点来我这里上班。”

西方军骁勇善战、战斗力特别强的原因很多,悍将众多——雄狮成群,是一个重要原因,余云、熊发之类猛将,比比皆是。再往下,职务低一些的吴焜、王定成、陈五和等中下级军官中,更是猛将如云。

高级将领中,排名第一的,公推首选红西方军第一主力、30集团军军长余云!

余云的骁勇,跟他性格狂暴粗野,心胸狭窄煸急成正比。他的头上,作风霸道、“军阀主义”、“思想狭隘”,帽子不少。他身边的警卫员、通讯员,因完不成任务,或任务完成得不好,很多被他毒打住院过。即便是同级的高级干部,若与之意见分歧时,余云也是任意打骂。一次,部队行军在羊肠山路上,拐弯时马脚打滑,余云从马上摔了下来,他拔枪便把马夫打成重伤。

他重视军事而蔑视政工工作,主张“枪杆子第一”,动辄把部队中的政工干部骂得狗血淋头。

但正应了某些话:性格独特的人,必有特别的本领!这些猛将打仗,各有风格,性如烈火,快如狂飚,令对手防不胜防!余云更是名震神州,对阵的敌人指挥官一听到余云的名字,无不紧张万分,有时,甚至自度不敌,立即主动撤退,避而远之。

余云是从战士一步步成长起来当军长的,当军长后,还多次冲到前面,无数次担任敢死队长,多次负伤。

他的警卫排,实际是一个机枪突击排,上十挺的机枪,他走到哪,跟到哪,奇葩如斯。

吴焜刚回营部,尚未来得及跟唐元明交代结果,就见**治部的一个通讯员,飞马奔来:王茂云的黑天池游击队奉命编入3营。

吴焜咋舌:我的天,余军长办事,真是火急!

献计人唐元明自豪得不得了,脸膛上堆满了得意,恨不得到操场上得瑟一圈,不断地问:“吴焜娃,一盆饭,吾计如何?怎么样?怎么样?”

3营整编开始后,马丹被调到妇女独立团,担任了妇女团的连长,虽依依不舍,可组织上的调令,谁敢违?

军令如火,说走就要走,只是走时的马丹,用幽怨无比的眼神,狠盯了懵懵懂懂的那人几眼。

马珍也被分去妇女独立团当战士。

11纵队政治部来人,接走了柳雨点,给政委陈铁当警卫员。

支队长毛文春亲自来三营,接张纯德到支队部,给他当警卫员。

红军大学也派来了一个干部,接平江到红军大学,给伤员兼学员熊发当警卫员。

军部来人征求意见,要调马云,但他不愿离开3营,担任了警卫通讯排的班长,经他动员组织,又组织了一个新的小老虎班,成了3营一支重要的突击力量。

王茂云被支队部分配到杨革命的9连,当副连长。

整编后的3营,兵力恢复到500多人。一挺重机关枪,7挺轻机关枪。

整编完毕,各部队根据清江渡会议制定的《军事教育计划大纲》,掀起了新的练兵热潮。

这次练兵,大大提升了西方军的战力。几十年后,西方军总指挥余东作了详细的描述“这次练兵,在技术上,以射击,投弹为主要内容。射击训练,由过去的三角瞄准练习为主,改为着重对隐现目标和活动目标的瞄准练习。要求既能正确瞄定目标,又能缩短瞄准时间,竞赛标准提高到三秒钟活靶、二百米距离、三发子弹命中二十环以上。投弹训练,着重于持枪、背枪和冲锋条件下的投掷,竞赛及格标准要求每连人均达三十米。在战术上,以夜间战斗为主要训练内容。大纲规定,夜战训练共有十四个项目,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军事生活上对夜战环境的适应力。包括夜间紧急集合与着装,夜间视力、听力的锻炼,以及方位判定、静肃行进、夜行军和通过障碍物等。二是夜间战斗勤务的遂行。包括夜间侦察,警戒、和通信联络等。三是基本军事技能在夜战中的运用。包括夜间射击,投弹和劈刺等。四是夜战战术即夜间进攻和防御等。在训练中,各部队从严、从难要求,较普遍地掌握了以搭人梯(最高达七层,金字塔式的)或用长竿、铁勾、绳索攀登悬崖绝壁的技术,夜间动作一般地达到了迅速,敏捷、准确、无声息的地步。指战员们还结合实战经验,改进夜间联络方法,如用竹筒装火香,筒口朝后,除直接跟进的人员外,前方及两侧均不能发觉,用竹子做成“联络哨”,哨声高尖特异,枪炮声中亦清晰可辨。夜战这一套,打仗最管用。川军吃尽了苦头,把红军叫做“天兵”,平时在住地几十里外都派人整夜打更,提防“天兵”降临。”

新的练兵开始了。

这是一次红西方军军史上有详细记载的训练,很全面,效果显著。

对吴焜、黑熊等老行伍来说,训练没什么两样,同样的训练科目,同样的管理内容。

跟过去不同的是,比赛更多了。西方军是很重视比赛的红军队伍,军中广泛开展比赛。**治部专门制定了《各军比赛条约》。

作战打仗时,比赛谁歼灭敌人多,缴获多,消耗子弹少。

行军时,比赛团结互助,吃苦耐劳,不掉队,不叫苦,不丢失一枪一弹;

训练中,开展射击、劈刺、投弹和夜摸等比赛;

此外,做群众工作、白军工作,搞宣传、捉俘虏、扩大红军,乃至平时集合站队、唱歌子等都要进行比赛,以树立标兵,促进你追我赶的群众运动。

这次训练,比赛更多,效果也好。比如挖工事比赛,比赛谁筑得快,筑得坚固,隐蔽,射界远,能发扬火力;要求在阵地前沿砍光杂草,设置木城,使敌人爬不上来,再往后修立射、跪射、卧射掩体:最后是集团工事,上面还有盖沟。每次工事挖好后,都要组织检查评比,互相观摩学习。通过开展比赛,工事越筑越好,

训练中,发了一套新军装,每个人的军装上,都被绣上了红军的领章,帽子上有五角星。这珍贵的军装,战士们百般爱惜,舍不得在训练时用,藏在背包里,只有在开会时拿出来穿一下,过后马上脱了包好。

吴焜不知道的是,在研究干部调整时,**治部有鉴于三营不同凡响的战功,拟提拔吴焜当支队长,余总和程益国极力赞成,可被贾恒剑一句话否定——吴焜同志对革命缺乏深刻的认识!

8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