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军事科幻>枭雄的天空>第203章 天下三分(三)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203章 天下三分(三)

小说:枭雄的天空 作者:东山麦客 更新时间:2023/9/15 16:38:30

段祺瑞安排吴光新、张敬尧率部在洞庭湖一带截击从前线撤防的吴佩孚。吴光新部驻扎在荆州,吴光新的部队刚刚有所行动,湖北督军王占元就命令已经升任旅长的悍将孙传芳沿江布防。吴光新无勇无谋,虽然坐拥六个旅的兵力,但是面对吴佩孚、孙传芳、王占元等人,行动迟缓,坐失战机。没有吴光新部配合,张敬尧在长沙附近目送吴佩孚率军从湖南进入湖北。张敬尧空有六万兵力,其实部队内部已经腐化不堪。他这支部队的腐化是从上到下的,从督军一路腐化到基层士兵。张敬尧作为督军一路捞大钱,底层部队的士兵就抢劫民财,这样的队伍还能用来打仗吗?张敬尧不仅不敢动吴佩孚,也不敢动后面接防的谭延闿,而是舍弃长沙,逃往岳州。不仅之后,赵恒惕带兵进入长沙,之后又收复岳州。

段祺瑞忍无可忍,对张敬尧撤职查办,任命吴光新主政湖南。吴光新是段祺瑞的妻弟(俗称“小舅子”),虽然没有什么能耐,但是却一直希望拥有自己的地盘,这是实力与野心严重不符的典型案例。这几年,他作为长江上游总司令兼四川查办使,在重庆被熊克武给缴了械,现在又被王占元收拾一顿,终于醒过神来,表示湖南的情况太过于复杂,自己搞不定湖南这块神奇的土地,坚决不上任。

吴光新、张敬尧同时避战,吴佩孚率兵得以顺利通过洞庭湖,抵达武汉。王占元害怕吴佩孚呆在湖北不动了,那可不得了。为了让吴佩孚无军费之忧,湖北督军王占元急拨六十万元给吴佩孚,希望他赶快去河南。对这位吴大爷,那可得好好供奉着,不敢有丝毫得罪。

时局迅速发展。八个省的代表在保定成立,包括直督曹锟、苏督李纯、赣督陈光远、鄂督王占元、奉督张作霖、吉督鲍贵卿、黑督孟恩远、豫督赵倜。同时,吴佩孚也派出了代表参加。

这其中,直、苏、赣、鄂是直系,黑、吉、奉是奉系,怎么会有一个河南呢?

豫督赵倜是北洋系,但不是安福系。赵倜的部队虽然也是北洋军,但却不是出自小站,而是出自毅军,属于北洋军中的杂牌军,战斗力比较弱。

赵倜知道自己的底子不厚,所以他一直很低调,在皖、直争斗中始终保持中立。但是,河南省作为中原大地的地理位置让他低调不了。吴佩孚向北撤防,很快就将进入河南。段祺瑞决定撤掉两面骑墙的豫督赵倜,改由吴光新出任,从而将吴佩孚的部队隔在南方。

赵倜一看要撤换自己,那不得拼命?他急忙派人携带二十万大洋去北京给段祺瑞及幕僚使钱。

赵倜钱是花了,事情没弄成。二十万大洋就这样打了水漂。在赵倜看来,皖系拿钱没办事,很没有职业道德。他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加入到反皖阵营当中。

段祺瑞不仅没有换掉赵倜,还给吴佩孚留下了话柄。针对这件事,吴佩孚再发通电。摘录几句,欣赏一下吴佩孚的电文:

夫疆吏非一家之私产,政权非一系之营业。全国之大,能否尽为一家所盘据?疆吏之多,能否尽为一党所居奇?兆民之众,能否尽为一人所鞭笞?

与此同时,他率兵加速进入河南,在军事上给赵倜以实际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借给吴光新一个胆子,他也没有胆量去做豫督。

八省反皖同盟成立之后,决定讨伐皖系。但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八省都是北洋势力,而皖系老大段祺瑞是大部分北洋将领,包括吴佩孚在内的老师,学生讨伐老师,好说不好听啊。这事该怎么解决呢?

吴佩孚熟读史书,他已经为此事想到了办法。学习历史有极大作用,因为历史上出现的问题,在后代通常会换一个马甲之后重新出现。为此,许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都是熟读历史的。

也就是说,对于这个难题,古人已经给解决了。在古代,当诸侯讨伐皇帝的时候,遇到过同样的困惑。以下犯上,不管是否正义,都违背了君臣伦理。所以,野心家们在造反的时候绞尽脑汁,想出了一句口号。有了这句口号,在皇权背景下,让以下犯上就有了理论依据。

这句口号不复杂,只有三个字,叫做“清君侧”。意思就是讨伐皇帝身边的人,而不是皇帝本人。不仅不是为了讨伐皇帝,而且是为了帮助皇帝清理深别的奸臣。当然,皇帝身边的人都被清理了,皇帝也就老实了,也可能有情况就是皇帝会突然失踪,或者不幸驾崩。然后,新君就会进行一番哭天喊地的表演……

“清君侧”是权臣造反的最好借口。汉景帝时发生“七王之乱”,吴王用这个口号对付他侄子汉景帝。明初朱棣也用这个口号来对付他侄子建文帝。

以前都是叔叔对付侄子。现在大家活学活用,用来对付自己的老师段祺瑞。

八省反皖联盟没有将矛头指向段祺瑞,而是将矛头指向了皖系的灵魂人物徐树铮。徐树铮一旦被清除掉,皖系自然就随之瓦解。

吴佩孚从河南长驱直入,进入到直隶地区。一场大战就在眼前。

吴佩孚的世界观是皇冠体育投注:传统儒家世界观。他最崇尚的人是岳飞、关羽、戚继光,最爱看的书是《周易》和《春秋》。

这时候,徐世昌作为大总*统已经坐不住了。徐世昌是被皖系选上台的,之后他又受到段祺瑞、徐树铮等人的强力压迫。这种压迫让他喘不过气来,所以他在内心中就逐渐产生了排斥皖系的心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曹锟等直系势力越来越激进,直皖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政治的精髓在于平衡,当双方互相牵制的时候,大总*统就有了决定权,长期浸淫官场的徐世昌非常清楚。在基本上无一兵可用的情况下,徐世昌要想做稳总*统,就要设法平衡好直皖势力。但是,当吴佩孚一路向北撤军的时候,徐世昌嗅到了很强烈的火药味。他不想直皖之间进行火拼,这不符合他自身的利益。

徐世昌急忙召见张作霖、李纯、曹锟进京调停,想要在大战爆发前控制住事态。有了陆建章的先例,李纯、曹锟干脆托故不来。直皖之间的矛盾与张作霖关系不是很大,他应召来到北京。这次他学乖了,就住在奉军驻北京司令部里,哪里他也不乱去,主要是怕皖系可能派出的刺客。

张作霖替曹锟、段祺瑞两面带话,同时也将双方的诉求带给徐世昌。曹锟的主张就是要求罢免徐树铮,段祺瑞的主张就是要求罢免吴佩孚。为此,双方都想罢免掉对方阵营第一干将,为此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同时双方都向徐世昌施压。徐树铮对于段祺瑞与吴佩孚对于曹锟,那是同样重要的,双方都想保住自己方势力,然后断对方手足。

徐世昌一碗水端平,先是罢免了徐树铮,然后罢免了吴佩孚。对此,直皖双方都不予承认。

张作霖的调停没有什么实质的效果,但他此行却有不菲的收获。说起收获,就是张作霖通过此行确认直皖双方的血战就在眼前,张作霖通过此次调停与段祺瑞、曹锟双方都建立了较为亲密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双方的信任,并成为双方争取的目标。直皖双方实力相当,张作霖站在那一边,那一边很可能就会获胜。从某种程度上说,张作霖才是此次大战的决定方。

张作霖乘坐专列从北京返回奉天,一路上他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奉系该如何从直皖大战中获利呢?张作霖回到奉天之后,立即召开高级别军事会议。

在奉系高层内部,对于是否参加直皖之间的大战的意见也不十分统一。张作霖的首席谋士王永江明确反对参战。张作霖反驳他说,不参战如何扩大地盘?王永江回答说,我们不必去通过参加内战扩大地盘,我们只要把东北建设好,日后必然有很多势力来投奔我们,那时候我们的地盘就会不扩自大。

有人强烈反对,就有人积极赞成。在此次会议上,有一个团长被张作霖要求破格参加。为什么他会有这么高的待遇?因为他曾经是张家大公子**在东北讲武堂的教官,也是**最信任的人。

他的名字叫郭松龄。这是一个改变了奉系发展历史的名字,是奉系从盛到衰的关键人物,在某种程度上他也改变了皇冠体育投注:近代历史的走向。

郭松龄是坚决的主战者,并表示他的团随时听张大帅的调遣,并要做出关主力团,要做此战的先锋军。张作霖很高兴,同意他做先锋,率领先遣部队进驻天津军粮城,并在此处设立了奉军司令部。

1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