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军事科幻>枭雄的天空>第135章 南北争锋(五)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135章 南北争锋(五)

小说:枭雄的天空 作者:东山麦客 更新时间:2023/6/15 10:31:57

武昌起义后,黎元洪的老同事、陆军第八镇统治张彪流亡去了皇冠体育直播:长崎。民国成立后,他虽然回国,但发誓忠于清室,不为民国政府效力。他来到天津,在寸土寸金的日租界买了五十亩地,建了一所美轮美奂的西式住宅,取名叫做“张园”。这所住宅在近代史上很出名,因为它跟众多名流联系在一起:黎元洪、孙文、宋庆龄、汪精卫、孙科、张作霖都是这里的座上宾。另外,废帝溥仪还曾经将这里作为自己的“行宫”。据说,溥仪、孙文在这里居住时,选择同一房间作为卧室,连床摆放的位置都相同。黎元洪当总*统时,曾多次从北京来到这里,请张彪出山相助,都被其婉言谢绝。尽管如此,黎元洪还是任命其为“建威将军”,以表彰他追随张之洞干洋务所做贡献。1927年,一生尽忠清室的张彪与世长辞,时年六十七岁。临终前,溥仪前来探望,君臣二人相顾无言,只是目光交织,久久凝望,直到最后一刻。张彪死后,年幼的溥仪挥泪不已,亲书“心如金石”的匾额,以表彰这位忠心的老臣。

有人进,有人退,都是形势所迫。只有一个人选择了主动离开,此人就是徐世昌。辛亥年间,正是徐世昌的运筹帷幄,让袁世凯坐上了大总*统的宝座。然而,民国初立,就在大家都盘算着如何分享胜利果实的时候,他却谢绝了袁世凯的盛情,主动离开北京,前往青岛避居。

徐世昌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候离开,也有他的深意。首先,他是清廷军机重臣,颇受爱新觉罗家族重用,隆裕太后甚至授他太子太保,把他当作最信任的那个人。然而,深知大清气数已尽的徐世昌,关键时刻没有站在清廷这边,反而将好兄弟袁世凯扶上大位。虽然在这过程中,他也曾拼尽全力,保全了幼帝溥仪和隆裕太后,但他内心深处仍然非常不安。在这当口,他如果在民国政府任要职,必会受到老臣们说他“窃国”的非议。像他这样爱惜自己声誉的士大夫,肯定不想在自己的圈子中落下这么一个名声。

其次,清廷退出历史舞台,标志着旧的秩序已经结束,但是新的秩序尚未建立。这时候如果茫然入局,一招走错,恐再难回头。而且,历史上诸多开国君王,几乎都有擅杀功臣的传统。坐上大位的袁世凯会不会也这样呢?倒不是这些开国君王多么嗜血,而是因为一旦坐上这个宝座,看谁都是威胁。虽然,他跟袁世凯曾经是铁杆兄弟,但是他很明白,一个人一旦成为雄视天下的王,眼里就再不会有“有福同享”这四个字。既然时局不清,倒不如先把自己从政治漩涡中摘出来,给天下人留一个“不贪恋权势”的交代,一面享受青岛温润的海风,一面观望时局再图进退。

徐世昌在功成名就之时离开,这让赵秉钧非常不解。在徐世昌离开京城之前,赵秉钧就专门过来请教:“现在天下已定,袁宫保将登上大位,高官大爵唾手可得,徐太保为什么要在此时离开?”徐世昌回答说:“你别看总*统、总*理似乎很风光,依我看只是徒有虚名而已。现在局势尚不稳,如果天下局势已定,不用说高官大爵,即便是做一个小小的知事,我也很满足。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如履薄冰才行啊!”徐世昌外号“水晶狐狸”,赵秉钧虽然工于权谋,但是与徐世昌比起来,政治智慧明显不足。赵秉钧如果能在此时跟随徐世昌全身而退,也不至于会把命搭进去。权谋不是智慧,权谋是设局,是制造陷阱,属于“术”,而不是“道”。善于权谋之术的人总是自我感觉良好,似乎能把握住别人的命运,殊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他身后有更大的陷阱在等着他。

作为“北洋大脑”,在徐世昌精心策划下,原本受到极端打压的北洋势力,在辛亥年间趁势而起,直冲巅峰而去。徐世昌隐居青岛之后,袁世凯每遇到重大问题,都派人向这位好兄弟请教意见,时人称他为“海滨丞相”。

“水晶狐狸”徐世昌不是唯一一个选择主动离开的人,“北洋之龙”王士珍也选择在此时离开。段祺瑞率领四十七名将士签署共和宣言,逼迫清帝退位,王士珍没有署名。在王士珍看来,采用逼宫这种激烈的手段有违臣子的本分。

王士珍心中清楚,清帝退位已是大势所趋,无论南方的孙文、黎元洪,还是北洋的袁世凯,都已容不得溥仪母子。接下来怎样对待这娘俩,在北洋内部是一个存在巨大争议的问题。有人认为直接杀了了事,有人则主张将其贬为庶民。从历史上来看,朝代更迭之时,能够以一介布衣终老的掌国者也是极少,更不用说还能获得继任者的厚待了。王士珍作为陆军大臣,北洋系的中坚力量,在北洋内部很有话语权。通过他的上下联络,为厚待溥仪母子做了不少卓有成效的工作。

王士珍虽然为隆裕母子争取了最大的利益,但他知道清帝退位已成定局,于是在退位诏书发出之前,他向隆裕太后递交了辞呈,请求辞去陆军大臣。隆裕太后将辞呈转给袁世凯,因为袁世凯是内阁总*理,这件事应该由他定夺。袁世凯再三挽留,王士珍说:“我是大清国的陆军大臣,武将中的最高职位,我绝不会在皇帝的退位诏书上署名。”袁世凯看到王士珍去意已绝,非常无奈地同意了他的辞呈。

纵观北洋历史,王士珍并不像段祺瑞、冯国璋那样风光,他的风头甚至比不过冯玉祥、吴佩孚、孙传芳这样的后起之秀,但是为什么都说他是“北洋之龙”呢?龙的特点是“能升能隐”,在大变局的背景下,能够拿捏住进退尺度的人才能称为人中龙凤。北洋诸雄在历史上书上基本都是声名狼藉,能做到毁誉参半的就没几个,但是关于徐世昌、王士珍这两位北洋要人的负面评价相对来说就要少很多。

对于名利,王士珍相对比较淡泊。在袁世凯被载沣赶回河南老家的时候,王士珍坚定地向朝廷递了辞职奏章。朝廷多次挽留,王士珍则一辞再辞。之后王士珍回到了老家闲居。在他看来,袁世凯受到了不公正待遇,自己这样做一是为了报答袁宫保的知遇之恩,二是可以从这场**中抽身。

这是王士珍第二次主动辞职。与其他政府要人不同,王士珍没有选择天津、青岛、上海这种有租借的繁华之都去隐居,而是直接回到了正定牛家庄的老家,去农村里过田园生活。徐世昌选择在青岛坐观天下,以图进退,王士珍则选择主动避让,他是铁了心要到老家养老,不想再涉足政坛。

当时的农村是个宗族社会模式,王家大族长听说陆军大臣王士珍要回村,对家族来说,这可是天大的事。于是,他就张罗着要办一个大型的欢迎会。王士珍绝对算得上家族里光宗耀祖的人物,这样好好宣传一下,族人脸上也有光彩。

天一亮,村外大道上鼓乐喧天。乡里、县里诸位官员以及各乡绅都来迎候王士珍,四下八村的乡亲们也都赶来牛家村,将大路挤得水泄不通,就为一睹陆军大臣的风采。这一伙人从上午忍饥挨饿等到下午,也没有等到王士珍。就在大家焦急等待的时候,族人来报告说王士珍已经到家了。族长并诸位官员、乡绅赶快来到王家,看到王士珍只带了一名随从,确实已经进家了。原来,王士珍嫌这种欢迎仪式太过隆重,就从村后的小路悄悄地溜进了家门。

族长不太高兴,因为为这个欢迎仪式他已经策划了多日,还请到了这么许多官员和乡绅前来,在他看来,王士珍太不给他面子。王士珍赶忙解释:“族长,都是我的错,但我本不是为了扫大家的兴。大家是不知道,没当官之前每个人都想当大官,当官之后才明白官场的险恶。别看我曾经是什么陆军大臣,明天可能连个乞丐都当不上。所以说,我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拜托大家千万莫张扬。”

王士珍有三不格言:仰不愧天,俯不愧地,抚不愧心。对他来说,逼迫皇帝退位这件事,严重背离他所受的儒家教育。在他看来,辛亥革命就是一场大范围的兵变,各地军人纷纷出手,将王朝推翻了,这有违“君君臣臣”的本分。这也是他不想再在新政府中供职的原因。王士珍是来自旧社会的士子,他有自己的敬畏之心,谦逊守节。如果用传统道德标准来检验,他几乎就是个完美的人。

《易经》有六十四卦,每卦又有六爻,这六爻之中有凶有吉。六十四卦中只有一卦六爻皆吉,这一卦就是“谦”卦。也可以说,能做到谦虚厚道的人,都不会有凶事。

王士珍回牛家庄之后,用当官时攒下的钱在村里见了一所大宅院,他同两位夫人在此着实过了两年恬淡的日子。

虽然辛亥革命时,大伙已经合力将溥仪娘俩赶下皇位,但是溥仪母子此时还住在紫禁城。因为隆裕太后有让位之功,大家不好再强行将人家赶出紫禁城,毕竟大家都是文明人嘛!所以,得寻一个新的办公地点作为总*统府才行。

几经论证之后,临时国会投票决定将总*统府选在中*海(前清时称“西苑”)。但是,中*海作为总*统府,却缺少一个朝南的正门。俗话说“衙门口朝南开”,作为全国最大的衙门,没有一个朝南的正门显得多不庄重,那怎么能行?于是,临时国会决定将中*海南部城墙挖开一个口,再建两面斜墙,与里面的宝月楼连成一体。这样,宝月楼摇身一变,成为中*海的南门,其名字也改为“新*华门”。“新*华门”三个大字是由前清翰林袁励准书写,正宗的官阁体,字体雄劲有力。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大总*统袁世凯搬进中*海办公。虽然,他不是紫禁城的主人,但是却是中*海第一任主人,也是中华民国的主事人!

就在进进退退之间,辛亥革命的大幕已经慢慢拉上。爱新觉罗的时代已成往事,一个极度混乱而又极度精彩的民国随之而来!所谓“极度精彩”指得是像我这样讲故事的人而言,特此说明。

1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