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119章 北方豪杰(六)小说:枭雄的天空 作者:东山麦客 更新时间:2023/5/29 11:43:26 这个计策不错。不能做山西之主,就去蒙古草原上称王! 阎锡山慎重考虑之后,采纳了梅景九的建议,舍弃太原城,率领大军径奔戈壁滩而来。虽然,比起北洋军来说,山西新军不够抗打,但是在绥远这块地方,阎锡山的部队是绝对老大,他们很快攻占了重镇包头、萨拉齐等重镇,大军直逼归绥(呼和浩特)。应该说,阎锡山的走西口之旅非常顺利。 阎锡山撤出之后,曹锟兵不血刃进入太原。对于这个局面,最高兴的人不是曹锟,而是袁世凯。山西一变,北方困局顿时缓解。在袁宫保看来,这曹老三可以啊,这个伙计忠诚可靠,以后一定要加以重用。 世人都说袁世凯的三大嫡系是龙、虎、豹,即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其实,这三人虽然很受袁世凯倚重,却都不是他最信任的那一个,最受袁世凯信任的战将其实是曹锟。为什么这样呢?这要从性格来分析。 在袁世凯看来,王士珍虽然带兵能力很突出,但是此人为人低调,对政治并不是特别热衷,所以在大家都拼命在大当家袁世凯面前表现的时候,他通常都会往后退。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比较佛系,遇事不是特别主动那一种人。简单来说,就是有能力,不主动,加官进爵似乎对他的诱惑力不是太大,比较起来,他更珍惜自己的名声,也更善于谋身。在北洋集团,袁世凯无疑是第一大*佬,王士珍则长期担任总*参议职位,相当于总*参谋长的角色。袁世凯被开缺,王士珍第一时间向朝廷上奏折,自请开缺回籍,不问政事,在正定过起了富家翁的生活。袁世凯出山,立刻将王士珍召唤到身边,襄办湖北军务,有王士珍对北洋军在总体上进行谋划,袁世凯绝对放心。待到袁世凯出任总*理,王士珍则摇身一变,成为陆军大臣(国防部长)。 段祺瑞是个刚猛有余的主,也勇于任事,但是他个性太突出,如果他感觉事情不应该这样做,即便是对于袁大帅的命令,他也经常推诿,袁世凯在他这里经常吃软钉子。另外,段祺瑞在北洋第三、四、六镇当过统领官,这三镇都是北洋军中的王牌部队。北洋六镇,除去第一镇为满人武装,剩下五镇中段祺瑞担任过三镇的统领管,也就是说他给大部分北洋将领做过首长。另外,段祺瑞长期担任随营学堂总办,后来还出任保定陆军军官学堂的总办,也就是说,他还是大部分北洋将领的老师。也不止北洋将领,白崇禧、蒋介石、叶挺等国民党将领,也都是保定陆军军官学堂的学生,也可以说是段的门生。段祺瑞身后还有徐树铮、靳云鹏这样的智囊团队,很快,其地位扶摇直上,在北洋将领里仅次于袁世凯。段祺瑞地位高了,袁世凯指使起来自然就不那么方便了。 论打仗,冯国璋是袁世凯手下第一战将。但是,袁世凯也搞不清楚冯国璋是效忠清廷呢,还是更效忠于他。而且,冯国璋的年龄比袁世凯还大一些,用起来自然不如用年轻人那样好指使。冯国璋一个月内连下汉口、汉阳,朝廷大喜,居然封了冯国璋一个二等男爵。在对汉人授予官爵的时候,清廷是一向非常吝啬的,然而在社稷倾覆的压力之下,清廷也开始大方起来了。 冯国璋是北洋军里面唯一一个爵爷,连大*佬袁世凯都没有爵位。想自己曾经是一名落魄的农家子弟,如今却受到这份封赏,冯国璋自然感恩戴德。冯国璋一时脑热,居然绕过袁世凯向隆裕太后请命,只要四百万两军饷,便可以独自收复武昌城。隆裕太后闻听大喜,立即发动满朝亲贵捐款,费了老大劲凑了两百多万两,派人送给冯国璋做军饷,并表示后续费用会陆续补齐。 与激昂兴奋的冯国璋不同,袁世凯则冷眼旁观。在袁世凯看来,这个老冯同志真是不懂政治,他如果前脚收拾完了黎元洪,朝廷肯定会卸磨杀驴收拾我袁世凯。黎元洪不能死,所以冯国璋必须撤走。隆裕太后的军饷刚到位,袁世凯一声令下,段祺瑞顶替冯国璋做了武昌前线的总指挥,冯国璋则被袁世凯调回京城,另有任用。 冯国璋非常不甘心就这样从前线撤回来,毕竟武昌城近在咫尺,那可是不世之功,到时候封公封伯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高官厚禄似乎唾手可得,偏偏这时候不让继续打了,冯国璋的这份郁闷之情可想而知。 袁世凯看在心里,他将爱将冯国璋叫到跟前,拍着他的肩膀进行了一番抚慰。袁世凯跟他说:“老冯你在汉口纵火,文武大臣都上奏折参劾你,要撤你的职,并要查办你,我也是顶着天大的干系把你从武昌前线扯下来,借以平息一下事态,我这是在保护你。现在对咱们来说,最大的威胁不是武昌城,而是北方。我此次出任总*理,没有你冯华甫陪伴左右可不行啊!你到京城还有更重要的任命:出任禁卫军总*统领官。别说统领管,禁卫军里面只有少数汉人出任最底层的普通步兵,军官里面一个汉人也没有。这份官职干系重大,对于信不过的人我可不能让他出任这份职位,我数来数去,咱北洋里面也只有你冯华甫合适啊!”禁卫军那可是皇帝最后的保障,一共一万两千人,都是从帝国挑选出来的满蒙精英。在清廷看来,汉人在政治上不可靠,信不过这些人。 禁卫军首长原来叫做九门提督,清末改称总*统领官。之所以让冯国璋出任“九门提督”,是因为冯国璋在满清贵族圈里面混得很开。这又是为何? 原来,袁世凯被载沣开缺回籍期间,冯国璋作为袁世凯的心腹,也被载沣调往京城,出任军咨使,被变相剥夺了军权。载沣发现,冯国璋这个人很有军事才华,可惜他是袁世凯的人,要是满蒙贵族子弟中也有这样的人才该多好啊!载沣灵机一动,下令建立了一所特殊的学校——陆军贵胄学堂,这所学堂的学生全是八旗子弟,由冯国璋任总办(校长)。载沣想用这种方式,利用冯国璋的军事才华,培养八旗高级军官,省得这帮小爷们天天架鹰放狗、不务正业。 载沣为自己这个天才创意沾沾自喜。他以身作则,到贵胄学堂参加培训,还领到了一张毕业证。现在,很多家长都花大钱让自己的孩子去上贵族学校,结果都上了“伪贵族学校”,因为已经没有贵族,哪来的贵族学校呢?载沣建立的这所陆军贵胄学堂是近代史上第一所贵族学校,真正的贵族学校,不可超越的那一种。 但是,这帮子弟们哪是学习军事的材料?总之,贵胄学堂连一个像样的学生也没培养出来,反倒是冯国璋利用贵胄学堂校长这个重要职位,成功打入了亲贵圈,并充分培养了人脉,成为满蒙贵族们最信任的汉人。 军咨府相当于现在的总***,载涛、毓朗亲任军咨正负大臣,军咨府下设五个厅:作战、情报、交通与通信、测量、海军。但是,载涛、毓朗也不是能对全国军事形势进行筹划的主,所以在军咨大臣下,又设正负军咨使两人,负责军事筹划,冯国璋就是正军咨使,载涛、毓朗则专注于当官。这样,大家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各司其职,互不干扰。 军咨府作为总***的前身,其成立是近代皇冠体育投注:军事的一个重要进步。当时军咨府已经设立专管管理情报、间谍的部门,这在之前可是从来没有过的,是历史性的转变。 冯国璋作为军咨使,对帝国军事进行了规划、设计,比如:突出军演与实战,没有战事的时候部队不能闲着,要不然等上了战场,就会不知所以,为此清廷组织了多轮秋操(军演),那可都是分南北两军进行实战。冯国璋还有一个设想,他认为皇冠体育投注:地域广大,部队太过分散,一旦发生战争,调兵会非常困难,因此他提出了“军区”的概念。虽然清廷很快覆灭,这个规划迟迟没有实行,但是在清末就能看到这一点,说明冯国璋是一名顶级的军事人才。 冯国璋深受满清亲贵信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张绍曾发动滦州兵谏,载沣迫于压力,宣布施行君主立宪政体,但是南方革命党人并不买帐,他们坚持**共和制,无论如何坚决不要皇帝。面对一片反对之声,以载沣为主的爱新觉罗子孙满眼失望,心里拔凉拔凉的。就在这时候,冯国璋雪中送炭,率领十五位高级将领发电要誓死捍卫君主立宪政体。“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在清廷看来,冯国璋绝对是忠臣,不仅连取汉口、汉阳,而且政治上又拥护君王,这不就是历代帝王梦寐以求的忠臣良将吗? 话说冯国璋接管了禁卫军,也就掌握了京畿防务大权。当时,禁卫军中军官大部是满人,小部分是蒙古人,他们都对汉官袁世凯非常仇视,朝野普遍认为他要做第二个曹孟德,很多人跃跃欲试想对袁宫保动手。冯国璋到来之后,彻底震住了场。想想一下,面对一位刚在前线打了大胜仗名声在外的高级将领,这帮从没有出过京城(更别说前线打仗了)的禁卫军将领们自然不敢嚣张。袁世凯用冯国璋摆平了这帮血气方刚的禁卫军,他决定腾出手来对清廷动手。 与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这北洋三杰比起来,曹锟显得很低调,非常不起眼,光芒完全被三位盖住。他有两个特点:一是忠,二是直。忠不是指忠于君王,而是完全忠于袁世凯,毫不保留那一种。再说另外一个特点“直”:对聪明人来说,容易出成绩的活大家都会抢着去干,脏活、累活一般都会选择回避。曹锟不是这样,对于大家不愿意干的脏活、累活,他都会爽快的揽下,没有丝毫不爽的表现。曹锟从来不会违背袁世凯的意愿,也从来没有“挑活”干。袁老大让干什么,他都会完全遵照领导的意思去做,哪怕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他也不会有丝毫迟疑。为此,很多人都不理解,还送他一个“曹三傻子”的外号,孰不知这是曹锟的大智慧——大智若愚。结果,曹锟成为了袁世凯最信任的那个人,超越了北洋三杰。 我们暂时放下这边的战事,将目光投向白山黑水之间,去看一下辛亥年间东北的猛人们。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