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87章 风雨飘摇(一)小说:枭雄的天空 作者:东山麦客 更新时间:2023/4/19 10:42:32 近代史上,孙文绝对是一位狠人。就算放在皇冠体育投注:三千年历史上,这样说也不为过。他本是一介布衣,无兵无权,却立志推翻一个王朝。从成立兴中会开始,他用全部精力周而复始地干这样的事情:筹款,起义,失败,再筹款,再起义,再失败…… 孙文为首的革命党人为了推翻满清,不仅发动了五十次暗杀,还发动了十次暴*动(学名叫起义),可谓是破坏力十足。这十次起义是:一、广东广州起义1895年10月26日;二、广东惠州起义1900年10月8日;三、广东潮州起义1907年5月22日;四、广东惠州起义1907年6月2日;五、广西钦州起义1907年9月1日;六、广西镇南关起义1907年12月2日;七、广西钦州起义1908年3月27日;八、云南河口起义1908年4月30日;九、广东广州起义1910年2月12日;十、广东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27日。 对一般人来说,可以容忍一次失败,两次失败,三次失败。之后通常就会选择放弃。能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长期坚持“造反”的人,当然不同于一般人的品格。孙文自己评价自己:“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愈挫愈勇,是成大事的一种性格,也是成为领袖的一种关键品格。 不仅自己要做到愈挫愈勇,还要不断激励自己的同志们。面对起义不断失败,面对前赴后继陨落的年轻生命,很多人都心灰意冷,但是孙文这样激励大家:“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其价值之重可知。” 对于孙文、黄兴等革命党人来说,每天的工作很简单:吃饭、睡觉、暴*动、失败,然后就是不断重复。 满清的统治却像是一面牢不可破的城墙,任革命党人反复冲击,那怕是撞得头破血流,城墙还在那里,没有丝毫移动。其实,在革命党人最颓废的时候,在最隐蔽的地下,满清这堵城墙的根基已经出现了裂痕,根基一动,必将摇摇欲坠。再坚固的城墙,也经不起革命党人来来回回不要命地折腾。 1911年,是革命党人士气最低落的一年。已经发动了多次起义,结果都以失败告终,看不到任何胜利的曙光。为此很多人心中非常迷茫。为了鼓舞士气,这年四月,同盟会倾全力发动了黄花岗起义。这次起义与之前的不同在于,没有启用江湖会党,一百三十余名敢死队员都是同盟会骨干,这些热血青年在黄兴的带领之下,占领并焚毁了两广总督府,总督张鸣岐狼狈逃走。后来,起义军与广东水师提督李淮派来的军队交火,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黄兴负伤逃亡香港。 此次起义,黄兴是总指挥,陈炯明、胡汉民等都参加了起义的组织工作。为了这次起义,同盟会精锐尽出,留下名字的同盟会会员有八十六人,其中七十二人的遗体被找到,安葬于广州黄花岗。那封委婉动人的《与妻书》就是同盟会员林觉民烈士在被俘虏之后挥泪写下的。 后来,孙文曾专门撰《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文》,写到:“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这些年轻的留学生,国人中的精英,用他们的鲜血提振着后来者的革命信心。 黄花岗起义虽然壮烈,却仍然以失败而告终。起义失败后,孙文避走皇冠体育投注:,黄兴则逃亡香港。东京同盟会总部也为之涣散。 十几次起义均无功而返,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在大家都唉声叹气的时候,同盟会中一位青年骨干总结了历次起义的教训,得出了一个结论:发动起义的地点不对。这位青年就是宋教仁。 虽然长期在国外生活,但是孙文是极有家乡情结的一个人。他总是梦想在两广起义,以点带面,造成天下相应的局面。但是,两广这个地方太过于偏僻,即便起义之时搞得轰轰烈烈,也很难让帝国有大震动,反而时间一久,起义之火很容易就让清廷给扑灭了。 宋教仁向孙文提出革命三策:下策是在两广等边地起事;中策是在长江流域起事;上策是北京、东北等地起事。孙文是个霸道总裁,他对宋教仁的建议颇为不以为然。 在同盟会内部,孙文与宋教仁之间的关系也非常一般,宋教仁认为孙文行事过于跋扈,孙文则记恨宋教仁公开支持章太炎、陶成章搞事情,弹劾自己。 宋教仁见孙文不接纳自己的建议,二话不说,扭头便背起行囊直接去了东北,他计划运作“马侠”起义。“马侠”是宋教仁给起的学名,其实就是关东胡子,张作霖、杜立三那一类人。 到了东北之后,宋教仁才发现自己那条上策根本不通。虽然这里的马匪多如牛毛,但普遍对“造反”没有一点热情,反而对抢家劫舍、争强斗狠、快意恩仇的事情非常用心。而且,自己和他们这些人语言也不通,自己那湖南话在这里跟外语差不多,基本没人听得懂。 看来“马侠”们是靠不住了,如果能运作京、津一带的北洋新军起事,岂不是更好?事实证明这基本上是痴人说梦。袁世凯创建的北洋新军基本不接受留学生,下层士兵普遍是憨直的农家子弟,军官大部分都是北洋内部的军事学校培养出来的。不管是下层士兵还是北洋军官普遍都对袁世凯忠心耿耿,你如果跟他们谈起义的事,他们会二话不说直接扭送你去见官。 上策不通,那就改走中策,于是宋教仁来到上海,同陈其美等人下了一招妙棋:成立了同盟会中部总部,地点就设在上海。同盟会中部总部成立后,奉东京同盟会为主体,继续用孙、黄等人的影响力联络长江中下游各个革命组织。 1910年,同盟会中部总部成立大会上,宋教仁总结了以往起义失败的经验,并提出了“三年工作计划”,要在宣统五年(1913年)大举起事。他自己也不会想到,幸福居然来得这么突然! 在同盟会中部总部的号召之下,各种革命小团体在长江流域遍地开花,其中以武汉的革命小团体最多。为什么武汉最多?因为张之洞主政多年,派出去的留学生最多。这帮年轻人思想非常不安份,又受到孙、黄等人革命思想的洗礼,年轻的脑袋里满是要暴*动要革命的思想。 振武学社是武汉最先成立的几个革命小团体之一。这是一个在当地新军中由下层军士、军官组成的革命团体。他们以学习文化的名义,秘密招募会员,计划着“造反”的事。这个组织发展很快,一年多的时间已经有了一千多会员,会员多是湖北新军中的基层士兵。振武学社为首的是杨王鹏、李六如,两人都是湖北新军中的连级军官。 天下没有不通风的墙。杨王鹏、李六如组织振武学社并意图谋反的事情,很快就被湖北新军的一名高级军官发现了。他就是杨王鹏、李六如的上司黎元洪,时任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 意图谋反这可是杀头的大罪。振武学社有一千多会员,如果往细里查便会人头滚滚,黎元洪很清楚这一点。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