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47章 千娇百媚(一)小说:枭雄的天空 作者:东山麦客 更新时间:2023/3/4 0:10:34 清末的权臣都是权斗的高手,从曾国藩到李鸿章,从李鸿章到袁世凯,都有这个特点。 虽然大家都在一个锅里吃饭,但是毕竟是分桌子吃的。像是李鸿章和翁同龢争斗多年,最后闹了一个两败俱伤的结局。 与李鸿章相比,在权斗方面袁世凯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袁世凯不像是李鸿章那样饱读诗书,没有“士大夫”的思想累赘。 他脑袋里也没有要做一个廉洁干部的思想包袱。 对袁世凯来说,拿钱摆平事情是代价最低的方式——能用钱买到的都是便宜货。为此,他不惜重金结交皇族亲贵和太后的近侍,庆亲王奕劻和大太监李莲英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了“自己人”。 当慈禧太后的花车经过天津当天,李莲英就收到了袁世凯十万两的银票。 荣禄去世以后,庆亲王奕劻成为了大清军机处的领班大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了表达心中无限的敬仰之情,袁世凯一次就送去二十万两银票以示庆贺,并包办了亲王府常年所有的接待宴饮事宜,所有这方面的开销都从直隶总督府走账。 庆亲王奕劻作为军机领班大臣,也可谓是粗通洋务,义和团要杀“一龙二虎”,“一龙”就是光绪帝,“二虎”其中一个就是李鸿章,另一个则有奕劻和荣禄互为替补。 由于奕劻和李鸿章议和有功,受到慈禧太后重用。其实,议和基本上是李鸿章在操作,但是议和之后李鸿章被累死,这份功劳就被算在了奕劻身上。 而且,李鸿章最后的奏折也向慈禧推荐了奕劻,毕竟议和期间两人是队友,合作很默契。所以说,奕劻也是受惠于李鸿章的“政治遗产”。 奕劻别的方面也还算可以,只有一个缺点:贪。 对袁世凯来说,钱是达到自己政治目的的手段;对奕劻来说则不然,钱是目的,所有一切的活动都要落实到钱上来。袁世凯很喜欢奕劻这样的领导。 就这样,大清第一督抚袁世凯和军机处首辅大臣奕劻两人成为了黄金搭档。他俩结合,外加一个大太监李莲英,那可真是打遍天下无敌手。 袁世凯拿银子说话,奕劻收银子办事。对于袁世凯的孝敬,奕劻也是知恩图报,凡是袁世凯保举的人一并通过,军机处每有大事,则“问诸于北洋”,不久便形成了“天下督抚半出北洋”的局面。 这一时期,袁世凯授意,奕劻保举上位的北洋派人物包括:徐世昌、杨士琦、梁士饴、赵秉钧、朱家宝、唐绍仪等。 虽然,袁世凯与庆王结为政治同盟,权倾天下,但是朝中还有一个他害怕的人。 军机大臣,清流领袖,瞿鸿禨。 与徐世昌一样,瞿鸿禨通过考取功名而任职翰林院。当时,翰林院有两种翰林:红翰林与黑翰林。 红翰林就是能够担任考官,去往各地为朝廷选拔人才的那一类,在科举时代这是一个巨大的荣誉,也绝对是一个肥差。 出任考官,首先可以捞点外快,外快可能多到自己都无法想象。《随园诗话》曾记录了一个穷翰林任考官前后的变化: 一穷翰林,任试差,遽买南妾一人,日日食鲜鱼活虾,瓦鸭火腿,绍兴酒,龙井茶。 通过出任考官,这个穷翰林不仅提升了生活水平,甚至还娶了一个南方的小妾,生活水平立马滋润无比。 通过出任考官,翰林们还可以拉拢点自己人。考生考中以后,就会将考官当成自己的“座师”,这是一种特殊的裙带关系,在官场中比“同乡”要好使得多。 黑翰林就是在翰林院老老实实呆着做学问,只有死工资的那一种。 现在的我们很难想象担任考官是怎样一种巨大的荣誉,文华殿大学士李鸿章曾经说自己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担任过考官。权倾天下的李中堂都把这当作了最大的遗憾,可见当时科举的影响力之大。 徐世昌是黑翰林,只有在科举取消前最后的那一次考试中,他被派出去担任了乡试的考官,也算圆了封建知识分子的那份梦。 瞿鸿禨则不同,他一直是红翰林,为朝廷去各地主持科举考试达到二十多年时间。主持科考这么久,按理说瞿鸿禨应该捞了不少油水,但实际情况是他仍然是一个穷翰林。他不仅自己不收礼,而且还严禁自己的手下对地方进行勒索。 这可不容易做到!就算是名满天下的曾国藩,在任考官期间,也收了六千两银子,还不包括其它实物馈赠。这都是曾国藩记录在日记里面的。 瞿鸿禨清正廉洁的官风为天下称颂,在慈禧“西狩”期间他也是护驾大臣,慈禧回銮之后受到了朝廷的重用,担任了军机大臣。 瞿鸿禨将奕劻和袁世凯作为了主要对手,虽然奕、袁二**倾天下,清流领袖瞿鸿禨也无丝毫畏惧。 两派剑拔弩张,朝堂之上是一片没有硝烟的战场。 朝堂之上,高手过招,开始都不用大*佬直接出手。率先出场的必然是马仔,大*佬要做的就是静观其变,如果情况不妙,大*佬就推得干干净净,以免惹火上身;如果情况跟想象的差不多,进展比较顺利,大*佬会在关键时刻祭出杀招,一招毙命。 瞿鸿禨率领的清流派率先出招,他打出了“**”的大旗,矛头直指庆亲王奕劻。奕劻此人确实贪腐成性,瞿鸿禨抓住的正是他的要害点——贪腐。 清流派利用自己的耳目,掌握了一个重要线索——奕劻在洋人银行存了一大笔钱,而且这笔钱中的一大部分来自北洋(袁世凯)。 于是,御史蒋士瑆上书弹劾奕劻,说他在外国银行存了六十万两白银,要知道那时候奕劻任军机首辅尚不足一年时间。 这下子可把庆亲王给吓坏了,他不知道自己存款的消息是怎样走漏的,但是此事一旦查实,他的乌纱帽保不住还是小事,弄不好来个抄家发配。 奕劻赶紧问计袁世凯,在这件事上他俩是一条线上的蚂蚱,查实了谁也没有好处。对于袁世凯来说,应付清流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很多朝廷大员都是栽倒在清流的笔下。 他赶忙召集群僚问计,这时候心腹杨士琦站出来说:“庆王在洋人银行存钱的事恐怕已经暴露,咱那庆王爷可是经不起查的。为今之计一定要银行封口,朝廷便会查无实据。” 袁世凯急令杨士琦运作此事。杨士琦也不负众望,对此种业务他已经驾轻就熟,很快就和银行达成一致,将此事给办妥妥的。 朝廷派员到洋人银行查办此事,银行便以用户隐私为由拒绝提供任何资料。清廷又得罪不起洋人,此事便搁在那里了。 因为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诋毁亲王就成了大罪。至此,这出**戏的剧情突然反转。 清流派没有想到洋人银行会公然拒绝朝廷的查验。想不到就要付出代价。这小小的疏忽让御史蒋士瑆遭到了罢黜,不得不灰头土脸的退出政治舞台。 在这次与清流派的交锋中,奕劻险胜,清流派则损兵折将。 但这只是两派权斗的序曲,一出更大的政潮正在酝酿之中。 这与一个花容月貌的女人有关——名伶杨翠喜。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