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军事科幻>枭雄的天空>第2章 世家子弟(二)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2章 世家子弟(二)

小说:枭雄的天空 作者:东山麦客 更新时间:2023/1/6 0:35:03

袁保庆,靠军功起家,朝廷二品大员。不管是在济南当知府的时候,还是在南京当盐运道的时候,都把袁世凯带在身边,对他极尽爱护之意。袁世凯的美好的童年生活,都与他的这位嗣父有关。

尽管袁保庆公务很繁忙,但仍然尽量抽出时间陪着年幼的袁世凯,济南的大明湖畔,南京的雨花台上都曾经留下了父子两人亲昵的身影。

父子俩在一起的时候,袁保庆会放下平时一脸严肃的官架子,把微笑常挂在脸上,跟他唠家常,跟他讲以前带兵打仗的事,聊自己身先士卒,斩杀捻军名将李如松的经过,也偶尔会跟他聊公务,聊为官的学问。

当袁世凯在外面闯祸的时候,袁保庆虽然也会严厉的批评这个冲动的儿子,但事后不久,袁保庆就又会将袁世凯叫到身边,用手轻轻地摩挲袁世凯的大脑袋,语重心长地跟这个年轻人讲道理。

然而这一切都只能存在于少年袁世凯的回忆中了。袁保庆,因为督建河堤,昼夜操劳,积劳成疾,病逝时只有四十八岁。袁世凯精明干练,不避辛劳的个性,基本上都是拜袁保庆所传授。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嗣父袁保庆的葬礼刚办完,袁世凯就接到了河南项城寄来的书信——生父袁保中病危!

袁保中一生没有袁保庆那么显赫,在袁世凯的印象中,他是个沉默寡言的男人。为了能给弟弟一家延续香火,同时也为了给袁世凯一个更好的前程,他把年幼的袁世凯过继给了自己的兄弟。这对一个做父亲的人来说,多少是一件残忍的事。

从此,袁世凯跟着袁保庆去济南、去南京,跟生父袁保中见面的时候很少。但是,在袁保中的心头却时常挂念着袁世凯,每逢有袁世凯的书信,他都异常高兴,第一时间拆开来,一字一句反复阅读。

袁世凯跪在生父的床前,眼前的这个男人,他的生父,脸色苍白的像白纸一样,虚弱的连抬起眼皮都需要用全部力气。

看到风尘仆仆赶来的袁世凯,油尽灯枯的父亲,晦暗的眼神略过一丝光亮,嘴唇动了一下,似乎有所嘱托,十四岁的袁世凯,连忙止住哽咽,将耳朵凑到父亲的嘴边,勉勉强强听到了几个字:以后……多……吃饭……

听闻此言,床前的少年顿时经泪满衣襟。

好好吃饭,这就是一个父亲临终前对儿子的最后嘱托!不是希望你能功成名就,光宗耀祖,只是希望你能继续在这个世界上健健康康,开开心心!

一年之中,自己生命中最为依靠的支柱,双双离世,少年的袁世凯感觉天像塌下来了一般。

在家里闲呆了两年以后,经过家庭会议,决定让袁世凯去北京跟着堂叔袁保恒生活。

此时,袁保恒官居刑部左侍郎,朝廷的高级干部。当时的袁世凯已经十六岁了,袁保恒开始带他处理一些公务,他惊奇的发现,这个孩子虽然读书一般,但是处理公务的能力却非常干练娴熟,天赋这东西真不是假的。

一次,袁保恒跟几个同僚闲谈,说起如今匪患四起,很多百姓因而丧命,大家不免唏嘘,却也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主意。

一直默不作声的袁世凯突然插言:以杀止杀,杀杀人者,杀即止矣。

这个少年的心已经如铁一般坚硬冰冷!

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的,不断面临新的痛苦才是生活的常态。

在袁世凯十八岁时,袁保恒受朝廷指派到河南赈灾,袁世凯也跟随前往。

由于积劳成疾,袁保恒死于任上,时年五十二岁。

不得已的情况下,袁世凯又回到了项城!

就这样,十八岁的袁世凯已经游历了济南、南京、北京三个大城市,而且身边的人物都是那时的顶级管理者,耳濡目染之间,自己不仅仅熟悉了官场的生态,也掌握了许多官场的生存智慧。

娴于公务,深于谋略,不经意之间,他在这方面,已经完全超越了同龄人。这为他以后成为晚清官场的顶级官僚打下了基础。

当你不断品尝生活苦涩的时候,也要相信,上天正以另外的形式,给你以补偿,只是你尚未意识到这一点。这就是生活!

袁保恒的死让袁家的男人们无比惊惧!

原来,袁家有一个魔咒——男人都活不过六十岁这个坎!

曾祖袁耀东死时不足四十岁;袁甲三死时五十七岁,却是他那一代人中活得最久的;袁保中活了五十一岁,袁保恒活了五十二岁,袁保庆则只活了四十八岁。

后来,这也成为导致袁世凯称帝的一个主要原因。然而,事实却是,正是因为称帝,导致内焦外困,加速了袁世凯的死亡,袁世凯的寿命最终被定格在了五十七岁。很多时候,相比于天意,人力是那样枉然!

袁保恒死后,袁家的男人们坐在一起,就寿命问题郑重讨论了一番。实在找不到比这更严肃的话题了!

讨论的结果令人无比沮丧。不过大家还是想到了一个办法:分家。各自成立自己的小家庭,不再受大家族规则的约束,或许还有希望打破这个魔咒。

这样,袁世凯因为已经成年,也分得了不少家产。独立门户,娶妻生子。后来一直想当太子的袁克定,就是那个时候出生的。

有钱有闲,袁世凯过起了富家翁的生活。

有钱人都得有所追求,一颗喜爱文学的心复活了!

分家以后,袁世凯又继续在项城生活。在此期间,袁世凯在家乡项城办了两个文社:丽泽山房和勿欺山房。经常召集一群文人在一起,以文会友,喝酒作诗。搞这个组织显然需要花费比较多的钱,袁世凯都一力承担了。

慷慨的人都容易交到朋友!

在一次聚会上,一个人的出现吸引了袁世凯的注意。这个人确实不同于那些附庸风雅之徒,从穿着上看,他无疑是青衣寒士,但神气豪爽,他话不多,但言谈举止,从容有度。

在外闯荡了多年的袁世凯非常惊讶——项城这个小县城,也会有这样出众的角色!他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这绝对是个非同一般的人物。

袁世凯一时有了强烈的冲动,迫切的想了解这个人。主动接触后,他才知道此人名徐世昌,祖籍天津,祖上来河南做官,自己也出生在河南这里,后来家道中落,便以秀才之身,做起了塾师(民办小学老师)。

袁世凯和徐世昌一见如故,互相引为知己,交往多了,也就熟悉了起来。徐世昌认为袁世凯也是豪爽大气,非久居人下之人!

袁世凯发现徐世昌的字写得特别好,诗词文章也很出众,便问徐世昌问什么不去参加科考,去考举人。

徐世昌面露难言之色,吱吱唔唔,但在袁世凯的追问之下,最终还是吐露了实情:父亲早丧,家道中落,自己全靠母亲拉扯大,自己一个塾师,收入不高,还要照顾兄弟姐妹,实在拿不出钱来去考举人了。

要知道,在古代,科举考试,不仅烧时间,还烧钱,贫家子弟确实是玩不起啊!

原来是因为钱的问题,这还不好办?

袁世凯直接表示自己要出钱,帮助他参加科举考试,而且出手就是两百两白银!要知道两百两对一个塾师来说,不吃不喝也得攒二十年。这个手笔,完全出乎了徐世昌的预料,也对这个小他四岁的袁世凯更加刮目相看。

暮春的一个夜晚,徐世昌和袁世凯,两个河南的年轻人,在酒馆里饮酒到深夜。两个人聊了很多,聊起了过去的经历,对国家前途的看法,也聊起了自己的梦想。酒酣之际,年轻人的豪气也涌上心头,难以克制。生逢乱世之中,两人都有一颗平定天下的心。

徐世昌说:希望日后能经世致用,匡扶社稷。

袁世凯则说:希望日后能手握十万雄兵,横行天下!

两个人越聊越投机,袁世凯提出了一个建议,希望两人结为异性兄弟,日后荣辱与共,两相扶持。这个提议让徐世昌非常惊讶,他没想到袁世凯这个贵族子弟,标准的公子哥,能够看得起他徐世昌,一个秀才塾师。

他徐世昌如此落魄,承蒙袁世凯帮助,自己又有什么不愿意的呢!就这样,择了一个吉日,两个年轻人对天焚香盟誓,生死与共,互不相负。袁世凯与徐世昌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两颗热血沸腾的心也贴在了一起。徐世昌大袁世凯四岁,便做了大哥。

这两个热血青年肯定不会想到,三十多年后,两个人会通力合作,扭转乾坤,在那个风云际会的辛亥年,结束了爱新觉罗氏两百六十八年的江山。

他们才是上天选择的人!

行笔至此,不得不佩服袁世凯的识人之术。

袁世凯出身贵族家庭,对结拜这种事看得很重。这与后来的蒋介石不同,蒋介石一共结拜过七十多次,那是他的政治手段、权谋之术。而张作霖一生,则认了四十多个干妈、干爹,把结拜这个事搞的很不严肃!

在徐世昌尚是塾师的情况下,袁能赠其两百金,并与其结拜,使其成为一生的挚友、谋臣,眼光是相当毒辣的!那时候他尚只有十六岁!

曾国荃曾经总结过,乱世中有大作为的人物,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爱才(人才)如命,挥金如土,杀人如麻。这三个条件,袁世凯全都具备,也正是凭借着这三点,袁世凯在晚清天下大乱时,站到了舞台中心,成为最为耀眼的那一个人物!

1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