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一百零六章 神秘批书人脂砚斋 原来是皇后之子小说:新话红楼 作者:张凯庆 更新时间:2022/11/27 16:16:49 作者:张凯庆 脂砚斋是《红楼梦》抄本的主要评点者。脂砚斋的批语在红学界称为“脂评”或“脂批”,有脂砚斋批语的抄本被称为“脂本”。但脂砚斋其人是谁,与《红楼梦》的作者是什么关系,迄今未形成一致看法。 脂砚斋在批语中自称和作者关系密切,深知作者著书底里,与作者有共通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并且熟知作者著书过程中采用的多种奇法妙法,经常不厌其烦地引导读者步步深入地发现线索,甚至还参与了《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了解红楼后事。可这个神秘人物却从来没有被世人知晓,不能不说是红学界一大怪现象。 笔者认为:脂砚斋是乌喇那拉氏皇后的儿子永璂,小说中透露出很多重要的线索。 第十八回,元妃省亲时,书中介绍: 元春与宝玉“虽系姐弟,其情状有如母子。”而“批书人领过此教,故批至此竟放声大哭,并说:“俺先姊仙逝太早,不然余何得为废人耶?”可见,书中这一段元春与宝玉的描述,作者和脂砚斋暗示元春和宝玉实际上是母子关系,隐写的是那拉皇后和儿子永璂的经历。那拉皇后被废后,永璂的确成了一个废人,昔日富丽堂皇、犹如皇太子般的生活一去不复返。所以,脂砚斋批书至此,禁不住放声大哭。一夜之间,皇后沦为**,一等皇子沦为“废人”,就如同从天堂坠入了地狱,其情其景可谓悲惨之至。脂砚斋将母亲称为“先姐”,是迎合书中的描述,同时也是为“讳知者”。 元春见到宝玉:携手拦揽于怀内,又抚其头颈,笑道:“比先竟长了好些……”一语未终,泪如雨下。足见元春对宝玉的“母子深情”。批书人目睹这一情节,当年母亲对自己的深爱之情立即浮现在眼前,刻骨铭心、历历在目,因此才会有“作书人将批书人哭坏了”的肺腑之言。 《红楼梦》中很多人物都有双重身份,在不同的场合,其身份亦不同,这就是一喉二歌、一手两书之妙法。元春是那拉皇后的化身之一,在元春省亲这一回里,元春和宝玉的身份已转变为母子关系,即那拉皇后和儿子永璂的关系。 永璂是乾隆的第十二皇子,被称为“十二爷”。《红楼梦》中的二爷有多少个?宝二爷贾宝玉,琏二爷贾琏,芸二爷贾芸,蔷二爷贾蔷,林二爷林之孝,傅二爷傅试,柳二爷柳湘莲,倪二爷醉金刚倪二,还有:贾政是“政二爷”,秦钟是“秦二爷“,赖二是“赖二爷”,甄宝玉是“甄二爷”,唤作“二爷”的共有十二人,正是“十二爷”。这就是《红楼梦》中众多二爷的又一奥秘。 第二十五回:宝玉来了,进门见了王夫人,不过规规矩矩说了几句,便命 人除去抹额,脱了袍服,拉了靴子,便一头滚在王夫人怀里。【甲戌侧批:余几几失声哭出。】王夫人便用手满身满脸摩挲抚弄他,【甲戌侧批:普天下幼年丧母者齐来一哭。】宝玉也搬着王夫人的脖子说长道短的。【甲戌侧批:慈母娇儿写尽矣。】 这一段描写出慈母娇儿的生动情景,“慈母娇儿写尽矣”,脂砚斋见此情景 “几几失声哭出。”又说:“普天下幼年丧母者齐来一哭”,此句足以证明,脂砚斋就是那个幼年丧母的娇儿。那拉皇后死时,永璂才十四岁,是真正的幼年丧母。当年皇后母亲在世时,永璂何尝不是这样在母亲身上撒娇,母亲也是那般“用手满身满脸摩挲抚弄他”,脂砚斋批书至此,触景伤情,失声痛哭,亦在情理之中。 第二十二回:薛宝钗过生日,王熙凤点了一出《刘二当衣》。【庚辰眉批: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今知者寥寥矣,不怨夫?】从脂批中看出,凤姐点戏时,脂砚斋就在旁边,而且还“执笔事”,意思是做记录。熙凤是小说中的人物,而脂砚斋是批书者,此批语将批书者和小说中的人物直接联系起来。可见,小说中的熙凤和脂砚斋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人。 王熙凤和薛宝钗都是那拉皇后,宝钗过生日实际上就是那拉皇后过生日。皇后千秋,宫中当然要庆祝一番。当时,永璂已经十几岁了,皇后母亲过生日,儿子永璂当然会在身边。母亲点了一出或几出戏,儿子做记录传给管事的太监,这事再自然不过了。而知道这一小事的没几个人,所以,脂批说“今知者寥寥矣,不怨夫?”这条批语肯定是脂砚斋即永璂批的,批注的时间应该是乾隆四十年之前。 第三回:袭人每每规谏宝玉,心中着实忧郁。【蒙侧批:我读至此,不觉放声大哭。】那拉皇后就是因为规劝乾隆而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永璂当然知道母亲落难的缘由,读至此处,肯定会想起母亲的遭遇,所以才“不觉放声大哭。” 第十三回:可卿对熙凤说“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甲戌侧批:此句令批书人哭死。】那拉皇后正是在“三春去后”才得以登上皇后宝座,正因为她坐上了本不该坐的位置,才导致她悲剧的命运。永璂对母亲的一生遭遇了如指掌,故此才会有“此句令批书人哭死。”的悲怆之语。 永璂是那拉皇后所生的三个子女中唯一一个长大**的皇子。永璂出生时,乾隆不仅在上谕中批复“又皇后已生皇子。一切顺适吉祥”,还为此写诗庆贺。 可见,乾隆此时的心情是非常高兴的,这也可以证明那拉皇后这一时期是极为得宠的。母亲得宠,儿子自然也召父亲喜爱。因此,永璂的童年是在父疼母爱的温暖的环境中度过的。 但是,随着那拉皇后的逐渐失宠,永璂也渐渐的失去了父爱,生活境况大不如前。随着年龄的增长,永璂也渐渐体会到父亲对母亲的冷落。那拉皇后死后,乾隆毫不动情,没有丝毫悲伤之状,继续在木兰围场游猎,只让永璂回宫料理母亲后事。可想当时永璂是什么心情? 永璂回宫料理母亲后事时,一定在母亲被囚的屋子里发现了母亲的遗书或她记述自己遭遇的手稿。永璂将母亲手稿秘密藏匿,日后交与文学水平极高的敦诚,此人就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 当时,永璂年幼,没有能力著书,但是,乾隆三十九年时《红楼梦》的主要章节已经完成,而此时永璂21岁,已经具备评书的能力。小说中描写的内容他太熟悉了,很多情节都是他的亲身经历,所以点评往往一语中的,切中要害。在批书过程中,小说中的描写,时时会勾起永璂痛苦地回忆,母亲一生的悲惨遭遇,自己沦为废人的惨痛现状,一幕幕的在眼前浮现,所以,批语中才会有“字字看来皆是血”,“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伤心笔,堕泪笔”,“今阅至此,放声一哭”,“我读至此,不觉放声大哭”,“一句一滴血之文”,“一字化一泪,一泪化一血珠”,“心血淋漓,酿成此数字”,“读此等文章能不堕泪”,“所谓此书真是哭成的”,“使人读之声哽哽而泪雨下”,“不必看完,见此二句即欲堕泪”,“语语见道,字字伤心,读此一段,几不知此身为何物矣”等等泪流之语。有些人觉得脂砚斋动不动就泪流满面,一些无关紧要之语也能让他泪湿衣襟。读书人没有批书人的经历,当然也不会有批书人的感觉,如果你站在永璂的角度去读小说,你就会体会到他的感受了。 永璂死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二十八日,当时,《红楼梦》尚未全部完稿,“书未成”永璂“泪尽而亡”,后面的抄阅再评,是畸笏叟——敦敏的事了。 《新话红楼》已经由皇冠体育投注:社会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已登陆喜马拉雅,本音物语播讲,欢迎收听。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