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一百零二章 《红楼梦》的真正作者是敦诚敦敏小说:新话红楼 作者:张凯庆 更新时间:2022/11/26 12:55:46 作者:张凯庆 《新话红楼》的观点是:“曹雪芹”就是敦诚、敦敏,他俩才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曹雪芹”是敦诚敦敏的笔名! 根据是: 1。小说的内容 《红楼梦》隐写的是乾隆皇帝与两位皇后的情史,揭露了乾隆的荒淫无耻和冷酷无情,痛骂乾隆和雍正,为那拉皇后鸣冤叫屈,甚至著书立传,这是多大的罪过?一旦事泄,罪当无赦,凌迟处死、诛灭九族是必然结果。 敦敏为什么要将敦诚诗中的纪年删除?敦诚《四松堂集》刻本里《挽曹雪芹》一诗的下面一首是《遣小婢病归永平山庄,未数月,闻已溘然淹逝,感而有作》,死者是敦诚的侍婢。给她写的挽诗都能入选,为至友曹雪芹写的挽诗反倒被删掉,其间什么原因?难道不值得深思吗?《挽曹雪芹》诗贴去“甲申”两字的纪年,难道仅仅是纪年不确吗? 笔者认为: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所谓悼雪芹的诗,包括1968年冬于张家湾城西曹家坟里挖出的所谓曹雪芹的墓碑都是敦诚敦敏伪造的。敦敏敦诚邀请曹雪芹聚会,雪芹之所以未能赴约,是因为根本就没有这个人,敦诚敦敏就是曹雪芹,他俩才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为避祸,敦诚敦敏不得不杜撰出一个“曹雪芹”,故意将“曹雪芹”之名明晃晃的写进小说的前言里,又在所谓的“悼雪芹”诗中故意将其和曹寅家联在一起,反正曹家已经被抄了,曹寅也死了,多一条罪名也无所谓。然后在书的批语中说“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再弄一块假墓碑,刻上“曹公讳霑墓”和“壬午”二字,和书中的时间相吻合;再然后,弄个不知名的死人和粗制滥造的墓碑一起,神不知鬼不觉的埋在曹家祖坟里,以瞒天过海。我想,要做到这一点,难度不会太大。著书人已死,评书人也魂归天外,想要追查都无从下手。这样一来,敦诚敦敏不就安全了吗? 2。敦诚有接触机密档案的绝佳条件 敦诚生于雍正十二年(1734),卒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卒年五十八岁(虚岁)。五岁入家塾,十一岁时进右翼宗学读书。二十二岁时在宗学考试中列为优等。二十四岁曾受父命在喜峰口管税务。两年后,随父亲返回北京闲居。二十七岁丁母忧。三十三岁补宗人府笔贴式,不久授太庙献爵。三十八岁时,其叔祖母辞世,哀痛之余,以病告退。 这里,需要高度重视的是宗人府这个机构。 宗人府是皇冠体育投注:古代管理皇室宗族的谱牒、爵禄、赏罚、祭祀等项事务,记录宗室罪责过失的机构。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按时撰写帝王谱系,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号,嗣袭爵位,生死时间,婚嫁,谥号安葬的事。凡是宗室的陈述请求,都由宗人府替他们向皇帝报告。 明清两代的皇室宗亲触犯国法,刑部衙门一般无权过问,由宗人府按皇室家法处置。宗人府一度成为连皇帝也要礼敬三分的超然机构。它的服务对象是特定的,那就是皇室家族。清代宗人府沿袭明制,设于顺治九年(1652)。长官改称宗令,由亲王或郡王内选充。宗令以下设左右宗正、左右宗人、府丞、堂主事等官职。 笔贴式:清官名。掌翻译满、汉章奏文字等事。有翻译笔帖式、缮本笔贴式、贴写笔帖式等名目,为满员进身之阶。 敦诚在乾隆三十一年时担任宗人府笔贴式,那时,正是乾隆清理那拉皇后所有档案资料的时间段。敦诚接触、处理的都是皇室宗亲的机密文档,对那拉皇后被废的情况和雍正、乾隆以及他的后妃、子女的情况了如指掌,完全有机会接触到永璂和其他皇子,以及宫中对那拉皇后情况非常熟悉的知情人;再加上他本身就是皇亲国戚和职业的便利,创作《红楼梦》有绝佳的条件。 3。敦诚有极高的文学水平 敦诚的著作有《四松堂集》、《鷦鹩庵笔麈》、《白香山琵琶行传奇》等。敦诚的《四松堂集》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大才子纪昀为《四松堂集》作序,序中称赞了其诗可以与唐宋诸大家相媲美,其文“逸致清言上追魏晋”,“范水模山”则亦可与郦道元柳子厚相类。“神思高迈,气韵自殊”,风格像公安派,而又摆脱了公安竟陵派的浅薄轻率之流弊。纪昀尤其赞赏敦诚“沈酣典籍,密咏恬吟,能立言以传于后世”,认为他的处世得到了老庄的精髓。 据此,敦诚具备创作《红楼梦》的能力。 4。敦诚有充足的时间 敦诚任宗人府笔贴式不久,即被授太庙献爵。 乾隆三十六年敦诚以其叔祖母辞世为由,以病告退,其目的就是为了有更充足的时间写作。当时《红楼梦》的部分章节已经成型,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一年初,小说的大部分书稿已完成。这时,脂砚斋开始抄录点评。 敦诚卒于乾隆五十六年,那时《红楼梦》已经全部完成,所谓“书未成,芹泪尽而逝”,完全是为了掩护敦诚。 笔者认为,敦诚是《红楼梦》的主要执笔者,敦敏也参与了小说的创作。蒙府本中有一个署名叫立松轩的,敦敏诗集文字中的敦诚住处叫“松轩”,“立松轩”就是从“松堂”、“松轩”演化而来的。“梅溪”则是棠村的变身,梅溪即批书者之一。蒙府本中除了“立松轩”这个署名者,还有很多无署名标题诗出现,语气绝非普通观者,所批之语是了解《红楼梦》写作详情的人,就是作者之一,即敦敏。 5。敦诚敦敏的家族 敦诚敦敏是努尔哈赤第十二子阿济格之五世孙,是皇亲国戚。阿济格的母亲阿巴亥是女真乌喇部首领满泰的女儿,布占泰的侄女。万历二十一年(1593),叶赫、乌喇等九部联合进攻建州,结果被努尔哈赤打得大败,九部皆元气大伤。努尔哈赤毫不费力地灭了哈达部。唇亡齿寒,哈达部的灭亡,更使布占泰心惊肉跳。他深知努尔哈赤雄心勃勃,早有吞并各部的野心,为保住乌喇,他决定将兄长满泰(此时已死)刚12岁的女儿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为妻。万历二十九年(1601)十一月,布占泰亲自送阿巴亥到建州,与努尔哈赤成婚。幼小的阿巴亥不仅丰姿貌美,而且颇有机变。成婚后,很快就获得了努尔哈赤的宠爱。两年后,大妃孟古姐姐叶赫那拉氏(皇太极之母,后来被追谥为孝慈高皇后)病逝,努尔哈赤马上立阿巴亥为大妃。努尔哈赤死后的第二天即八月十二日早晨,以皇太极为首的诸王传努尔哈赤遗诏,要大妃阿巴亥殉死。阿巴亥当时37岁,正值盛年,她的三个儿子:阿济格22岁已经成年、多尔衮只有15岁、多铎13岁。阿巴亥在被逼无奈、山穷水尽的情况下,自缢殉死(一说被用弓弦勒死)。当时情景之凄惨,着实使人神伤。阿济格和多尔衮被论罪后,两个家庭也被抄检,财产全部充公。多尔衮逝世后,阿巴亥以及多尔衮之妻的所有封典悉被追夺,神牌从太庙中撤出。虽然在127年后,乾隆帝为多尔衮恢复了名誉,但对其生母阿巴亥却一字未提,敦诚敦敏的家族也被恢复皇室宗亲,但仍处于受排斥的地位,由此可以判断敦诚对康熙、雍正和乾隆一族亦有诸多不满。 那拉氏家族的败落遭遇,敦敏、敦诚兄弟也曾经历过,自然是“旧日目睹亲闻”之事。小说中的晴雯因风流、狐媚的罪名被赶出大观园致死,敦诚、敦敏的远祖母阿巴亥就背过这样的罪名被赶出宫,被迫自缢也有这个因素。冤情累累,也因此而改变了整个多尔衮家族人的命运。“作者身历之现成文字”之批透出作者身份,又有欲盖弥彰之嫌。以旁观者的身份明确作者的身份,又加重作者亲身经历的砝码,以达到提示读者深入理解小说背后有隐含之目的。“想遭冷落之大族子弟见此虽事有各殊,然其情理似亦有点契于心者焉。”同是天涯沦落人,真是感同身受啊! 小说第一回: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蒙双行夹批:这是真像,非幻像也。该批:作者自己形容。】这一僧一道正是敦诚敦敏。 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甲戌侧批:岂敢岂敢。】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甲戌侧批:岂敢岂敢。】…… 敦诚敦敏二人虽“骨格不凡,丰神迥别”,但在昔日的皇后面前依然诚惶诚恐,连连称“岂敢岂敢”,敬畏之心,跃然纸上。但“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为了给那拉氏皇后立传,敦诚敦敏义无反顾,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拼尽全身之才华,历经十年之辛苦,写下一部千古名著,记录了那拉皇后和“当今圣上”乾隆皇帝一生的情史,可谓名垂青史! 不幸的是,后人却将如此伟大的一部著作解得乱七八糟,并将其著作权归于毫不沾边的曹寅家的后人“曹雪芹”的名下,殊不知,“曹雪芹”正是敦诚、敦敏也。悲乎! 《新话红楼》已经由皇冠体育投注:社会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已登陆喜马拉雅,本音物语播讲,欢迎收听。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