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北宋包公演义>第二十二回:刘知县枉断命案,包大人复审真凶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二十二回:刘知县枉断命案,包大人复审真凶

小说:北宋包公演义 作者:冷雪散人 更新时间:2022/5/6 21:38:52

话说包拯凑巧将去岁苏氏命案复审查实毕,方使之谢景得以平冤昭雪。而眼见已至景祐五年深秋,这日,包拯退至后堂坐定,并有新任县尉王泊,以及少侠艾虎、外郎任温、门子俞基陪伴于侧。随即,包拯特遣王县尉领了俞基,去取旧一年的要紧案卷前来查阅。待二人将案卷取至,交付包拯时,王泊却借机言道:

“此类案件纵有事要不明,上任刘知县必定已呈报州府及至朝廷,只待朝廷复核批文下达,大人依照执行即可,如今何以不辞辛苦,来劳此心神?”

对此,包拯感慨道:“王县尉此言差矣!拯作为一县官长,理当心系一方民众之苦楚,何言辛苦?——然就去岁苏氏命案,以致谢景受冤一例,就使拯进一步意识得,莫说官吏贪赃枉法,有意鱼肉百姓,但凡就审理案件不明世事,习惯于武断专横,亦将对一方民众造成何等灾难。”

诸人听罢,一时相视无语,王泊更见无地自容。由是,包拯吩咐艾虎、任温、俞基等各自去忙,唯有王泊随同包拯将些旧案卷细细查阅得半日不提。

至次日,想来本无要务,包拯欲取旧一年案卷前来继续查阅。然过不多时,忽闻得衙门前鼓声雷动,包拯携了任温、俞基诸人,即时唤起两班衙役升坐公堂。遂传唤击鼓者,只见来人六尺五六身材,三十二三年纪,虽面皮淡黄,但着装考究,却也显得一表人物。其携着一位穿戴妖娆,姿态轻盈,年龄二十余岁的女子,双双跪于堂下。

包拯见此,问道:“汝二人衙前击鼓,所为何事?”

那男子回道:“小民董顺,住居城东马站头,特来申诉三年前小民之妻柏氏被杀一案。”

包拯听得,辄问道:“三年前之命案,何以今日才至衙门来申诉?”

董顺回道:“小民数年前娶得城西茶肆柏家女为妻,因小民常出外买卖,则少有空闲居家。不想三年前,小民之妻柏氏遭人杀害。先前刘大人虽断以洛州玉翠峰大悲寺僧道隆偿命,然那日家中丢失金宝财帛略计四百余两,从此下落不明。今寻得丫鬟迎儿,据伊言知,三年前遭船艄孙宽拐卖,以至沦落扬州风月场中。且依照伊所述,促使小民甚疑,妻子命案当另有隐情,故此再度诉状,望大人查明真相。”

见此,包拯转而向那女子问道:“汝乃是丫鬟迎儿?”

那女子赶忙回道:“奴婢正是。”

包拯又道:“三年前柏氏命案,汝所知如何,当细细道来,不得隐瞒。”

迎儿随叙说道:“就三年前少夫人遇害一事,若非数日前有幸遇见少爷,奴婢尚不知情。——那船艄孙宽,乃是少夫人表兄,住居城西四十里处,打小与少夫人青梅竹马。至后来因孙家败落,柏家嫌恶孙宽家道消乏,故而姻缘未成。然少夫人在世时,少爷常出外买卖,或一个月一归,或两个月一归。且旧年间,董翁将家中空屋造起数间店房,招接四方往来客商。不想孙宽伺少爷出外经商,借故每日往来董家,与少夫人笑语,绝无疑忌,勾起两下情密,遂成欢娱,相聚如同夫妇。奴婢见此,曾多次进劝少夫人,少爷不常居家,应该回避这位表兄才是。一回,奴婢又借机提醒董翁夫妇,对于少夫人表兄孙宽,当断绝往来,或许董翁夫妇念及些亲戚情面,对奴婢之言皆不以为然。事后不久,少夫人受孙宽挑唆,一心将奴婢撵出。谁料,孙宽又实施毒计,束缚奴婢于木箱内,载至扬州,卖入风月场中。数日前,幸而相遇少爷,与之言及原委,方才将奴婢赎出。今得以面见老爷,望老爷追究孙宽拐卖之罪,并查明少夫人遇害真相。”

包拯听罢,思忖片刻,却转而向任温问道:“三年前柏氏命案,外郎可识得详情?”

任温回道:“在下对此案情不熟,但听闻三年前,有押司宋明协同刘知县侦办此案,务必知情。只是至次年秋,僧人道隆因柏氏命案问斩后,见宋明常有醉酒误事,刘知县故将其辞去,如今闲职家中。”

这时,包拯便向董顺、迎儿言道:“汝二人暂且退去,待本县将此案情调查了解后,改日予以定夺。”

遂宣布退下公堂,包拯又于后堂坐定,急忙遣人去传宋明来问。不久得宋明至,但见此人,年岁虽不甚长,脸上带着几分醉意,衣着的确有些不修边幅。任其草草见礼毕,包拯遽问道:

“汝乃是押司宋明?”

那宋明晃荡而立,懒懒的回道:“旧年押司,有劳大人惦记。”

包拯又问道:“三年前马站头柏氏命案,汝可有参与侦办?今柏氏之夫董顺疑有不明,携丫鬟迎儿再呈讼词,本县意欲复查此案,故传汝至此,请汝将三年前有关案情,今仔细告来。”

宋明听得此话,先是心神为之一振,瞪着醉眼将包拯端详一阵。而后,他定了定神,侃侃道:

“此案三年前经刘知县审理,本无异议。——那强人道隆,乃洛州玉翠峰大悲寺僧侣,据其言欲往普陀仙山朝圣,那日路过此地方抄化,天晚投宿一宵。因董翁平日好善之人,便开店房,铺好床席款待。正值隆冬时节,天寒欲雪,董翁夫妇也早早闭门歇下。不想将至天明,那道隆于屋外匆匆而回,至店中言及其出外登厕,见厕屋旁有女尸一具。董翁听闻,急忙起得床来,尾随道隆去看。只见枯草丛间,微露鲜血,然逝者并非外人,正是董翁儿媳,董顺之妻柏氏。紧接着董翁之妇其后而至,言及媳妇屋中四壁皆空,财帛一无所留。左邻右舍闻讯,当时已聚集得多人于侧,众人不由分说,就将道隆绳索缚起,一番乱拳殴打后,方由乡邻里保具状解入县衙。刘知县升堂问案,又经多方调查取证,认定此案悉道隆相约,引柏氏携财物同去,或许因一时口角,道隆竟而见财起意,便杀害柏氏,就计返至店中言见女尸,欲图趁乱携财物遁去。初时,其始终不肯招认,又经几遭根勘拷打后,那道隆直叹道:‘前生负此妇死债也!’就此一一招认。刘知县遂判道隆偿命,并将案卷移送州府,再呈报大理寺。至次年秋,得大理寺批复,已将其押赴市曹斩首矣。”

待宋明言罢,包拯略略思绪一回,仍问道:“僧人道隆是命案之日至董家店,或是已于董家店中投宿多日?”

宋明记忆片刻,然后道:“据董翁夫妇所讲,及其那日住店客人证实,道隆乃当日黄昏投宿董家店中,次日拂晓随之发生命案,可见道隆难辞其咎。”

包拯又问道:“汝等可曾勘察现场?对柏氏遇害时辰有无定论?再者,柏氏屋中丢失财物,是否遭人翻动迹象?”

宋明回道:“据仵作勘验,柏氏应遇害于那夜二更时分;且正是顾及那柏氏屋中无外人翻动痕迹,所以按刘知县推断,道隆势必与伊事前相约,本欲同去无疑。”

包拯再问道:“既然案情告破,道隆又已一一招认,董家所失财物理应追得下落,今董顺何以再起诉讼?”

宋明顿了顿,回道:“依常理应是如此,不想道隆口风严谨,至死不肯透露财物去向,使得失物至今下落不明。”

至此,包拯已无话可问,就遣了宋明退去。即又吩咐将三年前柏氏命案,有关案卷取来查阅,而见案情记录与宋明所述情景相差无几。

于是,包拯放下案卷思量:“董家店位于官道之侧,因而往来客商甚多,日获进益不菲;加上董顺常出外买卖,董家渐渐成一富户。然虽是柏氏颇有姿色,更兼有些风情,却每日事公姑甚为恭敬。可道隆乃异乡僧侣,与此地方相去千里之外,岂有一时到店能与妇人相通约期?如许看来,此案必有冤屈。——就今日掌握之罪证,回忆三年前此一切,更见孙宽颇具嫌疑矣。”

包拯将案卷查阅毕,因见天色已是傍晚时分,当日且各自散去不提。至次日一早,包拯就遣艾虎伙同数名捕快,以拐卖罪前往缉拿孙宽,又暗中吩咐艾虎查抄其家什,若有可疑之物,一并查获来见。艾虎一行人领命而去,时值午后,才将孙宽押至,并于其家中柜底收缴得器皿、首饰一袱:内中有金瓶酒器一个,定窑杯二只,银钗数根,玉镯一对,锦被一条。包拯即差俞基往马站头,传董顺前来证认。不久,董顺至,一见物色,认得器皿果是家中物件,首饰亦确属妻生前所有。包拯又复卷对之,皆与三年前董家登载失物相符,故出自柏氏命案无疑。然孙宽仍抵赖,不肯招认。

面此,包拯怒道:“柏氏之夫经商在外,汝以淫心戏柏氏成奸,因利其财物遂致谋害,现有董家物件在此证验,何得强辩不招?”

最终,孙宽难以遮掩,只得一笔招成。

原来,孙宽伺董顺出外经商,就船艄之机,借与柏氏表兄妹之情,每日往来于董家店中,与柏氏笑语。——或许因柏氏本有些风情,更或许寂寞难耐,再加上孙宽原来与伊青梅竹马,从而旧情复燃,促成好事。

后来,孙宽有意与柏氏私约道:“兄与表妹情好非一日,然欢娱有限,思恋无奈。表妹不若收拾所有金银物件,随兄奔走他方,庶得永为夫妇。”

经柏氏许之,乃择十一月二十一日良辰,相约同去。是日柏氏收拾房中所有,静候至二更时分,孙宽如约前来扣门,柏氏遂携财物与其同去。出得门外,不想天阴雨湿,路滑难行,柏氏苦不能走,故密告孙宽道:“路滑去不得,愿另约一宵。”

此时,孙宽却思忖:“万一迟留,倘若漏泄此事,岂不两空。”——又见伊所有物色颇富,便拔刀杀死柏氏于厕屋旁,夺取金宝财帛而去。

那日黄昏,则恰巧异乡僧人道隆投宿董家店中,比及次日拂晓,道隆出外登厕,意外撞上柏氏尸身。以是,道隆本出于善心,回至店中报说此事,不料反为此引祸上身。

包拯今将案情审问明白,自是判孙宽处斩偿命。然那僧人道隆,只因三年前刘知县断案不明,以至死于非命。

106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