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二百三十一回:历史再造宋嚷公·再演临阵书仁义小说:英雄三婿传 作者:安奇趣记 更新时间:2022/7/2 12:16:36 而童贯蔡攸此时所率领的十五万宋国禁军,所面临的就是燕京以胆小的天锡皇帝耶律淳为首的北辽,与还军队战斗力比较虚弱成分掺杂不一的北辽军队。这一仗应该打起来没有什么难度,纵观以上来看要比打方腊的起义军容易多了。 而耶律淳称帝后,非常得人心,耶律淳守燕京又很长时间,已深得人心,守燕京时号为燕王,又被称为辽国九大王,和覃湘大王。天锡皇帝耶律淳在燕京登基的时候,契丹与汉人百官,以及辽军上下与怨军上下都非常拥护他,也一度把辽国未来的希望都放在耶律淳身上。 耶律淳登基改天祚帝保大三年为建福元年,封郭药师的常败怨军为常胜军,以此来鼓励怨军的士气,希望改变提高郭药师怨军的战斗力。以此时来看,北辽的武力,虽然现在上下一片振奋,可是与现在女真金国的力量那也是无法伦比,又在南边受到童贯蔡攸率领的十五万宋军的严重威胁,总起来说,耶律淳也是临危受命,在女真金国与大宋国十五万禁军眼看兵临城下的夹缝里求生存,也是一件极不容易而十分困难的事。 大辽国天祚帝保大三年五月,宋军分两路兵进迫近燕京。种师道总领东路军宋军进至白沟河,辛兴宗总领西路军进至范村,并且上有童贯、蔡攸坐镇节制。 这次童贯不用说从一北伐开始就有了奇特的对辽作战方案。那就说数次听了赵良嗣狂论异想天开自相情愿所贯彻的所谓感化辽军,想法脑洞自然异想天开。心里总想着让自己率领的宋军十五万禁军,与金军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往善于把握人心玩弄权术的童贯,这次错误的被赵良嗣不着边际的话把心思弄反了,对契丹辽国的辽军采用了感化欲兵不血刃的策略。 这次再加上副(元)帅蔡攸对军事作战一窍不通,分明是他的老子蔡京想让儿子来跟着分一杯胜利之羹而来滥竽充数的。就是这样的一个蔡攸,却宋徽宗也能同意让他当一个出征的副(元)帅,再遇上童贯的作战想法,这不是拿着将士的性命开玩笑吗?至此又可见宋徽宗又是多么的糊涂,而蔡京又是多么的会为自己办事。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童贯自然肆无忌惮的胆子更大,自己愿意怎么做就怎么做,无需要多考虑,也不需要考虑贴不贴合实际。完全没有顾虑到副(元)帅会怎样怎么样,皇上又会怎样怎么样,而这次要独出心裁的运用赵良嗣以往所说的感化契丹辽军之法,便独出心裁的还没有等到与辽军交兵决战,就先下了一个独出心裁奇怪的要兵不血刃感化辽军的作战命令。 这是一个什么奇怪的命令?这就是又一个宋嚷公被赵良嗣和宋徽宗,在童贯这么一个独特个别异想天开的人身上又造出来了。 宋嚷公带兵打仗的故事都听说过吧?宋嚷公带兵打仗的故事马上就要在童贯身上上演了。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宋嚷公在与敌人打仗交战时,临阵大书仁义,不让自己的军队在阵上杀死老弱病残的敌人,要对敌人宽宏仁慈,能不开杀戒就不开杀戒,要以仁义感化敌兵。 那时宋嚷公的这种做法还有情可原,因为那必定是第一次有这么个人发明这样做,效果怎样还有待验证,而童贯可是第二个这样做的人了,难道他不知道宋嚷公验证的结果不怎么样吗?在那种情况下败的几乎让宋嚷公丧命,要不是宋嚷公以往对下属仁慈,他的属下将领拼命相救,宋嚷公那次就终止了自己的人生。 却这些童贯此时都没有考虑,这与大宋国历代皇帝精心的投机取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北宋从宋太祖赵匡胤趁后周老皇帝驾崩小皇帝年幼,而陈桥兵变夺取了江山建国以来,到宋太宗赵匡义趁着契丹辽国老皇帝驾崩小皇帝年幼,出兵伐辽收复燕云十六州,被萧太后迎头痛击惨败,再到这次趁着契丹辽国内乱外患被女真金国打的难以招架,那一次不是乘人之危?如今让童贯这么一个看似精明的人这样去做糊涂的事,这就如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这不是明摆着要让童贯这么一个人,受到赵良嗣启发异想天开的拿着十五万宋军禁军将士的性命去开一个天大的玩笑吗?去不负责任的戏耍,去异想天开的白送吗? 于是,童贯就和宋嚷公一样,临阵也大书仁义二字,大言要以仁义感化辽兵。他认为现在契丹辽国快完了,只要他们宋军一感动辽军,就如他推荐的那个大贤赵良嗣之言辽军就投降了。于是他下令宋军不许杀死辽军一个兵一匹马,如果谁不执行命令,谁杀了辽兵违背军令影响了大局,就要军法从事斩杀谁的头,毫不客气,不管是谁决不姑息。 连对军事一窍不通的蔡攸看到这里都看不下去了,都终于忍不住不解的问:“童(大)帅,如果这样再如何能打仗呢?” 童贯道:“副帅有所不知,如今契丹辽国交战已久,契丹辽国人已被女真金国人打的十分仇恨女真金国人了,我们只要率领大军一施天恩,正与女真金人杀契丹辽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契丹辽人感到我们很仁义,又看到我们的大军很多,就会被吓倒,不战而自己就会失去战斗力,就会不敢与我们交战。这时,我们与他们施于仁义,不杀他们,他们感受到我们的仁义之后,见我们是仁义之师,自然就会临阵不战向我们投降。这样不是不战就让敌人降了吗?岂不是上策?这也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如此,如果我们想要契丹辽国的整个土地,岂不是更容易了吗?赵良嗣赵大人想到了,我如何会想不到呢?我比他想的还多,还充分,还深远。就如我们上次去打方腊吧,方腊都把我们当成了死敌,抓住我们不管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要处死挖肚破肠取心肝解恨,结果让我们的军队宁愿战死也不被俘获或者投降,而我们现在对辽军适得其反呢?在眼下辽国处境和辽军处境如此艰难几乎走投无路面前,自然是所得到的结果可想便知,只要聪明的人不难想象其结果会怎样。” 蔡攸装作聪明的恍然大悟,更不想着让童贯感到自己是个糊涂人,而瞬间钦佩道:“原来如此,有道理呀,童(大)帅,童大帅真不愧是当今的干才,用武力能够如此得心用手的顺顺当当灭了方腊反贼,如今又要左右开弓得心应手兵用不血刃收复辽军,收复契丹辽国,了不得,了不得,此举确实了不得。” 童贯高兴道:“要让契丹辽人投降之后能感到我们大宋国的天恩,都一齐不投降女真金国而投降我们大宋国,归顺我们大宋国,必须得这样做,你就看着我如何兵不血刃怎样收复燕云十六州和契丹辽人辽国和辽国的军队吧。” 蔡攸不住的频频点头,好象要让童贯感到自己聪明。 而燕京的守军北辽耶律淳这边,他们此时的想法又是怎样呢?耶律淳排萧干和耶律大石率领两支辽军抵御两路宋军,在这两员辽国大将的心里,和北辽军将士的心里,他们对宋军在这种十分危难的时候来落井下石,趁火打劫早已是十分痛恨了,满朝的文武大臣和守城的将士都早已同仇敌忾,满朝上下都主张与宋军决一死战,给宋军一个迎头痛击,军队的士气已经到了空前的高涨。这就与大宋童贯率领的两路宋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三军统帅下令让士兵与两军阵前别开杀戒,大讲仁义,让辽军赶快投降吧,我们是一家人。一个要决一死战杀尽宋军。尽管这两支军队上阵遭遇到一起,虽然人数相差悬殊,但结果会是怎样?想想不难知晓。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