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一百四十三章 免耕播种小说:再入轮回之生如夏花 作者:家在南极 更新时间:2022/3/26 11:55:15 天气晴朗,温度也稳定下来,每天平均气温都是二十五度以上,午后最高气温在三十三度,适合小麦成熟干燥! 今年的麦子虽说是第一年种植,那长势极佳,包家伦保守估产也在一千斤以上。不只是林场部分,就是四亩塘以西的旧窑场那边的改造田,也不会低于一千斤的单产。这对于周围村民来说,就是个奇迹,他们的土地里,就是最丰稔的年份,也没有超过六百斤的产量。 难怪七爷总是笑眯眯的,三句话后就要拿田地和庄稼说事儿。金老太在给重孙子缝制小衣服,也说今年是甲子年,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年成。 别人急着收麦子,包家伦不急,看了围沟外面的麦子,那长势和自己的相比就差远了,投入力度不足,种肥都不够,今年雨水这样好,能有六百斤的产量就不错了。 二叔吸取去年的经验,今年就没有育秧了,旱稻当做水稻管理,省事又简便,产量差不多,却少了许多麻烦。 包达容和包宏明已经把自家的麦子收回来了,其它人比如张小利周小林的也都收回去晒着。 刘小华王小林姚世全几个司机学徒跟这两台收割机跑,学习驾驶技术和怎么丈量土地。 麦子撒在晒场上晾晒,这边就旋地施肥,开沟打畦,等下午就开始移栽西瓜苗。 老鼻儿从吊桥上过来,问:“你们还不割麦吗?不割就给我先割吧!” 包家伦说:“别急!割起来很快!晒麦子费劲,长着也能晒干吧!再等等吧!就是天阴了,我也能给你抢回来。” 周老爹说:“收麦了多留点麦种,秋后把你们的好麦种给调换一些吧!我也种你们这种。” “行!等晒干了找容哥换吧!” 包达容说:“最低也是一斤三两换一斤哈!不然,谁愿意找这麻烦!” 老周就笑着说:“行!你们的麦子好些,一斤三两也比种子公司的便宜些。” 林场周围的麦子收获很紧张,包达容包宏明优先给几个本村工人家的收完,允许他们拉到四亩塘那边的晒场上晒。张小利不在家,包宏明也去给他家帮忙。高中化去了武汉,也不在家,也得去帮忙收割。 七爷看着林场外面热火朝天的场面,就着急起来,说麦熟一晌,可不能误了天时,下雨了就麻烦了。这么多麦子晾晒起来就费劲了。 包家伦就去地里看看,揉掉麦粒压碎,看水分和落黄度,觉得嘣牙的干度了,就对包达容几个说:“可以了,下午就回来收自家的麦子吧!” 丁玉盈家的那块地被征收走了,补偿了不到三万块钱,一家人都是失地农民,就不用去帮忙了。 丁三的儿子叫丁一,据王富梅说简单好写好认,连姓带名字就三笔,按姓氏笔画排名次时,还能靠前,只是看上去好像比丁三的辈分高一些。 她家是不用去了,阿绣家大表舅就急得团团转,自己肯定没办法,阿绣和二妹都在林场不回去,他也赶来帮忙,用行动催着表外甥快点过去。 阿绣也想去开履带式收割机,那机器转弯灵活,能原地调头,可表哥不让她去,说太脏,叫她和丁玉盈几个戴着口罩,往仓库里堆麦子,那仓库里面雾气腾腾的灰尘很大,几个人都弄得灰头灰脸的,黑色汗水直淌。 麦子在圆花灌浆期,需要打一遍杀菌剂,防止条锈病纹枯病,这个时期一直阴雨,打药时机有点错后,后期的麦叶上就带着一层黑锈灰,长在地里不太显眼,机器一折腾,就有很大的飞尘了。 仓库里的玉米早已腾空了,大部分运到饲料厂的仓库里,七爷的饲养室仓库里也码垛一间屋子的麻袋。街上的饲料门市部也零售玉米,给那些饲养户提供一些零售,据说卖得很好。 村民都是这样,粮食打下来,归拢一下就卖掉了,换上一笔钱,或者娶媳妇盖房子,或者是买机器之类,反正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到了需要粮食的时候,不是找亲友借,就是花高价去市场上买。 秋后的玉米是两毛四一斤,到了开春,青黄不接时,行情就涨到最低三毛一斤了,估计新玉米收获前,还会上涨一两分钱。家庭户迫不得已时买上一袋两袋到不觉得,也就是涨价了几分钱而已,总体上看,就上涨了百分之二十几了,这个差价就很可观了。 仓库里的稻谷也腾出去了,东街的工地上凭空来了一千多个工人,加上自己的工人吃饭,一天就是一千多斤大米,有九哥五哥安排协调,不用外卖,再有这么多稻谷也能吃得掉的。 不只是稻谷,七爷的青菜是派二叔送出去的,那辆三轮车一天送出去四趟,十几个伙房开伙,这点青菜根本不够吃。 初春时一直下雨温度底,街上的露天菜地就弄不出来菜,莴笋洋葱都泡烂在地里,菜价飞涨,七爷和二叔相应的延长了一段春节菜价,那西红柿黄瓜豆角之类的反季节蔬菜保持一块多、两块钱一斤,每天收入两千多块钱,足以赚回了温棚的投资。 另一项见效快的项目是豆制品,人造肉、豆腐和豆芽,三轮车一趟趟的送过去,人家伙房也是当场付款。 二叔还说人家香港老板就是干脆大方又有钱,他们哪里知道这对于包家伦来说,就是左手和右手的进出变现关系呢? 夏季林场没有其它作物,小麦连麻袋都不用装,大拖车倒车入库自卸,二婶几个就用胶锨向上堆。 王志峰来了,几个新手徒弟暂时不敢操作机器,拉麦子的拖车他们不能倒车入库,三辆拖车加上两台收割机,熟手司机不够用,包家伦只得赤膊上阵,操作履带机下地。 阿绣见老爹也来了,还嫌收割机有点慢,就叫二妹帮忙荷花嫂子做饭,自己去地里看看,然后就坐在包家伦身后,学习操作履带式收割机。 麦子长势好,稠密穗大麦草多,速度就走不快,大油门轰鸣,也只是二挡慢走,着急也不行。 下午割麦子可以干到半夜,早上就不行,露水太大,麦粒返潮,不能直接入库。 包家伦看看阿绣就笑,阿绣看看表哥也笑,两人不看镜子,都不知道自己的脸上很滑稽,那种黑灰泡了汗水,就像锅灶炉膛里钻出来的一样,眼睛周围比较潮湿,再用手背呼啦一下,那就和大熊猫一样,更搞笑了。 林场的麦子收了一天半,当然这个前半天就摸黑干到半夜露水上来,九哥说水分过大,得堆在晒场上晾晒,不能直接入库了才停止。 第二天九点多才开始,也是干到晚八点才结束。 包爸回来了,没有下地,晒场上的活儿很多,翻晒一下麦子,午后三点,九哥拿着水分测量仪插了几下,带人装包,往仓库里转运。他们是用麻袋砌墙,码垛很高,节约空间。 祝老爹看见他们轮式车给柳老鼻儿家收割去了,伦子说明早可以去你家,你先回去吧!就带着阿芳回家准备去了。 这次去了轮式收割机和两辆大拖车,计划把麦子直接拉回来。祝家没有地方放不说,早晚都是要转到林场来的。 大拖斗一车能装七八千斤,就得祝老爹老两口跟着去林场,大妹小妹都跟着去,灌麻袋过磅。她家的麦子也是按照林场的种肥量播种的,产量不比林场差。 但她家自己分的地里就差了许多,春季雨期太长,低洼处淹死一部分,那些麦子品质不好,上了许多肥料,产量也不会超过五百斤的,主要还是地势太洼。 这次去祝家庄,收割机没有给祝道成帮忙割麦。 包家伦和阿绣给老爹送去一万块钱,祝老爹拿给儿子后,那家伙房子刚盖了一层,上面还没有盖起来,立刻去买了台三轮手扶拖拉机,还很争气的买了台割晒机,就是把麦子割倒,摊在地里晒干的专用机器,然后再拉回麦场碾场打场。 包家伦没去祝家庄,派了王志峰包达容九哥包宏明李文超几个人,还有个新入伙的小伙伴,学习很快,操作也很麻溜,他就是自己的以前的小弟周小林。 今天还要给姚世全家帮忙收割,不管他以后是不是愿意加盟自己的团队,这个也不是免费的。再说了,他家有自己的晒场,就他那麦子长势,也费不了多大工夫,割掉卸粮就成了。 二妹阿芳和三妹阿凤就得跟车回来,她家麦子倒在晒场上,要慢慢装包过称,她们不来干活儿谁干? 林场今年的种植计划还是玉米为主,却不是深犁翻耕的模式,而是直接在麦茬地里播种。 别说七爷和二叔不同意了,就连包爸这样的二把刀假农民,也说从没听说过这种方法。 包家伦说:“试试不就知道了?土壤墒情本来就不好,你再翻腾一下,短期内不下雨的话,出苗不全别怨我!” 在他坚持下,七爷放弃了自己的原则,气得胡子一翘一翘的去摆弄菜地去了。 四五拖拉机拉着改装的专用精播机,由刘小华和王小林跟着机器,地头添加种肥,就在麦茬地里胡乱跑起来。 麦茬地里有一溜溜的麦草,麦子长势好,麦草就很厚实,播种机的铁铧就避开草堆,把种肥埋进麦茬下面,播种完后,还不用打封闭除草剂。 人家种玉米,都是翻耕之后,有播种机的用机器播种,没有机器的,就用牛拉着一张犁子在虚土上冲沟,一家老小都上场,在沟里丢下种子,然后耙平地面,这样也很均匀,但一个是随意性很大,两粒种子的距离不能保证,人已经很累了,不想再弯腰移动种粒。还有就是深浅不一,不能保证出苗齐备。 包家伦用肥料比较狠,都是按照后世的种植模式,一亩地就是一袋子五十公斤复合肥,在加三十斤尿素,玉米是个大肚子汉,早期苗壮,后期就好管理些。 他还准备把地块中间的几行梨树挖掉的,三夏季节抢收抢种太紧张,比如种豆子,相差两个小时的豆子出苗长势就不一样。 看来只能等秋后再挖掉了,那个间隔时间比较宽敞充裕一些。 玉米行距大,包家伦使用的是后世的稀植高产品种,他今年去农技公司采购良种,就没买太多的杂交玉米种。 四十五马力的机器,免耕播种,只能拉一种两行播种机,两行玉米以外,还要播两行肥料,在收割机压过的麦茬地里行走,保持一定深度,也很吃力,地头转弯的地方,机器还会冒黑烟。 不过这个播种速度也很快,王小林和刘小华都很麻溜,机器一到地头,立刻添上种子肥料,又不用跟着,就觉得机器耕种实在是方便啊!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