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推理>特立独行的华夏文明>全稿26第二章黄河之水天上来19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全稿26第二章黄河之水天上来19

小说:特立独行的华夏文明 作者:M春M 更新时间:2021/11/22 11:31:56

4)、四面八方九宫格局,静态的宇宙与变化的世界

宇宙就是世界

前面说河图洛书采用十进位制,显示完整性之意。

但是对人而言,静态(去掉时间维度)的事物才有可能被完整地观察。而现实是不断变化的。如果你在一刹那间不能完整地认识到世界,下一刹那世界就成为新的世界,需要我们重新去认识。

如果从四维的视角而言,时空一体化,时间维度从它可能的诞生到可能的灭亡之间的整个过程是一体的,变化或者说运动是一个不间断的整体。而人无论是个体还是生物族群的整体,都是有限性的存在,生老病死之间与宇宙而言,只是刹那芳华。我们怎么可能以有限存在观察到宇宙无限的整体呢?

因此在这个永恒变化的世界里,人的有限性决定了,完整性和整体是无法在实践中观察到的。所以,人类构建出的完整性就只能成为一种主观设定的理论形式存在,同时这个理论产物将始终只能在理论、意识领域层面进行活动。这种完整性的理论追求在西方哲学里有很多名字:存在!本体!形而上学!绝对理念!逻各斯中心主义!上帝!终极存在!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共相!统一性原理!等等。在华夏文明这里,就是河图!

人在这个永恒流变的世界里存在,追求实践有利于自我群体(善),以达成让人幸福的生活在这个世界的目的,这是所有人类的共同愿望。为了达成这个愿望,就要实践的结果形成达成这个目的的明确的指向性(成功达成愿望)。因此需要找到一个能让实践极大成功的立基点、方法、原理、理论、模型。而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正确认识这个流变世界,了解它存在样式和规律并掌握它,从而能指导我们的实践能始终指向成功。这就是我们人类。无论东西方什么文明,都追寻对宇宙完整性认识的根本缘由。

但是对比东西方早期对这个完整性追寻过程中,各自总结出的认识成果。就能发现一些巨大的非常有意思的差异,此处笔者谈论两条最重要的:

(1)、东西方理论表现形式的巨大差异

?几乎除了华夏文明早期理论成果(河图洛书继而发展出的八卦),其他文明基本都是用文字论述形式来阐述他们的本体论观点。只有华夏文明一开始就用了象数结合的形式来理论化描述世界的完整性。

当然我们有理由认为,华夏文明这种表现方式,是当时构建河图洛书甚至八卦的伟大先民,其思想认识的发展深度广度大大超越文字构建的客观进度。在没有成熟文字作为理论的阐述工具的历史大背景下,使得理论建构者不得不用了象数结合的创造性的模式来表达观点。??

但是,事实就是事实,只有华夏文明一开始就用了非文字阐述的理论描述方法。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进行深度讨论,就能发现,这个差异性,对东西方文明日后各自发展,尤其是思想、哲学领域发展形成巨大影响。

老子道德经第一句非常有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语言的有限性,有什么办法去呈现宇宙的无限吗?就如一个摸着大象的盲人,即便他把大象完整摸一遍,就能认为他完整的了解了大象了吗?语言、文字,只要它一说出口,一写出来,它就因为字义、内容、概念的固化而呈现出一个静止、凝固的状态(静象)。但是世界是流变的,万事万物都在永恒流变中。在流变中是无法截取静象的。静象只存在人的意识之中。因此,语言只能构建出明确的概念(静象),所以它是无法准确阐释流变世界的“真象”的。

用语言构筑的对流变世界整体性认识的理论,都面临这一致命缺陷.因为语言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于是,在人类共同追寻‘最高原因的原理’、‘最高的支撑点’等的过程中,华夏文明从一开始,就很大程度避开了这个陷阱。直接用象数结合形式,用主观表达出的最大去主观形式来描述那个整体性的‘存在’。

象数结合兼顾了形象的固化与概念的流变(面对没有言语阐释的图像,理解只能在每个人的脑海中,没有转化为言语或语言形式存在。于是‘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就如盲人摸象,虽然每一个人对大象的理解都不同,但是这些不同的理解不都是某种“真象”吗!我们追寻真理不就是为了人类幸福吗?幸福难道不是每个人的幸福吗?每个人的幸福不都是幸福吗?难道我们要为了追求幸福而不承认每个人的幸福是幸福吗?象数结合,不是让人胡思乱想、胡编乱造构建幸福,而是用客观性的现象、数理模型来引导、规范每个人对此图的理解认识。这就如在大脑里构建出一个直观所得的“大象”,因此每个人对其理解的概念虽然都不相同,但是都是“真象”),形象固化得以乾以易知,概念流变(使每个人、每个事物)坤以简能。

但是西方文明一开始就进入了文字的陷阱中。尤其是西方传统哲学时期,哲学与自然、社会、思维混而为一,人们用文字同时表述着形而上和形而下,为什么你的论述观点就是形而上而不是形而下的东西呢?更麻烦的是,西方文明这时已经开始用字母文字了,就如之前对文字的讨论一样。准确的图像谁都无法指鹿为马,但是基于语音的字母文字,字义由造字者的命令确定,这个命令的内在逻辑包括“指鹿为马”这类隐藏在命令之下的作伪行为。字母文字,不仅仅呈现出语言概念的固化与世界流变本身的矛盾,又增加了造字者命令的字义事实本身是否恰当性对应事实的矛盾(能指所指的绝对分裂对立)。因为字母文字的字义本身就有更大概率可能是一个指鹿为马的结果。

所以当20世纪,西方自然科学、社会、思维三大领域脱离哲学的控制。当西方哲学家叹息,哲学只能四海为家的时候,西方哲学传统本体论所含有的内在问题就逐渐清晰起来。于是分析哲学对形而上学的彻底反动,就在于他们面对准确阐述本体与语言天然不能完成这个任务之间,选择了尊重了现实。他们转向了数理逻辑(是不是与象数结合有奇妙地相似呢!),转向了语言分析(认清语言的局限性,清除字母文字内在更多的主观命令导致的概念的伪)。

笔者可以略武断地说,西方本体论经过几千年折腾,其基本思路,已经来到了华夏河图洛书诞生的那个时候。他只不过用现代化的语言和知识内容来重新建构西方的河图洛书。他们现在还没有完成这个工作。

问题还不止如此!

?

(2)、静态的宇宙与变化的世界

??就如上面说的,西方现代哲学的语言转向,是因为当各个学科逐渐脱离传统哲学,语言就以更独立的状态暴露在人们面前,语言与本体的根本矛盾逐渐就展现出来了。但是西方哲学选择的解决方式(起码分析哲学)丢弃本体论是值得商榷的。因为丢弃本体论与曾经高举本体论的内在逻辑都是一样的。他们需要一个解释世界并以此改造世界的本体(终极性的理论)。当传统本体论不能解决理论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异时,他们选择放弃本体(放弃理论世界),这种放弃意味西方自古以来认为,理论世界和现实世界只需要一个终极的理论(本体)来包打天下的思路。他们否定传统本体论,是为了构筑另一个包打天下的新理论。作为理论研究,为什么只能有唯一的终极理论呢?承认语言的局限,就要放弃构建唯一终极理论的不切实际的妄想。整体的世界哪里还有基点、中心、极点?

或许他们可以参考下华夏文明,构建的以河图洛书为底本构建出的理论模型和实践模型的双结构理论模式。

?

??河图1至10完整的十进位数列构建出四面、五方结构,人在五方之中位静立不动 ,于是四面方显,此时河图为静象,数字从1到10,有对称完整循环之意。这就是西方所谓本体的那个终极存在(华夏传统也称为先天)。

但只要居中位之人视线一动,四面就变化为八方(视线向左偏,则原有左面一部进入前面,原有前面一部离开前面,转入右面,因此前面的具体范畴在变化的世界里是不断变化的),此为洛书变化之道(此处只是以比喻方式,说明理论模型的静态与实践模型的动态的差异与关联,而不是说河图以此模式转化为洛书),人居中而面八方,这就是人所在世界的现实样式,这就是九宫格局,而九宫格局就是八卦的基本象数结构。

人在世界中,如果世界是静止的,那么人的不动的视线为标准方向,宇宙呈现给人四面五方的样式(人居中而前后左右面)。但是当面对真实变化的世界,世界就呈现八方九宫的格局。

??因此我们看到,河图描述静态的理论世界,是可以做出对“完整”本身的阐述,因此河图用数是从1到10,呈现一个完整的循环,代表世界以一种完满的样式被描述出来,但是这种完整性仅仅是存在于主观理论之中,河图就是理论模型。

但是洛书描述的是变化的现实世界。一刹那间,人是不可能对世界进行完整的认识的,因此洛书只显示数字1到9,未显示10进位的完整。洛书没有形成一个完整十进位循环,不意味世界不是一个整体,而是人无法完整地认识世界,因为世界恒变。因此洛书实质应对流变世界的实践模型。

八卦取洛书八方九宫的格局,正是表明,以八卦为核心的《易》 “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改变这个世界”的明确目的。

河图洛书的内在关联性,与明确的不同性。显示,华夏先民在文明的最初,就分清了本体(理论 )与实践是两个不同范畴的东西,他们虽然有紧密的关联,但是有着明确的差异性(按照传统话语就是先天和后天的区别).既然八卦源于洛书实践模型,那么河图这个象数化的理论模型的存在意义是什么?下一节谈阴阳时再细说。这里大概做个结论:河图存在的意义,就是构建出华夏整体论世界观的基础理论模型。

河图在功效上类似西方现代哲学的任务,对各个学科的前提地进行讨论。也就是说河图是针对洛书这个直接指导实践的实践模型的前提的阐述(河出图洛出书,黄河为干,洛水是黄河的支流)。宽泛而言是指对整体论世界观的模型化描述(河图),并从这个整体的世界中构建出可以进行理论研究的基本研究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基本单元——用阴阳构建出的“基础结构”)。

?

-----------------------------

[46]《周礼.外史》

[47][48]《周易·系辞》

[49]《尚书.顾命》

[50][52]汉.孔安国传

[51]《尚书.洪范》

0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