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攻占永丰城>第十一章 部下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十一章 部下

小说:攻占永丰城 作者:易室居者 更新时间:2021/11/15 10:25:42

西北野战军几位负责人忙碌着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两位野司负责人来到警三旅驻地马湖街上,召集白水、蒲城。澄县地下党游击队负责人会议,听取支前工作汇报,检查布置支前准备工作情况。

三县管理支前工作的负责同志分别从筹集军粮,安排车辆牲口,担架队的人员数量等方面作了具体工作汇报。

听完汇报,两位首长对各县工作分别作了指示,安排好工作后,***一行多人从马湖出发,先到了富源、然后从富源去南坡,从南坡出发,去了澄城县,到那里检查支前工作去了。

赵副司令员与杨拯民一行四人,来到七团驻的驻地巡查。到了团部门口,他看见团部门口站在一个岗哨,他走到站岗的面前说:“小同志,今天团里谁值班?”岗哨望了一下他回答说:“刘参谋?”“团长呢?”“团长去了前沿阵地,察看地形去了。”听说团长不在,于是他与随行人员没有进团部,而是直接到基层了解情况,他们来到后勤处看伙食供应情况。

其他人到库房查看物资储存情况去了,赵寿山则一个人进了一个连队的伙房,他进门看到一个炊事员低头忙着捡菜。就招呼一声:“小同志,你忙着哩!”

炊事员只管埋头捡菜,有没有看是谁,嘴里嗯了一下。赵寿山再一看,几个人都忙着,也就挽起袖子,抱来柴禾,坐在灶火前,把柴禾往灶火一塞,点火烧起火来。那位捡菜的炊事员,看到他这么大年纪,抱柴禾烧火的熟练动作,亲切地问道:“老同志,你是刚解放来的。”

赵寿山听了,点了一下头,微微一笑道:“小同志,你怎么看出来我是刚解放的?”

“我在这里好久了,没有见过你。我看你年纪大,烧火动作熟练,估计着是才分来的吆。”

“你的看法还真准,我是去年投奔解放区的。”说罢呵呵大笑起来。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原来炊事员以为眼前的他是个才从国军那边解放过来的老火头军呢。年轻炊事员怎么会知道,眼前的火头军,实际上是一位叱咤在河北、山西、河南抗日前线,威震日寇的一代名将赵寿山将军。

在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抗日战争中,赵寿山将军率领三秦子弟,从保定打到娘子关,从娘子关打到晋东南,激战到中条山,最后战到河南。将军指挥的国民革命军三十八军,转战几千里,大小几十战。依靠人民,团结友军,采取了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把阵地战与运动战、游击战结合起来,从1938年到1940年粉碎日军11次大规模的进攻,屡创日寇。被誉为“中条山的铁柱子”,“七个半军”受到国人的称赞。

炊事员听了说:“去年来的?那怎么才分配到这里?”

“是的,今天才到这里。”他边做边与炊事员拉了起来,询问了解了基层工作实际情况。“小同志,我问你,食堂伙食怎么样,战士们能吃饱吗?”

“给你说呀,我们来到这里,地方政府把粮食提前准备好了,磨成面粉送来了。把储存的冬菜白菜呀,红白萝卜都拿出来,让我们吃好。群众的支前积极性可高啦。”

听了炊事员的话,赵寿山点了一下头说:“老百姓的支持,是我们取得战斗胜利的保障。”

一个随行参谋进来道:“报告副司令,地方负责人来了。”

赵寿山听了道:“好!知道了。”正在干活的几个人员听了“副司令”三个字,放下手中的活儿,一齐围了过来。大家纷纷道:“首长好!”

赵寿山对着大家说:“同志们好!”然后又说:“炊事班的同志们,你们辛苦了。你们一定把伙食做好,让战士们吃好,吃饱。他们吃好了,吃饱了,就有精神,就能打胜仗。大家说是不是?”

大家听了一齐说:“是的。”

他然后告辞说:“大家忙吧,我就不打扰了。”说罢,随参谋走出食堂。

与他谈话的炊事员伸了一下舌头自语道:“原来他是大名鼎鼎的赵副司令,怪不得他说是去年投解放区的。”

马湖游击队韦永昌与韦应文接到上级指示,说是野司一位负责人检查支前工作,急忙来到首长驻地汇报工作。二人一进门,一下子惊呆了,原来是多年不见的老军长,二人既激动又惊喜,激动地是见到了多年不见的老军长,惊喜的是能在这里碰到老首长。二人急忙朝前,双脚并拢,举起右手,行着标准的军人礼,高声道:“韦永昌、韦应文向赵军长报到!”

赵军长看着他俩,伸出双手,握住二人,久久不能放下,然后拍了一下身材魁梧,五大全粗的韦应文的肩膀,幽默地说:“韦排长,精神不减当年吆!”

韦应文应声道:“首长好记性,多谢首长!”原来,抗战期间,赵寿山担任三十八军军长,在山西河南一带抗战,韦永昌韦应文是他的部下。

在平陆战役中,中日双方打得难分难解,展开白刃格斗。格斗中,韦英文骁勇善战,奋不顾身,英勇杀敌,一连挑倒了两个敌人。一枚飞来的弹片射入了他的身体内部,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差,身上弹片无法取出来,这个弹片,伴随了他一生。那次战斗他作战勇敢,表现突出,受到上级嘉奖。战斗结束以后,调到营部任特务排长,排里的同志都称他韦排长。他常在军长赵寿山身边工作,时间长了,军长与他熟悉了,常常不叫名字,与其他人一样,亲切地称呼他“韦排长。”所以一见面,老军长直接称呼他“韦排长”。

接着问韦应文说:“听刘县长说游击队经常在你家里召开各种会议,研究讨论各种问题,你母亲、妻子、大女儿都成了你们开展工作的得力助手。她们给你们烧水做饭,站岗放哨。你还把你弟媳妇改嫁的二十三石麦子,拿出来为游击队购买了武器。有这回事吗?”

“报告首长,有这回事。”

“听说你母亲过生日遇到了麻烦?”

“是的,那天我回家呆了两个小时,连夜赶回白水。第二天清晨,敌人九十军就包围了我家,我母亲与侄女从偏门逃走了,才躲过了劫难。”

“你们家可不容易呀,成了革命家庭了。”

赵军长接着又问韦永昌:“永昌,你的身体恢复好了吗?”

“好了。”说罢,韦永昌眼前出现了一幕:

1942年,韦永昌随部队来到河南荥阳,在荥阳驻防期间,他患了疟疾,打起摆子,卧床不起,不省人事,直到呼吸微弱,摸不到脉搏,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大家以为他没气了,两个战友用担架抬着他往沟里走去。

路过路边一个小杂货店,抬担架的人累了,停下来歇息,坐在店里的店主人,看见有人停在门外,走了出来问:“你们抬的什么人?去那里?”担架的说:“去沟里掩埋。”主人说:“患的什么病。”“听说是疟疾,已经没气了。”“让我摸一下,看还有没有气。”说罢,只见他蹲下身子,伸出右手,四个指头并拢,微微弯曲,搭在永昌的手腕上,摸捻永昌的脉搏,只见他凝神屏息,过了几分钟,对抬担架的人说:“还能摸到脉搏的气相,可以试试治疗。我开几样药,灌下去,先看一下再说。”说罢,开了几样中药,在自己家的药橱里捏了几味中药,其中有黑糖,白醋等,顺便在他家熬了,让抬担架的给他灌药的时候,由于他不省人事,嘴不能张开,无法喝下去。

店主人看见了说:“还是让我来吧。”只见主人从桌子上拿了一张草纸,折了一个三角尖锥,然后左手拿着,把纸尖头对着永昌的嘴,用右手捏着一个瓷勺子,舀了点药水,倒在纸上,轻轻吹了口气,药水顺着纸口溜入他的口中。这样一次次吹着,慢慢地将半碗药灌进了他的口里。灌完以后,主人对抬担架的说:“把他抬到小店的床上。”两个抬担架的把他抬到床上。主人用被子盖在他身上,捂着让他睡。

主人的被子好长时间没有洗过,黑油黑油地都发光,睡了大约一个时辰,他身子轻轻动了一下。又过了一会儿,他眼睛微微的睁了一下。慢慢地他醒了过来。店主人再包了三副药,交给抬担架的,嘱咐回去继续喝,经过一段时间的服药,他奇迹般的活了过来。

所以军长提起了此事。

赵军长又问“凤英现在还好吗?”

听到军长的问话,韦永昌的思绪从回忆中回到现实,爽快地回答:“报告首长,她现在很好。”

“她现在做什么?”

“在家里劳动。”

“还有其他干事没有?”

“有呀!给游击队烧水,做饭,蒸馍,整理住房。有时候挎着竹笼,给住在远处的队员送饭,送馍。住在我家里的伤员,有病的由凤英做饭侍候照看,伤好病好以后,又把他们走上战场。”

“听说**副秘书长来蒲城检查工作的时候,专门到你家看望了风英,对她的工作进行了肯定,勉励她为革命多做贡献。”

韦永昌眼前出现了在河南帮助姓荆的农户家中收种的事情。

荆家有三个女儿,两个大的已经出嫁,家里只剩下三口人,老两口与三女儿三妞。夏收到了,按照上级安排,他来到荆家帮忙收麦子,到荆家以后,割麦子,运麦子,碾麦子。一连干了十几天。干活中与三妞建立了感情,在伙夫的说和下二人定了亲。

一个月后,经部队领导同意,他们二人举行了简单的结婚仪式,买了二斤水果糖,二斤落花生,两包香烟,请了三朋四友,热闹一番,就算结婚了。

那天赵军长检查工作,正好赶上了二人的婚礼,就参加了,并且讲了话,表示祝贺。赵军长走时,他们走在送别的路上。

军长问三妞你叫什么名字?媳妇说:“俺叫三妞。”

军长问大名叫什么?媳妇反问说:“什么是大名?”

军长说:“大名就是在大众场合叫的。”

媳妇说:“俺只有这么个名字。”

军长问:“平时还叫你什么?”

媳妇说:“平时也是这么叫的,再没有什么名字呀!”

军长问:“那为啥叫三妞?”

她回答说:“俺大姐叫大妞,二姐叫二妞,俺就叫三妞了。”

军长听了,哈哈大笑,又问:“还有四妞吗?”

她说:“没有了。”

陪同军长的团长刘威诚听了,对三妞说:“我给你起个大名,行吗?”她点头同意了,刘威诚想了想说:“那就叫凤英吧。”

这样,赵军长就记住了凤英。所以见面后军长就问凤英的情况。

接着,赵军长一连串问了支前准备的各种情况,“军粮备的怎么样?”“已经按要求准备充足了。”“车辆牲口?”“已经落实。”“担架队?”“安排到位。”又问了些细节,他们二人如实地作了汇报。军长不住地点头提问。末了,又问凤英现在在那里?

“在家里?”

“我们看她去?”

三人向永昌家走去。走到门口,永昌朝里喊:“凤英,你看谁来了?”随后三人进了门,只见凤英腰里系个围裙,双手习惯性拍打着身上,站在窑门口看着赵军长。

赵军长问:“还认得我吗?”

凤英略一愣,脸上现出高兴的神情说:“呀!原来是赵军长,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打永丰的风呀!”

“快进屋,快进屋,我给您倒水。”三人进了窑门,各自坐了。凤英端来三个碗说:“让军长见笑了,家里没有茶杯,就用碗喝吧?”

赵军长端起碗喝了几口问:“凤英,过得惯陕西的生活吗?”

凤英说:“已经适应了。谢谢军长的挂念。”

“那就好。既来之,则安之哩。你对革命工作很热心,很负责,你是一个好同志。”

赵军长又问了生活问题,然后告别凤英,与韦永昌边做边谈,问了支前的车辆牲口,担架、云梯的情况,韦永昌如实地作了汇报。

听我汇报,赵寿山回到驻地去了。

欲知韦永昌他们还有那些任务,且看红色军旅《攻战永丰城》十二章。

3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