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斗战春秋>第十二章 列国志 之 秦韩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十二章 列国志 之 秦韩

小说:斗战春秋 作者:蚁鸣之 更新时间:2021/2/3 12:26:24

楚国疆域广阔,分别与其他战国八雄中的秦国、韩国、鲁国、齐国接壤,东部与新兴小诸侯国吴、越相连,吴、越实力弱小,楚王并不把他们当回事,中间又有项雨做缓冲,楚王的目标、就是先把江淮地区,作为缓冲的各个小诸候国、全部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有了这个战略缓冲区后,再兵锋东指、一举拿下吴、越,统一长江以南后、再出兵北伐。

韩国,这个《汉国》刘帮一手扶植起来的王国,南部与强大的楚国接壤,西部与虎狼之国《秦国》相邻,东部是《鲁国》、北部是《汉国》。

作为战略的缓冲,江淮之间的各个候国分别投靠了楚国和韩国,所以,韩国目前主要的敌人就是秦国,作为屏障、汉国对韩国这个不算附庸国的附庸,还是很支持的,所以,韩国虽然弱小、但却有一战之力,韩国的兵器制造业、也是战国中名列前茅的,有各种攻防利器加持,对秦楚作战也是互有胜负。

《韩王》韩子非痛下变法之心,起因在于韩国西部屏障、天险之地,扼守崤函古道的函谷关、灵宝城,均被秦国攻取了。

《韩国》只能布重兵于《渑池城》固守,一旦《渑池》失守,秦军就可以居高临下、突袭韩国都城《雒阳》,由于《雒阳》距离《渑池城》只有一百多华里,《韩国》不得不迁都《许昌》。

《韩国》之所以丢掉函谷关、灵宝城两座要隘,就是镇守此地的《虞伯》、《虢公》,害怕韩王驻军影响他们个人私利,一直抵制韩王派军驻守两地。

《秦王》白启又故意撤回边境驻军,让《虞伯》、《虢公》慢慢地、彻底丧失警惕,被秦国大将西明丙偷袭成功,《虞伯》被杀、《虢公》仅以身免,韩国西部最重要的屏障丢失,让韩国的战略态势、岌岌可危。

即便如此,韩子非要杀《虢公》以振君威的想法,也在强大世族力量面前,不得不让步了。

如果韩国被灭,《汉国》将不得不再次、直接面对《秦国》,刘帮派出军事使团到韩国,一方面协助韩国建设《渑池城》的防线,一方面帮助韩非子强化王权,具体办法就是支持韩国丞相申不害的变法。

秦楚都很强大,韩国基本处于守势,上次楚国借口《陈国》欺凌《息国》,进攻《韩国》的附庸《陈国》,韩国不得不派丞相申不害出任大将军,率兵迎敌。

韩国之所以让文职的丞相、挂帅出征,是因为申不害在韩国搞的变法,得罪了全体世族势力,他们以各种借口推诿、拒不领军出战,置王国存亡于不顾,就是要看申不害的笑话。

原因嘛、只有一个,申不害的变法,比武起还要彻底,内有《韩王》韩子非的支持,外在《汉国》的奥援之下,申不害在韩国、彻底取缔了原来的分封,原来的公侯伯子男一律收回爵位,今后一律以战功封爵、而且不得世袭。

这就不是动了世家的“布袋肉”了,连人家的灶台都给拆了,这些人能高兴才怪了!

但是,前有《韩王》鼎力支持,后有《汉王》暗中助力,原有世家都是敢怒不敢言,《楚国》出兵攻打《韩国》的附庸《陈国》,那些曾经带兵的世家权贵,一个个都“病了”。

《汉王》刘帮准备让自己的大将来帮韩国统兵,这是《韩王》韩非子所不能接受的,危难之际、申不害挺身而出,受命出征。

九大战国都有自己的《刺客网》,楚国的境况,申不害也是知道的,所以他故意示弱于敌。

楚国当然也知道韩国刚刚发生的内乱,对从没上过战场的申不害极为轻蔑,认为胜利是毫无悬念的。

率六军出征的楚王,仅带三军出营列阵。

申不害知道楚国《令尹》黄歇执掌左军后,把全部的野战器械、都调配给了右军,同时下令、右军不待己方结阵完成,就做出胆怯状、将野战器械往后移动,做出要逃跑的架势、引诱黄歇。

楚军列阵完毕,黄歇马上就被韩军的野战器械吸引了,以前黄歇领军,曾经在这些器械面前、吃过不小的亏,楚军曾经仿制过、效果却不理想,现在看到这么多野战器械,顿时有了据为己有的心思,见韩军隐隐有要“逃跑”的迹象,黄歇不待请示王命,指挥左军率先冲了出去。

韩军右路见黄歇果然上当,一部分士卒驾着野战器械“溃逃”,大部分则“逃向”中军。黄歇领兵直追野战器械,申不害抓住战机,以左军阻断楚国右军,中军出击、右军从楚国中军侧翼杀来,原本对黄歇擅自出兵不满的楚王熊赫,一时间没能组织起有效抵抗,中军被击溃、熊赫也差点被俘。

楚国中军一退、右军跟着败下阵来,韩军紧追不舍、败退的楚军不敢回营,申不害亲率中军、冲击楚国大营,毫无防备的楚国留守三军一触即溃,丢弃了全部辎重、溃逃。

楚军最大的伤亡来自自相践踏,楚王熊赫一直逃出三十多里、才算在《息国》境内稳住阵脚。

申不害把楚军赶出《陈国》后,立即挥师北返,阻挡住黄歇的左军,一场大战、楚国左军被三面包围,眼见事不可为,黄歇仅带百余骑亲兵、绕道逃回楚国。

此战过后,韩国军力再上一个台阶,并且培养出一批新生代中高级将领,韩国变法成果更巩固了,不久之后,申不害趁着天降大雪,秦军不备、偷袭灵宝城,一战而下,算是与秦军共据崤函古道之险。

韩国无力攻克函谷关,秦国也无法再次夺取《灵宝城》,秦国和韩国在这里形成对峙局面。

秦王白启基本是靠武力创建了《秦国》,所以秦国没有世族拖累,可是,这也让秦国一直处在战火中,秦国武备、军力强盛,但是疆域并不大,也让秦国经济一直处在困境中。

开始的时候,秦国还可以通过打劫邻国、以势强“借”,筹措粮食、资金,随着秦国扩张的步伐,秦国的所有邻国,都利用山川形胜之地、建立要塞,或是在重要地段、建设城高墙厚的堡垒,将秦国大军阻挡在国门之外。

秦军野战第一,但是对重兵要塞、坚固城池,一直没有很好的进攻战术,所以,现在对邻国《韩国》、《赵国》、《楚国》的侵扰减少了,在北方跟《蒙国》也是处于守势的对峙,他把全部精力,都对准了还处在不断征伐、尚未有建国的巴蜀之地了。

巴蜀自古在华夏大地上,就是一个美丽富饶的乐土,但是,富庶也是一种“罪”,与其他地域纷纷建国称霸不同,巴蜀大地上的大大小小诸侯国、犹如天上的繁星,连年攻伐、百姓水深火热,却没有一家诸侯能一统这片美丽的土地。

“此时之巴蜀之地,大小诸侯国,犹如半篓螃蟹,任何一只螃蟹有爬出竹篓、建国称王之势,则群蟹必定抱团攻击之,势必将其从竹篓口处、拽扯下来。

此巴蜀内部现实情势,其人多抱有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的陋思,我不能称王、你也别想,故此虽然巴蜀之地攻伐频仍,却没有一家能做大做强,一直处在混战之中。

《汉国》大将寒信曾有心染指巴蜀之地,不过《汉王》刘帮、为了隔绝与我大秦接壤之地,将《石堰》要塞、作为礼物,送给了《韩国》,断绝了巴蜀与《汉国》的联系。

《楚国》曾经向巴蜀发起过一次征伐,水路共三万大军,在巴蜀外围,被《东巴县候》的2600兵马打的几乎全军覆灭,就此《楚国》止步于《秭归》。

目前《楚国》在武起主持下进行变法,国力军备日渐增强,楚国再次兵指巴蜀、指日可待。

巴蜀沃野千里、物产丰富,可为我大秦之粮仓,为我大秦一统天下,提供源源不绝的兵源、粮草。

臣请率领一支偏师,为我王荡平巴蜀!”《秦国》大将司马错再次提出了自己的战略计划。

秦王白启陷入极度矛盾中。

司马错的战略是完全正确的,白启没有理由拒绝,但是,按照《斗战春秋》的游戏规则,如果让司马错领军出征,由于巴蜀之地没有《王》级的敌人,原则上司马错可以接受所有敌人的物资、战力、经验等,一旦司马错荡平巴蜀,他的实力甚至要超过白启,这个疑虑、白启却说不出口。

白启曾经有亲征的想法,《楚国》与《韩国》的一场大战,《楚王》熊赫差点儿被俘,让白启惊出一身冷汗,巴蜀之地山峦叠嶂、地势险要,素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亲征所冒的风险、远远大于熊赫的亲自对阵,说不定哪个山头掉下块石子、哪个密林中射出一直冷箭,他白启就要“game over!”了!

可是,如果现在不攻取巴蜀,任由其发展、最后建国,或是被《楚国》征服,白启一统天下的道路、将会变得更加艰难。

“大王!时不我待呀!”司马错可没有白启那么多小心眼,忧心忡忡的大声说道。

“巴蜀行军尚且困难,粮草、补给太难运输了。”白启只好拿出之前的理由搪塞。

“这一点我王大可放心,微臣安排的刺客刚刚从蜀地回来,除了带回巴蜀山水地域舆图,还报告了一个重要情报,巴蜀之地的大小诸侯,为了维持常年征战,所收赋税极重,最差的小诸侯也有一年以上的存粮,我军完全可以以战养战!”司马错兴奋地大声说道。

“可是我军劳师远征,蜀道狭窄、无法通行攻城器械,万一久攻不下,我军危矣!”白启还是下不了决心。

“蜀地城邦虽多,大都城矮墙薄,巴蜀之地盛产毛竹,随时可编扎云梯,且巴蜀多为小城邦,我大军兵临城下、多可不战而屈人之兵。”司马错信誓旦旦的说道,他已经为此准备很长时间了。

“你也说过‘蟹篓’之寓言,安能保证我军不会被围攻?”白启想赶紧结束在这次朝会,这个问题搅得他的脑袋都快炸裂了、头痛!

“我王!机不可失呀!。。。。。。”司马错还想据理力争,却突然被一个人打断了。

“启禀大王!臣有一言!”站出来说话的是新任丞相苏秦,他本是汉国自由民,因为得不到刘帮赏识,就到《秦国》进行游说,得到白启信任后,把原名苏犹朋、改为苏秦,以示效忠《秦国》之意。

“丞相请讲无妨。”白启痛快的答道,他相信苏秦是理解自己苦衷的。

“大王!司马错将军所言极是,实乃我大秦争霸天下的必由之路!然,九国争锋、一统天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微臣冒昧狂言,一统天下未必一世可成,我王天威、天下披靡,然,列国争霸、不以个人能力计。

我王应该从现在开始,培养下一代,古语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臣受大王隆恩,恬为诸王子师,教授五经杂学、治国修身之道,然,在这大争之世,欲成千秋功业,唯武力可威慑天下。

臣请大王,任命大王子为帅,统兵出征巴蜀,司马错将军老成持重、深通兵法,可为副帅。

尚请我王恩准!”苏秦说完,深施一礼、退回班位。

“。。。。。。。”已经踏出半步的司马错、硬生生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背后不禁沁出冷汗,秦王白启的大儿子只有十三岁,但是这有什么,代父出征、天经地义!

“丞相所言不无道理,只是。。。。。。”白启虽然认同这个办法,但是还得找个台阶。

“大王!微臣曾与大王子戏,大王子心思敏锐、剑法亦不俗,堪当此任!”司马错第一个站出来表示赞同,群臣更是恭维声一片。

《秦国》这次朝会,定下了先征巴蜀、再战中原的国策。

2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