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逆熵>第三十七章 电报机的渴求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三十七章 电报机的渴求

小说:逆熵 作者:谋事在人 更新时间:2021/2/13 11:04:24

在杨雄武还在向洱海进军的路上时,胡玉兰已经到达了嶲州,追上了杨诏。

杨诏并没有走多远,他要把大义宁的反对势力和他们的军队带走,化了不少时间,再加上山路也不好走。他还在没有赶到会川城,就听说江水上来了蜀人的水师,探子说水师不知道有多少,一眼望不到头,而且船比山还高大(那探子被吓破胆了,牛皮吹得太大,楼船其实也没多高)。

杨诏立即掉转头来,对付这支江水上来的军队。现在敌情突然变得复杂起来了。不过后路要紧,先解决这支水师为妥。他刚把前锋段思平撤回来,胡玉兰就赶到了。

胡玉兰此次率领大军,作战中规中矩。她先派兵占领了大义宁军大营四周的高地。然后架上大炮准备轰击。

杨诏带的是大义宁的主要军力,战兵就有三万之多,加上民夫,共有八万多人。现在正在野外,他也不敢久待。胡玉兰占领四周时,他就把段思平赶了出来。段思平后来可是做了大理国的开国皇帝,他的军队也颇有些战斗力。他出营后,迅速结成一个整齐的方阵。他们敲着战鼓,迈着整齐的步伐就冲了过来。

胡玉兰迎接他的是炮弹。轰隆隆地炮弹炸裂声在方阵中。人体的碎片和泥土一起横飞。空气中迅速充满着硝烟味。胡玉兰这次带了十门迫击炮,还有原来泸州的十二门前装炮。段思平又把军阵排得太密集,两轮炮弹下去,他的三千多精锐,大部份都没了。是的,是没了,连完整的都很难找到。只有在方阵后排少量的人还安然无恙,也不是无恙,这些人全傻了,愣愣地站在那,一动也不动。段思平在方阵后面督战,反应还算快。他惨叫一声,拨马就往大营跑。

杨诏也在大营门口观战。本来昨天探子说敌人会招天雷,他还不信。现在他自己也傻了。直到段思平跑回来,他才醒悟过来,连忙叫人关上营门,回到中军大帐,召集一众高官商量对策。其实也商量不出什么结果,大家都看到了雷霆之怒,全都吓得瑟瑟发抖。

胡玉兰没叫他们为难,大炮很快前移,开始对大营轰炸。这大营里可是有八万多人,一炮下去就有不少人丧命。这下大义宁的军队炸窝了。这天雷还能打到大营里,这仗没法打了,完全就是白白送死。所有的军兵都在乱跑,不少人已经冲出大营,往北方逃去。胡玉兰只是占领四周高地,并没有包围大营,北面还是安全的。但这敌人顾意留下的路,能走吗?

杨诏见事不可为,便命人出来请降。

这样,大义宁的皇帝,连一众高官,全都成了俘虏。当然,刚才轰炸中死掉的不算,他们已经为国捐躯了。跑出去的溃兵没跑多远,也被抓回来了。

整个大义宁都完了,全被义军俘虏。只有一个人不见了。大义宁国的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和他的少量近侍,化妆成当地人,趁着战场混乱,逃走了。胡玉兰派人四处找了一下,也没找到。她不以为意。把这次大胜的战况飞鸽传了回去。

安排部队接收嶲州,她自已带着主力,回到江上,准备沿江而上,希望策应一下杨雄武。但泸水上游水比较急,楼船根本不敢再上了,一般的船只**前进,几天也走不了多远,胡玉兰干脆下船,沿江南推进。走了不远,就碰到了杨雄武派出来接收各地的部队。

收到消息的王凡,一时没回过神来,这大义宁好歹也是一国,怎么说没就没了?是不是弄错了?还是我打开南中的方式不对?这里以后不是要建立大理国的吗?这么一搞,以后查大侠写天龙八部,那个段誉怎么办?这说到段誉,好像胡玉兰那里跑了个姓段的。不行,不能让姓段的回云南!

王凡让枢密院,马上给泸州坐方面飞鸽传书,让杨雄武盯紧大义宁方面,特别是通海节度使那里。通海节度使府邸里姓段的全抓到成都来。

通迅技术落后就是麻烦,由于戎州到手迟,各方面工作都还没有展开,民心不稳,所以这次行动的大本营是在泸州。信鸽可以从前线传信息回来,但信息要传到前线,就必须靠人了。鸽子只能单向飞。只有长期在两地训练的鸽子,才能双向飞。但这对于外线作战,显然不适合。

话说回来,电报机并不复杂,但却一直没做出来。原因很简单:电报机里需要线圈,线圈之间的绝缘,却没办法。这事不能解决,电报机就不能造出来。

心里想着事的王凡,来到院子里踱步,看见卫生部的尚书韩保升,正好过来找唐玉。韩保升就是原本赵季良手下的那个文人。成都解放后,韩保升在了解了义军的作为后,立刻剃了个光头,并找到义军,要求为大蜀国新官府出力。王凡了解到他对医学有相当的研究,就先让他帮助搞一下医疗卫生方面的工作。隋唐时,士大夫研究医术蔚然成风。韩保升在这样的风气下,也对医学进行了相当的研究。王凡后来发现,韩保升不但对医学的传统经学很有研究,而且对具体的药物和其药性,也有相当的造诣,这是大多数士大夫所不具备的。在王凡给出青霉素的方向后,韩保升带着一个小团体,就在前两天,提出了青霉素,现在正在实验量产的方法。这让王凡在这五代十国生存下来多了一份底气。加上韩保升表现得忠心耿耿,而原来负责这块的王华,能力上确实差了好几条街,呃,说差好几条街都是客气的。所以经过内阁讨论,这韩保升,一个前蜀的旧官僚,以最快的速度成了大蜀国新官府的卫生部尚书。当然,他也迅速成了逆熵人。

在韩保升从唐玉的办公室出来的时候,王凡叫住了他。王凡说:“韩尚书,我听说杜仲里面含有很多胶质的东西,不知道是不是这回事?”

韩保升对于医药这块就是五代十国时的专家,他立马就说:“是的,杜仲的果、叶、皮和根中都有很多的胶,这杜仲啊,还有个称呼,叫做胶木。”

听到这么一说,王凡大喜过望。他双手都有些颤抖,握住韩保升的手,说:“这胶很可能对我们非常重要,你挤一点时间,安排两件事下去。一是想办法从杜仲里把胶提出来,二是看看这杜仲能不能大规模地人工种殖。第一件事要格物部配合,第二件事要农部配合,我会叫唐玉安排下去的,你尽快把这两件事落实一下。”

韩保升问:“这胶比青霉素更重要?”王凡说:“比青霉素差点,但也没差多少。”韩保升点点头,急匆匆地又走了。王凡看着背影赞叹:“做工作就是要这样的人啊!话说要有了橡胶,这电报和各类电器就好办了。”王凡慢慢踱回去,忽然头一偏,心道:“这大义宁被拿下来,再往南下去就是另一个时空的的缅甸、泰国和马来西亚了,这马来西亚可就是橡胶大国。我是不是该派人过去看看?”

1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