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现实题材>香坊纪事>第二十四章 风波暗涌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二十四章 风波暗涌

小说:香坊纪事 作者:永远的陆军少校 更新时间:2020/4/1 16:53:51

孟庆繁从家里出去,直接就奔村东的那片芦苇荡而去。只不过,他去的方向,与董兰和孟萍萍去的老码头略有不同:老码头在村子的正东头,孟庆繁则奔东北方向去,因为杨青生的牛棚就搭在那片芦苇荡的深处。

头几年,新农村建设开始了,各村各户推行洁净化,除了对环境污染不严重的鸡之外,猪牛之类的大牲畜基本没人再养。当然,除了政府的号召之外,农村自身的发展变化更是主因。比如说,农家养猪,又脏又累不说,随着市场经济背景下的规模化养殖场兴起,家庭养猪很难赚到钱,自然也就没有人家养。而牛则更不用提了,早在几十年前,平原地区的田间地头,机耕作业完全普及,耕牛时代宣告结束,谁还去费心费力把牛当宠物养?

不过,香坊村倒是一直有牛,哪怕是到了公元2004年了的今天,人们还能在傍晚时分听到耕牛晚归的“哞哞”叫声。不用问,这牛的主人自然是杨青生。

不过,杨青生不是那种固执且不知趣的人,他知道,在村里养牛是不成了,必须想点特别的法子。先不说别的,光是一到大热天,牛粪散发出的气味,让整个村子都笼罩在一股酸腐臭之中,估计除了像他这样的老人,没有人能够受得了。因此,没等别人提意见,他就把牛棚迁到了荒无人烟的芦苇荡深处。

早些年,曾有人给杨青生提议,不如把牛给卖了,反正也不用牛耕地了,趁着牛不算老一身肥膘能卖个好价钱。可还没等那人把话说完,脸上已经结结实实的挨了一巴掌。

在香坊村,打从杨青生掌权之后,没卖过一头耕牛,所有的牛都是在村里生老病死。不过,到了牛眼睛即将要永远闭上的最后一刻,杨青生会亲自动手杀牛,然后给每家每户都分上一点牛肉。在他看来,年老体迈的耕牛,最后为村民的餐桌奉上一盘菜,也是物有所值。

不过,杨青生自己从来不吃自家养的牛肉,而是会把自己家分到的那一小块,悄悄的埋在芦苇荡的深处。没事的时候,他就会去那片地方走走,那时候,仿佛一头头熟悉的耕牛又复出现在眼前一般,眼角总是湿湿的。

在如何处置耕牛归宿的这个问题上,孟庆繁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心里还是支持杨青生的。不过,他这会匆忙去找杨青生,可是与香坊村最后一头耕牛没有任何关系,倒是一路上不断出现的荒地在时不时的提醒着他,让他的眉头越皱越紧。

土地搁荒,这在香坊建村几百年的历史上,还是头一回出现。94、95年那时开始,村里年轻开始一窝蜂似的涌向西边:在离香坊百来里地的北京城南郊,有个叫亦庄经济开发区的地方,几乎是一夜之间兴起了上百家工厂。在那里,村民们随便找个厂子干三五个月,就比在地里忙活一年挣得都要多,而且还不用风吹雨淋太阳晒的,谁还乐意在村里种地?

一开始还好,出去了的年轻人,多半把土地交给家里的老人或者留守的村民种,真正荒掉的地并不多。可是,这一转眼十来年过去了,老人们更老了,多半再也干不动农活。这一点,孟庆繁是最有心得体会的,打从上了七十,别说挑担,连锄地都是动一下喘两口气。而且,最早坚守在村里的村民,比如像孟祥子这样的壮劳力,也都跑出去打工了,没了劳力,自然只能眼瞅着地里长荒草。田里的干得累人了,几个老农民凑一块在地头抽烟,东家长西家短的议论着。

眼前一片片野草疯长的土地,就像是长在心上的伤口,一阵阵的揪着痛,让老人们稀嘘不已。然而,有句话说,别人家的孩子,你看着着急,但骂不得更打不得。现如今,包产到户那么多年了,荒了地是别人家的,碍不着自己的事。即便是作为村里的**,孟庆繁和杨青生私下里说过几嘴,但最后也是相互呵呵一笑了之。

可是,这一回不同了,上面下达了红头文件,要求各村的地不得无故荒废了。所以,前阵子,杨青生派村干部给各家各户送去一份“关于村集体土地复耕复种的通知书”,要求那些地荒掉了的,要么自己找到人替种,要么服从村委会的统一安排,通过村民间相互转换,集中到一起,然后到外面去找人耕种。即土地长租。

这个决定,其实不是村委会的决定,而是村支委会上,杨青生一锤定音,然后以村委会的名义下发的。孟庆繁本是要反对的,但一想起那些野草长得比人还高的肥地,心头一软,表决时手就举了起来。

要说这个主意,从本质上来说是不错的,既解决了荒地无人种的问题,还增加了村集体的收入。更重要的是,这也是符合上面的政策。在这杨青生的理解,就是:“村集体的土地是承包给你了,还承诺三十年政策不变。但是,那是要你去种的,现在你多年不种,荒那里了,就是违约行动,所以村集体有权收回处置。”

然而,杨青生没想到,村民们却抓住了他对外出租方案上的问题,从而引起了一场喧然大-波。

送到村民手里《通知书》上,复耕复种的方案是:统一集中起来出租的地,租期为十年至二十年,出租价格根据周边地区市场价格浮动,租金全部归村委会所有,保证用在年老村民的生活补贴上。对于这一点,那些搁荒了的村民则不认同。首先,他们觉得,这些地包给外面的人,合同一签就是十年二十年的,到时中间半不溜的自己又想种了怎么办?持这种想法的,占大多数。毕竟,村民们在城里打工,说不定哪天就失业了。其次,村民们认为,既然对外出租的地,是属于他们的责任田,以前的公粮都是他们交的,现在收上来的租金自然也要归他们。

因为存在这个分歧,几乎没有村民在《通知书》上签字。更有脾气大的村民则直接指着上门去的村干部鼻子骂:“是不是那杨老大、孟老四七十多了,干不动活,又没地方领钱,打上了我们家地的主意?”

等几个上门送《通知书》的村委回来,把各家各户的意见一反馈,杨青生那张大脸,当场就变成了青灰色。

要说香坊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这也是事实,所以,周边一些富裕村给六十五岁以上老人每月发一百或者两百生活补贴的事,在香坊村根本做不到。正因为存在这个情况,每年镇上给香坊村发补助时,杨青生和孟庆繁就带头,他们自己加上婆娘都六十五岁以上了,但从来就没领过补助,而是把本该是发给他们家的钱,分给了特别困难的几户。

“在城里呆了几天,就忘了自己是香坊人了?”杨青生一拳重重的打在桌子上,茶杯都蹦了起来,“我杨青生还就不信这个邪了,香坊的事,由不得那几张破嘴胡说八道!”

杨青生哪里是个受气的人,活了七十多岁,在香坊主事五十年,他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为了把《通知书》这件事落到实处,他当即拟了一个计划,把那些不愿意签字的村民集中起来,一个个当面鼓对面敲,就不信有搞不定的。

这件事,本来是在昨天要做的。可是,因为镇里通知有驻村干部要进村,所以决定推迟到了今天。

对于杨青生的计划,孟庆繁大致是心里有数的。他猜杨青生肯定是要先做通一部分人的思想工作,然后再把大家集中到一起,由那些支持他的人带头签字,这样,那些剩余的“死硬分子”就处于极为被动的位置,没办法之下,不想签字也得跟着大伙一块签了。至于个别个的刺头,那再另想办法。

这样的法子,不仅仅是杨青生,他孟庆繁也常用,而且是屡试不爽。

但是,昨天董兰从村子里走了之后,孟庆繁在村子里转了一圈,这才发现,估计这回杨老大极有可能要打错如意算盘了。

在摸底中,孟庆繁发现,十户有九户这一回态度非常坚决,无论如何,自家的地绝对不能长租给外人种。这时候,他才知道,好多村民们虽然不种地有年头了,但对于土地的情感却丝毫没变。更重要的是,他们把属于自己的地视为精神的根,荒在那,土地的使用权还是自己的,可是长租出去,那就不一样了,似乎丢了地似的,内心有离宗叛祖的罪恶感。

“杨老大要是敢强逼着我们签字,我们就和他拼了!他倚老卖老,我们家也有老人,老的带头上,不怕他!”

“土地是我们承包的,我们拥有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使用权,村里要硬来,我们就去**,去法院告你们村干部去!”

----

当这样的话入耳时,孟庆繁才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1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