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七回 沉疴顿去练奇功小说:江湖侠义传 作者:天之助 更新时间:2018/10/31 20:14:35 沈存义醒来,头脑仍是昏昏沉沉,眼皮似乎有千斤之重,根本无力睁开。忽然,一股异香扑鼻而入,潜意识促使他朝异香之处爬去,爬了几步,已是浑身无力,口干舌燥,肚子也已觉得饥饿难耐,昏迷中双手本能地往前乱摸乱抓,右手居然抓到了一件物事,神昏智乱里,也不管是什么,只是在饥渴交加之下,本能的将手中之物塞入口中,感到这东西入口即化,流入喉中有一种甜滋滋、凉丝丝的回味。也不知过了多久,只觉得肚中似乎燃起一盆火,先还是文火微微,继而冒出了火苗,忽地,火苗升腾而起,燃烧起灼灼烈火,他感到热得难受。刹那,肚中火苗突灭,仿佛吞进了一大冰块,即刻感到身子如坠冰窖,浑身又冻得只打哆嗦。如此一热一冷,一冷一热,夏去冬来,寒暑交加。实在忍受不住,“啊”地大叫一声,再次昏了过去。 也不知过了多久,沈存义再次醒来,觉得头脑十分清醒,精神异常振奋,精力极为充沛,身体完全复原。他兴奋之极,一跃而起,却发现自己身轻如燕,跳得很高。落下来,发现里面一片漆黑,惟有洞口之处洒下点点星光。走到洞口,抬头仰望,只见繁星满天,弯月悬空。他想由洞口爬出去,无奈仰不见顶,摸摸洞壁,光滑如镜,根本不可能攀援而上。他人本旷达,对办不到的事,从不强求。既然出不去,就往里面看看吧。不知为何,他觉得自己的视力明亮了许多,尽管洞里十分黑暗,但仍能隐隐看清洞中之物。他这才发现,靠洞壁摆放了一具棺材,。心中一懔,他虽说博学多才,从不信鬼、神、异、怪之说,但毕竟孤身一人,在黑黑的洞里与棺材为伴,阴森森、凄惨惨的,也使他毛骨悚然,心惊肉跳。好一会才定下神来。 自己是怎么陷入枯井里的,沈存义低头沉思,思来想去,这才忆起郭庄应试译经之事。哦,自己看碑,朗诵岳飞的《满江红》,心病突发。可如何会落在这深洞里呢。更为奇怪的是,自己一直纠缠在身的心痛之疾,似乎已不治而愈。莫非有谁喂自己吃了灵药抑或是临死前的回光返照。 沈存义本对医术颇有心得,知道自己的心疾乃先天带来,绝非寻常药物所能医治。而能医治这种疾病的灵药,只有那些千年人参,百年灵芝之类的千年难遇,百年难寻的稀罕之物,方能奏效。事实上这类稀罕之物,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此,父亲为治自己的病,曾遍历深山大泽,访尽民间良药,依然一无所获。当然,如果谁拥有这类灵药,必当视为至宝,岂可无端的赐予自己呢。何况这洞里并无外人。如果说是回光返照,则更是说不通了,大凡回光返照之人,乃因精、气、神即将竭尽的刹那,使人的神智有所清醒,但这种状态,维持不了多久,随之而来,就是精血的枯竭。自己醒来已有三个时辰,非但未见衰竭之象,反倒更为神清气爽,精力充沛。勿庸置疑,自己宿疾的确已愈。 带着满腹的疑惑,运目往里看去,却见棺材旁长出一枝状若菌子的植物,旁边还有一株半截子菌杆,莫非是这东西的缘故。走上前,将半截子菌杆连根拔起,一股异香扑鼻,这香味似曾相识,纳入口中,入口即化,满口生津,不到一柱香功夫,肚中一股热气腾腾上升,浑身顿时极为舒泰。不错,就是这状若菌子的植物,医好了自己的痼疾。 沈存义本博闻强记,苦思冥想之下,突然忆及本朝名医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中,有这样一句话:“民谚云:‘黄岑无假,阿魏无真’皆因真阿魏难觅,若系真阿魏,却具有起死回生之功能。”据《本草纲目》记载,阿魏有草木两种,草种生于西域,木种则产于南番,但不见菌类植物的记载。想到菌种,又记起曾听父亲说过,民间传说有一种阿魏菌,乃是人死前,曾食以灵贵奇药,使尸体不腐烂,便从嘴里或鼻孔里长出菌种,菌种穿破棺材盖板的裂缝长出来,若是嘴里长出,则为单菌,若是鼻孔长出,一般为双菌,亦称为并蒂菌。该菌天长日久,便产生了神奇的药效。只是这种灵菌在千万座坟墓中,亦难找得一朵。因而,长期以来,民间医界不得不为之哀叹:“黄岑无假,阿魏无真。”然而,这盖世奇药,居然被自己找到、服食,岂非冥冥之中,自有神灵保佑。 想到灵药的珍贵,便不忍再服食。从身上取出一个皮囊。原来沈存义极爱吟诗作对,纸笔随身带,每每思得佳句,便随时记下。此刻,迭遭变故,哪里还有昔日的闲情逸致,便将囊中纸笔倒掉,将那株阿魏菌连根拔起,置入皮囊中。幸喜此菌质韧而软,不入口则不会化、不会烂颇易保管。于是,便将皮囊贴身放好。 因服食灵菌,精神极好,且十分兴奋,毫无睡意,闲得无聊,便琢磨起眼前的棺材来。心道,不知这棺材是何木做成,又是如何运入这深洞之内的。洞内太暗,目难视物,便用手在棺材上摸索,摸着摸着,感到上面刻有字迹,便寻着字迹,一笔一划的摩挲着。 沈存义本当朝状元,文字功夫自然极精,虽是用手抚摸,亦已很快将其全文弄清,其文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运行日月,生养万物,万物得宜,事变得应,上得天时,下得地利,中得人和,则元神深深如泉源,汸汸如河海,暴暴如丘山,夫天下万物皆备于我,吸日月之精华,取山川之灵气,采宇宙风云之祥瑞,集天下万物于一身,何患不足也。诀曰:百川入海,以善下之,孔德之容,唯道是从,天地相合,以俞甘露,营魄抱一,抟气至柔,修除玄蓝,天门启阖,明白四达,生之蓄之。”接下是跌坐之状,呼吸吐纳运气之法。 沈存义对练武练气功夫本无兴趣,主要是囿于体质局限,小时父亲亦曾教过他吐纳之法,无奈每一运气就心如刀绞,疼痛难熬,这才对练武产生厌恶情绪。如今沉疴已去,且置身于深井之中,黑洞之内,无事可为,总得想法子消磨时光。何况棺上文字,十分奇特,好奇之心,驱使他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他细细揣摩,慢慢体会,过人的禀赋,超群的才能,很快就将其中的深奥义理领悟。而酷爱钻研的特性,更使他急欲深究其内涵,可往深处探索,就得按其心法、口诀习练。于是他跌坐于地,双目微闭,两手合十,营魄抱一,专心致志地练了起来。岂知,这一练竟一发不可停止,有如天性善饮之人,虽从未饮过酒,一旦尝试,就被其醇烈奇香吸引,越喝越能品出美味,越品越发想喝下去。不到酩酊大醉,就不肯罢手。 沈存义初次练功,却很快入门得窥堂奥,每练一次,都会有新的领悟,有了新的领悟,练的劲头也就更大。不知不觉地就这么坐在地上,靠着棺材,练了七八个时辰,终于将其中的奥妙全部领悟。这才收功敛气,睁开了眼睛,却发现枯井口十分明亮。他自被关入密室一直到现在,仅只有清晨见过阳光,其他时间都是在黑暗中度过。此刻一见阳光照耀,倍感亲切,连忙走到井口,来了个阳光浴。 晒着太阳,抬头往上一看,心里不由一凉,天啦,此井高达数丈,且井壁滑腻还长满青苔,如何才能脱困。除非有人在上面扔下绳子,把自己拉上去。于是,扯开喉咙,大声喊道:“来人啦,救命呀!”喊了一阵,并无人来,心道:这只怕是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很少会有人来,还得另想办法。用手摸了摸青苔,滑溜溜,湿沥沥的。心想这鬼青苔,这么滑溜,既便有绳子,只怕也爬不上去。想到这里,不免对井壁的青苔怨恨起来,扬手朝着青苔就是一掌,一块青苔被击落,手亦被震得麻麻的。 令他惊奇的是,落下青苔露出的却是青石的本色,而且,上面还刻有字迹。“写的什么。”于是,双手急拂,将上面青苔抹掉。只见石壁上写道:“余于西域,偶得两篇武功心法,故遵其嘱,觅地心之处于棺中修练,乃遍历山川大泽,苦寻地心之处而不得,夜经此地,坠此枯井,乃触动灵智:所谓地心者,地井之内也。故费时月余,将枯井扩成密室,并觅得楠木棺材一副,乃卧棺潜心修练,岂知竟走火入魔,无力自拔。余苦思冥想月余,方悟其理:此一心法,与中原武功心法迥异,两相抵牾,致使经脉倒转,血液逆流。故而走火入魔。余虽悟之,悔已晚也。自思平生任性,仅凭一时之好恶行事,常常损人损己,有违天和,尤其在枯井之上,布满奇毒,致使滥杀无辜,罪孽深重,遭此下场,实因果报应。余死不足惜,唯此心得,实武林至宝,若此失之,罪莫大焉,故将采功大法、通玄罡步,刻录留赠有缘。谷樵子绝笔。” 沈存义一气读完,感叹不已,心忖:万事由天定,半点不由人,谷樵子为习武林绝技,可谓机关用尽,到头来竟白白的送了命。自己对习武并无兴趣,却偏偏在绝处得到,岂非天意。刚才所习之法,定是采功大法无疑。只是那通玄罡步,又在何处。举目一望,无迹可寻,惟有半壁青苔尚未刮去,莫非就在这里。走上前将青苔刮去,果然,又是一块青石。上面刻道:“藏行隐迹,步我罡魁。我知其人,人无我知。疾如水火,鼓舞风雷。变泽成山,翻天覆地。吾身坚固,安然默然。万载长生,与道合仙。”文字不多,其意隐晦。沈存义虽绝世奇才,一时之间亦难解其意。往下看去,则是一幅图,图案亦极简单,只是几根线条的连接,形成几个三角形,每个线条的两端,按八卦的方位进行排列。 沈存义看完,琢磨一气,未理出头绪。他性格倔强,更爱钻研,越遇难懂深奥的问题,越爱寻根究底。 此时,夕阳西下,落日余晖透过稀疏的树木,洒落在深邃的枯井中,将点点霞光折射在洞壁上,使图形上的线条更为清晰。蓦地,灵光一闪,似乎悟出了什么,然而,就在即将捕捉灵感的刹那间,忽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苦思一阵仍不得其法,感到有些疲惫,头脑昏昏沉沉,乃席地而坐,双眼微闭,在深深的思索里,沉沉睡去。 一觉醒来,顿觉灵台清澈,精神焕发,仰首而望,但见繁星点点,闪烁不定。那幅线条组合的图案,十分明晰地映在脑海中。摒除杂念,神凝心定,线条组合的三角形,按照八卦方位,不停运动,不断转换,立即便发生了奇幻的变化。随着不断的演变,他将《通玄罡步》要诀默念一遍,突然恍然大悟:哦,藏行隐迹,步我罡魁。我知其人,人无我知。岂不说明“隐遁”之意。即只要步罡踏斗,便可超凡入圣。我能见人,人不见我,一切行止,随心所欲。中间四句,具体说明通玄罡步的方法,中含八卦:其“疾如水火”乃坎离定位之谓。水者,坎卦。《坎、彖》“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火者,离卦。《说卦》:“离为火,为日,为电。”“鼓舞风雷”乃震三巽四之谓。雷者,震卦。风者,巽卦。《象传》:“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变泽成山”乃兑七艮八之谓。泽者,兑卦。《象传》:“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翻天覆地”乃坤二乾六之谓。地者,坤卦。《说卦》:“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天者,乾卦。《说卦》:“乾为天。”而最后四句则说明通玄罡步所能达到的奇妙效果。 沈存义终于将通玄罡步的奥妙想通。大道至简,大凡万事万物,无不处在矛盾之中,愈是深奥之学,愈是浅明之至。其实深奥之处,无非是难窥门径而已,一旦找到门径,登堂入室亦在举步之间。 沈存义本极聪明,又深通易经八卦,奇门遁甲。洞悉通玄罡步的原理后,自忖,从这罡步的阵法来看,走完九步,岂不正好形成了一个九宫八卦阵。 想到这里,他欣然而喜,翻身站起,走到洞中宽敞处,按图排列走了起来。刚开始,因生疏而走走停停,边走边想。走了十几遍,口诀已烂熟于心,步法极为娴熟。越走越熟,越熟越快。一快其玄妙之处,就已充分显露:身往右移,人却至左,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欲退实进,飘忽不定。尝到了这种神奇步法的甜头,更激起了他的兴致。不知不觉中,竟然演练了一整夜。 此时,晨光再现,日出东方。沈存义行至图案前,却见图下有几行小字:“通达阴阳之理,穷尽顺逆之方,登高若驾云梯,临危化险为夷。”读完心中一动,暗忖:所谓登高若驾云梯,莫非这通玄罡步还能够腾空越高。心有所思,脚步亦按玄通步法朝井壁走了起来,横左纵右,左三右七。心中默想,脚下不停,竟然一气上拔两丈,心中一喜,真气已泄,“扑通”一声,摔了下来。幸喜洞底是泥土,虽摔得浑身疼痛,但并没有受伤。 沈存义坐下来,按采功大法运气一周,感到真气充沛时,再次往井壁走去。这一次一口气登上了四五丈,感到真气不继时,急附壁滑下。运功一阵,继续再登。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反复习练。每练一次多有所进展,直至一气登上八丈,其进展开始慢了起来。 本来,通玄罡步乃是百年前的一位武林异人,融合《河图》《洛书》《周易八卦》的精华所创。习练此功,不仅要求心神专一,领悟力强,而且还得精通河洛之学。这些条件具备方可习练。 沈存义天资奇高,深通易理,坠入枯井,心无旁骛。故能心神如一,潜心习练。巧食阿魏仙菌,不仅治愈痼疾,而且使身体具有超常的能量。沿壁练步本是通玄罡步的绝高境界,只因所习时日太短内力不够,尚喜有灵药相助,还能习练下去。只是灵药之力,还得一步一步激发出来。而他每练一次,药力就激出一部分,功力也就增加许多。功力增高,进展自然神速。后来药力已全部激出,功力也无法再增,其进展自然慢了起来。不过随着步法的熟练,真气与脚步的配合进一步默契,很快就将通玄罡步发挥得淋漓尽致,果然一气盘旋而上,奇迹般地跃上了枯井。 跃了出来,但见枯井旁,白骨累累,尸体横陈,心中一懔,也觉谷樵子做得太毒,害死太多的无辜,实是作孽。自己得其所学,也算是他的弟子,理应行善,为师赎罪。于是跃过尸骨,折根树枝,将尸体和白骨,一具具一根根,全部扫入枯井里。用树枝扎成一个扫把,将枯井五尺方圆都打扫一遍,又找了几块大石,将枯井盖死,这才离开此处。 烈日当空,**无云。树木苍翠,花红叶绿。沈存义被困多日,一见如此美景,心情十分畅快。便举步朝下山之路走去。走了几步,又想,如果舅舅派人找他,大路只怕有人监视,不如还是翻山而过吧。于是又沿着山腰的一条小径往前走去。走着走着,就感到头有点晕,忙找到一棵大树,想坐下休息一刻,谁知刚坐在地上,就觉眼前一黑,顿时昏了过去。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