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玄衣纁裳>第77章 李谦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77章 李谦

小说:玄衣纁裳 作者:信德之路 更新时间:2019/7/29 12:40:18

天下的局势,从来是一整盘棋局,不能只顾一处。

当朱宏贞与虞昌勖在河北各自斗法的时候,有一双眼睛一直密切注意中原的动静。那便是南边吴国的李谦。

自从徐颢掌握吴国大权之后,为了安抚吴国境内那些功臣宿将的不满情绪,徐颢就让老将军,也是杜公拓的儿女亲家李谦出来担任行军司马,淮南节度副使职务,名义上地位和徐颢一样。

一开始,这样的安排到也安抚不少杜公拓的旧部,可是后来徐颢因为担心自己在吴国的都城扬州城会遭遇不测,因此自任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离开扬州,前往润州,准备以此为大本营,遥控吴国的国政,而把自己的儿子徐训留下来监视扬州城内的一举一动。

一开始,徐颢离开扬州这一举动,不少人觉得是一个好事情,毕竟这样一来,徐颢不能第一时间掌握吴国都城的动向。但是徐颢把儿子留了下来,而且此后不久,徐颢就开始了金陵城的修建。

金陵城,曾经历代割据江南的政权都以此为都城。因而在大雍王朝扫平江南之时,被大雍王朝毁去,希望这样可以使得以后江南失去一个称王称帝建都之处。

因为这个想法,大雍王朝之时,金陵不过是润州的一个属县,而且不是润州的治所,被毁去的城池也没有再一次重建。直到大雍末年,杜公拓占领江淮之后,才将上元、句容、溧水、溧阳四县设为升州,以金陵城为升州的治所。

金陵城毕竟是金陵城,就算被大雍王朝毁去,其地理位置的优越,作为东南地区中心的地位也不曾改变过,因而徐颢觉得自己大本营应该是此地。

于是在经过这些年的修葺之后,金陵城初具规模,徐颢也就派自己的义子徐诰前往升州进行治理。

这一下,许多吴国的老臣终于看透徐颢的野心,看来徐颢不仅仅满足于当一个国王背后的权臣,是想登堂入室,直接当国王的。

徐颢以退为进,看似他自己请求离开朝廷到地方,可是却在金陵修建自己的霸府。此地与扬州就是一江之隔,只要扬州有事情,则有徐训里应外合,倒是比徐颢自己本人在扬州,更加稳妥。

徐颢控制朝政这些年,不能说一点功劳没有,他曾经平定了不少叛乱,彻底平定了吴国地方的反抗势力,彻底平定江西地区,但是他战功越多,野心也就越膨胀。

不过徐颢还算是一个知书达礼的人,对杜渭还是谨守一个臣子对君王的各项礼节。可是徐训可就不一样了,仗着自己是徐颢继承人的不二人选,恣意妄为。

徐训经常欺负吴王杜渭,在看戏时一时兴起,要杜渭和他一起参演,而且是徐训自己演主人,让杜渭扮作他的僮奴,扎着小**,穿着破衣服拿着帽子跟在他后面。

还有一次他和杜渭一起泛舟,杜渭比他先登岸,他就用弹子打杜渥,被杨隆演随卒挡下才未中。一次喝酒时,他的悖慢把杜渭吓哭了。他还因追赶杜渭不及,就打死杜渭的亲吏。

徐训许多作为,让杜渭身边的人忍无可忍,杜渭身边的两个宿卫将军,曾经挟持杨隆演登上宫殿的城楼,发动王宫的守军在门准备诛杀徐训。

徐训与他们交战,一交手,徐训就暴露出他是一个无能之辈,不仅不能胜利,反而被王宫守军打得频频退却。

此时李谦刚好从外面回来,看到有人挟持国王作乱,就带着自己的家丁前往察看对方的阵势,说:“此不足以成事。”于是就冲进敌人的阵中,外面徐训士兵也就跟着他争相涌进,于是平定了两个宿卫将军的动乱。

李谦这样一来,也算是救了徐颢儿子一命,自然徐颢要表示一下,此时徐颢已经坐到节度使,他的儿子徐训也因为徐颢的关系被任命为宁国军节度使,而李谦只是节度副使,显然需要给李谦提一提位置,于是打算任命李谦遥领镇东军节度使。

镇东军节度使的地盘在明汉宏手中,不像徐颢和徐训的节度使有实际地盘,只不过提一提位置而已。可是此时李谦提出来,他要当武宁节度使,并且提出了北伐中原的想法。

徐颢得知李谦要北伐中原之后,大吃一惊,毕竟自从杜公拓当吴王,建立政权以来,吴军从没有进入北方作战,与中原虽然剑拔弩张,却很少大打出手,一直是中原乱局的旁观者,如今要北伐,实在很大胆。

不过徐颢转念一想,发现这是一个机会,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一个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机会,因此答应了李谦,说要召集众将军商议,很多徐颢手下人不理解徐颢这么做的原因,唯独徐颢手下一个叫陈龚的小官看出徐颢的心思,对别人说,李谦是在自取灭亡。

李谦想要北伐,目的不仅仅是为自己打下一片根据地,也是为了提振吴王的权威,因为吴国境内各地已经遍布徐颢党羽,所以只能另外开辟新天地。

徐颢同意李谦的想法,召集所有的军事将领开会,询问对于北伐的意见,许多徐颢手下的人表示反对,只有个别几个和李谦同心的人才表示支持。最终徐颢就把所有支持李谦的将军通通给李谦调度,任命李谦为武宁军节度使,淮北招讨使,率军五万人北伐。

李谦带兵出发讨伐中原。他手下的司马郗召对他说:“路途遥远,河道水位又浅,恐怕运送粮食的水道难以畅通。应当派兵疏通河道。”

李谦没有听从他的建议,觉得中原大军此时尽在北方,吴军北上势必摧枯拉朽。一开始如同李谦预料的一样,吴军大军沿着水路北上,一路之上没有遇到抵抗,势如破竹,一路打到魏国兖州的金乡,朱宏贞陷入绝望与恐惧之中。

可是当大军抵达金乡县,因为天旱,水路断绝,粮草运不上来,李谦这才想起郗召的话,让人开凿河道准备运粮。

此战,李谦利用吴国水军的优势,一路走水路北上,此时吴军要走水路进入黄河。

司马郗召对李谦说:“进入黄河,的水路早已经淤积,恐怕运输难以畅通。如果敌人不与我们交战,运输通道又断绝,这样大军就很危险。不如现在带兵攻下济州,然后停兵,控制黄河,济水,与晋国联合在一起。或者等储备充足,到明年夏天再进军。这样是可以必定成功的。现在河道狭窄,军队船只绵延百里,进不能迅速取胜,退则必然导致差错,大军现在又粮饷匮乏。敌人只要和我们周旋时日,渐渐地就到了秋冬季节,水路更加难以畅通。而且北方寒冷较早,三军将士穿皮衣冬装的很少,恐怕到那时所忧虑的,就不仅仅是没有粮食了。”可惜,李谦又没有听从。

虽然朱宏贞是一个不被李谦看得起的对手,但是朱宏贞毕竟也不是初出茅庐了,和虞昌勖较量多日也锻炼了心理素质。在惊慌失措之后,朱宏贞冷静下来,他没有抽调北方刘寻的兵马,他让王章担任都指挥使,征调魏国在关中的兵马前来应战。

关中援军没有到之前,王章先率河南诸州县临时征募的五万士兵人去抵御吴军。

王章带兵出发去前线后,朱宏贞问老臣敬羽说:“李谦兵众强壮整齐,顺流直下,应该怎么办?”

敬羽说:“以李谦今天的声势,似乎能有所作为,然而在我看来,肯定不会成就功业。为什么呢?杜渭软弱,徐颢专擅国家的权力,未必都与他同心同德。所以李谦的得志,是吴国许多人所不愿看到的,他们必将从中阻挠他。如今他已经粮草匮乏,后方又有不怀好意之人,肯定是不战自败。”

李谦此时行军,是让一个魏国投降投降过来的中原人做向导,王章与李谦交战,活捉了这向导。使得李谦军队一下子失去方向,因为李谦的士兵多是江南人,对于北方是人生地不熟,李谦军队的士气一下子低落起来。

王章与李谦在前线相持两个月后,原来抓壮丁组成的军队训练的也初有成效了。王章于是派兵两万人前去截断李谦运粮的通道。

当着两万人与吴军相遇之后,领兵的将军王宙说:“吴人轻浮急躁,害怕攻入敌阵,勇于乘退追击,应该设诱饵以使他们上钩。”于是就让二百人前去挑战,其他军队则分别埋伏在三处。去挑战的士兵未交战就退逃,吴军追击,王宙率领埋伏的骑兵展开攻击,吴军战死的很多,魏军一下子士气大振。

此时李谦大军粮食储备又已空竭,水路后路又被断绝,又听说魏国关中的援军也已经整装待发。李谦知道自己乘虚而入的计划要失败了,于是李谦焚烧了舟船,丢弃了装备、武器,从陆路向回逃奔。

李谦撤退时候一路上掘井饮水,走了七百多里。魏国众将领都争着要追击李谦,王章说:“不行,吴军刚刚溃退,惊恐未定,一定会严加戒备,选择精锐士兵来殿后,此时攻击未必能遂愿,不如暂缓一下。他庆幸我们没有追上,一定会昼夜急行,等他的士兵们力量耗尽,士气衰落,然后再去攻击他,攻无不克。”

于是王章让自己的族侄王宙率领八千骑兵跟在李谦的后边慢慢前进。过了几天,事情发展果然如王章预料的一样。

于是王章告诉众将领说:“可以攻打桓温了。”魏军迅速追击,追上了吴军。王宙率领精锐士兵四千人埋伏吴军东面的山涧中,与王章夹击桓温,李谦大败,被斩首三万多人。

此时关中援军也赶来了,也出战迎击吴军,这一下吴军战死的兵众又数以万计。最终李谦只在几个亲信的护卫下,渡过淮河回到吴国境内,那些原来望风而降的魏国州县纷纷反正到魏国一边。

好在徐颢加强淮河沿线布防,王章也没有继续进攻,而是迅速带兵回到北方,防止晋军有所动作。

李谦此战,基本是全军覆没,许多徐颢手下人乘机要求徐颢办李谦的罪,徐颢最终免了李谦的官职,但是没有杀他,只是杀了李谦手下的几个将军,吴国反对徐颢的势力因此遭受重大挫折。

2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