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2-40 峰回路转小说:江山纵横 作者:金乌神将 更新时间:2019/2/25 3:49:56 如今的蒙军和宋军,都已经疲累了。忽必烈拼着好几万马匹累死的代价,全线撤退到了河南府,赵维也止步于南阳,没有继续前进。 淳祐十二年的新年,在双方偃旗息鼓的默契中悄然来临,这个时候,忽必烈在洛阳的王府迎来了哈拉和林的大汗特使。 “四王爷,请接大汗诏令。” 忽必烈整了整衣袖,跪伏应到:“忽必烈接令。” “大汗诏令:西南战事刻不容缓,着四王忽必烈为南征大**,即刻赴前线就任,全权指挥攻灭大理之战,所至之处,如朕躬亲。河南战事,由七王阿里不哥接替,经略使史天泽为辅,务须克敌复土。” 听到蒙哥的“圣旨”,忽必烈心里猛地揪了一下,攻掠襄阳,本身只是为掩饰南征大理的一个虚招,可如今错算了赵维,南宋集中兵力在河南连战连胜,蒙古在四川却是半点便宜都难占到,余玠在四川的兵力布置实在难缠,前线兵力看似薄弱,到处都是骑兵可以渗透的漏洞,可是关键的隘口却坚不可摧,汪德臣麾下骑兵屡屡以百八十人的规模突破边防,甚至流窜到成都附近,却始终无法聚集成大队人马,不需多少时日,所带粮草便已耗尽,寸步难行,最终被余玠的兵马包围消灭,原本计划的攻下成都,屠灭大理便轻松许多,如今整个战局陷入藤蔓一样的纠缠之中…… 这时候忽必烈在河南接二连三的败退,朝廷里对他诟病颇多,尤其哈拉和林的蒙古贵族之中,有不少人对忽必烈不战而弃守南阳的举动万般指责,阿里不哥虽然并没有明面上中伤忽必烈,却是这一众贵族的幕后支持者。 大汗蒙哥一时间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他才承袭汗位一年的时间,根基还不稳固,朝中还有不少窝阔台系的旧部。最初,忽必烈根据铁木真灭西夏之后留下的战略,提出先灭大理,再灭高丽,将南宋从各个方向全部围死,最后再灭宋,实现一统天下的野望,蒙哥觉得这个战略对自己的威信和汗位的稳固十分有利,欣然开始准备攻灭大理的战争。 大宋的四川有余玠把守,盆地周围各个隘口密不透风,着实难办,忽必烈建议使用离间计,利用南宋朝廷内部的党争,撤换掉成都的余玠,可是这个方法需要足够的时间,干掉余玠之后还要一步一步换掉四川屯驻军中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将,蒙哥的耐心不够,不想这样等待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这时候阿里不哥提出声东击西的计策,集中兵力攻打襄阳,做出要截断长江,顺江而下的气势,同时淮北的人马黏住大宋淮南的人马,必然诱使南宋朝廷从四川抽调兵力增援襄阳,这样四川兵力必然薄弱,以蒙古骑兵的速度,从襄阳前线迅速抽身,转而攻打兴元府,成都将唾手可得。 阿里不哥的计策很对蒙哥的胃口,蒙古轻骑兵,一人多马,十日的时间疾行几百里不成问题,到那时候,就算余玠是战神下凡,也无可奈何。忽必烈虽然觉得这个计策有些冒险,但是蒙哥心急,除此之外再无其它见效快的法子了。 …… 然而现在的局面,蒙哥、忽必烈、阿里不哥谁也不曾算到,兀良合台的人马已经在旦当准备就绪,后续人马却只能在雅州集结,兵力倒是足够了,可粮道崎岖,后勤补给跟不上,防守雅州还可以,再往南行,粮道路程拉长,反而还要分兵防备余玠的人马袭扰。 思虑再三,蒙哥还是决定:不能再等了,就算再加几倍的兵力、几十倍的后勤压力,也一定要把南征大理的战争进行下去,大不了将大理的土地许给窝阔台系的贵族,换取窝阔台汗国的兵力支援,也要把自己的汗位稳固了。所以,蒙哥一纸诏令将忽必烈从洛阳调走,换上阿里不哥顶替。 阵前换将,这么大的消息,连南宋的皇城司都瞒不住,没两日,吕邯就亲自将消息送到了赵维的面前:“殿下,蒙古军阵前换将,阿里不哥顶替了忽必烈!” 此时赵维的身边还有冯晟,听到这话,冯晟大喜过望:“什么?吕兄说的可是真的?” “这种事能开玩笑么?” “太好了!”冯晟对赵维说,“殿下,这阿里不哥可要比忽必烈好拿捏得多,咱们在河南的战事说不定有机会获得突破。” “此话怎讲?”赵维问。 冯晟说:“阿里不哥和忽必烈这两人,对汉人的态度是有差别的,比起忽必烈,阿里不哥对汉人的态度不是那么友好。我们知道,蒙古帝国在河南、淮北、河北等地的兵力,汉人士兵占了七成以上,汉人将领也有近五成,是绝对的主力,忽必烈对手下的汉将、蒙将等能一视同仁,蒙古军队中的汉人、女真、契丹和色目人基本上还能够和睦相处,没什么特别突出的矛盾。不过,阿里不哥对汉人就没那么友好了,他和那些敌视汉人的蒙古贵族走得近,很是主张‘三等人’的划分,也就是蒙古人为第一等,色目人、女真、契丹和党项为二等,汉人为三等。如今,史天泽身为河南经略使,又和忽必烈关系不错,恐怕与阿里不哥的矛盾是少不了的,敌军内生嫌隙,兵力亦不占优势,对我们来说不是大好事吗?” “阿里不哥总也不是头脑简单的愣头青。”吕邯摇摇头,“经过几次战斗,蒙古国在河南的人马,史天泽的汉军占了九成,阿里不哥再怎么敌视汉人,也总该懂得胳膊拧不过大腿的道理,要是与史天泽的矛盾闹大了,他的军令恐怕出不了洛阳。” “正是因为如此,阿里不哥肯定会想办法改变蒙军和汉军的兵力比例,比如说阻止更多的汉军来到河南,增调蒙古兵和色目兵。淮北驰援洛阳的人马都是张柔的汉军,若非万不得已,阿里不哥肯定不愿意他们掺和进来,增加汉人的实力。” 赵维问:“淮北的人马是距离河南最近的,我军现如今连战连捷,阿里不哥若是阻止淮北张柔的增援,对他自己来说岂不是自掘坟墓?” “是啊,如果咱们压得太紧,逼得阿里不哥放下成见,河南和河北、淮北多路援军将勠力同心,与我军死战到底,那可真的是麻烦。”冯晟笑着说,“可那是在外部压力之下,暂时放下矛盾而已,并不是说他们之间的嫌隙就没有了,我们现在根本就不会去主动进攻,**,你说这过个个把月的,他们内部的矛盾会不会接着闹起来?” “哈哈哈哈……冯叔,你可真是一只老狐狸。”赵维这还有什么想不明白的,这就是国家和民族的矛盾大于人民内部矛盾的道理,所谓“兄弟阋于墙,共御外侮”,阿里不哥与史天泽、张柔之间的矛盾,以及蒙古人与汉人之间的矛盾,这个时候都算“人民内部矛盾”,而赵维和大宋军队,对整个蒙古帝国来讲,这是“外敌”。既没有外敌,人民内部矛盾又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内乱是必然会爆发的。 “不过冯叔,咱们20万大军就这样挤在襄阳-南阳一线无所事事,是不是显得不太合适?毕竟,这可是全大宋近四成的军队。” “怎么会无所事事呢?”冯晟说,“**还记得我之前跟你提过的几个进军方向吗?东进可以彻底控制淮水,将战场扩大到淮北,往西北可以夺取潼关,威胁京兆府。” “东进淮水,固然可以扩大战场,可是又该如何收场?从南阳出发夺占潼关,属于孤军深入,风险太大。”赵维摇了摇头,思考了一会儿,说,“冯叔,我有个新的想法,你给个评断:我们的核心目的是要击败面前的蒙古军,尽可能多地消磨掉蒙古人的有效兵力,对吧?” 冯晟和吕邯都点了点头,赵维接着说:“既然如此,我们的最终战场还是在河南,20万大军还是需要集中到一起,对敌人发起致命一击,所以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能调动的兵力方向就只剩下了这里……” 说着,赵维在地图上指出了一个地点,冯晟和吕邯都凑上来,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嘶——”的声音,吕邯皱着眉头说:“打这个方向虽然有水路可以通达,却是逆流而上,行船速度很难提高。” 冯晟摇了摇头,突然眼前一亮:“不,虽然过去走得慢,但是回来可就……咱们的小赵**这一步棋可真是阴狠啊!” 赵维说:“没错,去的时候逆流而上是走得慢,回来可就是顺流而下了,元宵已过,要不了多久,春风就该到了,咱们大宋别的没有,这船只可有的是,逆流而上的船少装一点,张满帆,实在湍急的河段派人拉纤,逆流而上几百里并不是不可能,兵力也不用多,五万人如何?” “汉水的水文,我还是略知一二。按这样算的话,别说五万,再加三万兵马都没问题!”吕邯说。 赵维、冯晟、吕邯三人相视而笑,赵维对冯晟说:“冯叔,把咱们这个决定跟李副帅他们商议一下,制订个详细的作战计划出来。” “好,交给我吧。” “另外,吕提点。”赵维说,“此次行动高度绝密,我们不能用常规的军机通信方式和余枢密那边联系,不知道探事司能不能担当起荆北军和四川军的通信和保密的重任?” “承蒙**信任,末将一定不辱使命。”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