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穿越大唐之一代明相>第二十一章 初至宁州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二十一章 初至宁州

小说:穿越大唐之一代明相 作者:空空行者 更新时间:2019/3/30 15:43:51

罗西、李婉莺、成喜、成德四人翻过鸡峰山,即进入了宁州境内。

四人快马加鞭继续赶路,越往西行,越是荒凉。

穿行了大约数百里的不毛之地。

才看到稀稀落落的村庄。

村庄外围是一片白杨林。

一阵风过,白杨树的叶子,哗哗作响。

碧蓝的天空,挂着一轮半月。

也许嫦娥仙子此时正抱着玉兔,在观望人间。

罗西几人穿过白杨林,经过村庄。

想着此地距宁州府衙已不是很远,

遂沿着大道继续往西行进。

至亥时,暗夜的星空在一轮半月的映衬下,西方边陲塞外显得格外凄凉,落寞。

一阵冷风袭来,罗西看李婉莺冻得瑟瑟发抖,勒马停住,从行囊中取出一件黑色加厚的貂皮披风。

这件披风是当初在定边县的时候,梅菊买给自己的,梅菊还在上面绣了一朵**,罗西看到这朵**,不免一阵心酸,不由得哀叹一声,也不知梅菊现在在太子府中生活的习不习惯,幸不幸福。

李婉莺听见罗西哀叹一声,问道,

“梅大哥,怎么了?”

罗西收缓了脸上的表情,回道,

“李小姐,没什么,我就是想念菊儿了,也不知她现在在太子府中怎么样了。”

李婉莺见他原来是想妹妹了,劝慰着罗西。

罗西说道,

“李小姐,我没事,你把这披风披在身上,宁州这边,晚上还是有些冷。”

说着,就给李婉莺披在身上。

李婉莺见罗西把披风给了自己,说道,

“梅大哥,你把披风给了我,那你呢?”

罗西回道,

“我身子硬朗,用不着这个,咋们别说太多话,赶快往前走吧,前面不远处,就是宁州府衙。”

李婉莺此时心暖暖的,羞涩的对罗西说道,

“梅大哥,你看我们已经很熟了,以后你叫我婉莺,或莺莺吧,老是李小姐的,显得多生疏啊。”

罗西也不客气,说道,

“好吧,李小姐,不,莺莺。”

说完,罗西倒是有些伤感,苦笑一声,想想,这么叫一个姑娘,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罗西不忍回忆往事,可往事一下子就浮现在自己脑海里。

那是2015年,罗西在A市中医医院眼科实习的时候,那天他恰好跟着自己的带教老师刘正值班。

两人正闲聊着,门诊来了一个姑娘,约莫20岁左右,个有158cm,长得蛮标致,蛮可爱,身材挺瘦,脸颊略微有些圆胖,就娃娃脸的那种。

她带着自己的妈妈来找刘医生看病。

刘正问了问病情,对罗西说道,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进一步做眼底检查,你带着她们去做检查,之后的治疗由你负责,没问题吧?”

罗西激动的回道,

“谢谢刘老师。”

刘正拍了拍罗西肩膀,回值班室休息了。

罗西问了她们姓名、年龄、住址,姑娘回道,

“我叫李小莺,23岁,这是我妈妈徐春娥,46岁,我们是C县李家村的。”

李小莺说着指了指徐春娥。

罗西说道,

“这么巧,我们是一个县的,我是罗村的。”

李小莺激动的说道,

“太好了,医生哥哥,那就麻烦你多照顾照顾我们了。”

罗西回道,

“没问题。”

说完,李小莺说了声谢谢。

罗西又询问了其他病史资料,带着她们做完检查,办了住院手续,跟护士给她们安排好一切,为她妈妈把了脉,一番望闻问切后,给出西医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充血”,中医诊断“消渴目病,气阴两虚 络脉瘀阻证”,给以生脉散加杞菊地黄丸加减,取汤药服之,另以千虫消翳散外敷,配合针灸治疗。

半个月后,当取下眼睛上敷药后,罗西带着再次复查后,徐春娥的眼病彻底康复了。

李小莺和徐春娥母女感激的出院回家了。

之后不久,眼科来了一位新护士。

罗西看罢,呆住了,原来这位新来的护士就是李小莺,两人相视一笑。

就这样,两人中了比丘特之箭,生出了爱的火花。

可惜,好景不长,相爱不到半年,就因为李小莺父亲的反对,两人最终被拆散了,两人在科室虽说还是同事,可已形同陌路,李小莺不得已申请调离到手术室了。

而罗西还特意向医院请了一个月假,去了一趟西藏,在那一个月里,罗西吃了很多苦,才把心里那道伤疤慢慢抚平。

即使这样,每当夜深人寂之时,那道伤疤还会再次裂开。

心里暗暗发誓,再也不会爱第二个姑娘,因为他的心里已经容纳不下别的姑娘。

李婉莺见罗西突然呆滞在那里,不明原因,叫了好几声罗西,罗西这才回过神。

李婉莺说道,

“梅大哥,你没事吧?”

罗西偷偷擦了擦眼角的泪滴,回道,

“莺莺,没事,我们快赶路吧。”

李婉莺不相信的说道,

“梅大哥,你是不是哭了?”

罗西回道,

“没有,刚才沙子迷了我的眼睛,这会已经没事了,快走吧。”

李婉莺这才不追问了。

说着话,四人才接着往前赶路,到丑时,才到了宁州刺史府衙。

到了府衙,见衙门口放置着一对自己在定边县时设计的鸣冤鼓,后皇上下令仿效在全国颁布设置。

四人下了马,罗西让成喜牵着马,自己走到鸣冤鼓前,罗西犹豫了会,心想,‘这鸣冤鼓是我设置的专门用于百姓鸣冤所用,现在我要是敲响了这鼓,岂不有负我的初衷,可现在已经丑时,不敲的话,此处距离后衙甚是遥远,只敲门是根本听不见的,我们四人今夜就只能露宿街头了,更何况还有莺莺呢。’

罗西思前顾后,想了很久,最终还是敲响了鸣冤鼓。

寂静的暗夜,传来响彻天地的鼓声。

隔了一刻钟的时间,师爷和捕快、衙役纷纷赶到衙门口。

诸人以为有什么惊天大案,鼓声在这个时候想起。

诸人出来看时,见门外台阶下站着三名男子,鸣冤鼓旁站着一个男子,这四人相貌堂堂,尤其穿白衣的公子和鸣冤鼓旁公子是不一般的英俊,看四人着装打扮应该是京城来的。

诸人急忙上前,行礼跪拜,师爷走到鸣冤鼓旁的公子身前,说道,

“请问这位公子有何冤要审?我们新上任的刺史大人还未到,可能要你失望了,如果,确实有冤情,还望你们多等几天。”

说话的这人身高165cm,身材中等,穿一身棕色布衣,看质量就知道是上等布料,肤色略黑,圆胖的脸颊,留着山羊胡,年纪在四十岁左右。

罗西见他倒是以礼待人,不像有的酷吏,遂取出圣旨和印信等物,对他说道,

“我就是新上任的宁州刺史梅竹。”

这中年男子查看圣旨和印信等物无误,和身后的捕快、衙役急忙上前施礼。

这中年男子回道,

“梅大人,属下不知您这个时候前来上任,我等有怠慢之处,还请大人恕罪。”

罗西扶起诸人,说道,

“大家请起,本官本想明天天亮再过来上任的,可因为上任心切,就迫不及待连夜赶路了,这才麻烦了诸位。”

罗西接着向中年男子问道,

“你是何人?”

中年男子回道,

“属下叫常威,今年四十二岁,本地人,是刺史府的师爷。”

罗西接着指了指后面的身高约170cm,偏瘦的男子,说道,

“那他呢?”

常威回道,

“禀大人,他是捕快,叫胡天,今年三十五岁,我们是同乡。”

说完,叫胡天的捕快上前向罗西施礼,罗西回礼,接着道,

“师爷,我们别在这站着了,西北夏季的夜晚还是有些冷的。”

师爷这才赶紧命人将罗西四人请进内衙。

到了内衙,安排好饭菜,罗西他们吃完饭,便各自回了师爷预备好的厢房休息。

次日,大家醒来,李婉莺洗漱罢,换了身女装,走到罗西的房门前,敲门道,

“梅大哥,你醒了吗?”

罗西开了门,见李婉莺一身女装,粉色的衣裙穿在身上像仙女一样,她这件正是当初在相府看见她时,所穿的那件。

罗西看的有些失神,李婉莺又叫了声罗西,罗西才回道,

“啊,莺莺,刚才我失礼了,你叫我怎么了?。”

李婉莺有些羞涩的说道,

“梅大哥,我就是想让你带我出去逛逛。”

罗西道,

“这个恐怕暂时还不成,我今日还得熟悉熟悉公务,看看前任刺史有没有什么遗留的案宗,你还是让成喜、成德他们陪你去逛逛吧。”

李婉莺一听罗西不去,还让成氏兄弟陪自己逛街,瞬间大小姐脾气就上来了。

生气的回道,

“不用了。”

说着,就往自己的厢房走去,罗西在后面追问道,

“怎么了?莺莺,梅大哥改天陪你,还不好吗?”

李婉莺头也没回的走了。

罗西看着她的背影,摇摇头,进去洗漱完,往前厅走来。

罗西到了前厅,让厨房准备了早膳。

又命下人去叫了所有人到前厅吃饭。

不一会,所有人都到了,唯独李婉莺没到。

罗西想到李婉莺肯定还生自己的闷气,随挑了些饭菜,往李婉莺的厢房走去,到了门口,敲了敲门,李婉莺没有回应。

罗西只得先将饭菜放在地上,推开门,然后端起饭菜,走近李婉莺的房间。

见李婉莺坐在床上头朝里,还在生气。

将饭菜放在桌上,走到李婉莺近前,说道,

“莺莺,别生气,这样,我上午处理完公务,下午带你去逛逛,还不成吗?”

李婉莺见他这么说了,才起身,坐到桌前,吃起饭来。

边吃边对罗西说道,

“这可是你说的,不许再骗我了。”

罗西在她旁边坐着,看着她吃饭可爱的样子,回道,

“好,我向你保证,不再骗你。”

李婉莺突然放下筷子,举起小指,说道,

“来,拉钩。”

罗西即无奈,又好笑的和她拉完勾,看着她吃完了饭,将碗筷收拾了,自己才到前厅吃饭。

等吃完饭,罗西就去了书房,整理公务。

罗西先翻阅的看了看宁州的州志,知道了这宁州也就是2017年的庆阳市,所管辖范围即整个甘肃和宁夏,所辖地域广阔。

又看了看前几任宁州刺史,其中有一个,令他耳目一新,那就是狄仁杰。

罗西看罢,自言自语道,

“没想到,大周第一名相狄仁杰也曾在此任职三年。”

罗西瞬间全身充满了力量,接着看完了整本州志,又翻阅了所有公文、案宗,见没有什么遗漏,一切都处理的非常干净。

只是有一件事,让罗西不得其解,这前任刺史陈俊为何在半年前,突然向朝廷修书离职,连府衙中的所有人都没有通知,就在一夜之间,带着全家,返回原籍老家了。

罗西思前想后,也想不通,从书房走出来,问了常威和胡天,也是无果,只好放下此事。

向李婉莺的厢房走来。

打算叫上她,和成喜、成德两兄弟,出去看看,一起走访各地,查看此处风土民情。

因为,他知道此地一直是朝廷的一块心病,土地贫瘠,每年因黄河泛滥导致的旱涝灾害,就光赈灾银两不下百万,为此,有些官员经不住诱惑,贪赃枉法之事多不胜数,再加上,玄宗、肃宗刚刚整合回鹘等部落,平息战乱,每年所需军需用品及军饷,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他以狄仁杰作为自己的标榜,要更好的治理此处。

4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