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二十五章 翘首期盼小说:漕运天下 作者:沙场点兵 更新时间:2018/3/3 9:59:02 来自大同的圣旨第一时间快马传递到了兵部左侍郎于谦的手上:必须在八月十五将粮草送出,不然大同的远征大军就可能出现断粮的情况。这让于谦大人十分的焦急,这些天陆陆续续到的漕船只有几艘,这点粮食对于几十万大军来说杯水车薪。 连续数道催粮的快马都已经派遣出去,但是现在南方连续阴雨,黄河水涨,漕运往年这个时候都十分的缓慢,只能在黄水水消除之后才能继续北上,不过此时此刻战况紧急,必须将粮食运送过黄河。 连续数天于谦大人吃不好睡不好,所有的心思全都放在了漕运的漕粮之上,几乎每天都要去通州大仓查看漕船抵达的情况,但是每一天都没有什么好消息,距离最后的期限时间越来越近。 于谦大人的宅院已经被郑袖儿打扫得干干净净,院内的杂草都已经清理干净,所有的屋子都收拾妥当,只是在靠近门房的位置一个屋子自己没有钥匙无法打开清扫。 院子里面郑袖儿还种上了一些简单的花草,这让整个院子看起来有了一丝官宦人家的味道,尽管只是两个人居住,但是让人倍感温馨。 “义父,您最近怎么了?”郑袖儿早就看出来于谦心神不宁的样子,自己跟随在于谦大人身边三年,无论是多大的事情,多难的事情于谦大人也从来没有这个样子。 “袖儿,皇帝陛下御驾亲征,我负责调集粮草,黄河涨水,南方的粮草运不过来,所以明天我还要去通州大仓,晚上就不回来了!”于谦大人向郑袖儿说道。 “义父,袖儿想和您一起去通州!”郑袖儿手捏着自己的衣角,想了半天还是说出了自己心里的话。 于谦大人心中清楚,郑袖儿是想自己的亲生父亲了,三年了丝毫没有郑漕工信息,通州大仓是距离运河最近的地方,郑袖儿的想法于谦能够理解。 “也好,我这去了通州可能要忙碌起来,你去了也有个照应!”于谦大人不忍心拒绝郑袖儿的请求,这是一个女儿对自己亲生父亲的思念,自己又怎么能够拒绝。 通州码头,于谦大人站在运河边上看着远处运河的河面,河面上一如既往的安静,看不到一艘漕船出现,没有多少时间了,于谦大人心急如焚,但是现在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在运河边焦急地等待。 在通州大仓的外面聚集着上万的民夫和车辆,民夫都躲在粮仓里面避雨,粮仓之中粮食屈指可数,民夫都是最近从各地集结的,他们要从通州大仓将一车车漕粮装车运送到大同,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现在就在等待运河上的漕船。 “于大人,我们现在到的漕船不过八艘,不到五十车粮食,这些粮食除去外面的民夫食用所剩无几,这可如何是好?”漕运官员看着于谦大人也是心急如焚。 如果漕运上的漕粮无法及时赶到,那么整个漕运上的官员都会倒霉,那些跟在王振身边的人或许还好,但是耽误了皇帝远征大军粮草的供应,总要有一些人出来担当罪责,漕运上的官员现在也是各个心中忐忑。 天空之中细雨蒙蒙,于谦大人注视着运河河面上,就在这时候运河的河面上忽然一艘小船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之中,这艘小船在远处的河面上若隐若现。 “有船来了!有船来了!”码头上陪在于谦大人身边的官员小吏立刻欢呼起来,有船就是有了希望,立刻有人沿着运河河岸向南奔跑,这样可以看得更加的清晰。 运河上小雨阻挡了大家的视线,但是人们就还是能够看到那是一艘官船,人们呼喊的声音立刻停了下来,一艘官船这个时候怎么会出现在运河之上。 官船的船头王竑大人站在那里,注视着远处的通州码头,距离码头的距离越来越近,王竑大人就这样站在雨水之中,身上的衣服早就已经被雨水打湿。 “于谦大人好像是王大人!”郑袖儿眼神好,她一直站在雨中为于谦大人撑伞,第一个看出来站在船头的很像王竑大人。 “真的像是王竑大人?”身边有认识王竑的官员立刻向于谦大人说道。 于谦大人立刻向前走了两步,王竑大人回来了,一定是带来了什么好的消息,于谦大人对王竑大人十分的信任,这种信任是对王竑为官的气节的认可以及三年前在运河官船上同行时的相互了解。 “于大人,岸上可是于大人?”王竑也看到了岸上的于谦,立刻大声疾呼。 “正是于谦,王大人辛苦了!”于谦立刻挥手向王竑喊道。 官船快速靠上了码头,王竑大人立刻从船上跳下,来到于谦大人面前,王竑面色苍白,脚步踉跄,看得出来王竑是多么的疲惫,身上的官服满是泥巴。 “于大人,王竑幸不辱命,漕船已经渡过黄河水道,我先出发了一步,漕船最迟明天就会抵达,一百条漕船,后面陆陆续续还有。”王竑大人双手抱拳向于谦大人说道。 “有劳王大人,陛下大军远征,粮草筹集本应是于某的事情,却劳烦王大人辛苦一遭!”于谦看着脸色苍白,浑身污垢的王竑一阵的感激。 这个感激不仅仅是对王竑催促漕船的事情,更是王竑及时将漕船带过黄河,这给大明朝远征的大军的粮草供应带来了希望,同时也是给大明军队作战胜利带来了希望。 “爹爹,爹爹……”就在这个时候身后的官船上忽然传来了郑袖儿的呼喊声。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郑袖儿正在官船之上,撑船的船工赫然是郑漕工,此时的郑漕工昏倒在官船上,人事不知,郑袖儿正抱着自己的父亲大声呼唤。 “王大人这是怎么回事?”于谦立刻看着王竑问道。 “哎呀!疏忽了,郑漕工这是累的啊,无妨无妨。”王竑立刻跳上船去,身后七八个小吏也跳了上去。 换做平时这样的事情谁会去管,可是这些小吏看到这一天陪伴于谦大人身边的姑娘,竟然喊这个漕工爹爹,他们不敢怠慢立刻跳上漕船。 众人抬着郑漕工下了官船,抬进了附近的粮仓衙门之中,有的人立刻去附近找大夫,大家忙得脚不沾地,郑袖儿紧紧地握着父亲的手,眼泪不断地流了下来。 “于大人我在黄河边上碰上郑漕工,他当时送完一个官员,正等待过河,我便上了他的船,他知道我着急赶回通州大仓,这一路上数天没有休息,没日没夜地赶路,这是累坏了。”王竑向于谦大人将事情的原委说了出来。 这郑漕工一路上没日没夜地撑船,原本就疲惫交加,在通州码头又看见了失散了三年的女儿,疲惫加上兴奋,郑漕工一下子昏了过去,抬到了衙门里面,大夫掐人中,用针灸,郑漕工慢慢地缓了过来。 “于大人!”郑漕工睁开眼第一眼就看到站在一边的于大人,立刻就要下跪倒行礼。 “不要动,不要动,袖儿照顾好你的父亲,我们出去吧!”于大人看着郑漕工没事立刻带着大家出去了。 房间里郑袖儿抱着自己的父亲痛哭流涕,父女失散多年今天在通州大仓重新团聚又怎么能不激动呢?于大人出去吩咐人给郑漕工熬了点米粥,顺便也给王大人端了两碗。 “王大人这一路辛苦了,漕粮过了黄河我的心就放了下来,皇帝陛下传来圣旨八月十五粮食必须装车运走,我就不能陪你回京了!”于谦大人向王竑大人说道。 “于大人我幸不辱命,我这一身泥土,也要回去梳洗一下。”王竑吃过米粥,也向于谦大人辞行。 这一次王竑在于谦征集粮草的事情上帮了大忙,同时也让于谦看到王竑的漕运能力,换一个不熟悉漕运的人,根本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做出这么大的成绩。 通州码头众人翘首期盼的漕粮终于缓缓地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之中,同时在大同城内,王振翘首期盼的机会也降临了,皇帝陛下终于无法忍受这样的战争行程开始准备返回京城。 瓦剌大军迟迟不见踪迹,派遣了数道探马探查无果的情况下,皇帝朱祁镇坚决不同意继续向北出兵,在大同留下三万军队加上原本大同的一万守军,剩下的军队开始准备离开大同返回京城。 而此时大同城北就返回北京城的路线有了分歧,几乎所有的大臣都建议皇帝陛下从紫荆关返回京师,这样可以避过可能出现的瓦剌军队,毕竟现在瓦剌军队的真实动向还不清楚,具**置也不知晓,走紫荆关是比较安全的路线。 但是王振却向皇帝陛下提出来一个新的返回路线,从居庸关入关返回京师,王振有着自己的想法,一路向南距离瓦剌大军的距离越来越远,最主要的是王振害怕瓦剌大军不敢过于深入大明境内,那么自己的计划怎么实现。 当然王振不可能向皇帝朱祁镇说我想要借着这个战争把所有反对我的大臣干掉,所以咱们走北方的返回路线吧!王振给皇帝朱祁镇的理由是从这条路走可以有沿途的几卫可以休息,同时可以避免大军可能出现的断粮的危机,大军给大同留下部分粮草,剩余的只够面前返回京城,这还要一路顺风的情况下。 皇帝朱祁镇立刻大赞王振考虑得周到,大军立刻向着天成卫方向运动,原本的二十七万大军留下三万还剩下二十四万大军,加上随行的官员和民夫踏上了他们的不归之旅。 此时的也先依旧在大同以北的猫儿庄,不过也先大军已经不同于往日,赛康王和大同王系数感到,同时阿剌知院所部也系数抵达猫儿庄和也先部队汇合,原本只有两万多人的大军一下子暴涨了数倍将近十万大军。 “大明的军队已经开始从大同出发向着天成卫的方向出发,大明的皇帝和他的军队不敢和我们正面对决,他们要返回北京城,我们要一路跟着他们,寻找机会消灭他们。”也先指着面前的羊皮地图向众位将领说道。 “谨遵太师军令!”所有将领立刻向也先行礼。 伯颜帖木儿,赛康王,大同王,赛康王这些瓦剌大军的首领们,他们对于大明王朝的财富向往已久,今天终于可以在太师也先的指挥下挥军南下,他们一个个都在摩拳擦掌。 “赛康王你的军队立刻攻打阳和卫,为我们的大军打开一条通往长城以南的通道,大同王你的军队紧随其后和赛康王的军队追击明朝大军,他们的粮草都在后面,将他们都抢夺下来,没有了粮草我看大明军队拿什么和我们作战,其余的军队和我一起准备大战明军。”瓦剌太师也先大手在地图上不断地指点。 随着瓦剌太师也先的一声令下,十万瓦剌大军从猫儿庄避开大同城向着阳和卫直接冲了过去,阳和卫只有近千大明守军,在数万瓦剌大军的攻击下丝毫没有还手之力。 但是阳和卫的守军将领还是派遣了一队骑兵向“御驾亲征”的大军报信,瓦剌大军已经冲过阳和卫向着大明军队追了过来。 如果这个时候二十余万明朝大军能够寻找有利地势建立防御阵地,那么即便是瓦剌大军英勇善战,大明军队毕竟在数量和武器上占据优势,并不是没有一战的实力。 可是皇帝陛下急着返回京城,王振的心中更是有着自己的阴谋,以兵部尚书邝埜为首的大臣提出来的作战计划,皇帝朱祁镇根本听不进去,要求王振指挥大军全速撤退。 王振立刻向皇帝朱祁镇上奏,这个时候应该派遣一支军队在后方保护大军的安全,朱祁镇立刻同意,恭顺侯吴克忠和十几位大臣在王振的提议下带领两万大军在后方殿后。 王振看着这些随着恭顺侯吴克忠离开的十几位大臣,自己的第一步行动终于可以开始了,瓦剌大军竟然真的追了上来,看来这个大同监军郭敬对瓦剌人还是了解的,阴谋只是刚刚开始,接下来王振的阴谋一个接着一个即将呈现在众人的面前。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