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宋周定鼎>第六章 折家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六章 折家

小说:宋周定鼎 作者:妙笔书丹青 更新时间:2017/5/7 19:27:14

在李岱那个时代的军队中,已经淘汰了骑兵,即使在战术文化课上顺便作为史料了解到的骑兵战法,也是近现代的骑兵战术,对马匹素质人员纪律要求要比古代战法高的多。所以这次古代骑兵对步兵的对战让李岱大开眼界。

到现在,李岱才有机会看看自己的左肩,衣服已经被划开一道大口子,一只铁箭擦着肩头直接射中了身后的同伴,肩头的皮肤上有一道一寸多长口子,伤口也不算太深,估计休息几天就没事了。

伍长杨行田过来看了一眼道:“你这和尚运气忒好!箭簇没什么力道,没受伤。”李岱暗自后怕,如果自己甩头慢一点,额头上就要来个透明窟窿了。想起刚才作战之时,那箭雨射中了身后同伍的一个叫做杨三的同伴,便顺口向杨行田问起来。

杨行田回道:“他没你运道好,当胸中了一箭还没抬下去就咽气了。”见李岱默不作声又补充到:“这运气也不算差,我上一个伍长对阵的时候和党项铁鹞子撞了一下,抬回去在床榻上叫了三天才咽气,死的时候疼得上嘴唇都咬掉了。”

回到麟州营地,很多人都过来和李岱拉话表示亲热,走的时候还要拍拍李岱的肩膀再翘一下拇指表示称赞。这个时候杨狗子一般都会全程陪同,并且表现的得意洋洋,仿佛他才是那个被称赞的人。显然对军人来说,能打的好汉是最被人尊敬的。

之后的几个月,类似的小冲突又经历了两回,李岱所在的后营丙都前后战死了几个人。李岱显得越来越适应,杨行田已经被任命为什长,管十个人。其实按照杨狗子的说法,他爹之前参加麟州军,做到都正,后来离开回家当村正,现在家里粮食不够吃,才又来当兵。

李岱战斗的技巧进步很快,这让一起的杨狗子十分佩服。而李岱广博的见识更是让从来没走出过麟州的狗子大开眼界。两个人闲暇时间经常混在一起,有时候郭开道也过来跟着,李岱爱讲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给狗子他们听,狗子听得津津有味——他这半大孩子已经完全把李岱当作偶像来看了。

李岱也每天都向杨狗子和郭开道请教武艺和这个时代的一些知识,武术本来就是古人杀敌技巧的总结,经过千年的流传下来总结出来的精华。但是到了近现代热武器的出现又使得武术不可避免的衰落下去,很多技法多有失传。现代的部队中连刺刀拼杀都不再训练,仅仅练习一些匕首格斗术和关节技。不过李岱原来就对老八路的拼刺刀很有兴趣,还研究过一阵子。现在拿来和杨狗子一起交流也让狗子很有兴趣。

在李岱看来,狗子的武艺是标准战场上传下的技艺,直来直去就那么几招,简练但是却很实用,在战场上人群密集的地方,繁琐的技巧反而没有空间和时间施展,只有这种精炼的招式才适用。李岱一边回忆自己原来从部队学过的一些近身格斗技巧一边通过自己了解的人体结构知识,总结提高自己的格斗技术。刺刀刺杀技术是李岱当年和自己的老班长学的,他家是个军人世家,老班长小时候就和他当红军的父亲练习过,李岱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跟着班长练过两个月。

最近李岱在给狗子讲整套的“西游伏妖传”,这个时代没有西游记,李岱一说唐僧取经的故事,杨狗子就听得津津有味。几个月的时间,故事已经讲完了,现在杨狗子和郭开道正在追着等李岱每日听他讲汉末群雄争霸的叫做“三国通俗演义传说”的历史故事,两个人天天如同尾巴一样跟在李岱后面催更新。

李岱也很喜欢这个大名叫做杨隆仁的孩子。在杨狗子眼里,哪怕天天都是战争,天空依然湛蓝,人生总是美好,只要没有饿肚子就每天都开心。这样的乐天性格让李岱常常想起少年时总是跟在自己身后的小表弟,心中也觉得亲近。被催更太厉害了,李岱就想了个办法:教杨狗子学写字,学一个字就讲一段故事。谁想到杨狗子却聪明的很,认字越来越快而且还把学写字当乐趣。这让李岱很是惭愧,他从上学那一天开始就是在应付,从来没主动学习过。

另外一个小兵郭开道则不同,他是幽州人,逃荒来了太原,后来父母都不在世了,他又流浪到了麟州这里。在麟州当了兵,年纪不到二十岁,差不多是和狗子同时当的兵。长得身材矮壮沉默寡言只和狗子比较亲近。

西北这几年风调雨顺,但是去年草原上却天道不好,听说大雪连连,牧羊人遭了白灾,冻死很多牛羊。今年到了夏天草原的草也也都长得不够茂盛,造成的后果就是辽国频频南下太原和府州,而西面的定难军对府州比较惧怕,来麟州光顾得格外殷勤,听杨狗子说,南面关中的那几个军州更是每个月都要接待定难军的客人。在李岱所知,虽然还没有进攻麟州州城的迹象,但是定难军已经不仅仅限于扫荡边远村庄,周围的小镇壁堡已经先后被攻破了四处。

平日里麟州军伙食并不充裕,最近又时常打仗作战,为了节约粮食最近也很少操演训练,兵士们闲时就在营中闲逛。西北方言并不难懂,李岱在农场好多年,来了麟州平日里也听得多了,目前已经没有刚来的时候那种让麟州人觉得古怪的发音习惯。反而是狗子他们两个天天听李岱讲三国故事倒是学了很多李岱平时常用的现代词。狗子给李岱提供了一个信息,按照他的描述,他们杨坎子村的位置应该和李岱农场所在的那个高台距离不远。

李岱闲时常想那个高台附近有没有人路过过,会不会被人发现然后爬上去?那场异变之后自己直接掉了下来,不知道上面是什么样子,还有没有别的人穿越过来?如果有机会可以和狗子一起去杨坎子村落脚,再慢慢寻回高台那里回去看看。这一日李岱和狗子还有郭开道三个人正在军营内聊天,狗子说起他老家杨坎子村,并津津有味的聊起家中老娘的做的饭食。又想起自己和老爹都出来从军,家中只有老娘在,这一走就是大半年,不禁十分担心。

旁边的郭开道冷不丁插口道:“家里田谁种?”

狗子道:“这个倒不用担心,杨坎子村一百来户其中大半都是俄们杨氏宗族的,我爹当了十多年的村正,很有威望,平日里相互照应着呢。”

年轻人存不住烦心事,狗子一会就挤眉弄眼地和李岱描述他在城里见过的酒家歌姬的模样了。见李岱对此无动于衷的样子,狗子道:“和尚哥,你咋一点都不好奇呢?”

李岱摇摇头道:“曾经沧海难为水,你这种小把戏怎么上得了台面?我可是和苍老师专门学习过男女之事的,想当年我可是能够做到‘眼中**,心中**’的至高境界。”

狗子被他说得傻眼了,问道:“这苍老师是哪里的告人,这种境界是什么意思,是参禅吗?和尚哥快给解说解说。”

连少话的郭开道也睁着眼睛催李岱快说。李岱笑嘻嘻地正要把狗子两个纯洁的少年引到罪恶的道路上,忽然远处传来集合的号角声:有新的军令传达全军。

这次的传信却不是麟州本部,而是麟州的铁杆盟友府州。不过相比麟州对党项定难军的骚扰,府州面对的辽国才是真正的庞然大物,现在传来的军令就是因为府州出了大的事情:契丹兵犯府州!

府州在麟州东北面,面积比麟州更小,辖区只有府谷县一个县城,人口数万,主政府州的割据势力就是佘太君的娘家——“折家将”,其实这个折家将才是戏曲中“杨家将”的原型。折家本来也是党项的羌族人,在府州算是小小的割据势力,不过已经完全汉化。

细数折家割据府州,最早可推唐代末年的折宗本,当时任“振武军沿河五镇都知兵马使”府州,当时称为“府谷”也就是后来的府谷县,即为沿河五镇之一。这位折氏先人,号太山公,在当地颇有威望,“因其所居,人争附之。”晋王李克用为河东节度使时,“知太山公可付以事,收隶账下,凡力所不能者,悉命统之”。折宗本“辑睦招聚”,以功封为上柱国。

折宗本的儿子叫做折嗣祚又名嗣伦,官至麟州刺史(辖神木、府谷两地)。神木就是现在麟州的辖地。到了折家第三代,折嗣祚的第三个儿叫折从阮。后唐李存勗“以代北诸部屡为边患”,任命从阮为河东牙将。府州从由镇升为县,再升为州,折从阮即任府州副使。后唐同光二年,又升为府州刺史。

后汉初年,府州升为永安军,折从阮即改任永安军节度使。前年的时候折家的家主折从阮入朝入觐,后汉朝廷罢永安军这个节度使,府州改隶河东节度使主政太原的刘崇管辖,所以现在府州归折从阮的儿子折德扆管理,官职是任府州团练使,这是折家第四代。而折五娘就是折德扆的女儿,折家第五代。

整个折家军常年面对辽国和后来的西夏侵扰,一直在对抗敌国的最前线,直到北宋灭亡。可以说,自宋绍兴九年,上溯到唐末,折氏世守府州,达200余年,历九代之久。如再前推到唐初,则达500余年,当十数代以上了。后人称之“簪缨不替,其勋业彪炳史册,旧绝千古。”

现在府州面临辽国大军,太原的刘崇明显是做了缩头乌龟,府州本身兵力不过六千,虽然折家十分善战从来对辽国不假辞色,但是也担心寡不敌众,所以就向姻亲盟友麟州军发出了求援消息。折五娘本来打算等秋天的时候就要去太原找丈夫,现在听说娘家被兵,不由得万分着急,此时杨家的家主折五娘的公公杨信病重,所以折五娘干脆就催促现在麟州的主事,自己丈夫的兄弟杨重勋赶紧出兵。作为折家铁杆盟友,杨家肯定不能袖手旁观,这就是李岱他们得到集合的命令的原因,大家需要立刻集合,准备支援府州。

17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