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渌水寺影 6、感悟泗洲寺小说:家在渌水边 作者:湘人李陵 更新时间:2016/4/22 13:45:11 6、感悟泗洲寺 其实,我住在离泗洲寺不远的建国路许多年,却一直不知道身边有如此名寺。这不知道是我的悲哀,还是这座寺庙的悲哀,天知道。 不过,这泗洲寺躲在一条巷子的底部,不刻意去找,不刻意去问,拿你自己的眼睛,是很难发现的。我无数次的从这地方走过,这么多年过去了,就这样和它失之交臂。 直到不久前,有朋友不经意地说起,我这才翻看了一下那本旧旧的民国《醴陵县志》,才从发黄的书页里,打捞起泗洲寺的一点点影像。 “泗洲寺,在城西,一名崇林寺,唐建。明洪武间重修,崇祯间毁,清复修。道光六年汜于水,上坊都众姓重建。”县志还记载了这样一个传说:泗洲寺这个地方历为上坊都兑粮公局,原来征粮都是老百姓自运缴纳,运粮走的是水路,经常要远涉江湖。一次遇风高浪急,粮船颠簸飘荡,船家正无计可施,忽然有神像仰浮水面,巨浪平息,有人认得是楚昭王神,于是虔诚祷告:待平安归来后,选一处净土建庙设立神位供奉。后来人们就在这渌水之滨建立了这座庙宇,前栋供奉楚昭王神像,后栋供奉诸佛菩萨。头进大殿的屋顶大梁上有“光绪十年”和捐献者名字。头进与二进之间有天井,两边是偏殿和厢房,占地300多平方米,估计大小房屋有二、三十间。 现在,这泗洲寺里不住和尚,却住了10户俗世人家,房产局是他们的包租婆。 泗洲寺本来也就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寺庙,但因为有一位明代大儒在这里住过两次,所以,这普通的寺庙,就沾上了文化的血脉,笼上了一层历史的烟云。 明正德二年(1507),兵部尚书王守仁因触犯太监刘谨被贬到贵州龙阳驿(今修文县)作驿臣,一路落魄走来,途经醴陵,住在泗州寺,留有《过泗州寺》诗。诗云:“风雨偏从险道当,深泥没马陷车厢。虚传鸟道通巴蜀,岂必羊肠在太行。远道渐看连暝色,晚霞会喜见朝阳,水南昏黑投僧寺,还理羲编坐夜长。” 当时的泗洲寺是在县城中心,过往的谪人、流官及客商,没有住在城边上的。 三年后,刘谨被诛杀,朝廷召他还,回京时又路过醴陵,仍住泗州寺,作《重过泗州寺》诗:“渌水西头泗州寺,今过转眼又三年。老僧熟认直呼姓,笑我清癯不似前。每有客来看宿处,诗留佛壁作灯传。开轩扫榻还相慰,惭愧维摩世外缘。”他还在靖兴寺旁的渌江书院讲学,留有《过靖兴寺》诗二首。 王守仁即王阳明,皇冠体育投注: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是二程、朱、陆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只是如今的泗洲寺只剩下一个空空的躯壳,魂飞魄散得不见了一丝踪影。里面没有一尊菩萨神像,连寺门上的名字都剥落了,更何况王阳明当年留下的足迹。泗州寺于2008年被公布为株洲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只是不知道能不能借助这块牌子,保住这个“隐于市”的古迹,不要被淹没在林立的楼房里。 当然,来过泗洲寺的,决不止王阳明,还有他来过之后至今七百年的时光。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