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174章桓温被扯住了后腿小说:重生之冉魏帝国 作者:程志 更新时间:2013/9/25 23:07:57 第174章桓温被扯住了后腿 魏国的军制和晋朝不同,采取的是强干弱枝。邺城东西南北四座大营,就聚集了冉闵超过近半的大军!屯骑(重装骑兵)、越骑(轻装骑兵)、射声营、步营共计五万余大军就驻扎在邺城。 此时,魏国最兴奋的并不是得到了冉闵赏赐的百姓,而是魏军将士! 冉闵接受了冉明的建议,加强对将士们的物质奖励。冉闵诛灭了独立的崔通、把并州除代郡、云中两郡、冀州全部、幽州的渔阳、右北平两郡也纳入魏国的统治。此时的魏国领土就包括了并州大部、冀、兖、青三州全部,幽州小部、洛州大部。 领土扩张了,冉闵也兑现了他的承诺。对这三年以来跟随他东征西战流汗流血的将士,都不吝赏赐。其中财物赏赐都是其次,最重要的还是把田地分发下去了。此时十数万魏军将士,分别分到了数百至数千亩不等的土地。十数万魏军将士,就是十数万户新的土主。 魏国中因为战功产生了十一位公爵,四千三百七十七位侯爵(其中四千多都是关内候)。文官中则产生了六位国公,三十七个侯爵。无论文武,尽兑现了食邑封地。不过关内候则没有封国,只是一个荣誉称号,多领一份俸禄而已。 如今,他们都成了魏国新的权贵阶层。 刘群、钟申、条攸三人不同意冉闵投降晋朝,因为只要冉闵投靠晋朝,他们都会和冉闵一样,在爵位上降掉一个等级。他们将会从公爵降为候爵。爵位被降这还是小事,关键是权力的分配,钟申是太尉,总管魏军兵马。刘群则是尚书令兼度支尚书,度支部相当于后世的财政部长。而条攸则是司空。 他们三个是魏国的三公,可是若魏国降晋,他们的权力只会比现在小,而不会比现在大。有句话说,宁为鸡头莫为牛后。为了自己的贴身利益,他们当然不会同意冉闵降晋。再说,投降的大臣也是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往往投靠敌国的大臣,都是混得不如意,才会生出异心。就像汪精卫,如果不是老蒋背弃了国父政务汪精卫,军事蒋介石的的遗志,把汪大汉奸压制得死死的,最终他才走上了投敌叛国的道路! 况且,这三位在平行的历史上,都是宁死不降的主。对冉闵忠心耿耿,就算没有利益冲突,他们也不会接受晋朝的高官厚禄。此时因为冉明的出现,因为廉台之战的转折,魏国起死回升,不仅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只剩一座邺城,反而把领土恢几乎恢复到全盛时期。 打败了强敌燕国,让魏军军民信心倍增,在这个情况下,他们更不会选择投降。 就算他们三个愿意降,可是那十数万魏国将士也不会同意啊。他们现在都是士族阶层了。如果降了晋朝,肯定财产被剥夺,将同样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再说,冉明把唐朝的府兵制和明代的军户制度柔和在一起,可谓是天下间最先进,对士卒本身和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制度。魏国将士都偿到了这个制度的好处,他们自然不愿意执行晋朝的落后屯兵制。就降晋这一件事上,可以说整个魏国无论官员还是百姓,都出奇的一致,就连北方士族也不同意降晋。 五胡乱衣,为了保存家族的力量。所有的士族都南迁。留在北方的都是家族中的一些旁枝和不受待见的子弟,他们也害怕投降晋朝,只要降晋。南迁的士族就会回返,到时候,他们留北支的权力就受到极大的削弱。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 邺城大将军董润的府邸,董润交割了兵权,清闲了下来。此时,董润脱掉了常年在身的铠甲,穿上了一身黑色的峨冠儒袍。四十余岁的董润,须发都有些花白,加上他身材高大,猛然穿着儒袍,倒有几分仙风道骨之感。 身为悍将,猛然清闲下来,让董润感觉有点不舒服。他没有像其他将领一样选择饮酒作乐,享受生活。而是让家丁在书房内整理出了一个三丈方圆的巨型沙盘。沙盘上清晰的标注了燕国、代国、晋国、秦国、魏国、凉国的势力范围和兵力部署。 看着燕国代表慕容恪和慕容评势力的交错局势,董润脸上露出惋惜之色,嘴里遗憾的道:“可惜啊,可惜!” 在董润身边侍候的是董润的家臣杨仁惠、杨仁愿兄弟。 “主上,其实这并不可惜!”杨仁惠笑道:“赎奴才直言,燕国内乱其实胜负已分,恐怕不久慕容恪将独霸燕国朝政,燕国皇帝慕容晔,将成为慕容恪的傀儡!” “哦!”董润很有兴趣的看着杨仁惠道:“仁惠的意思是?” “奴就斗胆了!”杨仁惠拿着指挥棒,指着三面青色的小旗道:“主上请看,慕容恪大军分成为柳城、龙城、昌黎三部,这样以来,慕容恪实际上就摆出了一个银蛇乱舞之阵。攻柳城,则面临尾龙城与柳城前后夹击之势,攻龙城,则面临被柳城和昌黎合围之危险。若攻击昌黎,就是舍近求远,而且面临后路被断的危险。慕容评想破慕容恪的银蛇乱舞,必须有背水一战的决心,抛弃所有的领地,集结所有的兵马,不必顾忌柳城和昌黎的慕容恪大军,直捣龙城。 如果这样,慕容评会损失惨重,但是他可以赢得最后的胜利。但是至今为止,慕容评并没有直接进攻龙城的打算,看他的架势,应该是准备先破柳城,再进攻龙城,徐徐图之。但是,内乱最忌讳的就是持久战,这样以来,无论最终谁胜,燕国都是实力俱损,元气大伤。还有,慕容恪虽然采取了守势,却把慕容评的大军分成了首尾不相连,彼此不能相顾的三部分。若奴猜测不错的话,明年开春,就是慕容恪出手之机!” 董润笑道:“慕容恪会攻哪里?” 杨仁惠则道:“黑虎掏心,直攻平州安东郡,这样以来,慕容评将失去高句丽这个帮凶。” 杨仁愿奇怪的道:“何以见得?” 杨仁惠面对弟弟的质疑,不以为然的笑道:“就凭慕容垂在昌黎,这头猛虎四个月窝在昌黎没有动弹,这不符合慕容垂的性格,他要么不动,要动就是惊天动地。” 董润刚刚准备点评,突然门外的管家道:“老爷,天使到了,有圣旨来了!” 冉闵出兵的圣旨发出,整个邺城的将士都激动了。这一次按照军功兑现土地,立功多的将士多得,没有战功的就没有土地,有人得了数千上万亩,也有人只有区区几百亩。这样以来,将士们心中都憋着劲,准备再立新功,将来为子孙后代置办些家产。 原本,他们都以为,冉闵无意与晋朝对抗,所以,他们非常遗憾,没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现在好了,他们可以正大光明的收拾晋军了。 随着冉闵的守卫讨贼檄文发出,整个邺城的百姓,并没有因为战争来临而担忧。相反,初偿到战争给他们带来的红利,人人都期待,这场战……军士们想的是,这场战争打下来,他们能得到什么赏赐。百姓则是想的是,土盘大了,田地又可以多分一点了。而商人们想的是,市场扩大了,他们需要早做图谋。 而那些大臣们则开始思索,族中的子弟又有做官的机会了。 此时,邺城又一次沸腾了。 身在洛阳的冉明,得到了张温将从壶关出发,董润率领魏国三万人马向梁郡进发的消息,他再也没有后顾之忧。冉明兴奋的道:“吾终于可以大干一场了!” 彭婆镇的桓温却脸上露出了苦闷之色。他是担心冉明会看了司马兴男,给他戴一顶绿油油的帽子。失神之下,居然喝多了。结果头疼欲裂。 或许是水土不服,又或许是酒后的后遗症。桓温现在是吃什么吐什么,几乎把自己的胆汁也要吐出来了。休息了三天,身体丝毫没有好转。短短三天的时间内,桓温人都瘦了一大圈。 此时得到魏国车骑将军张温自壶关南下,有南渡黄河的态势,桓温的脸色就难看了。 接着,又得到了董润自邺城出发,声称要讨伐谯郡。谯郡那是桓温的祖籍之地,桓氏也是谯郡的世代豪族。又一层担忧出现在桓温的心头“魏军会不会也像蛮夷一样,毁他们祖坟?” 有道是祸不单行,屋漏偏逢连天雨,他又接到一个让他更心堵心的事情。 荆州另驾习凿齿传来消息,声称:“皇上任命郗昙为荆州刺史,郗昙到任后,立即命令荆州各郡县盘点府库!而且严令没有他的手令,盐、铁、粮、木等战略物资不得动用!” “这就意味着我们最多只能拥有三个多月的粮草补给,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粮食问题!”桓温抬头看了看帐内的众将领、谋士,沉声喝道:“诸位,粮食问题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若得不到解决,我们此次北伐就是一个大笑话,非但不能建功立业,封妻荫子,还会因为军粮不继,引发军心动摇。给魏国有机可趁,从而一败涂地!” 这一次北伐,桓温随军携带的粮食并不太多,只够十五天的消耗,在陆浑则是储备了三个月的军粮十万石。这些粮食按照快攻速打的办法,打仗是足够用了,可是桓温却不同,桓温是一个伪君子,要时刻扮演着济苦求难的角色。打下来的地方,他需要安置百姓,同时也要长久驻扎。这需要的粮食就是一个海量数字。 这也多亏了冉明把沿途的百姓以强制的手段迁走了,不然,把百姓留下,多出了那么张口,桓温早已粮草不继了! 孟嘉道:“等到开春,百姓都需要春耕,需要种子更多。而且,随着各地的流民开始向我大军聚集,现在每天都有数千人先行施粥,也就是说,我们的粮食,最多能够两个月的消耗,从这里退回荆州,大军更需要五六万石粮食食用,我们的时间,也仅剩一个多月了。嘉,倒有一个主意,从今天开始,不再救济那些流民,粮食只保证士卒消耗!” 桓温摇摇头道:“万万不可,百姓贫困不堪,此时天寒地冻,有吾军粮救济,他们方可活下去。若断了救济,他们只有死路一条。不救济百姓,吾与心不忍,而且此举有损我大晋王师威名。” “若是这样的话,唯今之计。”孟嘉淡淡道:“只有趋利避害,将荆州的控制权夺回!” 桓温想了想,冲郗超道:“景兴,郗重熙乃是你的二叔。不知,催促军粮之事,汝可帮吾解忧?”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