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改变>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同断粮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同断粮

小说:改变 作者:松一般坚韧 更新时间:2012/4/8 0:29:12

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同断粮

姜总兵说:“我最想听的就是你们对付他们骑兵的办法。快快说来,我有些等不及了。”

“总兵大人别急。听我仔细说来。如果我们是以骑兵对骑兵作战的话,是一定要使我们的战马也跑起来,这样也可以利用我们的速度和他们对冲,双方相遇前的时间就会很短。而我们有了火枪以后,他们的骑兵进入火枪射程之后,双方接近的这段时间越长越好,因为这段时间我们火枪的杀伤力可以发挥作用。所以持火枪的骑兵最好不动,这样可以延长双方接近的时间,不动的火枪兵也可以从容瞄准,提高射击的命中率。”陈玉锋说。

姜总兵点头说:“对,这样可以先杀死一些冲在前面的。可是很快后面的骑兵就会冲上来。那又如何是好。”

“这时,如果我们没有阵地的话,就要三人一组,换霰弹轮流射击。因为骑兵速度快,不好瞄准,到了近处用霰弹射击几乎不用瞄准。三人互相掩护的话,就可以保证不间断的射击。如果冲过来的骑兵实在太多了,来不及装弹了,前面的人也可以利用枪管比马刀长的优势格当一阵子,掩护后面的人装弹。一次装两发霰弹,就可以掩护另一人在装两发了。这样三个人一组就是一个不很有战斗力的组合了。”陈玉锋仔细的把以前研究的战术,对姜总兵讲了。

姜总兵听了直点头,说:“这就要有很多火枪才行,战术讲起来还行,不过还是要经过战场检验才行,战场上情况瞬息万变,还要有很多应变措施才行。”姜总兵真的是行家,一下子就说到点子上了。

张知木说:“我们只是把我们有了火枪,又经过几次小战之后的一些想法总结了一下,真正有战场经验的还是你们。大人可以和你们那些有经验的军官,在熟悉了我们的新火器之后,一起研究出有真对性的战术。”

姜总兵说:“张义士误会了。陈英雄讲的的战术已经让我非常的惊讶。你们对蒙古骑兵的研究,比我们研究的还细致。对我们有很大启发。你们的火枪兵对骑兵队的战术更是让人耳目一新。其实这种战术不论对火枪骑兵还是火枪步兵都适用。只是任何战术都要经过战场检验。战场可是最不留情面的,往往没有第二次机会。”

张知木觉得这位总兵大人,还是有些真才实学的,就凭他的一番见解,他也不是一个庸才,如果好好扶持他一下,可以很好地利用他手握总兵的优势,抵抗北方的这些劲敌。这个人如果不是被逼的没出路了,也不会墙头草一般的左右摇摆。或许那还是他智慧过人之处。能在自己左右不了大局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保存自己的实力,以利东山再起,他最后还是为大明朝尽忠了就说明了这一点。

接下来的几天,李菁领着一些人开始帮助姜总兵训练他挑出来的军官们,从射击开始到轮射战术;从单兵作战到以班为单位进攻和防守战术;从对抗步兵到对抗骑兵。一直把这些军官练的叫苦连天。好在姜总兵经常亲临现场,这些平日里骄横惯了的军官也没有敢不听话的。其实有不听话的李菁也有都是办法治他们。虽然训练很累,可是训练一阵之后,这些军官们就慢慢的明白了,这可是不白练。若是用这战术打仗那可就占了大便宜了。慢慢的这人对李菁等教官就越来越尊重了,后来慢慢的都成朋友了。尤其是柳俊这小教官,更是得到了这些军官们的喜爱。他人精神,枪法出神,真的是指哪打哪。这些军官说,如果打起仗来,有几个人给他上子弹,他一个人最少能顶一百个人。另一个人马上说,就是有一百个人也不可能到得了他身边,因为你跑的再快,也没他扣扳机快。

张知木也抽出时间给大同军中的能工巧匠们,讲解了这些枪支手雷弓弩雷和子弹的制作方法,让他们自己去大量的仿制,以便他们能大规模的装备部队。

姜总兵绝对是看到了这些新式武器和战术对他们的重要性,这段时间里也是全身心的盯着这些事儿。

剩下的时间,张知木、陈玉锋、欧阳鹤带着杨玉琳就四处游山玩水了。阎伯驹和陆成祥不去,他们这对见面就掐的“冤家”愿意逛马市逛市场。

这时的大同城非常壮丽雄观,城郭坚固,各种防御设施配套自成体系,的确是一座颇具特色的重镇名城。城东西长1.8公里,南北长1.82公里,周长7.24公里,面积3.28平方公里。城墙一律在规整有制的石条、石方为基础上用“三合土”夯成,外包青砖,砖分大、中、小三号,中号砖长40厘米,宽20厘米,厚10厘米,重18公斤。城墙高14米,垛墙上又砌长5米,高0.8米,厚0.5米的砖垛,垛间距0.5米,垛口为磐口和射击口,共580米对垛子,代表这时大同所辖村庄数。

城设四门,东门叫和阳门,南门叫永泰门,西门叫清远门,北门叫武定门。四门之外是瓮城,面呈方形,面积为17000平方米,瓮城旁设城门,拐旋出入。门洞进深约30米,门上建“箭楼”或称“匾楼”。东瓮城内建岳王庙、王狱庙;西瓮城有老爷庙、白衣庙;南瓮城有药王庙;北瓮城有眼光寺、关帝庙。

城内以四牌楼为中心,分布“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个绵绵巷”。

有姜总兵的特许张知木等人来到城上,看着这坚固的大同城,张知木心中很复杂。他知道,这姜瓖反清后遭到清军的围剿。情急之时,摄政王多尔衮亲自督战,连人在陕西的“平西王”吴三桂也被命令率军助战。可以这样讲,当时清廷所有的名王良将,百分之九十全部集中在山西战场。但是大同城墙十分坚固,清军九个多月也没攻下大同,姜瓖困守大同城,内乏粮草,外无救兵,大同城内出现人吃人的现象。虽然清军多次劝降,姜瓖深知,降亦死,不降亦死。反正逃不出一个死字。

可是姜镶最终没死于清军屠刀下,反死于自己人之手。他手下总兵杨振武变节,为取富贵,率部下数百人忽然冲入姜宅,当场杀掉姜镶和姜瓖的弟弟姜琳姜有兄弟三人。然后,这些人用高竿挑着三个血淋淋首级,开门向清军投降。可叹的是,清军并未轻饶大同军民,除杨振武部几百官兵以外,清军把大同城内十余万军民官吏尽数屠尽,杀得血流有声。

张知木暗想,我的到来能改变这段历史吗?

欧阳鹤指着城内巍峨的代王府说:“张总,你这次来大同,应该想法见见代王,或许将来用得着这个代王。”

远处的代王府十分宏大,相比之下,北京城内的那些王府也就是一座花园而已。这朱元璋的十三子朱贵当年被封为代简王,初封豫。洪武二十五年改封代。是年就藩大同府。从那以后这一只藩王一直就在大同世袭,一直到现在的代王朱传,如果历史没有改变的话,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打到大同城下时,被他那早已投降李自成的哥哥大同总兵姜让劝降的姜瓖,用弓箭射死了朱传,作为投降的觐见礼。可惜了,代王府被李自成的制将军张天琳的一把火烧了。当年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一座富丽堂皇的代王府化作废墟了。

张知木又在想,我来了,能保住这座宏伟的王府吗?

其实,大明朝的藩王制度,给大明朝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为了社稷的稳定,后来他们这些藩王们基本上被剥夺了兵权,他们也就是没事时吃喝玩乐,鱼肉百姓,加剧了阶级矛盾。所以李自成到处杀这些藩王,赢得了广大的人民的拥护。

张知木觉得现在见不见这个代王用处不大,说:“这次如果代王不召见我,我就不去见他。我上次见过晋王,我看这些藩王,没有几个象周王那样的,见不见他用处不大。”

经过几天的实际查看,大同真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以现有的军事手段,如果城内粮草充足的话,守军完全可以长期驻守。这座主城与周边的十三卫所,构成了稳固的北方防线,是一个完全可以依杖的地方。

欧阳鹤说,有两千火枪兵,再配上一千弓弩雷手,弹药充足不断粮草的话,足可以长时间固守这座城池。

陈玉锋也有同感,说“这个城池就坐落在一个盆地理,四周都是山,真正防守时,如果敌兵太盛的话可以层层设防,用火枪兵消耗敌人,最后再退入城中坚守,这样等敌兵来到城前已是元气大伤的疲兵。”

张知木说,李治这几天忙得很,一是再布下线人,二是画地图。我告诉他回去不仅仅是要弄出详细的地图,还要做出沙盘。我们回去以后,可以对这个地方进行一下沙盘推演。这样可以对各种情况下,采取的不同对策的结果,做到心中有数。

欧阳鹤说:“张总的沙盘实在是太妙了,整个情况一目了然。这沙盘对那些刚刚学习军事的人太有用了。有了它,我们的军官们进步很快。回去以后,我的学习班儿就离不开这个沙盘了。让各级军官都要会看沙盘,懂得沙盘推演。”

“还要办一个参谋学习班儿,这些参谋必须绘制图堆沙盘、计算等技术。他们也是高级军官的候选人。”张知木说。

见三个人在城墙上说起了没完。杨玉琳说:“哥,你不是说几天要逛风景吗?怎么在这说起来没完了。”

张知木说:“对对,我们现在就去逛风景去。”

“陆先生说,云冈石窟最应该去看看,我们今天有时间,就去云冈石窟吧。没多远,我们就骑马去吧!”陈玉锋建议。

一行人都同意,就下了城,奔云冈石窟去了。

这云岗石窟在大同以西二十几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三人骑马不用多长时间就赶到了。

这宏伟的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一到这里,马上就会让人肃穆起来。

其实前世时,张知木就知道这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皇冠体育投注:四大石窟艺术宝库。洛阳龙门石窟他已经去过。今天这是第一次来到云冈石窟,也是他看到的第二个雄伟的石窟。

这石窟可看的太多了,让人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座大佛像,大佛像高大雄伟,显示举世独尊,无可对比的气概。

一直到很晚了,害怕进不了大同城,四人才恋恋不舍得离开这千年石窟。

这大同是一个文化古城,可游览的地方太多了。可是张知木他们没时间游山玩水了。

刘云派快马前来通报,他们已经会合了窑岗出来的第二批商队,再有两天就要到了。姜总兵又来请张知木过去,说有事情商谈。

张知木只好又和陈玉锋带着杨玉琳过去了。

姜总兵见张知木到了,起身相迎,说:“张义士,这些天多亏你的弟兄们帮忙啊。我的那些小崽子们也学得很快,这些天我也是没事儿的时候,就看着他们训练。还行,没有一个敢不听话的,这些参训的小崽子都学得不错。”

张知木说:“我听说,大人也没亏大他们,是杀猪宰羊的。大人可别把他们惯坏了。”

都落座以后,姜总兵叹了一口气说:“唉,我现在也没有啥好东西招待他们,我的那些弟兄们,一天只能吃两餐。”

张知木和陈玉锋等人听了一愣,张知木问:“大人说的是,士兵们每日只能吃两餐?”

姜总兵点点头说:“都知道军中无粮自败。可是我们的军粮就是运不来,这粮食再不来每日两餐恐怕也没有了。这也是我今天找你来的意思。不是实在没办法了,我真的还舍不下这张脸跟你说这事儿。”

张知木说:“朝廷每年的漕粮就有四百万石,大部分应该是给边关守军的,怎么边关会没有粮食啊。朝廷的盐引中则也是有粮才有盐引啊。”

姜总兵也是急不择言,“现在大明朝好多事儿都乱了套了,从明主到现在还没边关断粮的时候。如果过去发生了这样的事儿,不知道要有多少人要掉脑袋。可是我发了几次加急文书,都石沉大海。”

“这样的事儿不危险吗?”张知木问。

姜总兵说“张义士,你是明白人。这无粮的后果我就不说了。我就是想向你购一些粮食,以解燃眉之急。不知你能不能想一点儿办法?”

张知木想了一下说:“边关将士,不能饿着肚子打仗。我本来有一点存粮,是留着怕明年再旱,留做口粮的。我就先给你送来。我的人后天就到,然后就派人回去,给你运来五千石稻米,五千石小麦。这是我们窑岗送给边关将士的,不用你的银子。不能让边关将士饿着肚子守边。”张知木听到姜总兵说边关没粮食,吓了一跳。如果这时满清进攻的话,不用打这里就会乱了套。

姜总兵听了张知木的话,一下子没听明白,问:“你是说五千石稻米,五千石小麦?”

“对,没错。”张知木点点头。

姜总兵站起来拱手说:“我替边关将士谢谢你。”

张知木也只好起身,说:“别客气,这是应该的。只是这不是长久之计。回去我再想想办法,看看这粮食怎么解决。”

姜总兵说:“张义士你一定要想想办法,银子我们有,可是粮食我们弄不到。我想现在粮食贵得很,很可能那些漕粮早被那些官员给变卖了。等不上他们了,可是边关又不能不守。唉,难哪。”

“这样,我马上把杀胡口的粮食调来一千石,你能派车去拉一趟吗?”张知木问。

“能能,我们这里车马都不少。我们的马车虽然比不上你们的钢簧马车,拉粮食还行。”姜总兵说。

“那好,事不宜迟。明天你派车我派人跟你去,把杀胡口的粮食运来点儿应急。然后马上派人回窑岗把粮食运来。等后天,我就会知道我们到底能给大人筹集到多少粮食。不知道大人这粮食有多大的缺口?”张知木说。

姜总兵想了一下,说:“你送过来的粮食一万石,如是再能帮我买一万石的话。我就可以缓一口气儿。不过长远看还是解决不了问题。长远的话,每人一年要五石粮,我十万将士就要五十万担粮食。其他屯兵能产一点粮食也就是添添补补的。”

张知木觉得军粮也是一个好买卖,现在也正是一个机会,说:“大人,除了我送给大人的之外,我尽可能的再给大人筹措一万石粮食,不过这事儿要等后天我的人来了,才能确定。粮价就都按六两一石,怎么样。”

“不行。姜总兵说。

张知木几个人一愣。姜总兵说:“现在大同,粮食上七两五都买不到,我不能让你亏太大。就按七两五一石。”

张知木心里松了一下说:“大人,我们就按七两算吧。这次你要的急,我需要的费用也高一点儿。如果你长远要粮食的话。我可以六两给你送到大同。”

姜总兵说:“张义士你若是能保证长期给我供粮,每年五十石之内,你运多少我要多少。价格就定为六两五。”

“好说定了,我现在就开始安排,尽可能的把粮食给您运来。还有以前我一直想修一修这道边关的路,一直没下决心。这次有给大人运粮这事儿,我就下决心把这路修了。路修好了,不仅运量方便。边关有事儿,用起来也更方便。”张知木心想,有运军粮这事儿,修路更名正言顺了。所以直接就把这事儿给靠上了。

“那就太好了,那条路朝廷早该修了。张义士真的是心中装着朝廷啊。现在有哪个商家肯拿出这么多粮食送给边关将士啊。这事儿我一定上报朝廷,让朝里上下都瞧瞧,看他们心里亏不亏。”姜总兵说。

张知木说:“其实我们帮边关将士也是帮自己,没有边关将士守着,那北边草原上的恶狼们,很快就会席卷过来。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这姜总兵,一直看着张知木说:“张贤弟,你绝不是一个凡人啊。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我一定看着你到底能成就多大的事儿。”姜总兵的称呼已经变成贤弟了。

张知木觉得自己这么早的被人重视,有些不应该,可是也没办法。说:“总兵大人,其实朝廷对我已经是格外开恩了。不然我一个商家,持有火器一项就是重罪。朝廷不但没怪罪我,皇上还恩赐给我铜牌。我能为朝廷出点儿力不是应该的嘛。”

“哈哈,大明朝只有你一个平民敢聚众持有火枪,这事儿皇上都不怪罪,那就是恩准了。别人谁敢多言。可是这火枪在您手里,为朝廷建立了惊天功勋,让大明朝所有的将军们都汗颜。说明皇上英明啊。”姜总兵说完,又站起来说:“张贤弟请跟我来一下,还有一件事儿,涉及机密,我们密室谈。”又对陈玉锋和杨玉琳说:“几位先在这坐着。”

--------

顺便推荐《南宋记忆》,与本文类似,也是“技术流”穿越小说,但发生在南宋,崖山,抗元,复国,欧洲世界大战。

36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